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创作《道德经》

东周时期,楚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老子。老子在洛阳住了很多年。后来,他看到东周朝政越来越腐败,而且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就决定去民风淳朴的秦国安度晚年。于是,老子骑着青牛上路了。这一天,老子来到函谷关口,遇到了守关的老朋友尹子。尹子对老子的处世智慧以及众多有关政治、社会与人生的观点非常感兴趣,建议老子把它们写下来传给后世。老子同意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老子把自己关于道、德、无为而治,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全部融在了一本书中,写成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

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是“道”,也就是讲自然万物存在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学问。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道”转化而成的。老子《道德经》一书的著成,使得道家学派随之创立,这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虚心好学,兴办教育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分虚心好学。孔子曾跟随一位叫师襄子的古琴家学琴。有一次,孔子反复练习一首曲子。师襄子多次告诉孔子,说这首曲子他已经弹得很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但孔子却依然不满意,他要么说自己还没熟练掌握弹琴的要领,要么说还没体会作曲者的志趣为人。一段时间之后,孔子终于说道:“我体会到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胸怀天下,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

正是由于他的虚心好学,孔子终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他渐渐开始以私人的身份授徒讲学。他善于因材施教,并且主张人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一生大约教出3000位学生,其中著名的就有72人。

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一书,更是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止楚攻宋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老子、孔子外,后来还出现了一位叫墨子的思想家。墨子反对战争,提倡兼爱、节俭,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南方的楚国想攻打邻国宋国,并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工匠鲁班制造攻城工具。墨子听说以后,连夜赶到楚国劝阻楚王。墨子说楚国攻打宋国是丧失道义的行为,一定会失败。楚王被说得哑口无言,但他仍相信鲁班制造的先进工具能打胜仗。于是,墨子就和鲁班在楚王面前进行了一次攻与守的模拟演习。墨子用腰带当城墙,用木片当各种器械。鲁班组织了九次进攻,都被墨子击破。鲁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可墨子的守城器械还有剩余。楚王知道取胜无望,只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一场战争就在墨子的努力下化解了。

后来,墨子将自己的思想写入《墨子》一书,书中突出了政治、伦理和军事思想等,还包含有时间、空间、几何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周游列国,著书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亚圣”。他在42岁以后开始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

有一次,孟子来到了魏国。这时正赶上魏国败给东面的齐国,魏王的大儿子在战场上阵亡,并且西面又被秦国夺去七百里土地,南面还受辱于楚国。魏王痛心疾首,询问孟子怎样才能雪耻图强。孟子的回答很简单:如果魏王能够施行仁政,在法治上减轻刑罚,在经济上降低赋税,在教育上推行儒家一贯主张的“孝”“悌”“中”“信”的修养和行为,就能使社会安定,财政经济充裕,人民丰衣足食。到了这个时候,人人自立自强,若再去征讨别的国家,那自然是天下无敌。孟子的一番话说得魏王连连点头。

到了晚年,孟子结束周游生活,开始著书讲学。他和弟子编成《孟子》一书,书中记录了孟子的言行,走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藐视权贵拒高官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潜心研习老子的道家学说,渐渐也成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庄子喜欢自由,不愿意做官。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河边钓鱼,楚王派使者带着很多贵重礼物来见庄子,想请他到楚国去当丞相。庄子手提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死了3000年的神龟,国王把它用绣花手巾包着珍藏在庙堂里。请问,这只乌龟是宁肯送了性命留下一个躯壳显示它的尊贵呢,还是选择活着,哪怕是拖着尾巴在烂泥里自由自在地爬行呢?”使者回答说:“它当然是选择活着,哪怕是生活在烂泥里。”庄子便说:“那就有劳回禀楚王,我宁肯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

到了晚年,庄子把自己的思想做了一番总结,写出了《庄子》一书。在这本书中,庄子阐述了自己关于相对主义理论的思想观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阶层的中国人。

兴办书院传理学

朱熹是南宋时期一位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宗师。他多次被朝廷任命为地方行政长官,但他的志向不在做官,而是一心专注于理学的学术研究和授徒讲学。在他做官期间,每到一个地方,总忘不了修建学校、兴办教育、聚徒讲学。

在他64岁那年,朱熹被派到湖南做官。到任不久,他就着手重新修复那里的岳麓书院。他白天处理政务已经非常辛劳,可是到了晚上,他仍然坚持同书院里的学生讨论学术。学生们不断地提问,朱熹有问必答,没有丝毫倦意。由于他的讲学联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又亲切诚恳,所以听讲的学生们感动之余受益匪浅。一时间,岳麓书院成为许多做学问的人问道学经的圣地。除此之外,朱熹还创办了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革新北京大学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916年底,他应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二年1月,蔡元培走马上任。

