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隐公卷第一(起元年尽三年)
隐公元年
(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
【译文】
隐公元年,春天,是周历正月。
传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何也?春秋贵义不贵惠,信道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译文】
即使没有事,也一定记正月,是表示重视君王的开始。对隐公为什么不记载即位二字呢?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愿。怎么是成全隐公呢?是说隐公不想当国君。隐公不想当国君,是为什么?想把君位让给桓公。让给桓公对么?回答说是不对的。春秋经都是成全人的好事,而不成全人的坏事,隐公的做法不对,为什么成全他呢?是为显露桓公的坏。为什么要显露出桓公的坏呢?隐公将要让位给桓公,桓公却杀了他,就显出桓公的坏了。桓公弑兄,隐公谦让,就是隐公好。隐公好,又认为他不对,是为什么呢?春秋经崇尚礼义,不崇尚小恩小惠,伸张正义而不伸张邪恶。孝子显扬父亲的美名,不能显扬父亲的坏名声。惠公想把君位给桓公,是不对的,是邪恶的。虽然这样,他既然战胜了邪恶的想法把君位给了隐公,隐公已经探测到父亲的邪恶想法,却还把君位让给桓公,这就铸成了父亲的恶名。兄弟是天然的亲属关系,做儿子的从父亲那接受一切,如同当诸侯的从君王那里接受一切。隐公废弃了兄弟的长幼的顺序,忘记了君父,来行小恩小惠,这叫小德。像隐公这样的人,可算是轻视君位的人,至于说履行正义之道,还没有做到。
经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昧。
【译文】
三月,隐公和邾国国君仪父在昧地结盟。
传及者何?内为志焉尔。仪,字也,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不日,其盟渝也。昧,地名也。
【译文】
经文中用“及”是什么意思?强调这次结盟是鲁国的意愿。“仪”是字,“父”附著在“字”后,是男子的美称。为什么不称邾子?因为邾在上古时代是个小国,没有得到天子封爵。不记载结盟日期,是因为鲁国后来变了,违背了盟约。昧是地名。
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
夏季,五月,郑伯在鄢地战胜了段。
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是能的意思。能干什么?能杀死段。为什么不用杀字?是为了表现段有徒众。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杀太子,一般都是同母弟想夺君位,他眼睛盯着君王的宝座,以此知道他是弟弟。段是弟弟,却不称他为弟;段是公子,却不称他公子,这是贬斥他。因为他失掉了“弟恭”之道。轻视段。而且认为郑伯太过分了?郑伯怎么过分了。他处心积虑置弟弟于死地。“于鄢”是强调郑伯把弟弟追到很远的地方,就如同从母亲怀中夺过来杀死一样,太过分了。如此,那么郑伯应该怎么办?应当慢慢追,有意放跑弟弟,对亲弟弟讲点亲爱之道。
经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译文】
秋天七月,周平王派宰官咺送来惠公仲子的助丧物品。传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君子以其可辞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赙。
【译文】
母亲以儿子的谥号为氏。仲子是何人?是惠公的母亲,孝公的妾,按礼,国君的母亲死了,送助丧物品是可以的。国君的妾死了,送助丧物品是不可以的,君子可以辞谢不受。记载它,因为不是寻常事。赗是什么?是送给死者的助丧物,车马一类的叫赗,衣被一类的叫襚,珠玉一类的叫含,钱财一类的叫赙。
经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译文】
九月,鲁国和宋国在宿邑会盟。
传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译文】
用及字是什么意思?表示鲁国参加会盟的是个地位低的人。称宋人,说明它的参加者也是地位低的。这次是卑者之会盟,不记载日期。宿是邑名。
经冬,十二月,祭伯来。
【译文】
冬季十二月,祭伯来鲁国访问。
传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脩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
【译文】
来是来朝拜的意思。不说朝拜是为什么?因为祭伯是周王畿内的诸侯,没有天子的命令,不能随意出国拜会诸侯。祭伯的做法是不正当的外交行动,所以不记他朝拜鲁侯。聘问用的弓矢一类的礼物,不能随便拿出边境,干肉之类的礼物是私人间交往用的,国之间交往不能用。有天子在上,一切要听命,不能存有二心。
经公子益师卒。
【译文】
公子益师死了。
传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恶也。
【译文】
大夫死了记载死的日期是对的。不记载益师死的日期,是因为他坏。
隐公二年
(公元前七百二十一年)
经春,公会戎于潜。
【译文】
春天,隐公跟戎国在潜地会盟。
传会者外为主焉尔。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出会。会戎,危公也。
【译文】
经文中用会字,表示是外国主动找上门来的会盟。聪明人能深谋远虑,正义的人行动果断,仁德的人能保住国家,具备这三点才可以出国与人会盟。隐公和戎国的会盟,隐公危险啊。
经夏,五月,莒人入向。
【译文】
夏季五月,莒国攻入向地。
传入者,内弗受也。向,我邑也。
【译文】
用入字,是强行进入,鲁国不能接受的意思。向是我们鲁国的城邑。
经无侅帅师入极。
【译文】
无侅率领军队进入极国。
