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发自内心地理解人生哲学(2)

精神分析学就如同一面明镜,帮助我们对内在人格的分裂进行反观。它是那么坦率和真实,因此太多的人不敢正视这面镜子。于是,对于精神分析,人们错误地认为:“人性论”是精神分析的前提,罪恶情欲和低级欲望是人这种高级动物具备的特点。不过,客观地说,虽然精神分析令人感到难堪,不过它对于我们了解人性本能的心理冲突,理解人最深沉的爱和恨,却是相当有益的。借助于精神分析学的成果,当我们对人自身的本性进行理解时,我们就不会再持有病态的伤感。

倘若我们意识到以下观点:无情和非道德的巨大心理力量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这一点一旦被我们意识到,我们就会在自我理解上迈开重要的第一步。对于人类的本质,人们满怀伤感悲观的情绪来加以理解。倘若我们无法将这些心理能量进行运用,并将之运用到美好事业中,这必将是人类心灵史上的沉痛败笔。唯有将它成功地加以运用,我们才能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自己,我们才能具有人类的真实的言语和行动。

当一个胖乎乎的可爱的婴儿躺在小床上时,其母亲以充满关爱的眼神凝视着他时,他就会“咯咯”地笑着看着自己的母亲。此时,众多人会认为这个婴儿具有人世间最纯洁的感情。倘若我们用传统的观点来看,我们就会对此形成如下看法:这个婴儿是多么天真啊!他就如同上帝的宠儿一般。

不同于传统看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则提出如下观点:这个胖乎乎的婴儿有着强大的心理能量——他对其母亲怀有强烈的占有欲,倘若这种占有欲受到威胁,他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婴儿也会因此而产生深深的害怕和强烈的不安,婴儿在感受到舒适的同时,他也会产生恐惧感。另外,对于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姐妹,他同样也怀有矛盾的情感。即他爱着他们,不过在深爱的同时,也在内心深处对他们充满一定的恐惧和仇恨。

倘若现代心理学对小孩子的心理描述是如此正确精准的话,那么当人们脱离需要庇护的婴儿阶段,成长到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后,我们又该怎样将这种可怕的情结予以描述呢?众多人对于孩童时代蒙受过的心理阴影难以摆脱,以至于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一蹶不振。更有人多人在这场人生苦斗中感到困惑迷茫,为此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自我伤害!于是,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在增加,小孩子也变得愈加专横无理,太多的人开始自相残杀……实际上,以上这些人都是精神世界中的流浪儿。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针对人类不安的灵魂进行全新的、更真诚的描述,从而达到进一步探索这个复杂的精神领域的目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现代心理学,只有它才能对人的心理世界进行细致深刻的理解。倘若不能借助于精神病学者的指导,我们就无法对人的内心世界予以认真的注视,也就不能较为客观地将人的心灵图像描绘出来。

我们要学会如下两点:第一是对自己的缺陷和潜力予以正视,不逃避;第二要学会对自己的失败、仇恨、恐慌的心理缘由进行探究。借助于心理疗法,我们改变了从前那种自以为是的虚幻自我(或者是将自己按照别人的意志加以塑造)的想法,我们将成为真正的自我,真正了解自身。我们不再如同小孩子般的幼稚,不再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事物。在精神疗法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着,进而更加解自己,从而学会对于失望、挫折,甚至死亡都能坦然接受。

我们得之于宗教的精神财富

当然,我并非在此声称,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以及他的后继者的方法,人们无法借助于其他方法达到心灵的宁静。其实,神秘主义者、圣人、诗人和哲学家,他们借助于其他方法,同样可以令自己的心灵获得安宁。倘若将此点忽视了,那么是相发荒谬可笑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实际上,生活是一次伟大的历险,倘若要成功地完成这次历险,仅仅知道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

如同任何其他的科学一样,心理学并非道德目标,亦非生活哲学,其创立者也不希望它成为这样。它仅仅是开启人生圣殿的一把钥匙,不过它并非圣殿本身。我认为,心理学务必与宗教相结合,从而使之所具备的光芒聚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方能令个人和国家得以顺利地通过前方的危险航程。

实际上,宗教是不断积累形成的,它是脱俗的智慧和道德训令的集合,正是一些所谓的先知在人类早期将其创立起来,经过岁月的积淀,经过时间的洗涤,它才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宗教起着指导作用,令人们借助它的力量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借助于它的力量,人们能够获得情感动力,从而保持自己的德行操守,从而让个人和社会的双重目标得以实现。

宗教将人类内在的精神财富赐予人类,也使我们理解了个人生活目标在世界中的意义,更令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令“小我”遵从“大我”的教导,企图借助众人的力量实现更加伟大、更加神圣的目标。就这些方面而言,我们不曾从其他科学中获得。

