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按】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本篇有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当补之。

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囗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痛;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此皆带下,」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按】在下来多之「来」字,当是「未」字。本条皆经水继绝之病,若系「来多」,则与上文不合,与下文经候不匀亦不合,当改之。又本条内「此皆带下」四字,当在非有鬼神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

【按】甘草小麦大枣汤方,义未详,必是囗错。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按】所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文义始属,当改之。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不」(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按】「再」字当是「不」字,若是「再」字,一月两来,与上文不利不合,当改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按】此条详在『伤寒论·辨脉法篇』,错简在此。「旋覆花汤主之」一句,亦必是错简,半产漏下,则气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花下气之理?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囗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囗满,如结胸状,囗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阳明病,下血,囗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阳明篇』内,故不复释。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长服诃黎勒丸」。

【按】「膏发煎导之」五字,当是衍文。此「谷气之实也」之下,当有「长服诃黎勒丸」之六字。后阴下气谓之气利,用诃黎勒散;前阴下气谓之阴吹,用诃黎勒丸,文义始属。盖诃黎勒丸以诃黎勒固下气之虚,以厚朴、陈皮平谷气之实,药病相合,此方错简在『杂疗篇』内。下小儿疳虫蚀齿一方,杀虫解毒,或另有小儿门,或列在杂方内,兹列于妇人杂病之末,亦错简也。

杂疗第二十三

(长服诃黎勒丸方)【按】此方当移在前篇「谷气之实也」之下。

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

食躁「或」(式)躁方【按】食躁式躁之「式」字,当是「或」字,应改之。

金匮要略存疑

藏府经络先后第一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欬,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囗饦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心,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百合狐惑阴阳毒第三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血痹虚劳第六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奔豚气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腹满寒疝宿食第十

寒气厥逆,赤圆主之。

五藏风寒积聚第十一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十二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痰饮欬嗽第十三

欬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欬,胸满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欬满。欬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水气病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抟,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抟,名曰伏。沉伏相抟,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欬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则为水,紧则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囗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圆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囗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欬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欬,欬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囗,囗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黄疸病第十六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呕吐哕下利病第十七

下利,肺痛,紫参圆主之。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第十九

师曰:病跌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囗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囗囗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妇人妊娠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妇人怀妊,腹中囗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已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妇人产后第二十一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杂疗第二十三

退五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

治伤寒令愈不复,紫石寒食散方。

删补名医方论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 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 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 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 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 今博集『金匮』,『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杲,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己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 然方论始于成无己,近代则有吴琨,李中梓,柯琴,汪昂诸家 于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间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阙,归于明显,名之曰: 删补名医方论,以昭示来兹云

独参汤

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 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人参分两随人,随证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集注】柯琴曰: 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必重其权而专任之; 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当大其服而独用之 故先启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 世之用者,恐或补住邪气,姑稍稍以试之,或加消耗之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得生乎囗 如古方霹雳散,大补丸,皆用一物之长而取效最捷,于独参汤何疑耶!【按】苦病兼别因,则又当随机应变,于独参汤中或加热,附补阳而回厥逆,或加生地凉阴而止吐衄,或加黄耆固表之汗,或加当归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除呕吐,或加童便以止阴烦,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治消渴泄泻,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治噤口毒痢 是乃相得相须以有成,何害其为独哉囗 如薛己治中风,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者矣

参附汤

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人参附子(制)水煎服【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 后身而生,谓之后天 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 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动,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气,则神藏而机静 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育形之后,资水谷以奉生身,则神发而运动 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 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 若夫起居不慎则伤肾,肾伤则先天气虚矣 饮食不洁而伤脾,脾伤则后天气虚矣 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 二脏虚之微甚,参附量为君主,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若表虚自汗,以附子易黄耆,名人参黄耆汤,补气兼止汗 失血阴亡,以附子易生地,名人参生地黄汤,固气兼救阴 寒湿厥汗,以人参易白术,名术附汤,除湿兼温里易虚厥汗,以人参易黄耆,名耆附汤,补阳兼固表 此皆参附汤之转换变化法也,医者扩而充之,不能尽述其妙

生脉饮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出汗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水煎服【注】经云: 大气积于胸中,则肺主之 夫暑热伤肺,肺伤则气亦伤矣故气短,倦怠而喘咳也 肺主皮毛,肺伤则失其卫护,故汗出也热伤元气,气伤则不能生津,故口渴也 是方君人参以补气,即所以补肺 臣麦冬以清气,即所以清肺 佐五味以敛气,即所以敛肺吴琨云: 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矣 名曰生脉,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 李杲谓: 月服生脉饮,加黄耆,甘草,名生脉保元汤,令人气力涌出; 更加当归白芍,名人参饮子,治气虚喘咳,吐血衄血,亦虚火可补之例也

保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