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疯狂:精英的人格都是重口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完美领袖,如何超越不完美的自我(2)

看看他身边的人是怎么说的。中学毕业的同学录上,同学们给普京的评语五花八门,但又非常相似:独立,活动能力强;不允许别人干预他的私事;不同任何人特别交好;一头有自信心的小熊;复杂……而妻子柳德米拉这样描述她对普京的第一印象:“清瘦矮小而且不爱讲话。”这些似乎还不够。

普京在视察克麦罗沃一所中学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奇怪的动物给学生们“做纪念”。当普京走出教室时,被问到画的是什么,他转身揭晓答案:“这是猫,猫的背影。”

心理学家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终于可以通过这个“猫图”窥见普京的内心世界了!他们惊呼:普京的性格自闭、没有安全感!

普京的猫只是个背影,这代表他不愿与人交往、孤僻、封闭、独来独往、不喜欢扎堆;猫的独特画法证明普京行事追求独特;猫的身材不合比例,表明他活得很理性,不太重视情感需求;猫椭圆形的身材和尾巴反映普京有些自闭,而且没有安全感;他的画不上不下,正好在黑板中间,这说明他的自我评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幅画像是相当自闭的人画出来的。”一位心理学家肯定地说。

普京,无论如何你也想不到他会与自闭、没安全感、猫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投射心理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他人不经意的表现来推测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既然普京是自闭的,那么孤僻是必然的。2013年,普京的柔道教练阿纳托利·拉赫林病逝,他出席了葬礼。这位教练在普京的生活中起到过决定性作用,他不仅教会普京柔道,还教会他做人,对普京而言可谓亦师亦父。葬礼上的普京保持着一贯的酷酷的作风,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葬礼结束后,他坚持离开了自己的警卫、众多记者和其他旁观者的包围,独自一人在空旷的街上行走了一段时间。照片中,普京的背影显得孤独而沉寂,他不想与别人诉说心事,习惯性地选择独自承受伤感,或许背过身去的普京是在偷偷流泪呢?

性格中有自闭特征的人(非自闭症患者)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愿与人有过多的情感接触,他们社交技巧差,显得怪异、沉默或自言自语。

那么,这样性格的人如何成为大国强硬的领导人呢?

一意孤行反而容易获得突破

科学家研究发现,自闭的人往往很有主见,他们一意孤行、特立独行,不在意外界的反应。而有的时候,一意孤行反而容易获得突破。因为他们善于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得极为固执和偏执,为此可以付出二三十年的努力,且不会受其他人的想法左右,这样反而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早在孩提时代,普京就显得我行我素。四年级时,班上组织外语学习小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英语,而小普京却选择了德语。这为他以后的德国任职打下了基础。

普京10岁开始学习柔道。当时的柔道社多数招收富家子弟,他主动找到教练拉赫林争取了学习机会。柔道让普京摆脱了市井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但是,当继续学习柔道,还是上大学的选择摆在他面前时,普京不顾父母和教练的劝导,坚决选择考大学。虽然考不上大学就要去服兵役,但他说:“没什么可怕的,当兵就当兵!”结果,1971年,一意孤行的普京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堡国立大学。)法律系,为他以后涉入政坛提供了知识保障。

初入政坛的普京给人的印象是:“沉默、羞涩的小克格勃”。然而,性格中的一意孤行与特立独行,发展到政治中,就演变成了强硬的手腕和极端的控制能力。

在对待车臣的态度上,普京不多谴责,只淡淡地说:“我们将到处追踪恐怖主义分子。如果我们在厕所里逮住他们,我们就在茅坑里淹死他们。”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普京不在意国际社会的反应,他以强硬的手段对付车臣武装分子。最终,俄军控制了车臣99%的土地,大获全胜。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当俄罗斯的经济寡头对他多有指责时,他毫不犹豫地逮捕了他们,并没收了财产。2011年,俄罗斯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普京批准了这些游行,但是,无论别人怎么喊,他一样不听。有人说他独裁,其实,他只是延续了自己从小至今一贯的行为风格。

