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注〕夫欲為人之國者,不因眾之自為而以己為之者,此為徒求三王主物之利而不見己為之息也。然則三王之所以利,豈為之哉?因天下之自為而任耳。
〔疏〕用一己偏執為國者,徒求三王主物之利,不知為喪身之大患也。
此#31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
〔疏〕僥,要也。以皇王之國利要求非分,為一身之幸會者,未嘗不身遭頊敗。萬不存一,故云幾何也。
其存人之國也,#32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
〔注〕己與天下,相因而成者也。今以一己而專制天下,則天下塞矣,己豈通哉。故一身既不成,而萬方有餘喪矣。
〔疏〕以僥倖之心為帝王之主,論存己矣#33無一成,語亡也有餘敗也。
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疏〕此一句傷嘆君王不知僥倖為弊矣。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疏〕九五尊高,四海宏巨,是稱大物也。
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
〔注〕不能用物而為物用,即是物耳,豈能物物哉。不能物物,則不足以有大物矣。
〔疏〕苟求三王之國,不能任物自為,翻為物用。已自是物,焉能物物。斷不可也。
而不物,故能物物。
〔注〕夫用物者,不為物用也。不為物用,斯不物矣,不物,故物天下之物,使各自得也。
〔疏〕不為物用而用於物者也。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豈獨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遊乎九州,
〔注〕用天下之自為,故馳萬物而不窮。
〔疏〕聖人通自然,達造化,運百姓心知,用群生耳目,是知物物者非物也。豈獨戴黃屋,坐汾陽,佩玉璽,治天下哉?固當排六合,陵太清,超九州,游姑射矣。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注〕人皆自異而己獨韋遊,斯乃獨往獨來者也。獨有斯獨,可謂獨有矣。
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
〔注〕夫與眾玄同,非求貴於眾,而眾人不能不貴,斯至貴也。若乃信其偏見而以獨異為心,則雖同於一致,故是俗中之一物耳,排獨有者也。未能獨有,而欲饕竊軒冕,冒取非分,眾豈歸之#34哉。故非至貴也。
〔疏〕人皆自異而己獨與韋游,斯乃獨往獨來者也。獨有斯獨,可謂獨有矣。人#35欲出眾而己獨游,眾無此能,故名獨有。獨有之人,蒼生樂推,百姓荷戴。以斯為主,可謂至尊至貴也。
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36。
〔注〕百姓之心,形聲也;大人之教,影響也。大人之於天下何心哉?猶影響之隨形聲耳。
〔疏〕大人,聖人也。無心感應,、應不以心,故百姓之心,形聲也;大人之教,影響也。
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
〔注〕使物之所懷各得自盡也。
〔疏〕聖人心隨物感,感亦稱機,盡物懷抱。
為天下配。
〔注〕問者為主,應故為配。
〔疏〕配,匹也,先感為主,應者為匹也。
處乎無響,
〔注〕寂以待物。
〔疏〕處,寂也。無感之時,心如桔木,寂無影響也。
行乎無方。
〔注〕隨物轉化。
〔疏〕行,應機也。逗機不定方所也。
挈汝適復之撓撓,
〔注〕撓撓,自動也。提挈萬物,使復歸自動之性,即無為之至也。
〔疏〕撓撓,自動也。逗機無方,還欲提挈汝等韋品,令歸自本性,則無為至也。
以遊無端;
〔注〕與化俱,故無端。
〔疏〕遊,心與自然俱遊,故無朕逵之端崖。
出入無旁,
〔注〕玄同無表。
〔疏〕出入塵埃生死之中,玄同造物,無邊可見。
與日無始;
〔注〕與日新俱,故無始也。
〔疏〕與日俱新,放無終始。
頌論形軀,合乎大同,,
〔注〕其形容與天地無異。
〔疏〕項,贊,論,語。聖人盛德軀貌,與二儀大道合同,外不閥乎宇宙,內不有其己身也。
大同而無己。
〔注〕有己則不能大同也。
〔疏〕合二儀,同大道,則物我俱忘也。
無己,惡乎得有有。
〔注〕天下之難無者己也。已既無矣,則韋有不足復有之。
