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6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语句表达

本章串讲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语句表达的主要题型有语句衔接、下文推断、语句排序。

本章串讲

考频探究

专题一 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题的典型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选项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不完整的材料中,横线的位置可能在中间,也可能是最后,也有可能在材料开头,前两者出现较多。

解答语句衔接题,考生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一、从形式入手

形式上可以通过关联词搭配和句式一致来确定选项或者排除干扰项。形式上判别简单快捷,但在考试中往往不作为重要考点考查,若形式上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从内容上入手。

(一)形式与文段相一致

如果横线的前后文有关联词出现,那么填入横线的句子必须保证与前后的关联词搭配恰当,同时与句子之间呈现出的逻辑关系相一致。如果横线前后有特殊的标点符号,例如表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破折号“——”,或表并列关系的分号“;”、顿号“、”等,那么要确保填入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所起到的作用能与标点符号相匹配。如果文段中有句式一致的情况出现,比如“有的××,有的××”这种形式,那么填入横线的句子极有可能与前文句式相一致,也是“有的××”。在很多题目中,这些形式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干扰选项,甚至直接锁定正确答案。

(二)主体与文段相一致

此外,除了形式与文段相一致之外,在内容上,填入横线句子的论述主体或话题应与文段保持一致。如果横线的前文和后文都在讨论同一话题,那么填入横线的句子的论述主体也要与其相同,才能起到衔接作用。如果横线的后文语境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么横线处的句子极有可能是个很重要的过渡性语句,为引出下文话题的句子,首次提出这一新的概念。

二、从内容入手

内容上可以通过前后照应来确定选项或者排除干扰项

前后照应包括话题照应、逻辑关系照应、问答照应、行文脉络照应、指代照应等。

话题照应是指空格前一句提出的话题,空格后仍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那么为了保证语句表达的连贯衔接,空格上要填入的语句要保持原来的话题不变。

逻辑关系照应是指空格上要填入的语句与空格前后的句子可能存在某种逻辑关系,所填入的语句必须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要求。常考查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和条件关系等。

问答照应是指材料中出现设问句,或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时,后面的答案要与前面的问题在语义上形成照应,不能犯所答非所问的错误。

行文脉络照应是指如果给定材料是“总—分”的行文脉络,需要填入的语句处于“总”的位置,那么就要看“分”的部分论证的观点或者话题是什么,从而形成前后照应。如果给定材料是“总—分—总”的行文脉络,需要填入的语句处于材料末尾,那么就需要考查材料首句的观点或话题是什么,从而形成首尾照应。

指代照应是语句表达连贯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若选项中的语句带有单独的指示代词的语句,这个指示代词通常可以指代前文的内容,这时只需要判断谓语部分是否与上下文形成照应即可。若选项中语句带有人称代词或指示性短语(指示代词+名词),则需要判断其指代内容与前文谈论的话题是否一致,能否衔接。

真题•直击

视频解析

(国考2014)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________。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B.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C.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D.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名师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衔接题,属于居中类。文段开篇先比较人类与猎犬鼻膜上气味受体细胞数量的差异,然后强调虽然人类的气味受体细胞少,但是人类的嗅觉系统复杂而专业。下文中“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就是对第一句话的原因解释,换言之就是在谈论人类的气味受体细胞虽少,却能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所在,而横线部分填入的句子应是对前文的总结。故正确答案为A项。

高分必看

云课堂:《语句衔接》

云课堂

专题二 下文推断★

下文推断题为考试中的选考题型,题量较少,一般只考1题,难度也较低。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给定文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选出与文段最为连贯的一项。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果是给定文段中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一般不会成为下文主要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对应的选项要予以排除。也就是说,给出的文段其实是一个引子,起的是引出话题的作用。

下文推断题的典型提问方式是:

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

以上材料是某篇文章的引言,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考生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引言,主要交代背景,介绍问题的现状,进而说明写作的原因、目的、主要对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推断一段话接下来可能谈论的内容,主要是看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谈论的内容。因为一段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作用。把握材料的尾句解答下文推断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话题一致原则

下文要谈论的话题与给定文段尾句所谈论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给定文段可能始终围绕一个话题A进行论述,那么下文也仍然要围绕该话题A展开;给定文段前半部分提出话题A,而文段尾句由话题A又引出话题B,那么下文应该围绕尾句新提出的话题B或者话题A与B的关系展开。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通常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或者排除1—2个干扰选项。

二、倾向一致原则

下文要谈论的内容应与给定文段所谈论的内容在态度倾向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态度倾向要保持一致。当利用话题一致原则不能直接得出答案时,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进一步排除干扰选项。

