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周因果。
初一周為佛自分五位因果勸修等者。初會菩提場說六品法。顯佛自己曠劫修因嚴淨剎海利生之事。以勸進後學。使見實迹而發進修也。清涼科為舉果勸樂生信分。其意亦同。初世主妙嚴品。二如來現相品。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舍那品。
初世主妙嚴品者。即十會發起之通序也。華嚴會上菩薩。此會依菩提場說者。明曠劫修證之事。故於菩提場處而說。惟普賢行方能證入。故依普賢菩薩發起也。神天皆號世主。謂以福德神力主護世間也。華嚴會上通有四十一眾。初集法會各申偈讚。顯如來因地所修五位法門。一一眾海威德熾盛。舍那十身圓融炳著。同嚴法會。故名妙嚴品。此品首言菩提場成正覺地。及師子座。眾寶莊嚴。境像互現。佛處寶座。成最正覺。智入三世。身徧十方。譬如虗空具含眾像。總明果覺依正殊特德用無邊也。次陳法會雲集。有四十一眾。表佛自身五位因果。為進修宗本。
初普賢等十菩薩為一眾。表十信法。次海月光等十菩薩執金剛神身眾神足行神道場神主城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主藥神十眾。表十住法。又次主稼神至主晝神十眾。表十行法。又次阿脩羅至日天子十眾。表十迴向法。又次三十三天至大自在天十眾。表十地法。此眾既集。各能說法。讚明如來所修五位法行。自後所設進修之法皆本於此。故為進修本宗。
初表十信法眾。
有十佛剎微塵數普賢菩薩為上首。表普賢無盡之行也。十名同號曰普。表普賢圓融之行。其普字下即彰自行。皆諸佛之同道也。以此表十信者。示諸佛同道。皆依普賢大行發信。為入法之初基也。
次表十住法眾。
初海月光等十異名菩薩。表十住果行也。於十普之後舉十異名者。表依普賢行起差別行也。次執金剛神至主藥神九眾。表十住因行也。其眾各有佛剎塵數。皆表當位圓融之行也。執金剛。表應身護法守正不壞。身眾神。表以無量身事無量佛。足行神表眾行滿足隨順正道。道場神表大願莊嚴廣興供養。主城神表善守心城嚴淨佛國。主地神表深重願力成遂羣生。主山神表積集善根出世高勝。主林神表智榦行華說法廣蔭。主藥神表知根善救用以法藥。十住果眾。始於海月光大明。表含容廣濟除煩開覺。終於大福光智生。表利行明足克成種智。皆成德之行也。其因眾。始於執金剛表守正不壞。終於主藥表知根善救。皆昇進之行也。神表智通萬有不為而應也。以是通智依佛所住。始於守正終於善救。無思無為冥進此道。斯成海月大福果矣。
十住第一名初發心住。首以果眾表者。示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也。餘眾次第表十住名。亦次第表十波羅蜜。論文備詳。而每眾又各十名。表一波羅蜜又各具十。圓融相攝重重無盡。乃一性之妙用萬法之本體也。於同眾中又有異名者。以行隨位異。故表法亦異。意在圓融博達。若滯一法。則行不該通智不增明。無以具無盡之行。無以成種智之果矣。自執金剛神下至龍天鬼眾。皆菩薩隨應之迹。散華異類非實鬼神也。
次表十行法眾。
初主稼神。表以資糧法成就眾生。主河神。表迅流普潔利益眾生。主海神表容會善惡皆入法流。主水神表隨物潤益能淨諸垢。主火神表隨緣發光破除暗障。主風神表以平等智散滅我慢。主空神表廣大明潔萬行無著。主方神表智照十方大千圓滿。主夜神表以智照明生死長夜。主晝神表一心匪懈闡明佛日。次主稼十眾表十行者。示從住起行利生之因果也。前以菩薩表果神眾表因。而此始終皆以神表者。示十行法即因即果。為一乘資糧位。蓋以佛果十行。資大心眾生進趣佛位。資見道菩薩長養大悲。即因果相資義也。三乘說信住行向。為地前四種資糧。初地已上為見道加行。此經不然。即十信位至十住初心。總為見道。住行向地總為加行。總。為資糧。三者同進互相資發。廢一則涉小乘。非圓頓法。直須以果嚴因以因嚴果乃成佛華嚴也。其十眾表義皆利生之行。次第表十行名。亦次第表十波羅蜜。及隨位異行。圓融相攝。一如前解。後亦準此。蓋十波羅蜜五位通修。菩薩萬行不離此也。
次表十向法眾。
