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內篇德充符第五

德充於內,物應於外,外內玄合,信若符命而遺。其形骸也。

魯有兀者王駙,

〔疏〕姓王,名馳,魯人也。刖一足日兀。形雖殘兀,而心實虛忘,故冠《德充符》而為篇首也。

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

〔注〕弟子多少敵孔子。

〔疏〕若,如也。陪從王聆遊行稟學,門人多少如似於仲尼者也。

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駙,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

〔疏〕姓常,名季,魯之賢人也。王聆遊行,外忘形骸,內德充實,所以從遊學者,數滿三千,與孔子同#1徙中分魯國。常季未達真趣,是以生疑。

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注〕各自得而足也。

〔疏〕弟子雖多,曾無講說,立不教授,坐無議論,請益則虛心而往,得理則實腹而歸。又解:未學無德,亦為虛往之#2。

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

〔注〕怪其殘形而心乃充足也。夫心之全也,遺身形,忘五藏,忽然獨往,而天下莫能離。

〔疏〕教授門人,曾不言議。殘兀如是,無復形容,而玄道至德,內心成滿。鈴固有此,眾乃從之也。

是何人也?

〔疏〕常季怪其殘兀而聚眾極多。欲顯德充之美,故發斯問也。

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

〔疏〕宣尼呼王聆為夫子,答常季云:王胎是體道聖人也,汝自不識人,所以政疑。丘直為參差在後,未得往事。丘將尊為師傅,諮詢問道,何況晚學之類,不如丘者乎。請益服膺,固其宜矣。

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

〔注〕夫神全心具,則體與物冥。與物冥者,天下之所不能遠,奚但一國而已哉。

〔疏〕奚,何也。何但假藉魯之一邦耶。丘將誘引宇內,稟承盛德,猶恐未盡其道也。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疏〕王,盛也。庸,常也。先生,孔子也。彼王聆者,是殘兀之人,門徒侍從,於尼父。以斯疑怪,應異常流,與凡常之人固當遠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

〔疏〕然,猶如是也。王馳盛德如是,為物所歸,未審運智用心,獨若何衍?常季不委#3,發此疑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

〔注〕人雖曰變,然死生之變,變之大也。

而不得與之變;

〔注〕彼與變俱,故死生不變於彼。

〔疏〕夫山舟潛遁,薪指遷流,雖復萬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馳心冥造物,與變化而遷移,述混人間,將死生而俱往,故變所不能變者也。

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

〔注〕斯須之也。

〔疏〕遺,失也。雖復圓天顛覆,方地墜陷,既冥於安危,故未嘗喪我也。

審乎無假,

〔注〕明性命之固當。

而不與物遷,

〔注〕任物之自遷。

〔疏〕靈心安審,妙體真元,既與道相應,故不為物所遷變者也。

命物之化

〔注〕以化為命,而無怪#4迂。

而守其宗#5也。

〔注〕不離至當之極。

〔疏〕達於分命,冥於外物,唯命唯物,與化俱行,動不乖寂,故怛住其宗本者也。

常季曰:何謂也?

〔疏〕方深難悟,更請次疑。

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注〕恬苦之性殊,則美惡之情背。

〔疏〕夫#6物云云,悉歸空寂。倒置之類,妄執是非,於重玄道中,橫起分別。何異乎膽附肝生,本同一體也,楚越迢遞,相去數千,而於一體之中,起數千之異#7,異見之徒,例皆如是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注〕雖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則萬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則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異而異之,則天下莫不異。而浩然大觀者,官天地,府萬物,知異之不足異,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則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無而無之,則是非美惡,莫不皆無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惡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蟲,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爾。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無日我非也,即明天下之無非;無日彼是也,即明天下之無是。無是無非,混而為一,故能乘變任化,迎物而不摺。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觀,二儀萬物,一指一馬;故能忘懷任物,大順群生,然同者見其同,異者見其異,至論眾妙之境,非異亦非同。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注〕宜生於不宜者也。無美無惡,則無不宜。無不宜,故忘#8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於聲色者也。且几情分別,耽滯聲色,故有宜與不宜,可與不可。而王馳混同萬物,冥一死生,豈於根塵之問而懷美惡之見耶。

而遊心乎德之和;

