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网络不仅是互联网(3)
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的组织形式
网络灵活度高、适应性强,而且很开放,它贯穿人类历史始终。不过在历史上,网络曾经难以胜任大量人群或信息的管理。因此,对过去的军队、教会、帝国来说,垂直组织或者等级结构组织等形式更为高效。
只要稍加回顾历史,就可以理解卡斯特尔的观点。受制于当时的通信技术水平,主帅把自己的指令传递给千万个士兵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更谈不上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那时网络形式的组织,主要存在于小范围的私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
但现在就不同了,对整个社会而言,科技使得网络能够成为一种高效的社会组织形式。在过去20年中,社会首次实现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并存。网络全然没有界限,它的触角伸向全球,覆盖了个人生活,还建立了军队网络和真正统帅全球经济的金融网络。
网络社会与此前的工业化社会截然不同。通过对硅谷中的成功企业进行观察,曼纽尔·卡斯特尔发现:当今经济的组成单位是网络,而非企业,企业只是法律上的组织形式;企业的实际运作和商业交易的达成也非整个企业的行为,而是基于企业不同部分构成的网络,以及与这些部分相联系的中小企业。例如,好莱坞的每部电影都是一个项目,参与者有导演、有明星、有制片、有财务,所有人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最后得到成果。工作室、作家和演员之间的联系并不像汽车行业工作者之间那样固定长久,所有的工作都围绕项目进行,项目则由网络来支持。所以这也是企业的网络,是新的企业模式,这样的企业与工业时代从事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完全不同。
在网络社会中,不但经济的组成单位发生了变化,人才的组织方式也同时变化。网络型企业的人才和知识通过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此外还有灵活的工作者,这一切构成了劳动力的网络。你雇用你所需要的人员,但这些人可能彼此之间一辈子都不需要交流。整个社会组织从一个庞大的劳动者企业转变为一大群独立劳动者,每个人都在与其他人对话交流。
互联网的多面性
网络不是简单的连接,它创造出我们所谓的协同效用,即通过结合不同的元素,得到更大的价值。比如枪只有和子弹组合起来的时候,才具有非同一般的杀伤力。就网络而言,个体的贡献不仅限于其所能提供的价值,还包括人与人之间互动所产生的创造力(关于此相关的阐述,可参看本书凯文·凯利篇)。这种创造力就是生产力的源泉,而生产力则是财富的源泉。
在新的组织形式中,生产力大幅提高。生产力就是财富的源泉,它依赖于使用在网络互动中处理生成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创造财富的可能性被完全改变了。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广泛传播开始,生产力就实现了巨大的增长。
互联网的巨大发展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推动生产力的增长,还带来很多深刻的社会变革——比如削弱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体现。
在曼纽尔·卡斯特尔看来,传统知识分子告诉人们要怎么思考、思考什么,他们的深刻思考都是在大量复杂的学术研究中进行的。而互联网则颠覆了知识分子这种信息中枢的角色,由于所有信息都在互联网中了,所以现在的知识分子被社会边缘化了。在曼纽尔·卡斯特尔看来,互联网就是一个知识性的集体。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最不可思议的、最为复杂的讨论,这些讨论不需要那些伟大的学者来参与——现在的文化精英是集体,而非个人。
当然,互联网同样也造成了新的问题。在工业社会中,我们解放了科技,结果战火不断、人祸频繁……但这就是人的天性。网络社会从定义上看并不比工业社会更好。现在我们拥有非比寻常的技术力量以及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更为愚昧,所有这些能力,所有网络的力量,也可以被用来干极度恶劣的事。
比如侵犯隐私,比如盗取财富。
互联网的使用和幸福程度正相关
有意思的是,曼纽尔·卡斯特尔认为,互联网的使用和幸福程度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英国计算机协会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教授的这一结论。互联网为何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这源于两个重要因素:提高社交水平和赋予自主能力。实证研究已经显示,互联网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交,增强人们的自主性,并通过这两个机制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互联网能提高社交水平,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所看重的,就是得到朋友、家人的陪伴,与他们互动,提升自我,走出自我。互联网恰恰实现了这一点。我们在对互联网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后发现,上网越多,朋友越多,拥有的人际关系越多,包括弱关系和强关系。强关系通过互联网得以巩固,弱关系在互联网中得以建立。所以互联网是增加,而非减少了人们的社交。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更为团结,相互间联系得更为紧密。
其次,互联网赋予人们自主权。一个人感觉自己对生活掌握得越多——可以自主投入,而非仅仅遵循他人,就越感到幸福。互联网就是实现自主的最佳途径,是与朋友相连、创造自己的信息、接受并筛选信息的最佳途径。当你想为公共事业做一些事,你可以在网上提出建议,进行某些形式的表达和集体表达。你还可以创作音乐、文章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网络营销的本质是人的连接
卡斯特尔拓宽了我们审视网络的视野,使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这也促使我们对网络营销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2014年易宝支付的年中会议上,我们的市场部就作了主题为《走向真正的网络营销》的分享。
这个分享更进一步告诉我们,网络营销的核心不是建立微信群、不是做好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优化)——这些都只是手段;网络营销的核心是:要让整个公司内外的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网,相互协作、相互分享,促进个人的知识、创造的价值能在这个网络中实现碰撞,实现多样化组合,进而大幅度提升知识的丰富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更大、更新的价值。这才是网络营销的精髓所在。
最终,各类价值链、业务链、信息链等都是“镶嵌”到这种人际网上的(见本书马克·格兰诺维特篇),而微信也好,微博也罢,只是推动这个人际网更加便于建立和维护的工具。如果这个人际网里本身就充满懒惰、不思进取、钩心斗角等,你怎么能指望使用某种网络神器就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小米就是这种思维的实践者,小米在开发MIUI(米柚)的过程中,就让用户参与进来。和用户互动的不仅仅是客服,而几乎是小米整个公司的核心力量,比如工程师,甚至连设计师都泡在网络上,和用户“连脑”。这不仅使小米更了解用户,而且也激发了小米更多创新的产生。
一些公司想效仿小米的做法却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只是研究了小米是怎么使用网络工具的,却忽略了在这背后小米让员工、用户和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精神和方式,忽略了互联网之后真正人际网的因素。这些公司看到了现象,却没有看到现象真正的根基。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推荐大家把卡斯特尔、凯文·凯利和马克·格兰诺维特对照着研究,这会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互联网,也因此能更加了解互联网精神的本质。理解卡斯特尔对网络社会的表述,再对照马克·格兰诺维特的“镶嵌”理论,我们会看到在互联网背后的真正力量仍然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的关系网。这样的梳理也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明白,如何才能使抽象的互联网精神在现实里真正落地。
一切皆网,网是人性的一部分,技术反映并放大、延伸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