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无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微博是“活”的答案

在互联网上,你用过搜索引擎么?你偶尔使用?你经常使用?你天天使用?

如果你想在偌大的北京找一家皖南菜的馆子且身边没有好友可问的时候,你会求教互联网么?如果你右肋疼痛自己无法确定病因且没有医生在场的时候,你会求教互联网么?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锁定一下:

网络是答案。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网络只是答案。网络上无非两种人:找答案的人和给答案的人。

微博同样如此。微博是答案,甚至更进一步——微博可以给出你所想要的全部答案。

以前,如果你在不确定某些事情又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你大概会选择哪些渠道来获取“答案”?

问身边的朋友或者专家?

打电话?

发短信?

去图书馆?

上互联网?

在寻找答案的互联网上,你首先是去找谷歌?百度?搜搜?问答?百科?知道?

你是去以上这些板块,还是去登陆BBS?

你用过微博么?

微博(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1年9月15日),由以下关键词所派生的数据可以研究:

1.请问 7377111次

2.为什么 65808957次

3.怎么办 18676908次

4.“寻” 31404533次

5.求 155833704次

6.请教 1170858次

7.已解决 19172次

8.答 38814114次

9.谢谢 68892884次

10.我 2267258529次

11.你 1406478352次

12.他 362488672次

13.她 134039832次

以上数据,可以作为微博行为学研究的一个深度考察线索。

除了“我”、“你”、“他”和“她”这几个人称的关键词以外,网络上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关乎“生活”核心层面的“问”。

有问必有答,这是网络生态的生死链条。它与人类天赋人格当中的核心人格——好为人师紧密相关。

有问必有答,前网络时代是“你问我答”,而“后网络时代”是“所有人问所有人答”。这就是网络的奥秘所在。

网络的密码就是问,网络的密码也是答,除此之外,网络好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网络是答案,但是搜索引擎的短板就在于,它可能只会给你“过期答案”或“僵化答案”。在即时答案领域,微博的现场功能和即时解答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以谷歌为代表的任何搜索引擎。而从人之常情上看,网友们在提问时也是更渴望及时答案和最新答案的。

微博的答案是“活的”,是动态的,是最新的,甚至是PK的。答案与答案之间甚至会相互争吵,而这样的争吵对答案的厘清更有帮助,你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对千奇百怪的答案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

发表是互联网上的人权,分享是互联网上的意义,答案是互联网上的价值。碎片时代必将引发搜索变局,短答案、即时答案必将成为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