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史密斯·泰格教授谈“口才基本功”(2)
第三讲用语调、语气增强你的表达力
语言学家发现,运用好语气语调,可以传达丰富的感情,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英国戏剧家肖伯纳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文法修辞非常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无能为力。复杂多变的语调、语气是一种表意功能很强的口语修辞方法,是任何一个想提高说话水平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是非常赞同的。
意大利有位演员来哈佛大学演出,在一次演出前要给哈佛的学生表演朗诵自然数1到100的“节目”。“数数字”有什么好听的?大家不感兴趣,有的人竟喝起倒彩。但是,当那位演员站在台上将单调的数字说得抑扬顿挫,充满感情时,全场的观众都被征服了。人们听到的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听到的似乎是诉说痛苦的忏悔,有的观众竟涌出热泪。
哈佛的很多人都记得那场表演。撇开表演因素,这位演员能够成功地感染听众,都是因为他运用了高超的“声气传情”技巧。他灵活地运用语调、语气的表达技巧,将话说得生动而富有感情。
所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说的就是语调、语气作为口语修辞手段对表情达意所产生的特殊功能。语调是指贯穿整个句子的调子,与声调一起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抑扬。语调的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它是节奏的快慢起伏、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停顿延连、音量的轻重强弱等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众所周知,语调可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基本类型,随着句子的语气和表达者感情的变化,可以变化出其他多种类型。语调有区别句子语气和意义的作用。如“你干得不错”说成降调,是陈述性句式,带有肯定、鼓励的语气;说成升调,是疑问性句式,带有不信任和讽刺的意味。在谈话时应注意把握语调,以增强吸引公众的魅力。
我发现,语调据“调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整句语调和句末语调两大类。其中句末语调又可分为平直调、上扬调、降抑调和弯曲调四个“调型”。
上扬:调值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表示鼓动、愤慨、斥责、惊异、疑问等。
弯曲:调值有升有降,语势曲折多变,一般表示惊疑、忧虑、讽刺、调侃的情绪。
降抑:调值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表示坚定、自信、肯定、祝愿、赞扬、感叹。
平直:调值平稳少变,语势比较舒缓。它一般表达冷漠、庄严、从容、悲伤、沉郁的感情。
运用好语调的同时还要运用好语气,不同的发声方式、不同的气息状态,可以形成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疑”的语气:气息放,出声延伸,口腔先松后紧,气息似断犹连,末尾处夸张韵腹并将语调上提。
语调要随情而变,注意强弱轻重之分。“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切忌一味夸张渲染,形成固定的语调模式。语气的表达不可有做作的痕迹,要“以情带声”,与感情的自然流露融为一体。
第四讲说话有节奏才是真会说话
我一直强调,一个善于说话的人会很注意说话的节奏。节奏是由语速和语势构成的,包含着缓急、张弛、停连、起伏这些要素。必要时,高屋建瓴,要有百川归海的气势;也可以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有时娓娓道来,显得心平气和。
语言学家很早就发现,说话时,影响速度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速度节奏的控制和变化一般要通过音调的轻重强弱,吐字的快慢断连,重音的各种对比以及长短句式、整散句式、紧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实现。我们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增强语言形象的美感。
说话也是这样,如果节奏过于松散缓慢,听者的注意力就容易涣散;如果始终连珠炮一般咄咄逼人,又会使人的听觉由亢奋转向抑制,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可以安排一些间隙性停顿或适当辅以态势语,以延缓嗓子的疲劳。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的调节与保健,因为最佳的发声状态的前提是最佳的心理状态。可以侃侃而谈,也可以娓娓道来,说话感情过于冲动,甚至声震屋宇,嗓子容易疲劳,使声带造成损害。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能形成口语的乐感而悦耳动听,否则话语就不感人,不动人。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慢节奏: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
快节奏: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节奏。
节奏调度的原则:一是感情原则,二是语言原则(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三是内容原则。
所以,我把需要掌握的几个说话的节奏技巧列出来和大家分享:
1.浅显快于艰深
内容浅显易懂,说话的节奏就可以适当放快,不需担心听者抓不住说者表达的意思;相反,内容艰深难懂的,就要放慢说话的节奏,否则听者的反映速度很难跟上说者的速度,听不懂的人就会干脆放弃,不听了。
2.描述快于阐述