〔疏〕己既無矣,物焉有哉。
睹有者,昔之君子;
〔注〕能美其名者耳。
〔疏〕行仁義,禮君臣者,不離有為君子也。
睹無者,天地之友。
〔注〕睹無則任其獨生也。
〔疏〕睹無為之妙理,見自然之正性,二儀非有,萬物盡空,翻有入無,故稱為友矣。
賤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注〕因其性而任之則治,反其性而凌之則亂。夫民物之所以卑而賤者,不能因任故也。是以任賤者貴,因卑者尊,此叉然之符也。
〔疏〕民雖居下,各有功能;物雖輕賤,咸負村用。物無棄材,人無棄用,庶咸亨也。
匿而不可不為者,事也;
〔注〕夫事藏於彼,故匿也。彼各自為,故不可不為,但當因任耳。
〔疏〕匿,藏也。事有隱顯,性有工拙,或顯於此,或隱於彼,或工於此,或拙於彼,但當任之,悉事齊也。
廳而不可不陳者,法也;
〔注〕法者妙事之進也,安可以逵贏而不陳妙事哉。
〔疏〕法,言教也。以教望理,理妙法粗,取諭荃蹄,故須陳說故也。
遠而不可不居者,義也;
〔注〕當乃居之,所以為遠。
〔疏〕義雖去道疏遠,苟其合理,應須取斷。
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
〔注〕親則若偏,故廣乃仁耳。
〔疏〕親雖偏愛狹博#37,周普廣#38愛,乃大仁也。
節而不可不積者,禮也;
〔注〕夫禮節者,息於係一,故物物體之,則積而周矣。
〔疏〕積,厚也。節,文也。夫禮貴尚往來,人情華薄,故外示折旋,內敦積厚,此真禮也。
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
〔注〕事之下者,雖中非德。
〔疏〕中,順也。修道之人,和光處世,卑順於物,而志行清高,涅而不緇其德也。
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
〔注〕事之難者,雖一非道,況不一哉。
〔疏〕妙本一氣,通生萬物,甚自簡易,其唯道乎。
神而不可不為者,天也。
〔注〕執意不為,雖神非天,況不神哉。
〔疏〕神功不測,顯晦無方,逗機無滯,合天然也。
故聖人觀於天而不助,
〔注〕順其#39自為而已。
〔疏〕聖人觀自然妙理,大順韋物而不助其性分。此下釋前文。
成於德而不累,
〔注〕自然與高會也。
〔疏〕能使境智冥會,上德既成,自無瑕累也。
出於道而不謀,
〔注〕不謀而一所以為身。#40
〔疏〕顯出妙一之道,豈得待(顯)謀而復說。#41〔疏〕《老經》云,為而不恃。仁慈博愛,貴在合宜,故無恃賴。
薄於義而不積,
〔注〕率性居遠,非積也。#42
〔疏〕先王篷廬,非可寶重,已陳芻狗,豈積而留。
應於禮而不諱,
〔注〕自然應禮,非由忌諱。
〔疏〕妙本湛然,進應於禮,豈拘忌諱。
接於事而不讓#43,
〔注〕事以理#44接,能否自任,應動而動,無所辭讓。
〔疏〕混俗揚波,因事接物,應機不取,亦無辭讓。
齊於法而不亂,
〔注〕御粗以妙,故不亂也。
〔疏〕因於物性,以法齊之,故不亂也。
侍於民而不輕,
〔注〕恃其自為耳,不輕用也。
〔疏〕民惟邦本,本固而邦寧,故侍籍不敢輕用也。
因於物而不去。
〔注〕因而就任之,不去其本也。
〔疏〕順黔黎之心,因庶物之性,雖施於法教,不令雜於性本。
物者莫足為也,而不可不為。
〔注〕夫為者,豈以足為故為哉?自體此為,故不可得而止也。
〔疏〕物之稟生#45,功丹萬殊,如蛻#46娘轉丸,蜘蛛結網,出自天然,非關假學。故素無之而不可強為,性中有者不可不為也。
不明於天者,不純於德;
〔注〕不明自然則有為,有為而德不純也。
〔疏〕閤自然之理,則澆薄之德不純也。
不通於道者,無自而可,
〔注〕不能虛己以待物,則事事失會。
〔疏〕閉虛玄道性,故觸事面培,諒無從而可也。
不明於道者,悲夫。
〔疏〕閤天人之理,惑君臣之義,所作類蹙,深可悲傷。
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
〔注〕在上而任萬物之自為也。
〔疏〕無事無為,尊高在上者,合自然天道也。
有為而累者,人道也。
〔注〕以有為為累者,不能率其自得也。
〔疏〕司職有為,事累繁擾者,人倫之道。
主者,天道也;
〔注〕同乎天之任物,則自然居物上。
〔疏〕君在上任物,合天道無為也。
臣者,人道也。
[注〕各當所任。
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
〔注〕君任無為而委百官,百官有所司而君不與焉。二者俱以不為而自得,則君道逸,臣道勞,勞逸之際,不可同日而論之也。
