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序篇(3)

但绝大部分请我推荐书的人似乎都认为在某个领域一定有一本最好的书,只要看懂这本书,其他书就可以不用看了。比如我经常被问到:“你觉得学项目管理看哪本书最好?”我觉得这些人不是爱读书,是想走捷径。

我自己是不贪心,如果我想学项目管理,我会老老实实多看几本项目管理领域的书,慢慢看,慢慢做功课,不会只看一本求速成。

如果一定要我推荐书,我向来都是推荐多读一些,最好不要只看一本。特别是对大学生朋友,我常常建议,大学这个阶段时间多,各种方向的好书多读几本,读它几百本,是人生的重要积累。

因为一次工作机缘,我发现了主题阅读的好处。2007年我开始做网络推广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就有意识学习网络营销方面的图书。凑巧这个时候我开始写自己的第一本书,叫《超越对手:项目售前售后的18种技能》(后来改名叫《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技巧》),这个时候我就学到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用写书的方法去做主题阅读。

怎么理解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一般我决心要做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是准备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我就必须先建立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学习的问题。

做起来其实挺简单,就是我准备了解哪个领域,就先写一个大纲,就像我自己要写这个领域的图书一样,然后开始大量买这个领域的图书。

先看一本经典的,对照我的大纲,梳理充实完成后,开始读其他的图书,大部分内容相同的,跳过,然后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认同的,可以整合的,就列入我的大纲。很快,我就完成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并有了对这个领域的系统认识。

这个方法可以让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深入研究一个领域,所以后来我要做大的研究,都是用的这种读书方法。

关于树读法,下面是我的一个案例。2015年2月初,我准备系统总结和研究一下职场技能领域的在线学习知识,所以我希望自己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对这个领域进行一次系统性学习和思考。在买书和找文章之前,我先让自己列了一个提纲。我列提纲干脆就是按写书目录的方式来做的,提纲名就叫《中国在线教育商业化模式探讨》,内容如下:

1.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全景式分析

1.1什么是在线教育

1.2在线教育兴起的演化历史

1.3在线教育市场格局分析

1.4在线教育主流商业模式分析

1.5在线教育的误区

2.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机遇突破口

3.在线课程内容开发

3.1在线学习的特点

3.2如何选择内容和老师

3.3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和流程

3.4众包模式下的迭代改进

3.5教材课程作业答疑考核一体化设计

3.6交互式课程的设计

3.7如何引入学员测试

4.在线课程的营销

4.1如何做版权保护

4.2如何定价

4.3如何推广

5.在线课程的服务

5.1作业设计——标准化管理

5.2答疑设计——社群管理

5.3考核设计——证书

6.在线教育的技术平台选择和构造

6.1自建网站还是和平台合作

6.2选桌面端还是移动端

6.3好技术或平台资源清单

7.在线教育的融资渠道介绍

有了提纲,我就开始买书和找文章。然后我会边看文章边把其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迅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我的体系内容。

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颠覆了我的结构,或者发现我的结构遗漏了重要的内容,我会马上调整或者修改我的结构,让自己的思想体系先成型,再去吸收。这样读书就好比是养一棵小树,主干枝丫都有了,我就是从不同资料里获取养分浇灌它,让小树长大,长出更多枝丫,如果发现有些枝丫影响整棵树生长,我就剪掉它。如果在一个领域有一些积累的话,用这样的方法读书的确能让人很快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图读法:我是如何去啃硬书的

我所谓的硬书是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是要读懂作者原著或者译著,相当困难。

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内容庞杂,结构不清,作者也是想起一节就写一节,要把他的脉络理清楚是很难的,至少按他的目录去整理框架非常辛苦。

好在小学时我们都学过一个笨办法,先把作者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或者摘录出来,然后一段段把作者的大纲拼出来。

现在有一个工具叫思维导图,所以,这个阶段我就会努力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这就是所谓的图读法。

不仅仅是书,视频也可以这样处理,我在网上看到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我也尝试画了一个她的演讲结构图解。

两个小时的视频内容,一段段记录下来,再借助一定的演讲结构框架梳理,会发现柴静其实应用了麦肯锡金字塔原理里推荐的SCQA结构。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冲突(Complication):这会带来怎样的矛盾?问题(Question):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过SCQA结构可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调整顺序,柴静用的其实是SQCA 顺序。

在SCQA的一个小单元里面,还可以嵌套其他表达结构。比如柴静在介绍解决方案时,其实用的是平行展开结构,从加强执法、更新能源结构、引入市场机制、普通人也要参与这四个点展开。柴静在解答中国推广天然气有什么困难时,使用了正反对比的小框架来表达。

整个演讲的语言是煽情的,但是内部结构一直引导观众按照柴静的演讲思维去走,去产生认同,做得非常高明。

用这样的方法去读硬书,就比较容易跟得上作者思路,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又能很快帮助我们把思路图形化表达出来,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图读法的更高阶段是做读书笔记PPT。读一本书有很多消化它核心思想和精华的方法,把一本书的内容梳理成一个读书笔记PPT,无疑是立竿见影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挑战的方式。

做一个读书笔记PPT,不仅仅要求开动你的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开动你的右脑,发挥你的形象化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一般而言,做过读书笔记PPT的书,读者很难遗忘其中的内容,而且把一个好的读书笔记PPT分享出去,不仅仅帮助别人快速了解一本书,还能提升你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我常常鼓励我的小伙伴用做读书笔记PPT的方式去消化一本书,愿意这样做的小伙伴也非常多,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读书笔记通过微博账户@读书笔记PPT 分享。有兴趣你们可以去下载这些原创的PPT,不但可以了解一本书,还可以学到制作PPT的方法。

