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把我的爱献给你(8)

现实生活中,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在单位,我分管的工作有一项是党务工作。党务工作中,每年都要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现象非常突出。党委召开组织发展会时,下属各支部,凡有拟发展的党员人选,上报或会上汇报的材料中,往往都是优点、好话满天飞。一般说,既然拟发展党员,优点应该突出,说好话情理之中。但不应该无限放大,不顾客观事实,将缺点全部抹杀。如果这样,他还怎能进步。组织发展,不是儿戏。要认真地来,要有严格的要求。入党,不是买顶帽子,觉得好看,戴上炫耀一下的事。据此,党委提出对个人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组织负责的三原则,来开展组织发展工作。难得的是,在一片说好话的流俗中,我们党委的成员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说真话,客观评价每一位同志。如此,保证了组织发展工作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表面说好话实则说假话、不负责任的风气。党的建设,作风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要求企业,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风气作保证。不敢想象,一个工作环境不好,风气不正的企业,如何发展!

一个人的价值,很大方面取决于你“说不”的能力。说好太容易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任谁都容易做到。但若是在一片叫好声中,歌舞升平气氛中,突然有人能说出不来,说出我们工作中的隐忧,说出大家想说却不敢说的问题,这样的人当得起勇士的称呼。古人有直谏和死谏之士。如商之比干。比干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20岁时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后又受托孤辅帝辛。帝辛即纣王。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时,纣王无道,荒淫残暴。建摘星楼,日日淫乐,朝政废弛。比干见状,无奈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比干希望纣王能够听谏而改过自新。但纣王此时已无药可救。纣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

“说不”需要勇气。有勇气的耿介之士让人敬佩。但君王、长辈、领导都是有尊严的人,都是听惯了好话的人,让他们听从好的建议不那么容易。俗话:忠言逆耳。

“说不”可以技巧些、婉转些。不是说,敢于说不由于占了道德的先机就可以不顾客观环境、彼时彼地的情况及人的接受能力而随意。说不最终要的是结果,不仅仅是你敢说不就完事大吉。前面所述《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很讲究方式、方法,邹忌从身边最有说服力的事情入手,说明问题,引申出国家的弊病,君王不会不乐于接受。所以,才有齐威王后来的得当处置。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好的“说不”的方式、方法,得到的是最佳的“说不”的结果。反之,不讲究“说不”的方式、方法,自然难以起到好的作用。当然,这也要看你“说不”的对象。对于那些如商纣王一类的人,需要比干的死谏。

你会“说不”吗?检点一下自己,是自己缺乏对生活的认知,还是天生的就得了软骨病。如果是前者,那好办,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对于生活中是非认识的能力就可以了;如果是后者,就不大好办了。有病,还是天生的,治起来,难。

敢于“说不”的前提有二。一是无私才敢;二是无欲才刚。“私”、“欲”二字,是“说不”的拦路虎。二者有一,你都不可能挺直了腰杆,更不可能与君王、长辈、领导对视。

“说好”是双刃剑。就上对下而言,批评是一方面,“说好”、鼓励也是一方面。只要有度、有原则,不虚矫、不妄言,效果不会坏。就下对上而言,说好,对于听的人来说,都要防止其背后的功利性、目的性。

“说不”既是一门艺术,又不是一门艺术。说是一门艺术,主要是从“说不”的结果来做的要求。“说不”、劝谏的结果,谁都希望被“说不”、被劝谏的人能听得进去,能够采纳,从而产生积极的结果。如此,“说不”的方式、方法,多少就带上了“艺术”的味道。说不是一门艺术,则从敢不敢说、从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样的角度考量所做的要求。我个人以为,于今,敢“说不”远大于对于“说不”结果的重视。因为,只有敢“说不”,才有后面所谓好或坏的结果。没有基础,哪有高楼。

2011年8月8日

最近脑海里常被一个问题缠绕着,领导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提出来,自己都觉得幼稚、可笑。有人告诉我说,简言之,领导就是管事、管你的人。谁都不管、什么事都无权过问的人,那是老百姓。听了这样的话,我仍觉茫然。就这么简单吗?那他为什么要管我?他有何德、何能来管人?谁派他来的?他为什么来?他怎么来的?……问题仍然很多,看起来,不想明白,还真的让我对自己不好交代。

我想了一个最为简便的办法,来求解我的那些问题。我遍寻身边的一些有过接触的、多少有一些了解的领导,我想,把他们搞得明白了,不就会对领导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的,以及后续的一些问题,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了吗?应该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总比没有办法强。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了,我很高兴。我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一个个大小领导,有感到亲切的,有不那么亲切的;有正直的、有魄力做事的,有心地阴暗的、混日子的;有踏踏实实做实事的,有好大喜功、光说不练的;有不那么自私,很想着大家的,有私心膨胀的、只顾自己的名利之徒;最讨厌的,是那种讲台上侃侃而谈、一副踌躇满志的嘴脸,转身下得台来,迅速就成了屁事不做的小人……电影放过后,我明白了两点。一是领导确确实实都是管人、管事的。二是领导有好的,也有坏的。仅这两点,我多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你想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除了人,不就是事吗?领导既管人又管事,不是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全部管了去吗?如此,他们是好人还则罢了,如果领导是坏人,岂不是要了命吗?原来,我们的前途、我们的事业,甚至于我们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当官的、做领导的人的手里啊!

