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清华,妹妹北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给所有的家长朋友送去一份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建立攀登向上的信心

1997年,我的大女儿娉娉考中南开;1998年,小女儿婷婷榜中清华。2001年,娉娉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02年,婷婷直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娉娉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十里煤城,祝贺的电话接连不断,由衷地赞美铺天盖地,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真想放歌一曲,我为女儿自豪!我为女儿骄傲!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几乎成为小小山城一段美谈,成为很多家庭茶余饭后家长向孩子进行教育的“活教材”,大家将这样的信息从各个方面反馈给我们,让我们激情难捺,感慨万千。

不能忘记一次刻骨铭心的奇遇,想想一生都会感动,那是一次当地文化界群英会。午餐时我迟进去一步,餐桌上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席间,一位好久不见的同窗好友端一杯酒从另一张饭桌走过来对我说:“老姐姐,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嘛,刚才才听说咱家侄女‘一个清华,一个北大’,什么时候请客呀?”“什么?一个清华?一个北大?不是神话吧?”坐在我身边刚才还一脸漠然的年轻小姐登时两眼放光,从椅子上弹跳起来提议道:“诸位前辈,各位朋友,这个消息为我们今天的聚会助兴添彩,让我们大家一齐为这两个从未见过面的名牌大学生干一杯怎么样?”话音刚落,年龄参差不齐并不认识的九个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双双热辣辣的眼睛看着我,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向我道贺,一杯杯酒一饮而尽,没有一个人推诿,没有一句托词,那个场面太感人了,我激动万分,我的眼睛湿润了,面对一张张陌生而兴奋的脸,滴酒不沾的我连着干了三杯。那天酒桌上的情绪特别热烈,不谈文学,不谈写作,就说关于北大、清华的种种传闻,就说教育子女一个话题。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随意地走到大街上,或任意到一个场合,一向不修边幅落在人堆里谁也认不出来的我,只要一两个熟识的人猛然间说到我的孩子,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顿时热络起来,一双双眼睛像一道道闪电“嗖嗖嗖”地直射过来,有羡慕,有赞叹,有神秘,有探询。“教子有方”、“英雄母亲”的称赞常常包围着我,特别温暖,由衷感动。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多少次问我同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面对一双双真挚的目光,总脱口而出:“我并没有做什么,至少没有刻意要做什么,只是全心全意地关注女儿的成长与进步,所幸,两个孩子十分努力。”这样的回答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大家总说我保守,总说我有保留,这让我格外难为情。

面对人们真诚的询问,朦朦胧胧的我想写一个文字性的东西以答谢大家的关爱。但同时,大家的过高期待又让我诚惶诚恐,心折难安,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迟迟不敢动笔。如果一直不能披挂上阵开班作业,又深恐辜负了大家期许的目光。日久弥深,负债感与日俱增,几乎成为一个卸不掉的思想包袱,一时一刻不得轻松,渐渐地,一股强烈的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在我的内心膨胀开来,让我夜卧不宁,有点坐不住了。

最终帮助我一锤定音的当说是女儿母校的四位老师,他们相约到我家“联手攻盟”轮番说服,一再希望我拿起笔来写一写两个孩子,说“就算为更多的孩子、家长朋友做点贡献吧!谈谈育子的经验和孩子的学习方法吧!”,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只是认为:教育子女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作为父母,不能把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一味地推向学校、推向社会。对孩子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对自己的明天负责。每一位家长朋友倾心倾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吧,别指望老师对您的孩子格外关注、格外照顾,便是爱生如子的老师,他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学生,承担那么繁重的教学任务,他能面面俱到吗?有那么多精力吗?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才是硬道理。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在小学、初中时学习成绩相当不错,只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的成绩一时滑坡。这位性急的母亲不是分析原因鼓励儿子迎头赶上,却气急败坏没头没脑大骂儿子是“垃圾”,说“还不如不生你的好”,说“你将来好不到哪里去”一类的话,把孩子搞得灰头土脸的。儿子士气低落,一蹶不振,成绩一落千丈,不得不辍学回家,最后走上吸毒的道路。母亲追悔莫及痛哭流涕说:“我天天骂儿子‘垃圾’,儿子真的成了‘垃圾’。”诚然,我十分同情这位母亲,但我更同情那个孩子,是母亲毁了他。