〔注〕都忘宜,故#9無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無不得而不和者,亦未聞也。故放心於道德之問,蕩然無不當,而曠#10然無不適也。

〔疏〕既而混同萬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遊道德之鄉,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注〕體夫極數之妙心,故能無物而不同,無物而不同,則死生變化,無往而非我矣。故生為我時,死為我順;時為我聚,順為我散。聚散雖異,而我皆我之,則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喪。夫死生之變,猶以為一,既睹其一,則說#11然無係,玄同彼我,以死生為寤寐,以形骸為逆旅,去生如脫展,斷足如遺土,吾未見足以纓第其心也。

〔疏〕物視,猶視物也。王馳一於死生,物與彼我。生為我時,不見其得;死為我順,不見其喪;觀視萬物,混而一之。故雖兀足,視之如遺土者也。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

〔注〕嫌王馳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馳也。謂王馳修身修己,猶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獨之#12者也。

得其心以其心。

〔注〕嫌未能遺心而自得。

〔疏〕嫌王馳不能忘懷任致,猶用心以得心也。夫得心者,無思無慮,忘知忘覺,死灰槁木,泊囗爾無情,措之於方寸之問,起之於視聽之表,同二儀之覆載,順三光以照燭,混塵穢而不撓其神,履窮塞而不作其慮,不得為得,而得在於無得,斯得之矣。若以心知之衛而得之者非真得也。

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注〕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能平往而與物過#13,常故使物就之。

〔疏〕最,聚也。若能虛忘平淡,得真常之心者,固當和光匿耀,不殊於俗。豈可獨異於物,使眾歸之者也。

仲尼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注〕夫止水之致鑒者,非為止以求鑒也。故王馳之聚眾,眾自歸之,豈引物使從己。

〔疏〕鑒,照也。夫止水所以留鑒者,為其澄清故也;王馳所以聚眾者,為其凝寂故也。止水本無情於鑒物,物自照之;王馳豈有意於招攜,而眾自來歸奏者也。

唯止能止眾止。

〔注〕動而為之,則不能居眾物之止。

〔疏〕唯,獨也。唯止是水本凝湛,能止是留停生#14人,眾止是物來臨照。亦猶王馳獨懷虛寂,故能容止群生,由是功能,所以為眾歸聚也。

受命於地,唯松相獨也#15在冬夏青青;

〔注〕夫松相特稟自然之鍾#16氣,故能為眾木之傑耳,非能為而得之也。

〔疏〕几厥草木,皆資厚地。至於稟質堅勁,隆冬不凋者,在松相通年四季#17,常保青全,受氣自爾,非關指意。王馳聚眾,其義亦然也。

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18,

〔注〕言特受自然之正氣者至希也,下首則唯有松相,上首則唯有聖人,故几不正者皆來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則無貴於松相;人各自正,則無羨於大聖而趣之。

〔疏〕人稟三才,命受蒼昊,圓首方足,其類至多。至如挺氣正真,獨有虞舜。豈由役意,直置自然。王胎合道,其義亦爾。郭注云#19上首唯有聖人者,但人頭在上,去上則死,木頭在下,去下則死,是以呼人為上首,呼木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蟲獸也。

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注〕幸自能正耳,非為正以正之。

〔疏〕受氣上玄,能正生道也,非由用意,幸悉自然,既非正己,復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之#20他,內外行圓,名為大聖。虞舜既爾,王馳亦然。而舜受讓人,故為標的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

〔注〕非能遺名而無不任。

〔疏〕徵,成也,信也。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故九軍也。或有一人,稟氣勇武,保守善始之心,信成令終之節,內懷不懼之志,外顯雄猛之姿。既而直入九軍,以求名位,尚能伏心要譽,忘死忘生。何況王馳。體道之狀,列在下文也。

