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5章 新北(4)

清水祖师庙是来三峡不可错过的地方,事实上,研究东方宗教艺术的人,没有不来清水祖师庙做实地研究的。清水祖师是台湾北部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本来是北宋时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于在安溪清水岩修道,被尊称为清水祖师。原本是佛教禅宗的清水祖师,民间宗教化之后,被安溪人视为地方最重要的保护神祇。在台湾只要是泉州安溪一带移民多的地方都有清水祖师庙,比如三峡祖师庙、淡水祖师庙、艋舺祖师庙。

现在的三峡祖师庙年代其实不久,是1947年开始重建的,重建的主导者是当时的三峡街长李梅树。李梅树也是台湾当代重要的美术大师,庙里的各厅各殿,从雕刻到装饰等,几乎都是他从草稿一步步创作出来的。每一根柱子、彩绘、雕法都有其艺术及宗教意义,他用艺术家的浪漫去重建这座庙宇,想要把它打造成与欧洲大教堂一样的百年建筑艺术。也因为那么烦琐华丽,重建工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李梅树过世为止都还没有完成。

三峡祖师庙内用了大量的石雕,由于石雕比木雕要来得耗时精工,造成祖师庙的重建比一般庙宇用的时间长,加上李梅树过世之后,他的设计及理念已经没有人能及了,所以重建计划从雕工师傅、材料、产地、题材也有些无所适从,重建计划就这样缓慢了下来。1996年,祖师庙的重建计划索性正式宣告停顿,因为再建下去也破坏了原来的风格。

不管是“东方艺术殿堂”还是“雕刻博物馆”的称号,都不足以形容三峡祖师庙之美。唯有亲自走一趟,才能感受到原来中国传统艺术技法也能产生如此震撼的作品,打破你对中国艺术的成见。

桃园古时因遍植桃花而名“桃仔园”。地势主要以丘陵和台地为主,早期的经济作物也以茶为主,后来地势较高的复兴乡开始栽种经济作物水蜜桃,也使外地人对桃园的印象多了一桩。

桃园因邻近台北,早期悠游卡可搭火车时,最南端可用卡的站就是中坜站。这也使得学生习惯于假日时相约到台北逛街或参加活动。近几年,中坜市因有高铁的加持,加上观光产业发展,人口已快要追上桃园市,学生放学也几乎相约在中坜火车站逛街。

作为台北的卫星都市,桃园最大的特色就是没特色,什么都跟台北很像却又少了一点什么。桃园人对于桃园的认识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自己处在市郊,不比台北的繁荣热闹,但衣食住行也算方便,是个养生又不容易有天灾的好地方,不过也较容易让人家遗忘位置。

中坜

若在假日来到中坜,一出火车站基本上就会看到个奇观,外县市的人都喜欢称这里是“东南亚租界”“阿劳国”,街上逛街的人,东南亚籍人士比台湾本地人还多,这是中坜的一大特色,同样的景色也出现在桃园后火车站。

桃园跟中坜火车站之所以外劳会这么多,主要原因在于桃园这里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相当多,又加上这些年台北的房子太贵,许多人都到桃园来买,所以新的建案也很多。这两种产业都需要大量外籍劳工,而每到假日,外劳大多没有私家车,因此他们都会在交通枢纽附近聚集,久而久之,车站就变成外劳聚集的地方了。

说实在话,外劳的消费能力相当高,因此,做他们生意的店也应运而生,你现在在街上,目力所及都是东南亚文字招牌的商家,因此该地附近商家也都逐渐改成贩卖印尼、泰国小吃,东南亚卡拉OK,很多小旅馆也转型成为比较廉价的休息场所,提供给东南亚朋友肢体约会用,甚至也经常有外籍人士约架的事发生。你从桃园各景点回到中坜火车站或桃园火车站时,倒是可以顺便买一些便宜的东南亚进口特产回去。

