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戶政二十七錢幣上(6)

竊臣履任時。黔西商民。紛紛具呈。請開礦廠。臣初慮有利不能無害。不敢輕率準行。既而思之。黔省土瘠民貧。不習織之業。復不擅商賈之資。止藉耕穫營生。而山高嶺峻。轉運維艱。惟礦廠一項。乃天地自然之利。但能經畫有方。防範得法。上可益課。下可便民。商之督臣鄂爾泰。亦以為可。遂行查羊角柞子白蜡三廠。已有成效。其餘所報之處。現在飭司清查。一有實效。議定作何抽收之法。再會同督臣。確議具題。至民間食用。鹽觔最為急需。而黔省向資川鹽。山嶺崎嶇。馱載不易。小民往往食淡。臣思鹽乃天地所產養人之物。川滇皆有。何獨黔省無之。故到任後。遍加訪察。乃知黔省非不產鹽。止緣煎試無法。故致湮沒。因原任安順府知府管承寵。先因廠課被參。今已賠補完足。在黔日久。熟悉地方情形。頗知煎鹽之法。故會同督臣鄂爾泰。咨部暫煎試。今據稟稱有數處。其中地名白果樹小河二處者。原係當年舊開之井。但灰石填塞年久。今僱覓井匠探驗。大有鹵氣。確係鹽井。業經置備器具。僱夫開挖。已深五六丈。只待鹽鹵一出。即可煎鹽呈驗等因前來。伏思凡事難於圖始。而易於樂成。但得一二處有效。其餘即可漸次而求。幸賴  皇上如天之福。倘得每歲出有鹽觔。足以接濟食用。則民力更舒。而課餉亦不無裨益矣。謹奏。

請開礦採鑄疏雍正十二年

廣東總督鄂彌達

竊粵東界連數省。一帆可通。若得就近開鑄。王但本地錢文流通。兼可資兩江三楚浙閩等省之用。伏思粵東開採之議。屢奉  諭旨嚴禁。礦口悉封。臣職任海疆。自應杜漸防微。況利弊相因。豈容輕舉妄動。但臣粵數載。遍察情形。熟思審計。有可保其有益而無害者。粵東山多田少。生齒日庶。生計倍艱。查惠潮肇詔等府。礦產甚多。原係天生之寶。以資小民之生。固宜應時變通。以疏眾貨之源。若謂人眾堪虞。易聚難散。恐滋生事端。查粵省鐵爐不下五六十座。煤山木山。開穵亦多。傭工者不下數萬人。俱各相安無事。粵東向稱多盜。邇來仰賴  天威。前此窠巢。已成樂土。民情漸知畏法。苟得開礦營生。方見踴躍思赴。各立家室。實無他慮。查滇南開採多年。並無他患。湖南郴桂等處。從前歷年開採。粵西亦現在開採。並無異說。且銅鉛金錫。皆地氣凝成。此衰彼旺。彼衰此旺。更遞開之。實可不匱不竭。若以人多則穀價易昂。試思以本地之利養本地之民。即以本地之人食本地之穀。未開採之先。人不少而穀不加多。即開採之後。人不多而穀豈見少。見在連年豐收。穀價平減。惟不令外省游手。冒入充工。固萬無人滿之患。況本地居民。各愛其生。豈肯利歸他境。更可不禁而自杜。臣請酌量仿照各省開廠事宜。就本省地方。招殷實商民。取具該地方官家道殷實印結。令其自備資本開採。專委廉正之員。董理巡查。其召募人夫。各州縣官查朴實窮民。取具戶鄰保結。編立保甲。填明戶口住址。連名互結。併可察匪彌姦。實有利而無弊。如蒙  俯準就近開鑄。則上裕國課。下養窮黎。流布錢文。通濟鄰省。莫有便於此者矣。

請開礦鑄錢疏雍正六年

廣東布政使王士俊

竊廣東各屬山場。所在皆產銅鐵。鐵爐現在開煽輸稅。未奉停止。惟銅礦久經封禁。但粵省田少人稠。民無常業。自銅礦奉禁以來。附近居民。仍復群聚偷挖。在地方文武各官。視銅礦為小民衣食之地。明知偷挖。不行攔阻。督撫提鎮。知有礦徙聚集。雖檄飭官弁驅逐。無如伊等聲息甚通。官弁未到之先。則已另往他處。官弁既去之後。旋回壟口挖砂。其實礦徙。究未嘗一日逃散也。臣查肇高雷等府。民間貿易行使。悉係唐宋舊錢。廣韶等府。俱用低薄砂錢。相隔一二百里之間。錢有行使不行使之別。故錢法之壞。莫甚於粵東。倘蒙  敕令督撫。勘明各屬山場。照雲南湖廣之例。一體開礦採銅。并歷年收買之銅器。設局鼓鑄。所有唐宋舊錢。及低薄砂錢。令各州縣於收買銅器處所。發價收買。新鑄制錢。分運各府。換銀行使。支放兵餉。搭定銀七錢三。將見舊錢砂錢。自然無適於用。而現在偷挖之礦徒。轉為開採鼓鑄之夫役。國寶流通於薄海。群黎食力於銅砂。是誠一舉而兩得也。或以開採銅礦。疑夫役易聚難散。但銅礦與鐵廠無異。今鐵廠所需夫役頗多。取結互保。並無難散之慮。銅礦夫役。照鐵廠一例編查。止用附近居民。不許外人溷入。聚固甚易。散亦不難。又何有意外之慮耶。臣從錢法起見。因敢敬陳芻蕘之言。伏乞  皇上睿鑒。

