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综合分析题
引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描述是:要求对资料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综合分析题即是为了考查考生的这一能力而设置的题目。
综合分析题出题形式灵活多样,设问方式不断翻新,但综观历年国考、联考及各省市区申论考试,常考的综合分析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观点分析题,二是影响分析题,三是原因分析题,四是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五是对比分析题,六是词句、概念解释题。
综合分析题历来是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住以下作答原则和分析方法,就能找到解答综合分析题的正确路径。
(一)作答原则
1.依靠材料
有一点需要考生明确,申论试题的作答,从来都不是脱离材料、“天马行空”式地将试卷以外所获得的知识、观点搬到答题卡上。给定资料是所有题目答案的来源,抛开给定资料,阅卷者将失去评判答案的依据。综合分析题的作答也不例外,必须依靠材料作答。从历年的申论真题来看,解答综合分析题,一半以上来源于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因此,在做分析题时,考生首先应立足材料作答,在材料中没有答题信息时,再运用联想推理和自身知识进行分析。
2.观点正确
观点正确是综合分析题的根本。这就要求考生分析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认识首先是正确的。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写一篇文章,如果其论点是错误的,那么就算用了再多的论据,条理再怎么清晰,辞藻再怎么华丽,其论点还是无法成立的。
3.分析客观
对待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但在作答综合分析题时,应避免主观性太强的分析结论,这样容易陷入偏激、狭隘的误区;应尽可能地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4.阐述全面
在分析问题时,看到问题的正面,就要联想到问题的反面;看到其优势,也要看到其不足。这就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入手,运用各种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把握问题。
5.见解深刻
很多综合分析题都有“分析深入”“论述深刻”等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是分析问题不同于概括问题的关键所在。概括问题是对问题表象的概括归纳,分析问题则是对问题实质的深入挖掘。这要求考生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分析方法
1.多主体分析法
如果要求考生分析的现象或问题涉及多个主体,且这些主体对问题的产生、存在和解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则可以从多个主体入手进行分析。一般常见的主体包括:政府(尤其注意材料中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观点)、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个人等。
2.多领域分析法
通常,要求考生分析的某种现象或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中的某几个领域或者全部。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从以上五个领域进行分析。
3.多角度分析法
除了运用多主体分析法和多领域分析法分析问题外,考生还可以运用多角度分析法分析问题,即从“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宏观角度分析。对“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的分析,又可从“意识、法律法规、制度机制、投入、监督、教育宣传、国内外经验教训”等微观角度展开。
4.辩证分析法
这里所指的辩证分析法是指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积极、消极,经验、教训,优点、缺点,我们在看到某一问题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也要想到它的另一面。
给出以上分析方法,意在让考生知道在面对题目时应从何种角度展开思考,对材料中的哪些词语应该高度重视,而不是让考生生搬硬套这些分析方法。每套试题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材料不同,题目不同,答案也不相同,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立足给定资料,全面思考,这样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