中坜观光夜市是本地夜生活的主要地方,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中坜特别有名的就是牛肉面以及各种牛肉料理,许多低调的牛肉面店比起台北的牛肉面名店可说是便宜又大碗,是老饕的最爱。在中坜与平镇交界处的龙岗地区,有一个忠贞市场,原来这儿有一忠贞新村,是1949年后遗留在泰缅的孤军军眷,在20世纪50年代陆续来台,有些人选择上清境农场开垦,而大部分人选择在此落脚,因此也将滇缅当地的一些饮食习惯带来,现在也有许多泰国及越南等地移民在此。这些来自东南亚的人在此卖起了家乡美食,让这里成为全台最大的滇缅美食集散地,比如米干、豌豆粉、鱼汤面及凉拌青木瓜等,专程跑来这里吃特色小吃的人还真不少,如果真想跟当地人聊聊他们的故事,可以到龙前街张老旺先生的小吃店里坐坐,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当年滇缅游击队里有不少人是穆斯林,因此,这里也有台湾桃竹苗地区唯一的清真寺龙岗清真寺,现在除了本地信徒,也吸引许多东南亚劳工来此礼拜。桃园境内遍布不少眷村,而忠贞新村这里算是现在台湾仅存的比较有传统眷村气息和人情味的地方。

大溪老街

大溪获得了台湾票选十大魅力小城的最佳人气奖,拥有美丽的老街,完整地保留建筑外观及牌楼立面,早期因为大溪旁的大汉溪通航,航运可一直到淡水河出海口,所以老街紧靠河港码头。这里洋行林立,这些建筑样式和台湾早期的传统商家相同,都是店面连同住宅的“街屋”形式,当初各商家无不极尽巧思装点楼牌立面,用精致的欧洲风格的梁柱拱门和繁复细腻的浮雕装饰,整条街呈现出充满巴洛克风情的立面牌楼,华灯初上,灯光一亮,你真会以为走在民国街头。

在大溪老街上,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木器店,这项工艺在本地至少也有200年的历史传承。虽然这些年西式家具的冲击不小,但除了努力融合中西式古典家具风格外,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古时候那种精雕细琢的专业精神,也不断发扬光大,所以这一行当在大溪,到现在都还没有断层的情况。

大溪与豆干总是联系在一起,一般以为“黄日香”最有名,在大溪街上可见许多“黄字号”的豆干店,其实每一间的源头都一样,只是因为分家的关系,而各自成立新店,但演变至今是否有口味上的更动,就要看个人的感受了。除了豆干外,路边摊商卖的卤豆干可不要错过哦!浓烈的中药香气,热乎乎的豆干,撒上葱花和搭配特制的酱料,天冷时真的是一大美味。

近几年偶像剧兴起,大溪花海也成了偶像剧争相取景的场地,浪漫的波斯菊在田野中绽放,令人心旷神怡。夜晚的大溪桥也是年轻人约会必去的好地方,浪漫的灯景为两人增添不少情趣。

两蒋文化园区

这指的是蒋介石以及他儿子蒋经国的灵寝所组成的一系列相关景点。蒋介石灵寝在慈湖,据说这个地方老蒋生前很喜欢来,因为景色像他的老家奉化县溪口,又因蒋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1962年由蒋中正手书“慈湖”并将行馆更名为“慈湖宾馆”。慈湖名称的“慈”字意为“慈母”。而他1975年过世后,其行馆也改为灵寝。其实蒋介石的灵柩停放于正厅,并未下葬,属于“暂厝”,因为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故乡安葬,所以他的安葬与否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前几年一直有迁葬到“国军公墓”的提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而蒋经国1988年去世后的灵寝则是在附近不远的头寮,一个小院子里,很符合他简朴的个性,但一样是“暂厝”。在台湾民众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里,蒋家后代为什么男丁一直遭遇不幸早死,就是因为蒋介石最终未下葬,遗体虽然做了防腐处理,但说白了就是“荫尸”啦!没有入土为安,导致其家族的衰败。

慈湖除了谒陵,最重要的观光点是仪队的换班仪式,同样的仪式你在台北的忠烈祠和中正纪念堂、中山纪念馆都看得到。几年前有叫停过一阵子,后因地方的观光需要,地方人士向“国防部”极力要求,才又再度恢复。