我们从宗教智慧中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宗教的最高境界体现在其宣扬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借助于这种理想,我们明白如下道理:为了让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意义,我们务必要活下去。倘若此种说法并非自欺欺人,我们一定要承认,倘若想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些伟大的理想,那么宗教就务必要依赖于人类在科学上的不断进步。

分裂和联合:新的人生观

倘若想实现心灵上的伟大目标,那么宗教和心理学就必须互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人性的至善好像永远是一个达不到的目标,这也正是心理学家想将其揭示出来的真正理由。除非人类内心的痛苦和忧郁得以解除,否则上帝就不会给予其恩赐。

现在,借助于弗兰茨·亚历山大、卡伦·霍尔奈、卡洛·蒙尼格的努力,弗洛伊德第一个提出的动机心理学得以发展。对于人们精神上的分裂,以及常见的愤世嫉俗和凶暴残忍的情绪,动机心理学对其进行了极好的解释。当代宗教应该吸收这些有价值的思想,以此对人类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予以帮助。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众多宗教教条过于落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心理需求。至于导致这一现象的理由相当明显,那就是因为早在科学时代到来之前,西方的宗教就产生了。或者说,早在心理学诞生之前,西方宗教就产生了。我必须承认,在心理学诞生之前,人们已经发自内心地接受了众多圣人和宗教哲学家的思想,并在此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得出了颇具价值的真知灼见。

不过,在今天,更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新看法却从心理实验室中传出,借助于这些看法,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得以扩大和丰富。在心理学日益流行的时代,倘若宗教依然故步自封,守着自己的传统价值却裹足不前,那么人们倘若想从它这里获得自我拯救之路是不可能的。

宗教在开始建立之初一定是想将美好的生活带给人们,不过倘若对精神病学的创造性及其成果予以忽视或贬低,那么它或许就损失了一个极好的支持者。在历史上,此种情况发生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新的真理,宗教持拒绝的态度,其后果就是令一道深深的鸿沟出现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宗教之间。

神学家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即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表述才是得自于上帝的智慧,是最后的、不可更改的揭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比如,尽管布鲁诺形成了对自然法则的全新看法,不过由于其见解和那些顽固守旧的神学家们的看法相悖,于是神学家们对其学说予以排斥,对其人展开残酷迫害。

实际上,正是上帝将这种最新的和最有力的心理学方法赐予人类,人类才能借助这种心理方法观察心灵中那些极其复杂的动机。不过如今有些宗教学家对此视同无物,此举显然是相当危险的。这些宗教学家认为,科学的确能够将神秘的天文现象和物质的结构揭示出来,不过在人的行为和道德领域,宗教却保留最终解释权,当然,这种最终解释权限是建立在已经过于陈旧的心理学成果基础上的。

不过,一些相当开明的宗教人士已经逐渐认识到,那种奉曾经僵死的概念为永恒的真理的做法是极其荒唐可笑的行为。他们认为,在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所有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力量无不是上帝意志和力量的体现。针对人的行为和道德,心理学给出了新的诠释,这也是上帝智慧的最新体现。

针对人的动机,心理学展开了研究,并得出了众多新的见解,这其中针对人的冲动、仇恨、喜爱和恐惧等诸多情绪,均得出了众多新的理论。针对这些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宗教一定要尽快地吸收利用。如此一来,人们才借此寻找到心灵世界的宁静。既然心理学在对人的心理方面有着这样深刻的分析,那么宗教就应该借助心理学的这种洞悉能力,来对人性进行全新的观察。在此点上,宗教应该坚决果断地实行,而不是拖沓磨蹭。

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心灵科学,它借助于将人的性格进行改变,而非借助于空洞的说教,将众多扭曲的灵魂成功地从内心的冲突和冷酷的本性中解救出来。倘若宗教能继续坚持认为人的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利用空洞的说教来对自己的论点予以支撑,那么它的做法就是相当落后并不应该的了。

在当今一个心态还比较顽固保守的世界上,一项相当急迫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即对于古老学说中可靠的、仍有生命力的部分应该采用一种平和的信念进行汲取,使之和当今科学中的新发现相结合。倘若人们具有此类的平和信念,那么将这种信念的方法实现,当然是为期不远之事了。

如今,一个可靠的同盟已经被先贤们创立的宗教所拥有,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分析学。心理分析学将造成人们灵魂不安的隐秘症结予以揭示,还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给我们。因此,宗教和心理学的联合是势不可当的结果,它们将作为一个整体对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们予以解救,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帮助他们将情感伤口进行治疗,让他们的心灵之杯中盛满宁静的仙露琼浆。

读到此处,或许你会充满疑惑地问:“宗教和心理学真的能够携手前行吗?”

对此,我们可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明,以此说明二者的联合是必然的,而且二者之间是可以协调一致的。这个结论的目的就是为了鼓舞人心,对此,大部分人应该能够相当轻松地加以理解。借助于仔细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宗教和心理学二者的相似之处体现在哪里,二者的不同之处又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