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我不想收到消息说:我们在坚守阵地。我们什么也不守,让德国人去守!我要请各位记住,我们不是为了马革裹尸,不是要为国捐躯而参战;我们赢得战争,是为了让敌方的可怜虫为国捐躯,马革裹尸!”
——乔治·史密斯·巴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将军,如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德国的隆美尔元帅,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等等。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巴顿将军那样拥有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拥有如此毁誉参半的名声,拥有如此多尊敬热爱他的人。
被称为“热血与豪胆”的巴顿将军,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他出身骑兵,爱好马术,还是一位剑术高手。他性格开朗,是位硬汉,无所畏惧。无论是在墨西哥,在北非,还是在西欧,他指挥的军队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把战场当做了他人生的舞台,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着一个传奇,巴顿的名字永载史册。
他的成功还源自于他说一不二的性格。巴顿治军严明,很少会表扬下属,但却极具亲和力。这同时也使他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只要有巴顿在,士兵们便有了主心骨,因此便能够奋勇杀敌,冲锋陷阵。在没有战斗的日子里,他的部队总是刻苦训练。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巴顿,将所学的练兵之法教给每一个士兵。他的训练残酷、苛刻,让人吃不消。但是巴顿将军认为,军人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他总是说“一品脱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仑的鲜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而实践也证明,正是由于巴顿将军的严格训练,才使得他的部队在战斗中总是能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胜利。
虽然被称为热血豪胆的铁将军,巴顿在家里却是温文尔雅,对妻子体贴入微。他还经常下厨,烧得一手好菜,宴飨宾客。书房是巴顿除了战场之外最爱去的地方。他喜欢阅读,尤其喜欢阅读军事书。对于古往今来的经典战例,他都了如指掌,对于新式兵器的运用,他也饶有兴致。无论在哪里工作,巴顿都是以真理作为最高的行动指南,既敢于顶撞上司,也愿意听取属下的意见。凭着这些鲜明的个性,他的第三集团军是很多热血青年的梦想之地。因为那是一支作风强硬,敢打敢拼,从不后退,崇尚进攻的部队。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巴顿将军。
但是,巴顿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他也有人的弱点,人的缺陷。我们在看到他取得的一个个胜利的同时,谁想到他曾经身患“先天性阅读失常症”,发音不准和拼写错误的缺陷一直困扰着他。一次指挥演习时,炮弹炸膛,三名士兵受伤,其他炮手不敢上前。巴顿将军却若无其事地连射三发炮弹,大家掌声雷动。每个人都为将军的勇敢而动容。但是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这一生中,从未像这一次那样不想去拉炮栓。”他在北非因为士兵患上了战争恐惧症而大发雷霆,掌掴一名在战地医院疗养的士兵。在“答美联社记者问”中,他把美国人加入民主或党共和党与德国人加入纳粹党相提并论,让很多人怒不可遏。美国人最引以为自傲的两党政治制度被一名将军攻击,国内一片哗然。出言不慎使得高层对他得出了作战勇敢,也有狂妄自大毛病的评价。艾森豪威尔甚至在日本刚刚投降的时候罢免了他第三集团军司令的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法西斯签署的投降书墨迹未干,那个骁勇善战,创造了大量战争神话的传奇将军——巴顿却被罢免了。我们不禁想到中国那句古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美国的一份报纸这样写道:“我们不会忘记巴顿将军的丰功伟绩,但是他的性格却使他不适宜担任和平时期的一位行政长官。”
“一个战士,应当在最后一刻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倒下。”巴顿将军没能实现他的这一豪言壮语。他乘坐的小汽车与一辆货运卡车相撞。司机和副官安然无恙,巴顿将军却身受重伤,颈椎骨折。几天后,他那双湛蓝的眼睛轻轻地闭上了。那安详的神态,让人不禁想到他是在为下一次的战斗而休息。
让我们一起来战斗吧!
让我们一起去冲锋陷阵吧!
抓住机会我们就要把酒庆功,
敌人将会被我打得抱头鼠窜,
让我们开火,去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