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改变公司从改变会议开始(1)

1.令人崩溃的“世纪会议”能不开吗

对于多数基层员工来说,会议可谓工作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他们常常认为会议是无聊且没有价值的。堆积成山的文档、不着边际的扯淡、领导没有意义的讲话混杂在嗡嗡响的空调声中,不可名状的难闻的味道弥漫在会议室里,这些都让人感到难受。即使以上状况你还能忍受,但下面这一条一定会彻底击溃你的防线,让你瞬间崩溃。

会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会议的内容大致相同,但不同的会议却带给人不同的烦恼。会上领导们侃侃而谈,下面的听众们却各自心怀鬼胎。若是总结过去的会议,就免不了对各方“诸侯”论功行赏。对于业绩突出的,领导在会议上自然大张旗鼓地宣传,号召全公司或者部门的其他同事向他们学习;对于表现中等的,领导在会议上则劝其勤勉,更上一层楼;对于业绩差的,领导在会议上则毫不同情地揭露,试图彻底摧毁他们的信心,并且施以最大的压力,使其触底反弹。

但是对于表现不同的员工来说,这种露骨的表扬和无情的揭露往往是他们如坐针毡的理由。

业绩差的员工,在挨批评的时候呼吸会逐渐变快,面色变得通红甚至脸有些发烫,本来平视的目光也慢慢放下来,他们尽量避开领导和其他同事的眼光,心里盘算着自己未来在公司里的地位、收入,甚至担心会因此被公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辞退。

业绩突出的员工日子也不见得好过。他们披星戴月、竭尽全力地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做到目前的业绩,公司奖惩制度却不明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大多数人都很现实,努力工作不外乎为了一个“利”字,自己的付出没有收获,心里自然难以平衡。退一步讲,没有太大的奖励也就罢了,而公司却很有可能“得寸进尺”地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自己似乎是骑虎难下,无法全身而退。

相比较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业绩中等的员工日子最好过。他们往往是在会议中最无精打采的一类人。自己刚好完成了任务,既不会被批评得体无完肤,也不会奢求什么奖励,好的坏的都和自己无缘。只是他们会在瞌睡中猛然惊醒,貌似自己在公司的日子也就这样波澜不惊,以后也没什么发展,想着想着自己就伤感起来。

开会时的领导看上去神采奕奕,似乎没什么烦心事,但实际上却和普通员工一样备受煎熬。如果管理层就是公司所有者,他们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公司的运营状况,员工们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公司能否运转良好,都不是自己能够完全决定的,可以说,自己的钱袋子实际掌握在员工的手里。若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又要时刻担心自己能不能让股东满意,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又会担心被扣上管理不力的帽子,被扫地出门,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领导环视四周,想掌控手下的员工,却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总有相当数量的人开会不在状态。这种折磨人、且没有明确休会时间的会议,加上每分每秒的煎熬,都让与会者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坐一会儿的工夫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所以又被诟病为“世纪会议”。

令人崩溃的“世纪会议”能不开吗

在现代管理学诞生之前,人们还没有找到相对完善的公司运营办法。在这种环境下,公司管理常常决定于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员工在下面的执行。领导说怎么办,员工就怎么办。因此,早期的环境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协同运作,更不可能产生大的集团公司。同时,由于管理不完善,经营效率不高,公司的运转犹如一台早期的蒸汽机,效率低下,做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更高效地正常运转而逐渐形成的,它摒弃了“人治”对公司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对公司中层领导和员工的活动进行规范,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从管理成功的概率来说,这套方法完全优于“人治”。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从行政到财务,从销售到研发,每个部门都形成了相当严谨的制度。制度的建立毕竟是纸上谈兵,更需要下面的执行和有效的监督,大家需要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过去,同时展望未来。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会议就应运而生了。

每个公司的经营项目、企业文化各不相同,而会议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世纪会议”的错误不在于会议本身,而在于人自己。在规范的会议流程下,人的很多行为都不规范,这不仅导致了会议的低效,而且还会让人对会议产生反感。而人的不规范的行为有很多种,从大的角度说,管理层对行业认识不足,战略制定不正确,公司制度不完善,战术有偏颇,制度执行不力,市场变幻莫测,各级人员疲于应付,都能导致会议出现焦灼状态;从小的角度说,会议准备不充分,主持人衔接不好,领导讲话不抓重点问题,也会让人感觉时间很漫长。这些都会影响会议的进行。

如何才能让会议更有效率,让公司每个人在会议上能斗志昂扬且保持清醒的状态,这是公司管理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市场在变化,管理制度在变化,员工和领导层在流动,以及每个人的观点和素质变化,让会议也永远在变化。如何让会议不那么冗长无趣,让人崩溃,是公司里每个人必须考虑也是一直要考虑的问题。

2.开会这件事你会不会

会议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就已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活动,套用一句剧本台词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会议。在数千年来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主要通过会议对那些涉及公众利益的事进行集中讨论和商议,拿出相对理性、全面,能够在现实中行得通且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意见和决策。

对企业管理者来讲,会议更是不可或缺。从表面上看,开会是企业经营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用却关乎全局。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家公司会不会开会,能不能开有效的会议,决定了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在行业中的位置。开会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事实证明,谁让会议发挥最大效益,谁就是赢家。

那么,什么样的会议才是有效果的、高效率的会议呢?有效果、高效率的会议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会议能获得绝大多数与会者的认可,使大多数与会者感到满意;会议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决议,实现会议目标。凡是在实现会议目标、使公司各级满意这些方面都到位的会议就是高效会议。

对管理者来讲,会议有效了,才能充分利用开会实现有效管理,企业也会因此而受益;反之,开再多会议,除了浪费大家的时间,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甚至招惹大家的讨厌,丢失人心。

