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灵勤拂拭,不使惹尘埃(1)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无法避免烦恼、焦虑、苦闷、忧伤、紧张、愁怨,我们的心灵时刻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因外界不如意的种种而蒙尘。其实,导致我们痛苦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常常自寻烦恼。经常清扫心灵,放下心中负重,我们就可以轻松前行。
1.解开心中的绳结,通透地看待生活
心中的绳结,与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相似,不同的只是在内心深处打结。在人生历程中,人们会时不时在自己的内心打结,有的是“蝴蝶结”,有的是“死结”。蝴蝶结很容易解开,死结却很难解开。如果明知心中有结而不去解,那么随着时问的推移就会变成死结,而内心的一个死结会带给人生莫大的影响。在解开心结之前,你要明白心中的绳结是什么。
有一个年轻人要出远门办事,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正好这个时候他从一家寺院门前经过,心血来潮,想考考寺院里的禅师,便走了进去。
见到老禅师,他开口就问:“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应声而答。
年轻人听了以后,大吃一惊。
老禅师问:“什么事让你这样惊讶?”
“师父,我感到惊讶的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说,“在来的路上,我看到一头牛的鼻子上穿了绳子,被拴在树上。它想离开那棵树到草场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就是脱不开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没想到你一语言中。”
老禅师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解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当即大彻大悟。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被一些无形的绳索紧紧缠绕呢?在心灵中,我们是不是也为一些凌乱的绳结惶惶不安呢?当你愤怒的时候,你的心里打了一个结;当你悲伤的时候,你的心里打了一个结;当你嫉妒的时候,你的心里打了一个结:当你悔恨的时候,你的心里打了一个结……任何的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都是内心深处的一个结,如果你不能解开这个结,那么它就会成为放不下的疙瘩,郁结在心,成为心病。
人生一世,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是绳……当这些绳索把心灵捆绑起来,让你在其中盲目地团团转时,你不但永无解脱之日,而且还会被绊住前行的脚,得不偿失。所以,聪明的人不会过分强求什么,也不会纠缠于内心的绳结,而是狠心地解开绳结,通透地看待生活。
因为一根绳子,牛失去了整片草地;因为心中的绳结,人们失去了安宁。当你的内心郁结不安时,何不先问问自己:我内心的绳结是什么?舍得打开那个绳结,你的生活将豁然开朗。
顿悟舍得:
聪明的人不会过分强求什么,也不会纠缠于内心的绳结,而是狠心地解开绳结,通透地看待生活。
2.与痛苦为伴,还是从痛苦中脱身而出
不管愿不愿意,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痛苦。所谓痛和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好滋味。然而,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明知自己沉浸于痛苦之中,却不愿意从中抽离出来,反而习惯了与痛苦为伴,就算自己被折磨得半死,还始终“爱”着痛苦。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写过一则关于痛苦的寓言故事——
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村夫的双脚,将他的靴子和袜子撕成碎片后,便狠狠地啃起村夫的双脚来了。正好这时有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的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撕成碎块了,真可怕!”
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束它的生命呀。”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
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
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他转身的瞬间,兀鹰猛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如同一根标枪般,用它的利齿啄向村夫的喉头,深深插入。村夫终于倒地而死了,死前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用力,淹溺在村夫的血泊里。
这是一个不那么好懂的寓言,然而我们还是能从中读出村夫被秃鹰撕咬时的痛苦,村夫为什么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秃鹰的袭击,而不自己拿枪结束秃鹰的生命呢?其实,秃鹰只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
尘世中的凡人,其实都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痛苦得不能自拔,沉溺于痛苦之中,甚至“爱”上了自己的痛苦,尽管能摆脱它,却不愿亲自动手。而当别人好心地来解决你的痛苦时,却为时晚矣!其实,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立马枪毙痛苦,甚至可以超越任何痛苦!