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蔡元培一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理不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要知道,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的北大校长相当于政府重要官员,所以,蔡元培这一举动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震惊。由此开始,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蔡元培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在当校长期间做的最骇人听闻的事就是开放女禁,招收女子入学。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向蔡元培请求入学,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后北大再招生时,就允许女生和男生一样地应考了。

蔡元培聘请进步学者执教,但也不排斥那些有学术造诣的旧派人物。此外,他还大力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实行民主办校、教授治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经过一番整顿改革,北大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术气氛空前浓厚,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新思想、新观念成为了一种风气。这为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并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蔡元培革新北大,使北大成为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篇章。

反复试验造出刨

鲁班是春秋末期的一位木匠。他技术高超,手中的斧头劈砍几下,就能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每当遇到需要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的时候,鲁班就犯愁了。无论他怎么小心翼翼地挥动斧头,木料表面总是凹凸不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日思夜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一些的斧头,斧刃磨得快快的。这样砍起来比以前好多了,可还是不太理想。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更小更薄的斧头,然后在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刃露出窄窄的一条。这次他不用它砍木料了,而是用它在木料上推。只见鲁班使劲一推,木料表面便被推下来薄薄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就变得又平整又光滑,比用斧头砍强多了。鲁班非常开心,他又给这个小工具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这样再推起来又稳当又省力,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除此之外,鲁班在很多方面都有创造发明,比如墨斗、云梯等。两千多年以来,鲁班一直被那些能工巧匠视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崇敬。

改进造纸术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宦官,主管制造宫廷用品。在他之前,纸已经出现,但是这种纸又脆又粗糙,颜色黑黄,根本不能用来写字。人们写字主要还是写在用竹片或木片制成的简、牍上。蔡伦爱好读书,但那些笨重的简、牍让他深感不便,于是就想办法改进造纸工艺。

首先,他广泛选取造纸的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都被派上了用场。然后,他又对以前的造纸工艺流程进行改革。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蔡伦终于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他在前人切割纸料、沤煮、舂捣等制纸浆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道用石灰液蒸煮的工序。这样就加快了造纸原料的分解速度,而且分解后的原料纤维分布得更加均匀,造出的纸光滑细致,书写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因为原料用的是树皮、麻头等,使造纸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很快,蔡伦的造纸术便在全国流传开了,后来还传到了国外。蔡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明地动仪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不仅喜欢观察研究,还擅长制作精密的仪器。

当时,中国各地经常发生地震。张衡十分留意搜集地震的情报和记录。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它用青铜铸成,形状像个酒桶,上面有八条龙按八个方向排列,每条龙下面都蹲着一只张嘴的蟾蜍。如果某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个方向龙嘴里的铜球就会落到蟾蜍嘴里。有一天,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了铜球。几天后,果然有人骑快马来向朝廷报告,说距离洛阳西面一千多里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测到了地震。

除了地动仪,张衡还发明了可以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能够自己飞行的木鸟等;他还计算出圆周率为3.162;另外,他在地理、文学、艺术方面也硕果累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研制麻醉药

华佗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医生,他擅长治疗内科、外科、儿科等各科疾病。

一天,华佗遇到一个奇怪的病人。这个人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华佗给他检查后。发现他一切都正常。病人的家人说他平时什么疾病都没有,今天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就变成这样子了。华佗让人找来了一些臭麻子花,他拿起一朵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从那时候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最终发现臭麻子果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华佗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其他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他终于研制出了麻醉药。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在一起使用,使麻醉效果变得更好。华佗给这种药取名为麻沸散。

有了麻沸散,华佗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让他们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解除病痛。华佗一生都在治病救人,他用高超的医术治愈了无数病人,被称为“神医”。

精确推算圆周率

南朝时,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叫祖冲之。他在研究天文、历法等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在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祖冲之运用三国时期刘徽首创的割圆术,设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在圆内进行切割计算。那时还没有算盘,祖冲之就用一根根的算筹进行计算。这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艰巨的脑力劳动,每计算完一次,祖冲之都得重新摆放算筹,而且只要稍有差错,就只能从头开始。祖冲之不停地算啊、记啊,他凭着极大的毅力,终于推算出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直到1000多年后,欧洲才推算出同样的结果。除了精确推算圆周率外,祖冲之还创造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发明了指示方向的指南车等。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巨匠。

锐意创新,编著医书

孙思邈是唐朝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高明,并具有精湛的针灸技术和渊博的药物学知识。即便已经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他仍能虚心钻研,锐意创新。

有一次,孙思邈遇到一位闭尿的病人,病人的膀胱胀得鼓鼓的,生命危在旦夕。孙思邈给他按摩和服用导尿的药,都没有效果。忽然,他看见一个孩子正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灵机一动,决定用葱管来导尿。他把葱叶掐去尖端,小心地插入病人的尿道,然后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就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很快就痊愈了。用葱叶导尿,这在古代医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孙思邈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

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之余,孙思邈还投入精力编著医书,写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系统地总结了从战国时期的《内经》一直到唐初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孙思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尊称他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