陳粵西礦廠疏雍正五年

廣西提督田畯

竊臣查南丹土州地方。舊有錫礦。間出銀砂。自明時開採。以至於今。係湖廣江西及本地人偷挖。近又於附近各山。開有新山水龍北鄉等廠。經前督撫提臣。令廣西近廠地方官。嚴禁油米鐵器。不許入廠。意在絕其日用。自必散去。立法可謂嚴謹。無如此廠。與黔省獨山州黃坭哨狗塘寨土司連界。油米等物。俱在獨山州搬運。由黃坭哨蠻尾塘入廠。日用終未缺乏。礦[徒](徙)仍未驅盡。臣細訪礦廠情形。富者出資本以圖利。貧者賴傭工以度日。惟利是圖。不敢擾民滋事。是以旋驅旋聚。無所底止。臣愚以為不如明令開採。設立廉幹文員。駐劄廠地。定議作何抽收。併設弁兵彈壓。如礦砂未絕。則照例抽收。至礦盡山空。則利徒不驅自散矣。

停止開礦事宜疏雍正十三年

兩廣總督鄂彌達

竊查粵東惠潮韶肇等府。礦產甚多。原係天生自然之利。與其封禁。使無知貧民偷挖而罹於法。毋甯竟行開採。明予以資生之路。且工商俱用本地。可無易聚難散之虞。食口並不加增。又無人滿糧貴之患。實於地方有利無害。臣等是以奏請開採。自蒙  聖恩俞允。臣等即遴委能員。會同各該地方官。將屬內有礦山場。確勘煎試。示召本省殷商。取具地方官印給。令其自備貲本。前往開採。其需用人夫工丁。飭令各州縣查出樸實窮民。取具甲鄰戶首保結。開明往址。備造清冊。移送管理之員。如有面生可疑之人。潛匿在山者。即行拏究。并於附近廠地之村莊。飭令各保甲嚴行稽察。如有外來之人歇宿。務須根究。毋得容匪人。潛行窺探。地方文武。以及委理之員。稍有疏忽。即行參處。如此立法嚴密。將來礦旺人多。固不虞其滋事。即礦竭之時。此項人夫。原有姓名住址可稽。仍可令地方官。按冊著令原保之甲鄰戶首領回。照舊安插。臣等於未經陳奏之先。先已再三籌畫。實無難散之虞。茲據條陳內。稱康熙三十七八年間。督撫奏請開採。而各處道路村莊。因受劫掠之害。至康熙五十一年。餘孽仍復猖獗。掠英德翁源曲江等處。名為山賊。實係礦徒等語。臣等檢查原卷。康熙五十一年。行英德縣民鍾上位等家。係鐵爐停煽工丁關鳳生等。夥同行。並非礦徒餘孽。至所稱翁源曲江二縣。五十一年。無盜案可稽。且查康熙三十七八年間。開礦至五十一年。已十有餘載。封礦既久。如何尚有礦徒聚集。據云礦徒亦不過數十餘人。粵東文武官弁。兵丁數萬。所司何事。竟任其猖獗。至十有餘年不息。又條陳內稱入山傭工者。即係無賴之窮民。今礦山一開。則無賴姦徒。號召雲集。誠恐將來滋事等語。臣等查盜賊多屬游手好閒。焉肯傭工開礦。至於礦徒。雖不能保其全係良民。但其中傭工受值者多。游手好閒者少。且窮民入山傭工。既得生計。尚恐甚為無賴而滋事。如並不與以資生之路。豈反能保其不滋事乎。又條陳內稱粵東一年所收之穀。不足供本省半年之食。第查粵省雖屬山多田少。若無旱澇。所產米糧。亦可敷一年之食。再藉西穀。即能充裕。是以臣等奏請建倉貯穀。無非為充裕民食。預備荒歉之計。今乃云不足半年民食。未免言之太過。又條陳內稱鼓鑄之事小。臣等請開礦鼓鑄。原非專為 國家經費起見。祇因天地所產金銀有數。民計艱難。今將銅鉛鼓鑄。使官鑄流通於各省。而山場所出。皆成有用之金銀。粵東百姓。增出金銀無數。自然家給人足。於國計民生。均有俾益。似非細事。但查礦山既開。將來各場。需用人夫工丁。以及買賣食物人等。口角爭之事。固所不免。倘或傳聞附會。借此以實其言。臣等將何辭以自解。況即不開採。通省盜案。亦不能保其必無。設將來一有盜案事發。盡歸罪於開採。臣等身家性命。固不足惜。究無補於地方窮民。且深負我   皇上矜全之隆恩。臣等再三籌議。停止開採。實屬安靜。且恭繹  聖諭。數年以來。粵東年穀順成。米價平允。盜賊漸少。地方甯謐。為大吏者當以靜鎮處之。不當引之於動。大哉  皇言。誠帝王治世安邦之至理。千載不易之良謨。臣等不勝感激之至。查粵東開採之事。奉行未久。惟惠州府屬。已開三四處。在廠人夫。不過一二千人。辦理少有頭緒。其餘各府現在查辦。尚未開採。停止甚易。似應仰懇  聖恩。將開採之事。  敕部暫行停止。理合遵  旨。據實陳明。

苗疆銅礦毋庸開採疏乾隆十二年

楊錫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