有这样一位母亲,参加过很多次家长会,回回把老师对儿子的评议打了折扣。儿子上小学,母亲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的孩子第49名”,母亲哭了,回家看到儿子却强打欢颜说:“老师说你挺聪明,只要仔细点就好了”;儿子上中学,母亲参加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儿子考不上高中”,母亲哭了,回家对儿子讲:“老师说你挺好的,只要努力就能考上高中”;孩子上高中,母亲参加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儿子上一个普通大学问题不大”,母亲不甘,回家对儿子讲:“老师说,只要加把劲,就能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这个孩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就此事做出评论:这位母亲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亲,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被女儿的爱时时温暖,也因此格外垂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都亲、都可爱、都天使,我不舍得说哪一个孩子一个“不”字,总是乐于发现他们身上每一个小小闪光点,无限扩大,由衷赞美,给他们以充分信心,鼓励他们做得更好。我不厌其烦地告诉接触到的每一位家长朋友,让他们好好珍爱自己的孩子,无数次重复我内心的强烈感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的孩子就是夸出来的,什么都会成为我夸奖女儿的理由。两岁的女儿给爸爸妈妈一个吻,我大大夸奖孩子一番,夸得孩子一脸灿烂,夸出我两眼泪花;三岁女儿见疲惫的爸爸下班回家,马上搬一个小板凳让爸爸坐,我夸奖女儿懂礼貌,会爱爸爸了,女儿兴奋地弹跳起来;娉娉第一次考了双百,我更是得意忘形大加赞扬,搂着女儿亲了又亲,盛赞女儿揭开生命的第一页是这样灿烂夺目,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妈妈为你骄傲!如果谁一定要说我是一位成功母亲的话,那我只能说:我是一位勇于、善于、乐于表扬女儿的母亲!

我经常为女儿骄傲,无数次为女儿骄傲,我为她们每一点小小进步骄傲不已,孩子成长到今天,我对她们喝彩无数,我一路为女儿骄傲过来。我越为她们骄傲,她们就越做越好。如今,她们成了我真正的骄傲!我的骄傲才刚刚开始,我更大的骄傲还在后头,因为她们天天在成长,年年在进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将心比心,您愿意别人说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吗?如果您愿意您的孩子有出息,您就一日三次说孩子行的地方。孩子行的地方大说特说,哪怕有一点夸张都没关系,越说孩子行,孩子就越行;不行的地方少说、不说,点到为止。如果您一定要对您的孩子说:“你真笨”、“你不行”、“你没出息”,对不起,您的孩子也只能真的不行,真的没出息了。

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孩子,这是一门教子艺术。激发孩子争取成功的灵感,支持孩子稚嫩天真的发现,既导又助孩子演出成功之剧,在孩子即将成功或者初成功的时候,父母应当及时隐去,让孩子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哪怕很小很小。

为人父母,还应当在孩子获得小小的成功时,真心实意分享孩子的成功,极尽所能夸赞和勉励孩子做得好上加好。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要甘当啦啦队、当好啦啦队,该呐喊呐喊,该加油加油,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对您的孩子永远充满希望,您的孩子就会大有希望!毕加索还是孩子的时候,母亲对他说:“如果你从军,你会成为一名将军;如果你入教,你会成为一名教皇。”他自豪地告诉世人:“我从事艺术,我成了毕加索”。

任何时候都不对孩子失望,千万别把失望相加,那样会越加越多,丧失信心。应当想:孩子每失败一次,今后就会减少一次失败,长此以往,失败会越减越少,成功则越来越近。

我和女儿,女儿和我是一种无所不在的互教互学的关系,不确定谁是教育者,谁是被教育者。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又都是被教育者。这种教育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我对女儿没有过板着面孔的说教,我们之间没有长幼之别,人格上我们绝对平等,完全融化在亲情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孩子混沌无知的顽童时代,我对她们的影响要大一些,引导要多一些,而是到今天,这种关系渐渐发生逆转,她们全新的生活观念、昂扬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反过来时时饲喂我。精神反哺在我们家是绝对存在的,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我同时愿意说:女儿是我师。我被女儿影响了!我被女儿改变了!