三、行文脉络原则

通过行文脉络,即作者思路或行文规律来推断下文可能谈论的内容。这时仍然要考查给定文段的尾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到了哪一步。比如:文段开始提出问题,在尾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下文可能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段开始交代背景,在尾句提出问题,那么下文可能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若在文段尾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下文推断题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抓住文段后半段的论述主体,保证主体话题的连贯一致,选择与之相符的内容。在很多文段中,前半部分都在陈述背景,而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么下文一定会针对这个概念展开具体的讨论。同时,也要格外注意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找到文段的重点所在。比如文段中出现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那么转折之后应该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也很有可能就是作者在下文要具体展开讨论的内容。

高分必看

云课堂:《下文推断》

云课堂

真题•直击

视频解析

(联考2014上)你肯定听过这种理论:左撇子的右脑运作比较活跃,因此更为感性,具有艺术天赋;右撇子则充分锻炼了左脑,因而擅长逻辑思维,性格更为理性。这个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些父母或教育者煞费苦心地让孩子平衡左右手活动。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

A.左右脑为何存在分工

B.左右脑如何协调工作

C.左右脑分工不同的例子

D.左右脑未必存在明确分工

名师解析根据正确答案应该与文段的后半段话题一致的原则,可以发现该文段围绕“左右脑分工”理论展开,从尾句得出作者对该理论的态度是不认同、不支持的,因此接下来将证明左右脑分工理论不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专题三 语句排序★★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判断句子逻辑关系和规范、优化表达的能力。同时,语句排序题也是耗费时间较长的一种题型。需要提醒考生们注意的是,在做语句排序题时,一定要摒弃两种比较常见的错误做法:一是不看选项,先将给出的句子自行排序;二是将四个选项一一代入试验一遍。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不仅浪费答题时间,正确率也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方法能够将给出的句子与选项结合起来,在最短时间内选出最佳选项。

语句排序题典型的提问方式是: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按语序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

一、结合选项判断首句

(一)适合作为文段首句的形式

1.背景铺垫(时间、地点状语;随着……的变化/发展等);

2.观点援引(正如×××所说;×××曾说过等);

3.设问句。

(二)不能作为文段首句的形式

1.结论性表述(因此、所以、于是、可见等);

2.搭配使用的关联词中的后半个分句(“不但……而且……”中“而且”引导的句子;“既……又……”中“又”引导的句子等);

3.代词(这、此、他、它等);

4.反面论证(否则、不然等)。

二、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结合选项判断首句的同时,还需要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找到一些信息来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最优化的排序。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关联词搭配——如果几个句子中都有关联词出现,将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排列在一起,确保关联词使用正确且与句子逻辑关系相符。

2.时间、空间顺序——如果几个句子中有年份、日期、时间状语等,将时间按顺序排列;如果几个句子中有空间、方位等,按照事物正常发展顺序进行排序。

3.重复词语——若发现某两个或多个句子中有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那么证明这几个句子在讨论同一话题,紧密度较高,为了保持主体话题的连贯一致,应排列在一起。

上述三种属于比较明显的排序标志,如果在题目中出现,优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题目难度。还有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能从这几个角度都没有办法入手,那么大家只能从正常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话题连贯性和紧密度上进行排序了。

三、语句排序规则

1.根据事理逻辑排序。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自然规律排序,比如先落叶后结冰,先开花后结果。

2.根据句式一致排序。两个句子分别由同一个词语引导,可以构成相同句式,那么这两个句子应该紧密衔接。

3.根据话题推进排序。一个句子由开头的旧话题引出末尾的一个新话题,下一句话往往会接着这个新话题阐述,再引出下一个新话题,以此类推,以实现表达上的衔接和连贯。因此一句话末尾的话题如果和另一句开头的话题相同,那么这两句话往往紧密衔接(如果是复句,可能会出现多个话题,需要注意话题衔接的先后顺序)。

4.根据代词指代排序。代词在句中起复指作用。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要根据语义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承的。

5.根据认知顺序排序。按照人的一般认知顺序排序,比如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由背景到概念,由概念到其他属性等。

6.根据时空顺序排序。如果给定的语句中有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可以根据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转换的顺序排序。

7.根据行文脉络排序。有些题目还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正向援引—提出观点—反面论证”等行文思路排序。

真题•直击

视频解析

1.(内蒙古2015)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

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

⑤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我打你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④③

名师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排序题。文段主要讲的是多元文化共处中的对话与沟通问题。根据语句排序题首句引出话题的原则,可以首先判定首句为③句,故可排除B、D项。注意④句中的词语“事实上”,它所引导的句子通常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根据前文内容所得出的结论,故应排在文段最后。由此便可锁定正确答案C。

视频解析

2.(内蒙古2014)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⑥⑤③④②

C.④②⑥①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名师解析排序题,观察选项,首先确定首句①或④,比较①和④,①中出现“这些帝国”指代内容不明确,不适合充当首句,所以先排除A、B项。比较C、D项,④提出“游牧民族”,②中出现“这些民族”为重复词语,可知④后面应为②,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考霸必练

云题库:语句表达

云题库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