园区里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里头摆设的是来自于全台各地所拆除的蒋介石铜像,整个园区用步道将所有铜像摆放位置串联在一起。过去为了让台湾人时时可以“瞻仰”蒋公,刻刻思考蒋公的“伟大”,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蒋公铜像”,不管在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和广场、路口圆环,几乎是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关于这些铜像的制作与摆放,以前还有一个“蒋公铜像制作办法”,铜像要全身或半身,站着、坐着或骑马,戎装或长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半身的只能做到三个扣子,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等。这个办法呢,除了教人怎么摆放,还列了如何维护,如果公然毁损,还会被以“叛乱罪”起诉。可是近几年蒋介石的神格化色彩越来越淡,人们也渐渐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些到处都是的铜像就显得很多余,于是开始拆除这些铜像,拆了之后也不知该怎么办,而大溪当地突发奇想,将这些拆除的铜像都收过来摆在公园里,结果共收了150多座形态各异的蒋公铜像,有大有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与骑马的塑像,每一座铜像皆具其时代背景及原所在位置。那么多蒋公铜像聚在一起,非常有后现代特色。

在慈湖灵寝后方的后慈湖,因长期是军事要地而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原始林中,一连五栋的战备办公室坐落于此。此外这里还有从行馆通往指挥所的战备隧道,如今已经成为蝙蝠洞,为了不影响蝙蝠的生态,游客可以通过外面的监视器来一窥隧道内的蝙蝠动静。

若撇开过去沉重的历史政治包袱来这儿参观,可以发现整个园区结合了历史并发挥当地特色,以活泼可爱的方式来取代过去的严肃和死板,是一个成功打出观光名号的观光典范。

龙潭三坑老街

在大汉溪通航的时候,龙潭的三坑老街也是南来北往货物重要的中转站,只是待大汉溪航运衰落,铁路公路开通,龙潭也随之没落,只留下老街与客家风情。龙潭常与大溪被一并提起,都是桃园的老镇,只是龙潭一直没有大溪那么热闹。比起生活质量,龙潭曾经被票选为台湾最有特色乡镇第一名,也是公认的理想退休生活地点之一。逛龙潭的最好方法仍然是骑自行车,从三坑老街出发,一路欣赏沿途美景,一边吃着客家小吃。而龙潭的花生糖全台湾都有名,到了这里别忘记带一些回家。

龙潭街上有一圣迹亭,又名敬字亭。客家人为尊敬知识的传承以及文字所带来的力量,认为印着文字的纸张不能随便乱丢,因此设有敬字亭作为焚烧字纸的炉亭,在客家聚落中多设有敬字亭,目前龙潭这一座是台湾保存比较完整的,有120年的历史。

桃园南边六个乡镇几乎都是客家族群的聚集区,在龙潭的客家庄里就有个客家文化馆,记录了本地客家人的生活点滴。客家人虽然传统,但整个文化馆主体建筑风格却简明又充满穿透感,乃是以现代意象中的极简元素为概念加以设计,用这样的设计来象征客家精神的简朴及硬颈风格。馆区前方广场边的水池(风水池),与过去客家建筑“前水后靠”的建筑风格相呼应。馆内主要以“客家文学”及“客家音乐”为两大主题,将客家文化的根本清楚地展现出来,让到此观游的民众和游客能够深刻地体验与感受客家早期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台湾文化有兴趣的人可以来参观。

复兴乡-北横公路

在山区的复兴乡,主要景点都是在北横公路沿线。在横贯台湾的三条公路中,桃园至宜兰的北横公路算是最好走且最短的一条,若是自驾车,快的话大约3小时就能横越。走北横公路一般游客会从桃园大溪出发,一般都是到巴陵及拉拉山游览。

巴陵是北横公路的中点,再过去就能到宜兰的明池。这边也是少数民族泰雅族的世居之地,可能一条小岔路都是一个小部落的联络道路。“巴陵”(Bal·ng)源自泰雅语,为桧木或巨木之意,而巴陵也是著名的水蜜桃产地。这里的水蜜桃主要栽培在海拔1.4千米到2.2千米的高山地。由于地势高、温度低、土壤肥沃,加上时常有雾气迷漫,非常适合种植温带水果,只要在六七月经过这一带,都能买到香软可口又甜蜜多汁的水蜜桃。

巴陵依山势海拔分为下巴陵、中巴陵、上巴陵三个聚落,在上山途中有岔路往拉拉山去。“拉拉”一词在泰雅族语里有美丽的意思,这里也真的美,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现在拉拉山一带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游客到这里都是为了看保护区内的桧木巨木群,其树龄在500年至3000年不等,散布于全长3.7千米的景观步道旁,景观一点都不比阿里山差,也是个有名的观光胜地。

若要走北横公路,可从桃园搭乘桃园客运至巴陵,另宜兴客运有一班车从宜兰至巴陵,一天皆只有一班,请注意班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