娉娉八岁那年有一天中午“一口气写了三封信”,这件事让人生已过几十年尚且一事无成的我的内心一下子掀起十二级狂澜,那是一种生命的震撼和觉醒啊!不谙世事的女儿什么也没说,她用自己一双小小的手告诉我一个质朴的道理:只要肯做,就有所成。我的人生态度从此改变,我的命运因此逆转,从那一天开始,我第一次懂得:行胜于言。我学着从零起步,从零做起,以笔为友,与书相伴,才获得文学创作的一点点成果,才有了我生命的小小高潮!女儿过人的毅力与顽强的精神成为我心中的一面旗帜,女儿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一生一世感激我的孩子,这样的好孩子做了我的女儿,我是一位多么幸运的母亲!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渴望,但我至深至切的体验是:望子成龙不如做个样子。两个孩子上中学正是吃大苦的时候,也正是我人生爬大坡的岁月,如醉如痴地读书,发疯发狂地创作。一般职业女性每天做“两个工作日”,而我拼将血肉之躯,每天做“三个工作日。”整整八年,我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至多睡5个小时。

我所以刻薄自己,以透支身体的代价拼命做事,并对文学不是没有自知之明,我只是想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传递给孩子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把她们少年时代的路走好。欣慰地讲:我的初衷实现了,我已经将顽强、执着的精神成功地植入女儿的骨髓,是苦有所值、苦超所值了。

我还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一个人,昨天有许多许多,无论辉煌还是失败已经过去;明天也有很多很多,却难以把握,而真正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今天。“只要做好每一个今天,其结果就灿烂无比。”我的孩子多少年只在做一件事:把每一天做好,把每一天做满,不空过一天。

我不敢说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我只是恪尽职守、尽心尽职做一位好母亲。在做母亲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对于报刊上关于教育子女的文章、专论我都一一拜读,从中吸取营养;经常收看、收听一些教育类型的电视广播节目,了解新的教育信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阅读一些家教书籍,努力搜集国内外精英人物的成长故事、家教经典和成功范例,努力撷其精华,为我所用,尤其注重向身边每一位家长朋友学习,把他们一星一点的好做法,及时地补充到教育女儿的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与我的女儿一同成长。

我想对更多的家长朋友说:努力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吧,情感教育最能打动人,巴尔扎克说:“感情有熏陶人的力量。”您和孩子亲密无间,孩子才敢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您,孩子有话才愿意向您倾诉,您说的话他才喜欢听,您对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才能发生作用。与女儿做朋友是我至高无上的追求,还在孩子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了,我尽可能和女儿一起玩,一起学,一起快乐,一起成长,我们手拉手、心贴心,互相扶持着、帮衬着,一路走了过来,走到今天。

生活中,为人父母应始终坚持“孩子优先”原则,不要以自己忙为由,推诿教育子女的责任。孩子的话再长也长不过十分钟,先停一停您手中的活儿,听完孩子的话,再去干您的活不迟。一位母亲把和孩子说话当一项事业来做,她喜欢蹲下来和自己年幼的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平等、亲近、温暖,她的教育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到商店买玩具,到柜台前,孩子“哇”地一声哭了,母亲不得其解,她蹲下来才发现:自己眼里看到的只是大人的腿和脚,什么玩具也没有,她震惊了。她把儿子抱起来,孩子笑了,笑得很甜。他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玩具。

别以为这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挂齿,实际上这是教育子女的重大原则,当引领、主导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就会有许多生动、独到的发现,就会积极主动得多。

教育子女要日之重,月之陶,年年不辍。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子女纵是顽石,亦可雕成美玉;纵是锈铁一块,亦可化成赤体通金。

两个女儿的成长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她们也有挫折,也有失败,但从我内心来讲,没有对她们失望过一次,面对一天一个样的女儿,我没有权利没有理由不忍心也不甘心说出“失望”两个字,我对孩子从来都充满信心,即使当她们的成绩偶有失落,我总是努力帮助她们寻找原域,商量对策,并予以充分的鼓励,让失败成为孩子继续攀登的一块垫脚石,让孩子行走的脚步更为坚实有力。