作为一个经常组织会议、出入会场的管理者,下面这些会议场景,想必你肯定有所体验。

互不理解型会议

季度总结大会上,各地分公司的经理都在卖力地表述自己的业绩,连演讲带比划,忙活得满头大汗。但是,对整体业绩不满的销售总监完全没有等各地经理结束发言,就毫无耐心地对这些卖力展现自我、鼓吹业绩的经理批评一通。各地经理遭遇迎头打击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了,会议也就由此变成总监的一言堂。散会后,总监很纠结,他认为下面的人都没有理解他的苦衷。经理们也很沮丧,因为他们觉得总监没有理解他们的辛苦,甚至没有耐心倾听他们来自基层的建议。

自说自话型会议

周总结会上,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各自叙述和总结自己的本周工作,每个人的叙述和总结都像是在念书,大家千篇一律地念一篇流水账。会议过程里,没有一个人真正倾听和在意别人说什么,每个人都在考虑着自己该如何总结,如何彰显自己的业绩。部门领导在总结发言的时候,也同样给大家念了一篇流水账。三个小时的会议,大家就在这样一种状态里煎熬着,谁也没有真正跟大家用心交流。好像会议就是大家聚集起来,然后照本宣科,念完稿子之后,各自散去。

吵个不停型会议

每到月底,在公司的跨部门协调会议上,销售部的经理和生产部的经理都会因为工作的事发生争吵。他们相互攻击和埋怨对方,每个人都觉得是别的部门影响自己的部门,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在意和关心公司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大家都在争吵,毫无来由地责怪别人,每个人都振振有词,头头是道。

在不停的争吵中,总经理也懵了。混乱不堪的场面让他根本无法搞明白大家到底为什么吵,因为不清楚情况,也就不好插手,于是就稀里糊涂地宣布散会了。这样的会议,每个月都会上演,但是该做的决定,该办的事,却始终没有结果。

上面这几种会议其实并没有任何效率,这样的会议就算开一百次,也达不到会议组织者期望的效果,大家也只能在乏味无聊中各自散去。任何一个会议,如果超过两个小时就让人忍无可忍了。大多数人都讨厌为开会而开会、为形式而开会,讨厌没有目的性的会议,讨厌突如其来的会议,讨厌主持人缺乏会场控制和引导能力,讨厌参会人员不准时,讨厌反复开会,讨厌会议内容重复再重复,讨厌汇报工作的人员不得要领,像是在说每天工作的流水账……这些情况都极大地影响大家的心情,是造成大家不喜欢开会的症结所在。

由此可见,开会是个技术活,需要认真学习,认真对待,提高开会效率,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耐心。掌握了开会的技巧,企业的管理才能起作用,公司业绩才能提高。

3.无效会议的“五种毒”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会议的效果对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策划、组织、执行一场有效的会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企业有良好的会议制度,并且企业人员能够严谨地执行。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会议就会变得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甚至毫无意义。这种没有任何效果的会议,也就是我们说的无效会议。

无效会议不仅仅是浪费时间,它就像毒素一样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这些消极的影响是企业毒瘤中的催化剂,不仅不利于消除广为诟病的问题,还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扩大化的趋势。

那么,无效会议的“毒”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无效会议会使公司中各个层次的员工倦怠、厌烦甚至恐惧,进而发展为对工作的排斥。

很多会议不仅没有必要,甚至需要摒弃,但很多领导为了树立其在公司的威信,同时试图更好地掌控公司,经常是每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这种会议没有准备,没有规划,也没有目的,往往都是领导拍拍脑袋就决定下来的。计划十分钟,却拖了一个小时;计划一个小时,往往要浪费半天。有的时候领导突然想起什么事情就召集员工开个会,全然不管他们正在进行的正常工作。看到某些员工表现不好也开个会批评一下,好像召集员工开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根据权威统计,企业中有70%的会议都是无效的,而其中大多数都属于领导临时开的会。高频率的会议往往让员工感到苦不堪言,难以承受,甚至会有辞职的想法。在网络上,很多员工都在个人博客里抱怨会议的频繁。

实际上,领导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大可不必采用这样的方式。制度良好、奖惩分明都可以树立威信,同时解决公司的问题。如果员工对领导不尊重,消极怠工,甚至有渎职行为,完全可以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惩戒,并向全公司通报即可。而会议不得不开时,把会议组织召开得正式、庄重,尽量给员工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员工明确公司会重视每一个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这远远胜于每天喋喋不休的开会说教。

第二,无效会议的目的不明确,领导喋喋不休或者严厉指责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来说,公司中的员工对领导都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尊敬。这一方面是出于对领导地位的服从,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对这种谋生手段的珍惜。但如果领导经常开无效会议,今天指责张三,明天批评李四,后天又把王五骂个狗血淋头,久而久之,领导的威信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员工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犯了错误,都会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批评和指责。面对这种情况,青少年常常会说“知道了,你能不能别说了”“你可真啰嗦”,同时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同样,如果一个会议全是领导指责下属,不仅没有解决员工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更好更明确地工作,反而让他们厌烦,还不如不开这个会。

第三,无效会议浪费巨大。

大公司的会议往往要准备很多事项,从会议室的布置到协调各个部门的时间,从印刷资料到准备PPT,纷繁复杂,有的领导和员工甚至要推掉手头上重要的工作来应付。而会议结束后事情也远没有结束,会议总结后的文件要下发到各个部门,甚至有的公司还要监督会议结论的执行情况。即便是小公司,会议也兴师动众,公司人手不多,大家常常需要停掉所有事务来应付每一次会议。我们且不谈会议消耗的资金,单就说耽误业务的进展和众人的时间就是很大的成本。如果这种无效会议频率很高,久而久之公司的全部资源就都集中在开会上了,这对企业的常规经营来说是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