2014年APEC峰会,习近平主席发言时,只有普京直接把椅子转了过来面对习近平,这种行为模式彰显了他追求独特的性格特征。

英国心理学家也发现,许多政治人物,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美国前总统杰斐逊和英国政治家鲍威尔,他们的性格都带有自闭的特征,如一意孤行、喜欢支配、孤僻和重复等,这些性格特质反而成了他们制胜的重要因素。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因自闭而成功。

自闭的人,理智多于情感的人

普京虽然看上去强硬、霸道,但是自闭、善于沉思的性格特征,带给他更多的理智,而非冲动。所以,他面对问题,不会马上生气,只会抓住时机谋取利益。这一点反而比以民主和理智自称的美国领导人,如布什或奥巴马,更为冷静。

2013年8月,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一口咬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并造成上千人死亡。美国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军事干预,全世界都以为这次要真打了。结果,普京抓住美国国务卿克里随口说的一句话:“叙利亚交出所有化学武器就可以避免战争”,提议让叙利亚当局销毁境内所有化学武器,并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叙利亚局势因此恢复平静,奥巴马只得顺着普京的台阶走下来,放弃了动武。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这是普京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强化了自己在中东的位置。而对奥巴马政府来说,这是一个“羞辱性”结果。普京像猫一样,反应能力首屈一指。

很快,他又“扇了所有美国人一记耳光”。2013年8月,普京收留斯诺登,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虽然得罪了美国,但一方面,他得到了斯诺登所知晓的众多情报;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世界上树立了民主和不惧强权的形象。讽刺的是,以往这个角色都是由美国扮演的。于是,顺理成章地,在2013年年末,普京击败奥巴马,当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即使是自我的形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毫无疑问,普京是世界上最会“表演”的政治家。当他需要塑造一个强硬的大国领导人形象时,他会在不经意间,露出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相当不错的胸肌和粗壮的胳膊;在冰冷的西伯利亚河里游泳;在山区光着膀子骑马;酷爱柔道,常常把对手摔在身下;驾驶战斗机去作战地区,坐潜艇下海,在跑道上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他在正式场合不苟言笑、板着面孔,严肃中带着一丝忧郁。虽然许多西方政治家都在“作秀”,但“秀”得如此成功的没几个。这样的普京,像明星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撩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没有安全感的人更警惕

普京是个没安全感的人,这似乎与他表现出的无畏和强硬相矛盾,其实不然。

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普京面对包围了克格勃办公楼的疯狂人群时,镇定地说:“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们的人拥有武器,并已经得到许可,可以对外来闯入者开枪。”当然,这是假话,他们没有任何援助。人们将信将疑,没有闯入小楼,但也没有撤走。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苏军接到莫斯科的指令赶来,人群才散去。普京的表现为他在克格勃内部赢得了正面评价,于是克格勃的心理学家对他做出这样的心理评估:唯一的缺点是缺乏恐惧感。

叶利钦第一次注意到普京,是和许多地方官员打猎时。在休息期间,丛林间突然窜出一只熊,众人都惊慌失措,只有普京沉着地拿起猎枪,一枪就打死了熊。叶利钦因此认为这个小伙子很勇敢。在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心理学家进一步认定了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

真实情况是,没安全感的人因为担心,会随时保持着警惕和理智,因此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往往比正常人要有心理准备,更能冷静地应对。普京的临危不惧只是警惕与冷静的表现,是他一贯的强项。就像懒洋洋的猫,看似毫不在意,其实警惕心极强,时刻提防着陌生人。

例如,小时候的普京很贪玩,母亲担心他跑出去,偶尔会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喊:“你在院子里吗?”事实上,普京虽然爱玩,但总是待在院子里。从小时候起,他的冒险精神就存在着一定的克制,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在人际交往中,普京习惯跟任何人都保持安全距离。当上总统后,也同小时候一样,人们根本看不出他到底有多少好朋友,有多少敌人。他仿佛对谁都一样,没有特别亲近的,也没有特别疏远的,而他的朋友也多数维持在学生时代。

