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1996海归归来(3)
虽然尼葛洛庞蒂访华多少有看自己学生的意思在里面,但活动的承办者是张树新,演讲会场又安排在张树新公司旁边。张树新为这次活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瀛海威的总裁办和市场部投入了30个人忙活了3个月。张树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活动也做成自己的个人品牌秀。
1997年2月28日下午,尼葛洛庞蒂正式访华,出席为他专门组织的一场信息革命的报告会,尼葛洛庞蒂做演讲嘉宾。
这次报告会的规格很高,一是翻译是请张朝阳做的,当时请了一个专业翻译,但翻译得不好,不得不请张朝阳直接翻译,因为张朝阳能直接理解尼葛洛庞蒂讲话的意思和内容。二是这次报告会请了8位部长级的官员,官员总数也来了上百名。1997年的中国上下对西方还是有些顶礼膜拜的,为迎接尼葛洛庞蒂的访问,从政府到各方都很紧张,尼葛洛庞蒂的演讲报告现场会专门开过两次演练会,信息产业的几个巨头都在,连谁提问题、提什么问题都得事先安排好。那架势,不像是迎接一个国际友人,多少有些如临大敌。
尼葛洛庞蒂顶着未来学家的帽子,又是个西方人,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另外还有各方的推动,这次活动最终大获成功,尼葛洛庞蒂也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的数字化教父。《数字化生存》也卖得不错,人们终于知道了未来世界是数字世界。两年后的1999年春天,尼葛洛庞蒂再度访华,演讲所在的中国大饭店无数人都想进去,但就是进不去。
回到1997年尼葛洛庞蒂的第一次访华,这次活动上最出风头的是张树新,她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地被其他互联网从业人员簇拥着迎接尼葛洛庞蒂的场面被很多在场的人铭记,并广泛传播。谁也不曾想到,一年后,她就远离了这个舞台的正中央。而张朝阳则是尼葛洛庞蒂访华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不仅给尼葛洛庞蒂做翻译,而且全程陪同,不断地向采访的媒体介绍自己是尼葛洛庞蒂的学生,有一张着名的照片能记录下张朝阳当时的急切心情,在那张照片中,张朝阳拼命地往张树新和尼葛洛庞蒂中间挤。在这次访华事件中,张朝阳基本没花什么钱,却尝到了市场推广和媒体炒作的甜头,之后,其无师自通,成为一名个人品牌秀大师。直到今日,张朝阳也一直牢牢地占据着媒体焦点的正中心。
靠股东贷款挽救了搜狐
尼葛洛庞蒂的访华让张朝阳一下子获取了注意力,也由此吸纳了诸多人才的加盟。不过,张朝阳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他所创办的爱特信公司账上现金已经消耗殆尽,需要进行第二轮融资。
如果说第一次融资的股东多少是基于对张朝阳个人的信任以及私交的话,那么第二次融资则再也没有这样的情感因素帮忙。对于张朝阳来讲,这次融资的过程几经起伏,长达半年的融资经历令他刻骨铭心。
在张朝阳的印象中,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十分陌生,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听他的计划。事实上,那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愿意接见这个中国创业者的投资人都很困难。
在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的引荐下,张朝阳自费前去美国加州见那些亿万富豪。他先在加州的一个小旅馆住下,用绿卡租了辆车,然后用了两天时间不停地打电话与几位可能改变他的公司命运的人约定见面时间。
1997年9月11日让张朝阳终生难忘,他至今为自己在这一天表现出来的能力而骄傲——在这一天中他马不停蹄地见了4位风险投资人。
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张朝阳应该在早上9点先去见英特尔投资公司的人,接着是12点与世纪投资的负责人会谈,下午3点是软银,下午5点则是后来给王志东投资的亿万富翁罗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资人都在硅谷附近,而最后一位则在旧金山。
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头一天晚上张朝阳利用雅虎地图已经把路线搞清楚,准备第二天飞车前去会见这4位超级富翁。
谁知道第一个会面就被推后了半个小时,虽然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面,但当会面结束时,已经中午12点了。张朝阳匆匆在麦当劳买了食物然后一边开车一边吃地赶往世纪投资。
当张朝阳见完前三位投资人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再加之那天赶上旧金山的地铁罢工,所有的车都在地面上爬行,严重的堵车迫使张朝阳勉强开下高速公路。到了距离罗伯森·斯蒂文森还有7个街区的时候,他将车弃置在一个停车场后提着笔记本电脑飞奔着跑到了见面地点,他到的时候,罗伯森·斯蒂文森已经等了他将近一个半小时。还好,双方谈得不错,罗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强的投资意向(但最后并没有投资搜狐,倒是后来投资了四通利方,成就了新浪)。
张朝阳那天见的4拨投资人,最后实际投资给钱的只有一家,那就是英特尔投资公司。即便英特尔投资公司,也给的并不利索。英特尔投资公司对张朝阳进行了前后长达6个月的问题“审问”,平均每天6个问题。有一天晚上英特尔投资公司的投资人打长途电话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张朝阳当时在发烧,但是生怕投资人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最后不再投资,所以不敢说自己在发烧,只能咬牙回答他的问题。
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英特尔投资公司的投资关注方向是软件市场,目的是为了促进硬件的销售。“而要去了解一个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其中的一两家企业。”在这个阶段,英特尔投资的洪恩、速达、适普等都是软件企业。