传入者,内弗受也。极,国也。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称氏者,灭同姓,贬也。
【译文】
用入字表示强行进入,人家不能接受。极是国名。假如谁想攻入别国,人家也将攻入它。不提无侅的姓氏,是由于他灭了同姓国,因而贬斥他。
经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译文】
秋季,八月庚辰日,隐公和戎国在唐地会盟。
经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译文】
九月,纪大夫履緰来鲁国迎隐公女。
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
【译文】
诸侯娶妻,礼应亲自出境迎娶,派大夫去接是不对的。在履緰前面冠以国名“纪”,是因为他来和鲁国交接,所以君子要提高他的身分。
经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译文】
十月,伯姬出嫁到纪国。
传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妇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译文】
按礼,女人出嫁叫归。反之,由婆家回娘家叫来归。女人要听从别人,在家被父亲管,出嫁被丈夫管,丈夫死了,要服从长子。女人不能独断专行,一定要听从别人的。“伯姬归于纪”这句话怎么像独自专行的意思?不是的,我们鲁国伯姬嫁到纪国,所以要记载下来。为什么不提纪国派来的人?是因为来迎的人官位低,不值得说罢了。
经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译文】
纪子,让莒子当伯长,在密地会盟。
传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译文】
有的说纪子是伯长,跟莒子会盟。有的说纪子和莒子年龄相同,爵位相同,所以纪子以伯长身分排在先。
经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译文】
十二月乙卯日,隐公夫人子氏去世。
传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隐之妻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
【译文】
诸侯夫人死,不记载死的地方。夫人,是隐公的妻子,死后没记载安葬。夫人之礼,要随从君王的记法。
经郑人伐卫。
【译文】
郑国攻打卫国。
隐公三年
(公元前七百二十年)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译文】
三年,春天,周历二月初一,出现日蚀。
传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有外辞也。有食之者,内于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译文】
记己巳日而不记朔,是因为日蚀在晦日那天,日蚀是怎么回事?日蚀好比土地缺少了,吐是土地到了外人手里,食者是得到了土地。土地缺少不见了,就肯定有吞食得到它的。吞食的,得到了日头。为什么不说吞食日头的呢?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不说,是明智的。
经三月,庚戌,天王崩。
【译文】
三月庚戌这天,周平王驾崩。
传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
【译文】
高高的天坏了叫崩,厚厚的地坏了叫崩,尊贵的人死了叫崩。天子死了叫崩,因为他尊贵。称天子死为崩是为什么?因为他在百姓之上,所以叫崩。不称呼天子的名是为什么?至高无上,所以不敢称呼名。
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译文】
夏天,四月辛卯日,尹氏故去。
传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为鲁主,故隐而卒之。
【译文】
尹氏是什么人?是天子的大夫。对外姓的大夫不称卒,尹氏死为什么称卒呢?因为天子驾崩时他赴鲁诏讣,所以痛惜他,把他的死称为卒。
经秋,武氏子来求赙。
【译文】
秋天,武氏子来鲁国索求助丧的钱财。
传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称武氏子何也?未毕丧,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无君也。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曰归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交讥之。
【译文】
武氏子是什么人?是周天子的大夫。天子的大夫,为什么称武氏子呢?天子的丧事还没办完,新王没继位不能封爵。没封为大夫就出使别国,是不对的。为什么不称他为使臣?因为没有君王。送给死人用的车马等物叫赗,送给活人用的钱财叫赙。说赠送助丧物是对的,主动索要就不对了。即使周不索求,鲁国也不可不送;即使鲁不送,周也不该主动派人来要。用“求”这个词,就是得到与没得到,未可知的意思。对周、鲁的做法一齐加以讽刺。
经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译文】
八月庚辰日,宋穆公去世。
传诸侯日卒,正也。
【译文】
诸侯死记载日期,是合礼的。
经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译文】
冬季,十二月,齐侯和郑伯在石门会盟。
经癸未,葬宋缪公。
【译文】
癸未日,安葬宋穆公。
传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译文】
记载安葬的日子,是有缘故的,遇到危难没能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