〔疏〕君位尊高,委之宰牧;臣道卑下,竭誠奉上;故君道逸,臣道勞,不可同日而語也。
不可不察也。
〔注〕不察則君臣之位亂矣。
〔疏〕天道君而無為,人道臣而有事。尊卑有隔,勞逸不同,各守其分,則君臣咸無為也。叉不能鑒理,即勞逸失宜,君臣亂矣。夫二儀生育,變化無窮,形質之中,最為廣大,而新新變化,念念推遷,實為等均,所謂亭之毒之。
#1郭慶藩引文『靜』上有『其』字。
#2四庫本、世德堂本、浙江書局本『夭』均作『失』。
#3郭慶藩引文『受』作『愛』。
#4『傖』,四庫本、世德堂本、浙江書局均作『愴』,郭慶藩《莊子集釋》作『猜』,下注文同。
#5郭慶藩引文『非』作『而』。
#6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無『自』字。
#7趙本『聖』作『至』。
#8趙本『大』作『太』。
#9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若』均作『故』。
#10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俱無『遂』字。
#11郭慶藩引文『不』下有『知』,『愧』上有『無』。
#12浙江書局本、世德堂本『斯』作『思』。
#13浙江書局本、趙本『驕』均作『嬌』,下同。
#14王孝魚依《闕誤》引張君房本成疏改『上』作『山』。
#15郭慶藩引文『放』作『於』。
#16郭慶藩引文『攙搶』作『攙槍』。
#17浙江書局本『間』作『閒』。
#18『大』疑『夭』之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當改。
#19『漠』疑『真』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注文當改。
#20郭慶藩引文『之』作『則』。
#2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髁爵』作『脾雀』,下同。
#22王孝魚依《釋文》改『木神』作『神木』。
#23敖一疑『遨』之誤,依郭慶藩引文當改。
#24趙本『予』作『子』。
#25『效』字疑衍,今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當刪。
#26『嘆』字疑遺,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補。
#27趙本『僇』作『仙』。
#28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之』均作『知』。
#29郭慶藩引文『點』作『默』。
#30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俱無『眾』字。
#31《闕誤》引江南古藏本『此以』作『以此因』。
#32世德堂本無『其存人之國也』句。
#33郭慶藩引文『己矣』二字作『則固』,下句『亡』下『也』字作『則』。
#34世德堂本『之』下有『也』字。
#35『人』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補。
#36世德堂本『響』作『嚮』,下同。
#37郭慶藩引文『博』作『劣』。
#38『廣』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注文補。
#39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無『其』字。
#40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身』俱作『易』。
#41此處〔疏〕文原缺,今依郭慶藩引文補足。
#42此處〔注〕文原缺,今依郭慶藩引文補足。
#43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讓』俱作『辭』。
#44『禮』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當改作『理』。
#45郭慶藩引文『生』作『性』。
#46『羌」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作『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