关于如何做出好的读书笔记PPT,我有一些建议送给你。

建议一:选对书。

做出喜闻乐见的读书笔记PPT的关键在于选书。一本书越有知名度,大家的关注度就越高,它的读书笔记PPT关注度也会水涨船高。内容太冷门的书,比如你非要谈《流体力学》(秋叶我其实是学这个专业的),就别怪没人有兴趣看。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书。一种是流行快餐书,其中的营养价值不高,但是宣传到位,很多人想看,却没有时间看。你读书PPT做得好,会比较容易引发看过或者没有看过的人共鸣,比如我做的《魏斯曼演讲圣经》PPT。

另一种是干货书,哪怕真正的读者很小众,如果你能深入浅出把它讲明白,干货自己就有传播效应,比如我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PPT。

总之,要么很主流,要么有深度。建议二:选对人。

有些书的作者和出版社非常重视新媒体宣传,在微博上也很活跃。如果你选择他们出版的书做PPT,而且做得很好,他们会主动转发,这会给你带来传播的能量,引起更多人关注。

建议三:选对路。

读书笔记有三种做法:

1.抄录精华,做警句体,适合心灵鸡汤书。

2.梳理框架,图文讲解,适合学科体系的书。

3.切入角度,重点讲解,适合结合现实吐槽的书。不过读书笔记PPT最容易变成摘抄警句陈列鸡汤的快餐PPT。很多初次尝试做读书PPT的朋友,往往会从书里面摘几句自己有感触的话,配上一些大图,搞一点点小排版,看起来一张不错的PPT就完成了。有的书适合这种风格,比如柴静的《看见》,这种散文类的书适合找一些佳句做出全图型效果。我一直认为文学类的书不适合改成PPT,做成所谓图文并茂的PPT反而破坏了书的整体阅读美感。要做文学作品的PPT,应该做成文学赏析的形式,围绕书做外围分析,例如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书的口碑、逸闻花边,这才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比如有个朋友努力用PPT介绍《平凡的世界》的内容,我倒觉得读书笔记应该围绕作品的外围去介绍:作者路遥的故事,此书的传奇性(销量和影响力),为什么这书能影响一代人?简单介绍主人公的经历,分析他代表了当时怎样的人?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发?我们如何在平凡的世界去努力做一个不平凡的人?谈一点自己的思考,结尾戛然而止。这样我觉得也是佳作PPT。

刚开始做读书笔记PPT,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去做,关键是能方便自己动手,哪怕只是警句摘抄,慢慢有了经验,你可以尝试做更复杂的读书笔记PPT。做的过程也不必贪大求全,一定要把一本书写完,哪怕一次写一章都可以。

我的小伙伴@水蓦做的《互联网思维》的读书笔记,结构化提炼得非常好,非常受欢迎,如下图。

这个PPT最后得到了@罗振宇的转发,一天就突破了400次转发。好的PPT必须能把书里面的思想用图形结构化显示出来,这才叫水平!建议四:选对势。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呼应时代,做读书笔记PPT完全可以跳出书的框框,主动和时代或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互动思考。把做书摘的过程变成对照现实问题进行学习思考的过程,会比单纯的书摘PPT更有含金量。

建议五:选对法。

做读书笔记第一步是写文案大纲。可以先用Word写PPT上每一页的内容要点,顺便构思下大概的版式和素材。

这个阶段你可以采取“抄录+点评”的模式,为书的内容加入你的思考,把提纲打好,理顺,找到一个切入口,并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你摘抄的材料,找对最恰当的表达框架。

这些构思清楚了,你再开始做PPT效率才快。在设计PPT时可以借鉴书的封面风格,例如字体、配色,使PPT和图书风格一致,感觉会更好。

如果整个PPT和图书的设计风格一致,文风统一,内容裁剪详略得当,就是佳品。

做一个好的读书笔记PPT也许能给你带来很多新朋友,打开你了解世界的新窗口。比如有的朋友通过P P T 认识了同行,有的朋友通过作品认识了PPT高手,有的朋友通过PPT和名人进行了互动,有的朋友通过PPT得到了出版社的赠书。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成长。

框读法:我是如何读经管书的框读是我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书采取的阅读方法。比如经管类图书,我恰好过去读到一点经管类图书的思考框架,我试着用自己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然后写出书评。比如《一以贯之》这本书,我就是这样尝试的。全书内容太多,而且是传记,我得自己找一个框架,把涉及作者经济思想的部分梳理出来。我的小伙伴@Molly_Rabbit分析了我解读《一以贯之》这本书的框读法模式。

1.介绍作者(社会地位、人生重要经历、此书写作时间、此书写作目的)。

2.分享精彩片段。

(1)直接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然后讲述自己也有过的共同经验。

(2)特别交代作者所在时代的特点、弊病,有针对性地叙述作者的经历,总结作者通过此事是战胜困难还是被打败,然后分析造成最后结局的关键要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是什么。

3.最后总结本书的价值(本书适合的人群、所涉及领域的深度等)。因为《一以贯之》其实是一本经管人物传记,所以我就用上述的框架去介绍这本书,先交代作者和背景,再分析一些特别有感悟的点(书太厚,无法完全展开),然后谈谈这本书适合谁看。

这个读书框架其实适合很多书的书评结构,所以是一种常用的框架。我常用的另外一种框架也被小伙伴归纳出来了。方法如下: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不要照搬书上的,要先自己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段落):

(1)写出总结句;

(2)解释“总结句”;

(3)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还是不可行;

(4)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个观点让你产生了共鸣?比如,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列举自己身边相关的事,再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客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