吏治重要,于此,我明白了为何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把吏治管理和吏治建设看得那么重。不重不行啊!看得不重就要出事情。那事情小则影响一方,重则误党误国。为此,一个政权,不能不在用人制度上、监督机制上有所作为。从逆向的角度考虑,杜绝坏的领导的出现,不让坏官当道,当是一件大事。

坏官误国,比如宋时秦桧。残害忠良,卖国以求富贵;岳飞屈死,断送大宋江山。西子湖畔,“白铁无辜铸佞臣”,遭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坏官多贪,比如和珅。古往今来,贪官莫有出其右者。有句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一朝,和珅红得发紫。炙手可热的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买官卖官,全然不顾国法臣纲。及至嘉庆爷登基,失去庇佑的他,再也没了翻手云、覆手雨的本事。天道昭昭,疏而不漏。终至被杀、抄没的下场。

坏官多残暴,比如来俊臣。酷吏当中,以唐代的来俊臣属得上。这是一个没有人性、残暴无比的家伙。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时的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请君入瓮的典故大家都应该知道。人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来俊臣绝对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把酷吏当事业来做的人,不管是谁,绝不放过,包括朋友、亲近的人。周兴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被人告发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查案。来俊臣用计赚周兴。设宴款待,制造轻松气氛之际,问计于周兴,怎么样才能审定这一类案子。周兴未设防,讲了一个极其残忍的办法。他说:你可先找一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这样大瓮就成了一个熔炉。然后,你将人放进瓮里。任什么样的人都得乖乖地交代。到了这一刻,来俊臣才翻脸。他对周兴说,那你就进去吧!周兴登时就傻了眼。来俊臣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罗织经》,这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更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的赤裸裸的施恶告白。来俊臣被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联合斩杀于闹市,来俊臣被诛九族,是其作恶多端的必然下场。

坏官多出自私门。古时有宦官干政、外戚专权。有门阀党争,有裙带钻营……诸种情况,究其根源,皆因一个“私”字。私心是万恶之源。人若无私,众生皆向善,社会还会有那么多的蝇营狗苟吗?还会有那些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的人吗?还会有那些仗势欺人的人吗?还会有那些专门算计老百姓、不顾人民死活的人吗?我们的社会提倡和谐,要真正做到和谐,不解决一个“私”字的问题,或者换一种说法,不最大限度地压制住一部分人的私心和贪欲,社会风气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和谐也无从实现。

思来想去,人类社会要想让坏官绝迹、绝种,堵塞坏官滋生之途,唯一的办法是要在整治当官者的私心上下狠手。有私心就会有私利,有私利就会有贪腐。政府要下决心整顿吏治。用人要出以公心。用“以德为先,对党和人民能够做贡献”为标准。反之则坚决不用。要把有德之人、有才之士用到官的位置,老百姓才有希望、有依赖;国家才有前途。

好官兴邦,比如姜子牙。殷商晚期,纣王无道。酒池肉林,穷奢极欲。朝政废弛,奸佞当道。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适周兴。文王兴国,国势日盛。及武王时,兴兵伐纣,终得天下。细究周兴之道,与文王、武王任用姜子牙有直接关系。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好官。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半生寒微,磻溪垂钓,钓得文王,遂显。武王伐纣,姜子牙为军师,牧野大战,助武王灭商,立首功。姜是经国治世之才。他为文王制定的灭商兴周的根本思想,在《六韬·文韬·文师》的一段话表述得十分到位。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姜子牙强调治国安民用仁道,施仁政,重教化,因民俗,顺民情。他说:“敬启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其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这是说,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就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姜子牙深知“民为邦本,民固国安”的道理,有民则有国,无民则何国而言。姜认为,如果国君、人臣和各级官吏,不以民为本,以民事为务,而敲诈、盘剥、残害民众,就会使民众离心离德,离之而去,叛之而反。故在用人上,姜重贤人。在《六韬·文韬》中,《上贤》《举贤》二篇集中体现了姜子牙圣贤治国理论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文中所说的“尚贤”是说要尊重、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姜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必须尊崇德才兼备的贤人,抑制无才无德的庸人,任用忠实诚信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明君用人应当警惕6种坏事、7种坏人。6种坏事的危害严重:“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王之功劳之臣”“伤庶人之业”。对七种人绝不可信用,即“勿使为将”“勿预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如此,就堵死了坏人干坏事、危国家、害民众的路径。姜子牙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订了一系列的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8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人丁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日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灭商创造了条件。综观姜的一生作为,无论其人生前期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发展周的社会经济,还是后期因公受封齐国,治国安邦,都表现出了作为一位好官的突出品质,后人称颂,也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