第二节 停滞时期(1966~1976)
1968年11月16日,石嘴山市“五七”干校成立,代替了原来的市委党校。同年12月30日,市“五七”干校革委会成立。干校革委会下设政工组、生产管理组。
1969年11月26日,市“五七”干校机关党支部成立。闫锡林任机关党支部书记,陈忠孝、李秀善为支委。
1970年2月21日,市“五七”干校成立党总支,齐廷杰任总支部书记,陈忠孝、郭福祥、张智广为委员。
1971年1月10日,干校革委会决定改设3个组:生产组、办事组、政工(教改)组。生产组成员为吴天龙、王举、郑光银、丁玉勤;办事组成员为曾宪伦、金福珍、梁生善、陈庆华、张学贵、郗仲华、培儒;政工组成员为杨永立、金立人、张子欣、李振民、张学礼、陈子亮。
1971年5月,干校开始举办“文革”时期的第一个培训班,以后便连续办班。此时,干校已开始建立专门的教学机构和教师队伍。1972年7月,干校党总支给市委《关于健全机构等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提出建议:设办事、政工、教学3个组,各组配正副组长2人,办事组编制11人,政工组编制8人,教学组编制6人,加上2名革委会副主任,共编制干部27人。此时,干校在职干部18人,尚缺9人。另外遗留干校待安置的干部为21人。
1973年,市委党校(银北地区干校)的机构设置如下。
办事组负责人不详,政工组负责人为张子欣、张学尧,教学组负责人为马宏亮、陈祥骥。
1971年11月,市“五七”干校改称为“毛泽东思想干校”。由于人员频繁变动,此时,干校党总支只剩总支部书记齐廷杰1人,于是增补贝品铭、李振明为总支委员。
1973年7月1日,银北地区革委会正式成立,市毛泽东思想干校亦更名为“银北地区毛泽东思想干校”。1975年2月,银北地区毛泽东思想干校更名为“银北地区干校”。12月,银北地区撤销,恢复石嘴山市,因此,银北地区干校又改称为石嘴山市“五七”干校。
在“文革”十年中,市委党校人员变动频繁。1968年成立市“五七”干校时,总人数曾达到536人,虽然绝大多数为学员(下放到干校的干部),但部分学员与干校工作人员交叉,现已无资料证明这一时期市委党校(干校)本校职工的准确数字。1971年2月2日,市革委会政治部组织组副组长薛维堂曾到干校传达上级指示:干校留工作人员25人,其余人员另行安排。此后,干校职工队伍开始相对稳定。
根据现有资料,1968年~1976年曾经在校的工作人员(按工作时间顺序)大体有以下这些同志:齐廷杰、石明星、陈忠孝、张志坚、郭福华、杨树林、杨木西、郝有喜、闻连儒、闫锡林、李秀善、张智广、吴天龙、王举、郑光银、丁玉勤、曾宪伦、金福珍、梁生善、陈庆华、张学贵、郗仲华、培儒、杨永立、金立人、张子欣、李振民、张学礼、陈子亮、周万福、闫振民、梁冠华、宋立新、朱世录、王兴义、王国珍、张怀乐、汪云卿、邵春法、赵立科、杨广林、岳峰、杨德福、高世昌、刘堂琛、陈燕萍、李万财、马玉忠、闫进才、任彦清、白凤林、成玉青、刘真、金佩杰、马宏亮、杜芳新、马祥礼、马维忠、刘佩兰、马生元、刘永茂、贝品铭、李振明、谢翠英、任德元、蒋长安、崔淑琴、陈祥骥、安国民、佟咸熙、方淑琴、甄英杰、姜增寿、朱云福、莫连桢、周进会、李淑芬、李占喜、张永俊、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