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我心理成长(1)
“我是谁?”这是一个难解的人生课题,古希腊神殿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它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
第一节 认识自我
一、身边故事
专业不对怎么办
小A终于如愿进入了大学,并且听从家长建议选择了就业热门的护理专业。学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于此,完全没有学习的热情,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原以为自己学习一般,但是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很强,但在组织活动时,大学同学总是不如高中同学那么配合工作,小A逐渐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其实也很一般。久而久之,小A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失败,未来也没有方向。尽管小A对自己评价很低,但很多同学对小A印象还不错,觉得小A学习认真,工作踏实,人际关系也还可以,就是稍微有点敏感。到了大二之后,同学们觉得小A变了,感觉很沮丧很痛苦,小A自己更感觉如此。
医不自治
淳于意是与扁鹊齐名的古代名医。但是一次在给自父亲治病时,用药总是迟迟不见效果。一天,因有事外出,托徒弟代为诊病抓药,徒弟当看到老师以前的药方时,发现了问题,觉得其中一味药似乎用量偏小,以为是老师一时疏忽,不假思索地加大了剂量,结果服药后效果出奇的好。当淳于意回来后,看到父亲居然病情减轻,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询问徒弟用了什么特效药,徒弟告诉淳于意,还是原来的药方,只是因为老师的疏忽,一味药量用小了,自己给加大了剂量。此时淳于意恍然大悟。因为病人是自己父亲,而这味药又是剧毒药,每当自己开药方时总要思忖再三下不了决心,本来该用的剂量,就因为是给自己父亲用药才减了量,所以也就迟迟不见疗效。
儿子和女儿
早上,甲乙两位很熟悉的老妇在公园里相遇,互相寒暄一番之后便拉起了家常。
甲老妇:最近你儿子好吗?
乙老妇:(马上皱起了眉头)哎,别提了,可怜我那儿子呀,娶了个媳妇,一天福也没享过,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家全都一个人干,半夜还得起来给我的孙子喂奶,特别是早上,做好早点给媳妇端到被窝里吃,吃完媳妇才起来。
甲老妇:最近你女儿好吗?
乙老妇:(马上眉飞色舞)我那女儿的命可好了,嫁了个男人可勤快了,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家从来不让我女儿干,就连半夜起来给外孙子喂奶,也是女婿自己喂,生怕我女儿休息不好,特别是早上,女婿做好早点,我女儿在被窝里吃,吃完才起来。
二、理论快线
识人难,识己更难!如何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言行,这要从认识自我开始。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二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三是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出现,不是意识对象或意识内容的简单转移,而是人的心理发展进入的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之一。它不仅使人们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能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心理学界把自我意识归入个性的调节系统,作为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个性自我完善的心理基础。
(二)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1.自尊
自尊是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Baumeister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到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2.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也称为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作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
3.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自尊。
4.自我表演
自我表演也称为自我展示。它是指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社会心理学家Jones(1982)总结出了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
①自我抬高: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
②显示: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正直和有价值,引起他人内疚。
③谦虚: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
④恳求: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不足与依赖,引起他人同情。
⑤恫吓:用威胁的方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⑥逢迎:说他人喜欢的话,俗称拍马屁。
5.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6.自我检控
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中国人的自我检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
7.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他的行为,使得他人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Darly和Fazio(1980)把这种现象叫作自证预言。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1968)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8.体像
体像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映,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得不得了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所谓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健康状况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体验上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行为上表现为追求外表美以及对所有物的占用、支配与爱护等。随着个体的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个体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逐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要担任一定的角色,在组织中要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产生了社会自我。简而言之,社会自我就是个体对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体验上,也表现出自豪或自卑,在行为上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和他人进行激烈竞争等。与社会自我相伴而生的是心理自我,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信念、世界观等个性特征的认识。在自我体验上,常表现为自豪、自尊、自信或自卑,在行为上追求个人能力的提升、品格的完善等。
从层次来看,上述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序列,而且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由于这些要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个体不同的自我意识。
(四)自我差异理论
自我还可以分为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应该的自我。实际的自我包含所有关于自己是何种人的信息;理想的自我包括梦想、抱负和个体为自己设立的人生目标;应该的自我是个体认为应该成为的那种人,他完成不同方面(家长、社会)施加的任务和责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人们经常比较自己的行为方式(实际的自我)和想要的行为方式(理想的自我)及应该的行为方式(应该的自我)。如果比较呈现出差异,某些消极情绪就会产生。实际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不一致时,就会引起失望和抑郁;而实际的自我和应该的自我之间不一致,将导致紧张、焦虑和内疚的情绪。
(五)自我意识渐成说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但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但时间早晚因人而异。自我在人生经历中不断获得或失去力量,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虽然自我的发展是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但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即自我的建立和整合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者表现出对自己缺乏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自我各部分是混乱的、矛盾的、冲突的,迷失自我和生活的方向,难以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相反,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者具有自我认同感,自我概念清晰,接纳自我,有生活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这就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1.自我观察法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生活是面大镜子,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可折射出不同方面的自我,其中与他人交往是个体了解自我的重要来源。在与别人交往时,他人给予我们的任何回应都如同照镜子一样,能使我们从中观察到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等,从而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当然,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有时也难免偏颇,这就需要我们多用几面镜子,学会观察和分析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态度,从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2.比较法
(1)与他人比较
费斯廷格提出的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当缺乏明确的客观标准时,人们常常通过和他人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评价。合理的社会比较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基础。例如,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就会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找到差距,激发自己的动力;而与不如自己的人比,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候,切忌单向比较,既要和比自己强的人比,也要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2)与自己比较
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条更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更多地通过与自己比较来认识自己,即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把自己的目标和现实状况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不断看到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不管我们在某个群体中的位置如何,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是在进步,那就值得庆贺。
3.自我反省法
你是否真正思考过一些问题,如:“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打算怎样度过四年大学时光?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4.测量法
测量法可以分为生理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通过生理测量或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而通过心理测量(大多是心理测验),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如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等。通过一些较为成熟的、信效度较高的测验,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准确的方法。选用心理测验时,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使用心理测验。
当然,我们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时候,不要仅仅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全面地来了解自己。只要能够合理、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相信我们会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也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探索自我
自我和谐量表
以下35道题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仔细地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感觉与情况,在每道题前的括号里打分。
1分代表该句话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2分代表比较不符合你的情况;3分代表不确定;4分代表比较符合你的情况;5分代表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 )1.我周围的人往往觉得我对自己的看法有些矛盾。
( )2.有时我会对自己在某方面的表现不满意。
( )3.每当遇到困难,我总是首先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
( )4.我很难恰当地表达我对别人的情感反应。
( )5.我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并不要求别人也与我一样。
( )6.我一旦形成对事物的看法, 就不会再改变。
( )7.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
( )8. 尽管有时得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但我基本上是按自己意愿办事的。
( )9.一件事好就是好, 不好就是不好,没有什么可含糊的。
( )10.如果我在某件事上不顺利,我就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 )11.我至少有几个知心朋友。
( )12.我觉得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