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众生大塔庙处。亦是世尊于往昔时修菩萨行能舍无量难舍之处。是故此林名称普闻无量佛刹。此处常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之所供养。时文殊师利与其眷属到此处已。即于其处说普照法界修多罗。百万亿那由他修多罗以为眷属。说此经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来其所。闻此法已。深厌龙趣正求佛道。咸舍龙身生天人中。一万诸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无数众生于三乘中各得调伏。
第二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菩提心已以下。乃第二诸乘人会。以方便化生。岂独声闻一类之机。若约灵山五时摄化尽收五性之机。若不陟人间何处求大心凡夫耶。是以文殊业已垂权。故复往人间也。渐次南行显非顿化。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福城者疏释顺福分善。乃表十信入道之初分。娑罗林云高远。林木森耸表万行庄严。亦表菩萨说法。先观众生十种稠林。故云住林中。以此权智乃十方诸佛所共。故云往昔佛所止住。大塔庙表常住法身。为权智之本。诸佛修行依性起修。修无不极。故是佛昔修行舍难舍之处。此法身真际。乃人天八部之所依归。故常为供养处。文殊于此处说普照法界修多罗。即显应机之法乃从法界所流。是知四十九年之谈。皆普照法界修多罗之眷属。故云百万那由他修多罗以为眷属也。说此法时独举海中龙王闻法舍龙身而生天中于三菩提得不退转者。然畜生难中。况嗔毒而难化者。今得益之速如此。显法胜益。足徵地狱中人。三重顿圆十地。信可徵矣。复云无量众生于三乘中各得调伏者。此则释迦出世一化始终。尽见于文殊出阁之顷也。
上诸乘人会竟。
下三善财会。
时福城人闻文殊师刹童子在庄严幢娑罗林中大塔庙处。无量大众从其城出来诣其所。时有优婆塞。名曰大智。与五百优婆塞眷属俱。所谓须达多优婆塞。婆须达多优婆塞。福德光优婆塞。有名称优婆塞。施名称优婆塞。月德优婆塞。善慧优婆塞。大慧优婆塞。贤护优婆塞。贤胜优婆塞。如是等五百优婆塞俱。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帀退坐一面。复有五百优婆夷。所谓大慧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妙身优婆夷。可乐身优婆夷。贤优婆夷。贤德优婆夷。贤光优婆夷。幢光优婆夷。德光优婆夷。善目优婆夷。如是等五百优婆夷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帀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觉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帀退坐一面。复有五百童女。所谓善贤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贤称童女。美颜童女。坚慧童女。贤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帀退坐一面。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复于是时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牙。所谓金银瑠璃玻瓈真珠砗磲码碯。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涌出光明照耀。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瑠璃及摩尼宝。玻瓈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瓈。码碯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码碯。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虗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已。安慰开喻而为演说一切佛法。所谓说一切佛积集法。说一切佛相续法。说一切佛次第法。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说一切佛法轮化导法。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说一切佛平等无二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为善财童子及诸大众说此法已。殷勤劝喻增长势力。令其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忆念过去善根。作是事已。即于其处复为众生随宜说法。然后而去。
时福城人下三善财会。然自文殊出阁已下至经终。通显六位因果。在善财所参知识五十四人。约位则文殊一人表信位。以信未成位。故但一人。余四十人各以十人寄一位。二从德云至慈行寄十住位。三善见至徧行寄十行位。四鬻香长者至安住地神寄十向位。五婆珊夜神至瞿波寄十地位。摩耶至天主光等十一人寄等觉位。弥勒普贤寄妙觉位。今善财初参文殊。表依佛根本果智为发行之本。故单表十信。以后诸位皆依信建立故。初福城人闻文殊菩萨住在林中。故相聚而来。时优婆塞名曰大智为上首者。表人中发心必依智为本也。四众人等一时来诣文殊顶礼者。此人间化导之众。最为初机。文殊见众来集。即现殊胜三业为摄化之方便也。独观察善财因缘。此以妙观察智。知机知时。随应说法也。故细观善财生时之外缘及所禀之内因。委是法器故即为说一切佛法。后所谓下列十句则已将一乘因果理事。尽为宣说无余蕴矣。此表说顿教大乘也。于其余众生则随宜说法。各称其机。五乘因果俱是随宜。即立刻之间。已尽化佛一代之化法矣。