别再“爱”上你的痛苦了,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来排解:
1.仔细分析痛苦的原因,一一列举出来,写到纸上,采取积极的行动,争取解决问题。
2.分析当别人出现类似状况时如何处理,尤其可以借鉴一些伟人面对痛苦时的做法,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向亲朋好友说出你的痛苦,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适时放下痛苦,从痛苦中暂时抽身而出,可以选择散步或旅游放松身心,在大自然中过滤身心烦恼,理顺紊乱的思维。或者通过其他的兴趣爱好和文艺活动来转移化解,例如记日记、听音乐、阅读等等。
5.树立正确的痛苦观:
(1)痛苦是人生的必然,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
(2)痛苦是把双刃剑,能磨砺意志、增进认识、转变观念……
(3)痛苦只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超越的。回头看看你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原先以为不能忍受,现在看来也并非难以逾越。现在的痛苦和原先的痛苦其实是一样的。
(4)痛苦使你精神富有。“良药苦口”,痛苦使人成长。
(5)不经痛苦,不懂快乐。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顿悟舍得:
适时放下痛苦,从痛苦中暂时抽身而出,可以选择散步或旅游放松身心,在大自然中过滤身心烦恼,理顺紊乱的思维。
3.我们常常自生烦恼,“平添许多愁”
人的欲望总是那么有蛊惑力。因为舍不得放弃到手的职务,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舍不得放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不惜铤而走险;因为舍不得放弃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因为舍不得放弃一段情感,有些人宁愿蹉跎岁月……人总是这样,总是希望拥有一切,似乎拥有得越多,人越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都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丧失了一切本源的快乐。
一个人,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的,该放弃时就应果断地放弃,生活中有得必有失,静观世间万物,适当地有所放弃,这正是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放弃不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也会使你得到朋友的依赖,使你变得完美坚强;还会带给你万众瞩目,使你的生命绚丽辉煌,使你变得聪明、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凡是次要的、细枝末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吧!
两个和尚一起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路上,那个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个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可背个妇人过河。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另一个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只要你不把闲事常挂在心头,快乐自然愿意接近你!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们常常自生烦恼,“平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游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
“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份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从指缝中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考:掌中所握有的生命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这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睡觉时不肯睡觉”,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顿悟舍得:
放弃不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也会使你得到朋友的依赖,使你变得完美坚强;还会带给你万众瞩目,使你的生命绚丽辉煌,使你变得聪明、能干,更有力量。
4.如果你不自寻烦恼,没人会让你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不光纠结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还经常杞人忧天地忧虑还未发生的事情。说不定此刻的你也正处于对某件事的忧虑之中,其实这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忧虑只能徒增烦恼,折磨自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有个人疑心自己得了癌症,便跑去看医生。
医生问他:“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他回答说:“好像没有哪里不舒服。”
医生又问:“你感觉身体哪里疼?”
他说:“感觉不到疼。”
医生又问:“你最近体重有没有减轻?”
他说:“没有。”
“那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得了癌症?”医生忍不住问他。
他说:“书上说癌症的初期毫无症状,我正是如此啊!”
别看这个故事很滑稽,但这类自寻烦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
马克·吐温晚年时曾感叹道:“我的一生太多时候在忧虑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没有任何行为比无中生有的忧愁更愚蠢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40%的忧虑关于未来,30%的忧虑关于过去,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余下的4%的忧虑来自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从心理角度来说,忧虑是由于我们的潜意识过高、过久地估计了自己面临的种种困境而过多地担忧恐惧。不光把过去无法改变的事实拿来一肩挑,还一门心思地发挥丰富的想象,把未发生的困难挫折想象得天塌地陷,直到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圣经》中说:“忧虑不能让你多活几天,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天上的飞鸟不种也不收,一样活得很好;谷中的百合花无人照看照样绽放自己的美丽,上帝都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生活。我们人要比他们不知珍贵多少倍,上帝一样会善待我们,所以不要忧虑。”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亚力西斯·柯瑞尔博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怎样克服忧虑的人,都会短命。”减少忧虑对你的身心的干扰,让快乐与自己如影随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卡耐基的做法,他说:“即使我们生活当中缺少欢乐,对工作缺少兴趣,我们也可以假装快乐,假装很有兴趣,用快乐的心情去生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假装的快乐也会变成真的快乐。过去的事情你已经无法改变,那么都是过一天,快乐地过一天还是忧虑痛苦地过一天,我想我们应该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让我们记住卡耐基的话,在忧虑毁了你之前,就率先改掉自己忧虑的习惯。如果你觉得改掉忧虑的习惯太难,我们也可以借鉴下纽约工程师威利·卡瑞尔发明的“有效消除忧虑法”。
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制造业,现在是世界闻名的瑞西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有效消除忧虑法”是他在纽约工程师俱乐部吃午餐时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