而況官#21天地,府萬物,

〔注〕冥然無不體也。

〔疏〕綱維二儀日官天地,包藏宇宙日府萬物。夫勇士入軍,直要名位,猶能不顧身命,忘於生死。而況官府兩儀,混同萬物,視死如生,不亦宜乎。

直寓六駭,

〔注〕所謂逆旅。

〔疏〕寓,寄也。六骸,謂身首四肢也。王聆體一身非實,達萬有皆真,故能混塵穢於俗中,寄精神於形內,直置暫遇而已,豈係之耶。

象耳目,

〔注〕人用耳目,亦用耳目,非須耳目o

〔疏〕象,似也。和光同塵,似用耳目,非須也。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

〔注〕知與變化俱,則無往而不冥,此知之一者也。心與死生順,則無時而非生,此心之未嘗死也。

〔疏〕一知,智也。所知,境也。能知之智照所知之境,境冥會,能無所差,故知與不知,通而為一。雖復逵理物化,而心未嘗見死者也,豈容有全兀於其問哉。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注〕以不失會為擇耳,斯人無擇也,任其天行而時動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

〔疏〕彼王馳者,豈復簡擇良日而登昇玄道?蓋不然乎,直置虛淡忘懷而會之也。君#22人無心,止水留鑒,而世問虛假之人,由是而從之也。

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注〕其恬莫故全也。

〔疏〕唯彼王胎,冥真合道,虛假之物自來歸之,彼且何曾以為己務。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

〔疏〕姓申徒,名嘉,鄭之賢人,兀者也。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之賢大夫也。伯昏無人師者之嘉號也#23,伯,長也。昏,閤也。德居物長,韜光若閤,洞忘物我,故日伯昏無人。子產申徒,俱學玄道,雖復出處殊隔,而同師伯昏,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義也。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注〕羞與刖者並行。

〔疏〕子產執政當塗,榮華富貴;申徒稟形殘兀,無復容儀。子產雖學伯昏,未能忘遣,猶存寵辱,恥見形殘,故預相檢約,今其叉不並己也。

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財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注〕質而問之,欲使鈴不並己。

〔疏〕子產存榮辱之意,申徒忘貴賤之心,前雖有言,都不采領,所以居則共堂,坐還同席。公孫見其如此,是故質而問之。

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注〕當以執政自多,故直云子齊執政,便謂足以明其不遜#24。

〔疏〕違,避也。夫出處異塗,貴賤殊政。我秉執朝政,便為貴人;汝乃卑賤形殘,應殊敬我。不能遜讓,翻欲齊己也。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

〔注〕此論德之處,非計位也。

〔疏〕先生,伯昏也。先生道門,深明眾妙,混同榮辱,齊一死生,定以執政自多,叉如此耶?

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

〔注〕笑其矜悅在位,欲處物先。

〔疏〕汝猶悅愛榮華,矜誇政事,推人於後,欲處物先。意見如斯,何名學道?

聞之曰: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注〕事明師而鄙吝之心猶未去,乃真過也。

〔疏〕鑒,鏡也。夫境明則塵垢不止,止則非明照,亦猶久與賢人居則無過,若有過則非賢哲。今子之所取,可重可大者,先生之道也。而先生之道,退己虛忘,子乃自矜,深乖妙旨,而出言如是,豈非過者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

〔注〕若是形殘。

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25足以自反邪?

〔注〕言不自顧省,而欲輕蔑在位,與有德者並。計子之德,固不足以補形殘之過。

〔疏〕反,猶復也。言申徒形殘如是而不自知,乃欲將我並驅,可謂與堯爭善。子雖有德,何足#26言。以德補殘,猶未平復也。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

〔注〕多自陳其過狀,以己為不當亡者眾也。

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注〕默然為過,自以為應死者少也。

〔疏〕夫自顯其狀,推罪於他,謂己無愆,不合當犯#27,如此之人,世問甚眾。不顯過狀,將罪歸己,謂己之過,不久#28存生,如此之人,世問寡少。鄭子產奢侈矜伐,於義亦然者也。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疏〕若,順也。夫素質形殘,稟之天命,雖有知計,無如之何,唯當安而順之,則所造皆適。自非盛德,其孰能然。

遊於羿之殼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注〕羿,古之善射者。弓矢所及為轂中。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自不遺身忘知與物同波者,皆遊於羿之般中耳。雖張毅之出,單豹之處,猶未免於中地,則中與不中,唯在命耳。而區區者各有所遇,而不知#29命之自爾。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夫我之生也,非我之所生也,則一生之內,百年之中,其坐起行止,動靜趣舍,情性知能,几所有者,凡所無、者,几所為者,凡所遇者,皆非我也,理自爾耳。而橫生休戚乎其中,斯又逆自然而失者也#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