搜狐所代表的门户网站,最初并没有进入英特尔投资的视野。英特尔总部投资部曾流传一份投资建议书,但他们最后没有投,而他们错过的这家公司叫雅虎。1997年中国互联网官方出了一个调查,称阻碍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原因是中文网页的缺乏。英特尔因此认为投资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可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这又能带动电脑和服务器的销售,于是,搜狐成为英特尔的投资对象。
英特尔的投资对搜狐至关重要。英特尔本身也是中国互联网广告业的大金主。中国的网络广告起源于1997年3月,当时灵智大洋互动媒介部经理吕勇代表IBM在ChinaByte上投放了一个banner广告,几乎在同时,英特尔也为其新出品的奔腾处理器在ChinaByte上试水网络广告,这一单同样来自吕勇。
第一个Flash广告也来自英特尔,同样是吕勇的杰作,当时设计的是一个礼花的动态广告,点击下就会爆炸,以此比喻奔腾处理器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但当时有不少人是晚上上网,于是那些天,在一些上网用户聚集多的小区里,经常响声一片,因此投放了两天后被投诉而拿了下来,但对客户来说,效果还是起到了。吕勇后来去了“好耶”当首席运营官,这位说话慢条斯理,喜欢食辣的中国网络广告第一人目前依旧是中国网络广告圈内的重量级人物之一。
今天看来,张朝阳选择从海外融资的行为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举动,他至今认为这给中国互联网行业起了启蒙的作用,他自己甚至用了“前所未有”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个事情的重大意义。在融资的那段日子里,张朝阳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那间办公室兼卧室的桌子上、地上,或坐、或躺、或趴着写他的商业计划书。
张朝阳认为,他那份完备的商业计划书在当时具有空前的前瞻性,例如他预言了一个商业网站应该是资讯和导航,也形容了门户的特征是信息的集合者而不是制造者,甚至还描述出了广告收入的曲线,以及对页面点击率与广告之间成长关系的算法、收入模式等。不过,这更多是他的自说自话,谁也不曾看到这份商业计划书。
在张朝阳写这份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他还没有一笔网络广告收入,到了1997年11月,第一笔融资来的钱几乎快花光了。那时,他甚至到了把最早进入公司的两名员工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问他们当月的工资迟一个月发可不可以的地步,因为他那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交房租。
张朝阳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董事会求救,最终董事会为张朝阳提供了一笔10万美元的“乔治贷款”,让张朝阳用这笔钱先“度日”,把公司继续经营下去。而这笔贷款张朝阳日后需要用利息和股权去偿还。
这笔“乔治贷款”到位后,使爱特信又撑到了1998年3月。当年4月,爱特信公司获得第二笔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英特尔、道琼斯、晨兴、IDG等,共220多万美元,爱特信也由此更名为更响亮的搜狐公司。
明星销售张朝阳
在获得第二轮投资后,张朝阳明显感觉到了股东对收入要求的压力,他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跑客户上。
除了英特尔、IBM、微软这些IT跨国公司,在当时的中国其他行业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网络广告,但很多人能接受做个网页的概念,因为网页实实在在能看到。
张朝阳就在做网页的客户中试探着发展他的广告主。“您能不能试着投一个网络广告?”是他经常对这些网页客户说的一句话,接下来他就必须向这个客户解释什么叫网络广告。搜狐最早的主顾——北京牛栏山酒厂就是这样先做网页后投放网络广告的形式成为搜狐的客户的。
张朝阳同时四处接受媒体的采访,不断借着报纸版面和电视画面讲述什么是互联网,搜狐是什么,网络广告又是什么。张朝阳总是不厌其烦地强化自己的地位,推广公司的品牌。至少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他必须这么做,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才会上自己的网站,才会带来更多的流量,才会有更多的广告主予以投放。
张朝阳称誉为最勤奋的CEO,声称全中国500强的企业CEO他都认识,这基本没可能,但他的确交游广阔。同时他也很拉风,知道自己的符号作用,他只有不断出位,媒体才不会遗忘他,他不在意人们怎么评价他,只要他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在这方面,那段时间的张朝阳让人想起了甲骨文软件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但他生活中的朋友,如美通无线的CEO王维嘉和西陆网董事长耿俊强都认为,在日常活动中,张朝阳相当内向。这真是一个矛盾的人,但又是一个知道怎么样释放自我的人。
1999年前后,张朝阳不作秀不行。当年由四通利方与华渊合并而成的新浪拥有8000万美元资本,其迅猛的成长势头让还没有完全认清方向的张朝阳不知所措。而ChinaRen.com、renren.com等新生代门户网站也依靠近乎疯狂的烧钱一夜成名。对于只有两岁的搜狐,它随时可能被遗忘。但由于融资不利,可供其使用的资金只有新浪的1/10——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几个月之内就可能弹尽粮绝。
为了确保搜狐不被遗忘,张朝阳选择了最便宜也最有效的方法:树立个人品牌。一度,他像其他所有CEO一样大谈“泡沫就是互联网的革命”,而自己却紧张地压缩成本。
张朝阳的个人品牌效应带来的成效显着。搜狐的销售人员至今津津乐道的是,当时很多不愿见搜狐销售队伍的企业听说张朝阳亲自来谈合同,一切就变得极为容易。甚至当年很多企业的员工在门口等着,就是想亲眼见见这个“明星”。
前《北京青年报》记者、现互联网协会数据中心主任的胡延平讲过一个笑话: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归国的留学生,拿着《北京青年报》报道张朝阳的那期报纸找总编,要求《北京青年报》以同样的篇幅报道他:我是张朝阳的校友,我也做网站,为什么宣传他,不宣传我。
一个明星就此诞生,直到今天,张朝阳依旧是这个行业的大明星,而且是最具知名度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