尔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所闻佛如是种种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文殊师利而说颂曰。
三有为城郭
憍慢为垣墙
诸趣为门户
爱水为池壍
愚痴闇所覆
贪恚火炽然
魔王作君主
童蒙依止住
贪爱为徽缠
谄诳为辔勒
疑惑蔽其眼
趣入诸邪道
悭嫉憍盈故
入于三恶处
或堕诸趣中
生老病死苦
妙智清净日
大悲圆满轮
能竭烦恼海
愿赐少观察
妙智清净月
大慈无垢轮
一切悉施安
愿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
法宝为先导
游空无所碍
愿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
勇猛求菩提
普利诸羣生
愿垂守护我
身被忍辱甲
手提智慧劒
自在降魔军
愿垂拔济我
住法须弥顶
定女常恭侍
灭惑阿修罗
帝释愿观我
三有凡愚宅
惑业地趣因
仁者悉调伏
如灯示我道
舍离诸恶趣
清净诸善道
超诸世间者
示我解脱门
世间颠倒执
常乐我净想
智眼悉能离
开我解脱门
善知邪正道
分别心无怯
一切决了人
示我菩提路
住佛正见地
长佛功德树
雨佛妙法华
示我菩提道
去来现在佛
处处悉周徧
如日出世间
为我说其道
善知一切业
深达诸乘行
智慧决定人
示我摩诃衍
愿轮大悲毂
信轴坚忍辖
功德宝庄校
令我载此乘
总持广大箱
慈愍庄严盖
辩才铃震响
使我载此乘
梵行为茵褥
三昧为婇女
法鼓震妙音
愿与我此乘
四摄无尽藏
功德庄严宝
惭愧为羁鞅
愿与我此乘
常转布施轮
恒涂净戒香
忍辱牢庄严
令我载此乘
禅定三昧箱
智慧方便轭
调伏不退转
令我载此乘
大愿清净轮
总持坚固力
智慧所成就
令我载此乘
普行为周校
悲心作徐转
所向皆无怯
令我载此乘
坚固如金刚
善巧如幻化
一切无障碍
令我载此乘
广大极清净
普与众生乐
虗空法界等
令我载此乘
净诸业惑轮
断诸流转苦
摧魔及外道
令我载此乘
智慧满十方
庄严徧法界
普洽众生愿
令我载此乘
清净如虗空
爱见悉除灭
利益一切众
令我载此乘
愿力速疾行
定心安隐住
普运诸含识
令我载此乘
如地不倾动
如水普饶益
如是运众生
令我载此乘
四摄圆满轮
总持清净光
如是智慧日
愿示我令见
已入法王位
已着智王冠
已系妙法缯
愿能慈顾我
善财一闻法要。即一心勤求无上菩提者。此表上根受化之易也。然善财既悟一乘。而又广参知识者。此正顿悟渐修。以至实证而后已也善财陈情说偈有三十四颂。初四偈伤己沉溺自勉不能。后三十颂仰德依人请垂拔济。疏有多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诸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善财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趣菩萨行。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入菩萨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随顺菩萨行。应云何忆念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藏
能来至我所
发起大悲心
勤求无上觉
已发广大愿
除灭众生苦
普为诸世间
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
不厌生死苦
则具普贤道
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
福处福净海
汝为诸众生
愿修普贤行
汝见无边际
十方一切佛
皆悉听闻法
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
普见无量佛
成就诸愿海
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随导师学
当成一切智
汝徧一切刹
微尘等诸劫
修行普贤行
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刹
无边诸劫海
修行普贤行
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
闻汝愿欢喜
皆发菩提意
愿学普贤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峯。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尔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头顶礼足。绕无数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泪辞退南行。
尔时文殊师下大圣重教。成其胜进之行。故先教以亲近善知识为第一。所谓菩提因缘。莫先善友。然历事多时。易生疲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特教云勿生疲懈。下善财请问云何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乃至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此问从初发心以至成佛之行。有十一句问。文殊说偈以答。有十偈。初二偈赞其发心。次一偈特教不厌生死苦。意谓修行求道但有厌苦之心则行废而魔作矣。次一偈但赞发心之德。后五偈具答十一句问。大圣乃总教诸法。显十信为诸位之总故。后诸善友各别教示。显入位之后别修别证。既说偈已。长行又总教云发心之难。若求而能行。此又倍难。此坚其志也。若求菩提决定要求真善知识。故特教以求善知识勿生疲懈。于所闻法勿生厌足。于所教诲皆应随顺。若见善知识善巧方便逆行。勿见过失。此苦口叮咛劝诫。求善知识之切要法门。意谓但能求友离过。则前诸问皆圆。故指示后友劝教往问。善财悲泪辞退南行。怅恋德音。故悲泪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