初脩羅眾。表處生死海和同真俗。迦樓羅眾。表以大方便拔濟眾生。緊那羅眾表非聖非凡同行自在。摩睺羅伽眾表守護伽藍令割癡網。夜叉眾表守護拔濟苦活眾生。天龍眾表興法雲雨覆蔭潤澤。鳩槃茶眾表示入諸趣垂慈利生。乾闥婆眾表依五分香娛樂眾生。月天子眾表清涼熱惱顯發寶明。日天子眾表處高利下照物成功。以脩羅至日天子十眾表十向者。以前十住十行但修出世悲智未盡處俗利行。此位迴真向俗迴智向悲。使真俗圓融智悲不二。處生死海自在如王。其位彌高其行彌下。故始以脩羅王表。終以日天子表。餘皆隨位之行也。
次表十地法眾二。
初欲界五天五。初三十三天王讚云。發起世間廣大福業者。經歎德云。皆勤發起一切世間廣大之業。此天王即帝釋也。處忉利天。具大福業。少欲淨居。令世願慕。同修善行。是謂發起廣大之業。二夜摩天讚。經云。習大善根心常具足。論云。此天晝夜常明表大智也。有眾德妙樂表法樂也。三兜率天讚。經云。勤持一切諸佛名號。論云。具戒定慧得生此天。四化樂天讚。經云。皆勤調伏眾生令得解脫。論云。化利一切以為自樂。五他化天讚。經云。皆勤修習自在方便廣大法門。論云。表菩薩化他自樂。
次色界五天五。初禪大梵天讚。經云。慈愍眾生舒光普照令得快樂。論云。離欲清淨名梵。二禪光音天讚。論云。此天已滅憂苦。出語口中光生。表教光普化。三禪徧淨天讚。論云。已無憂苦唯有禪悅。四禪廣果天讚。經云。以寂靜法為宮殿。論云。福德廣大為廣果。色界頂大自在天讚。經云。皆勤觀察無相之法。所行平等。論云。表十地滿無相智成。上所舉經皆歎德詞。
以十天眾表十地者。以從三賢超入十聖。其道明極。故以天表。餘義同前。此與法華會上。皆無無色天眾者。以彼天無色蘊不可見故。
上釋雲集眾竟。
通舉所集聲聞辟支菩薩佛為四聖。即法界會上影響聲聞。及諸比丘知識是也。天人鬼畜六道為六凡。即雲集神天八部及諸俗士知識是也。諸眾來集。雖夜叉摩睺羅鳩槃茶鬼畜之類。亦各說是法門。足知皆是三身四智聖人權現也。
法眾既集。爾時如來所坐之座一切莊嚴具中。各出佛剎塵數菩薩。海慧自在神通王等為上首。各興供養。說偈讚佛。以明古今同道。及讚法眾雲集。又為現相說法之因也。佛因其讚請。於是放眉間光。現諸勝相為眾說法。故次有如來現相品也。論以前眾表五位法。方至十地。未有表十一地之眾。今妄意此眾。既為諸佛同道。宜表十一地果位之法。非表所急則略之也。或經文不標聖號。而品位合位則補之。或廣舉多號而表法惟一。有不勝錄者則約之。意欲文簡義明使。禮誦者易欣慕無煩厭也。又今解釋。亦依法論撮要義舉大綱。或本文意隱。則取別卷以兼明。或舊說辭略。則摭所聞而設暢。或循舊言意而小有改易。皆務疏條精朗。使研味者易深達而無壅蔽也。
已上皆世主妙嚴品序分竟。(此品計五卷)。
二如來現相品者。正宗分起。此菩薩神天世主既集。默默請法有三十七問。初問十八種佛法。次問十九種菩薩海。皆是諸佛智行境界德用。以發起此經一切法門。經云。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云何是智海。於是如來放光現相以答所問。初總答。次別答。遂成一部四十品經也。初總答有二。一現智境。即此品是。二現行境。即後品是。此品於面門眾齒間。放十種光普照十方。以佛神力。其光能說偈頌。召集世界海菩薩眾俱來聽法。其菩薩眾。一一毛孔現種種光明。一一光中現剎塵菩薩。徧事剎塵諸佛。徧度剎塵眾生。此現華嚴法界體性智悲自在無礙無盡之相也。如來復放眉間毫相。於毫相中現菩薩眾。各說偈讚。以顯如來無邊境界神通之力。經云。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得如來無邊境界神力故。放眉間光徧照十方。一一塵中現無數佛。復有菩薩名法勝音等。與世界海塵數菩薩俱時而出。說頌讚佛。此現剎海無障礙法。是現智境之相也。總答前問。故曰現相品。(此品計一卷)。
三普賢三昧品者。現行境總答前問也。普賢德無不徧。表佛行門。三昧此云正定。即佛神力加被普賢。使入正定。現行境也。經云。爾時普賢承佛神力。入一切毗盧藏身三昧。能於法界示現眾相。出生一切諸三昧法。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時十方法界一一塵中有剎塵佛。一一佛前各有普賢入是三昧。以至令諸菩薩各得塵數三昧行門。是現行境。總答前問。故曰普賢三昧品。
已答前智境行境竟。自後一藏法門。一切因果無非智行所攝。故先以二門總答。所謂諸佛境界乃至菩薩發趣等法。總備於此矣。後三十七品即別答也。