我最想对家长朋友说:打骂孩子是最失败的做法,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极不称职的,只能打掉孩子的锐气,打掉亲情,打得离心离德。孩子杀害父母的家庭悲剧令人痛心疾首,应当从此打住不再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值得每一位有良知的父母警醒,不完全是孩子的错,父母也有教育不力的责任。“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实在该扫地出门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善待孩子,就是善待您自己;善待孩子的小时候,就是善待您的老年。

我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是一个老小孩儿,我愿意通过这本书结识更多的可爱的小天使做朋友,替孩子们说说话,说点孩子的话。孩子最具有冒险精神,而恰恰又最缺乏经验。他们面对复杂的世界,面对诸多诱惑,往往迷惘、困惑、徘徊、无助,很希望得到成年人的指引,父母的阅历永远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别看他们平时总把“不用你管”挂在嘴上,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在扑朔迷离之时,得到父母最明确的提示与引导。当然,他们很不喜欢大人说教式的、居高临下式的、权威式的、命令式的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他们希望父母和自己平等地坐在一条板凳上,进行民主的、和谐的、循循善诱式的、朋友一样的倾心交流。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把眼睛平视,敞开心扉与孩子说话。孩子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孩子,孩子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啊。鲁迅说:“如果小时不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大了也做不了人。”平等、民主、宽松、友好,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也必须坚持的基本态度,还孩子一份成长的权利,让他们赢得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允许他们说错话、做错事,让他们慢慢品味失败、享受快乐、体验成长。

一些莫逆之交常常调侃说:“你家祖坟长瑞草,清华北大两枝花”,还说“清华北大生那是天生的,谁也学不了。”亲爱的朋友,掏心掏肺地告诉您:不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和您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一开始也看不出她们就是清华北大的苗子,从来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值,以至孩子上高中了,对她们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没有绝胜的把握,如果说能有今天,那就是对孩子不断地施以鼓励,让她们的的确确抓住每一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我所以要写这样一本书,就是想通过女儿成长这个例子,给所有家长朋友送去一份希望,帮助更多孩子建立攀登向上的决心。我想说:清华北大的校门向全社会的青年精英开放,不拘贫富,不论出身,只要优秀;我想说:清华北大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他们不一定绝顶聪明,但他们一定绝顶努力!

我更想说:终身学习,不坠青云之志,上不上清华北大无多大关系,只要努力,一样会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我们知道牛顿与爱因斯坦上过大学,瓦特与爱迪生却没有学历。这从侧面告诉大家:一个人有无前途,不在学历的高低。成与不成,事在人为,“百校无名,脚下有路”,这就是答案!

当我真正开启这项工程时,我才感到它的浩大与艰难,以我的功底、我的笔力、我的年龄,很有些力所不及,勉为其难。自恨才疏学浅,几乎要畏缩不前了,但性格使然,不容我退缩,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到底。

这个选题太大了,几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些茫然无助。突然想到日记,我向日记本求助。我是在小女儿婷婷两周岁生日那天开始记日记的,一直坚持到今天,沉甸甸的35本日记记录着她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使我在下笔时有了依据,壮了底气,日记成了我的有力助手。

白纸黑字之间,跳动着依稀淡忘的许多情节,勾勒起无限美感与生动;字里行间,可以触摸到点点骨肉情深,耳边再次响起娇娇爱女甜甜的话语,眼前再现女儿幼年令人忍俊不禁的模样,真是好享受、大快乐,我完全醉倒在亲情大爱中不能自已,幸福的记忆膨胀升华,绵延不绝,地久天长,像又重新生活了一回。

有人说:一个幸福女人莫过于有一个好孩子,而我有两个好女儿,我的幸福是双倍的。基于这样一种心情,我愿意以女儿的成长过程为主线,重新打开久已封尘的记忆,重温和孩子们共处的美好时光,对两个女儿健康成长的全过程做一番认真回顾与总结,把我这许多年来教育子女的一点切身体会,将我对现行教育尤其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将我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与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做一个推心置腹的交流,意在抛砖引玉,碰撞产生一点小小火花,或许对您教育孩子有一点启示,有一点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快慰。

苦于我学识不丰,笔力不逮,也许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还请大家直言提出,助我提高。谢谢了,亲爱的朋友!

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如江河直下不可收拾,还是暂且打住,留作下文一点一点展开,细细诉说,只要您愿意听,我就用心说下去……

您真诚的朋友 赵锁仙

2002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