描述性的语言一般是讲述一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文字也不会很生硬。而阐述性的语言,一般是讲述一个原理或者介绍一种新事物,大多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专业词汇,听者往往不很熟悉,这就需要慢慢地讲清楚,如果太快,听者是很难理解的。
3.议论快于抒情
议论是讲道理,目的是把道理讲清楚,使听者明白就可以了。而抒情的语言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要感染听者,要与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说话者就需要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故而不可太快。
4.激烈快于轻松
要表达激烈的语气,用较慢的节奏显然是达不到效果的。相反,要表达轻松的语气,也不能用太快的语速。
5.欢愉快于忧伤
欢愉时,语气比较轻快,语调也比较高昂,加快语速有助于传达一种轻快高兴的语意。而忧伤的语言,一般都是低沉的,说话者的反应速度也是很慢的,这时如果语速过快,就很难说你是真的不高兴了。使用错误的节奏就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即使别人听出来你的真实感受,也会觉得你是故意装出来的。
6.活泼快于稳重
活泼的语言说得太慢,就显示不出调皮搞笑的语境了,而用很快的语速表达持重的话语,也显示不出稳重了。所以,活泼的语言语速应该快于稳重的语言。
以上这些都是由表达的内容、语境和言语交际的目的决定的。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五讲好口才离不开丰富的语料
好口才还要有好语料——也就是说,好口才离不开丰富的话题库。话题库的丰富不仅要在生活中积累,从书本中吸收知识,还要懂得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说话技巧,学习他人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话题,并且记住他人的话题,作为自己将来与人谈话的话题。
每一个成功的说话者,对于自己的失败、优点、缺点、听者反映怎样,都要在心中加以研究,加以比较。在什么时候,自己的话说得不够,叫人不太明白;在什么时候,自己的话叫人哈哈大笑。自己离开后,别人又会怎样谈论自己,怎样评论自己。诸如此类,都是训练口才的重要参考资料。
如果你能认识一位口才很好的朋友,那你便应该多和他接近,很用心地研究他怎样说话,使用怎样的表情,怎样引起别人的兴趣。如果你能遇到一位很好的演讲家,那你更不要放过机会,他的每一次演讲,你都要去听。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姿态,你都要记在心中,带回家去细细咀嚼、琢磨。
当你真的无话可讲时,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和不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在这种时候,你不妨静静地坐着,仔细地听别人讲,记住他们的话,比较他们谈话的优劣。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法提出适当的问题。
哈佛大学琼斯教授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据说他年轻时却胆小木讷,甚至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在门口徘徊20分钟”怯于开口。
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辩论学会”,不放过一切机会和对手争辩。他练胆量,练语言,练机智,千锤百炼终成口才家。他的演说,他的妙对,传诵至今。有人问他怎么练口才的,他这样回答:“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告诉你,有时候一些你根本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带给你意外的收获,使你受益匪浅。比如说,以后和别人谈话时,如果再提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说:“我上一次也和某人谈论过这件事……”这样,就可以开始另一个新话题了。
留心听别人讲话,这样你就可以很快地熟悉话题,当别人又提起同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听来的观点和别人交流,再换取另一个人的观点,在这样不断的积累中,你的观点会越来越丰富,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一个博学的人。听你说话的人也会夸你知识丰富,能说会道。
现在有很多哈佛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放弃了学习的精神,这是错误的态度,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有人以为学习就是要看书,这是片面的看法,日常生活中有我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与人交谈时,除了能带来兴趣外,还能增加自己的见闻。有了这种想法后,在你的世界里,应该不会再有不感兴趣的话题存在了。
最近年轻女性的话题总是局限于流行的服饰、首饰的潮流等,有的人除了烹饪以外,对其他的话题都不感兴趣,这种做法限制了话题的范围,她们又怎么能成为说话的高手?又怎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当然,和呆板的人交谈时,只要你多花一点心思去注意,你也会发现很有趣的地方。还有从与父母、朋友、上司、同事等的谈话中,也往往可以得到非常丰硕的收获。现在的年轻人,都具有很强烈的反抗意识,往往将双亲的话置诸脑后,实在是很可惜,请捺下性子,好好地听一次,你会发现很有趣、很有用的一面,听完后,你若觉得有必要批评的话,再去批评也不迟,批评和聆听是两回事。
一般来说,老人闲谈是很有趣的。当然,有时也免不了会觉得他们所说的话很无聊或是太落后。但是,不管怎么说,老人家的经验多,知识丰富,因此谈话的内容往往会很精彩,值得一听。
总之,要想使自己有丰富的话题可谈,还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因为他们的话题才是自己经常可能会谈到的,是交谈中最容易谈论、最轻松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