四世界成就品者。即別答世界海眾生海之問。意明眾生諸佛世界形相萬殊苦樂淨穢轉變差別各隨自行業力所感成就。故經云。諸世界海有微塵數轉變差別。所謂染汙眾生住則成染汙轉變。發菩提心眾生住則成清淨轉變。乃至菩薩所集則成大莊嚴轉變。諸佛涅槃則成莊嚴滅轉變。所以言此者。欲令眾生知染淨境苦樂等相皆從業生。遂生正心修出要道。以入佛智慧海入佛華藏海。是以先說世界成就品。次說華藏世界品。成就品別答初起。(此品與前普賢三昧品共一卷)。
五華藏世界品者。別答佛海波羅蜜海之問也。此品說毗盧無盡法界妙莊嚴境。由依法身智體普賢願行。修五位十波羅蜜之所感報。是謂佛海波羅蜜海。經云。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在。十重風輪上香水海蘂香幢大蓮華內。有無數香水海塵數世界種相依而住。號世界網。中心一世界種有二十重。此娑婆界在第十三重。即毗盧如來所居。有十世界種圍之。次十之外。又有百世界種周帀。而裹以金剛大輪圍山。計一百一十一世界種。各有所表也。十重風輪持香水海。出大蓮華剎塵相依者。表大願風輪持大智海。出生無邊妙行之華。嚴持身剎為佛淨土也。中心一世界種。表佛位總攝一切徧一切為萬法之本。次十者。表五位一因一果。又次百者。表五位因果各具十波羅蜜。其內十一世界種各二十重。表五位昇進及佛位各具十因十果也。一一世界有微塵數佛。皆毗盧如來往昔親事。經於一界舉一佛。各表當位昇進之果也。其百世界種極外一世界種。各有四重。各有四佛。表四攝法。意明十度萬行以利行愛語同事四攝為外防也。其世界網各具一切勝妙莊嚴。皆佛智行徧周攝化所感。其間亦有雜染世界者。表佛慈攝化不捨於此。故經云。雜染及清淨。斯由業力起。菩薩之所化。言世界種世界海者。種以出生之多。海以包攝之多。數三千大千至恒沙。為一世界種。恒沙界種為一世界性。恒沙界性為一世界海。此等皆藏於蘂香幢大蓮華內。故名華藏世界。論謂數大千至恒沙為一世界海。恒沙界性為一世界種。即是種能包海。而經云。世界海內有世界種。今據經說。此皆是毗盧如來往昔親事諸佛。表當位昇進之果也。(此品計三卷)。
六毗盧舍那品者。明古先毗盧如來亦居華藏世界說法利生。其法眾法門與今不異。但佛號不同。蓋隨機異。非佛異也。由前五品舉今毗盧成道因果利生之事。此則引古證今。以明三世道同因果不別。使後進者同證此果。故復說此品。而通前皆為舉果勸修見道分。蓋未見道體。難以進修。故次此之後。乃示設法治習修道分也。此品舉往古過剎塵劫有佛次第出興。有王子號大威光。歷事諸佛。證得一切法門一切利行一切三昧。互舉四佛而無結終之處。蓋此品來文未備也。清涼以大威光為毗盧前身。經中不言。又言此六品經。為舉果勸樂生信分。(此品計一卷)。
初菩提場說經六品。共計十一卷。明如來依正法門。
上釋三周中初周法竟。
第二周。二會至八會。為進修者五位因果等者。此正示學者五位進趣之行。初依信心。發明正智破照無明。次依五位。鍊治惑習研極正果。是謂設法治習修證分。通有三十二品。初十信位六品。二十住位六品。三十行位四品。四十向位三品。五十地位一品。六十一地一品。七佛果位十一品。
清涼科為修因契果生解分。謂修五位之圓因。契妙覺之極果。令物善解因果相也。
五位皆言十者。各依十法昇進故也。自住行向地十一地為五位。以信位為因果位為果。是謂五位因果圓攝法界行門。然初信後果與中五位為七。而特言五位者。信本果體。初後圓該不立階差。故不預數。自信而出。趣果而動。位有增進。故寓數以明。信如種子。位如發生。果如結實。發生之際有甲拆葉華之序。而種與果中。雖具不可分矣。蓋道本無數即信與果也。法則有數即五位也。然位止於五者。以天數五地數五萬法之數亦五。故天之經五星。地之緯五嶽。人之行五常。而內則五藏外則五體。至胸之會通亦五而已。擴而推之。五方五色五行五音。有不勝舉。則華嚴設位以五。蓋體萬法自然之數也。五位法門以信為初因者。令修華嚴人。外信五位之法皆自心德用。內信自心之佛即毗盧同體。心法相應然後進修。則智行不迷。及至果終。不離初信之法。譬如種子先具全體然後發生。及至成實還是初種。此則因果不移。本末相徹。實華嚴之要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