安全感差的普京,不允许身边存在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发自内心地害怕混乱。所以,对于继任者的选择问题,普京坚持了一个原则,对自己的绝对忠诚,这也是梅德韦杰夫突出的品质。梅德韦杰夫没有参加电视辩论,没有阐述工作计划,只是表达过对普京路线的支持。

没有安全感的人最大的防御措施就是主动进攻。普京小时候虽然个子不高,但好勇斗狠,后来学了柔道更是“天下无敌”。面对车臣“老大难”问题,当了总统的普京穿上军装,亲赴车臣前线,调集大军痛击叛乱分子。面对西方国家,他时刻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也许,只有在俄罗斯,才会出现人人都为强硬叫好的情形。渴望强人,甚至依赖强人,是沉淀在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传统。俄国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毫无疑问,普京带领着俄罗斯回到了“独一无二”的位置。

朴槿惠:毁灭中重塑自我

成为“朴槿惠”需要一生作为代价。

她说过:“我们的时代根本不会溺爱人物,它只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认为每个人都要对他自己的生活负全部责任。”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出任韩国总统。在他施行铁腕统治的18年,韩国经济迅猛腾飞,人均GDP飞涨近20倍,为后来的“汉江奇迹”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个父亲带给朴槿惠的是坚强、自信的榜样影响。而且,朴正熙没有男女偏见,这在当时的韩国是少有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母亲的角色、父亲的角色;父母是偏爱还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儿童的位次,是长子、次子、最小的孩子,还是独生子,这些家庭施加在个体身上的影响方式,成为个体自信或自卑的来源,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点。作为长女的朴槿惠,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养成了她自信兼具责任心的性格特点,也成为她以后面对困境时的坚实支撑。

朴槿惠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理科学士学位,然后去了法国进修。教育的丰富性,让她比当时国内一般的女性更独立和智慧。除了这些,她与其他女孩区别不大,年轻漂亮、活泼好动,也憧憬爱情。

公主般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1974年8月15日,朴正熙与其夫人遇刺,母亲中弹身亡。当时22岁,还在法国留学的朴槿惠紧急回国。看到父亲孤苦伶仃的样子,她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想法:“不能再让我的父亲悲伤下去了”。作为长女的她挑起了重任,代替母亲扮演起“第一夫人”的角色。

她不仅陪同父亲走访韩国企业,还一起进行地方视察。每天早晨,朴槿惠给父亲读报,就主要问题询问朴正熙的想法,也发表自己的意见。渐渐地,她能够与父亲商讨包括国防、外交等在内的全部国事了。这是一段难得的政治历练,让她具备了男人都少有的政治敏感性。

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她便把每天的睡觉时间减少到5个小时,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使累得发烧,她也咬牙坚持工作。因为太忙,她根本没时间去想恋爱和结婚这些事。朴槿惠曾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母亲没有过世的话,我恐怕会像一般人一样,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过着家庭主妇的日子吧。但那种日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早在年轻时就落幕的梦想。”

更大的打击很快到来。5年之后的一天,朴正熙在吃饭席间,被部下枪杀。于凌晨时分接到噩耗的朴槿惠,整个身体都僵住了。“前方(三八线)有无异常?”这是朴槿惠听到父亲死讯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受父亲影响,她已经养成了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习惯。朴槿惠表现出的非同一般的冷静,成为她是“天生政治家”的佐证。

失去了父母的庇佑,同年11月,朴槿惠姐弟三人被逐出青瓦台,只带着6个箱子回到了老家。父亲的死对她打击巨大,她的身上出现不明斑点,没有一个医生能够诊断出病因。现在看来,这些斑点并不是病理的,而是精神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而她连一蹶不振的权利都没有,因为还有弟妹要养育,有一大家子等着她负担。

一般情况下,人的性格都是统一的,但是创伤性事件会带来致命的影响,足以改变个人的性格。父母双亡的打击与家庭的巨大变故,让朴槿惠从乐观、开朗,变得敏感、沉默和多疑。29岁时,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没有比背叛一个人更悲伤,更恶心的了。”面对种种不堪的现实与外界的打压,她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被背叛与抛弃的刺激,练就了朴槿惠敏锐的直觉,让她更加谨慎地分辨忠奸小人,并且从此不再轻易相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