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纲】洪武十七年甲子夏,诏求故元退老、一百三十七岁老人、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见。
【目】三丰,懿州人。元定宗二年生,至元间以博陵令致仕。访道于终南、太白之间,得希夷正传。其学以忠孝慈恭为体,河洛易象为用。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三丰已百二十岁矣。戊申闰七月,元数已终,明太祖承天受命,三丰遂遯迹深山。十七年,大封功臣,华夷宾服,诏求德高寿尊之士。闻元张三丰隐武当山,一百余岁,至是诏之,不见。
【发明】书『故元退老』,特表其贞也。书『一百三十七岁老人』,特尊其寿也。书『武当山隐士』,则高节清风,可为百世之师也。
【纲】十八年春,以沈万三、邱元靖再求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见。
【目】万三,南京人。元靖,武当人。均系三丰弟子。太祖诏二人求之,以弟子必能劝驾也,仍不可致。
金氏曰:书法『以沈万三、邱元靖』求三丰,一『以』字直揭出太祖牵制林泉之心。孰知高节自贞者,虽弟子不能强师地。再求不见,诏愈迫而迹愈隐矣。
【纲】二十四年夏,又以张宇初求武当山隐士张三丰,终不见。
【目】宇初,龙虎山人。天师后裔,袭剑印,号眞人,盖三丰同宗也。至是以宇初求之,终不见。
金氏曰:以张宇初求三丰,是以族人觅族人,亦前番故智也,三求之而三不见,夫岂快捷方式终南、借名沽誉者所可同哉!
【纲】永乐五年丁亥,命胡濙访求隐士张三丰,十年不见。
【目】户科给事中胡濙,旧与三丰相识。成祖慕三丰高风,至是命胡濙求之,遍巡天下,兼察建文帝所在。去十年,始还。
金氏曰:史称访张三丰为觅建文所在,其实非也。夫隐士名动前朝,成祖在藩邸久闻其事,安知不慕其德高寿尊,急思立之于阙下,如宋太宗之得见陈希夷以为快者?兹曰:『兼访建文所在』,庶乎曲达成祖之心也。
【纲】十年三月,命孙元虚字碧云于武当山预候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前胡濙等去访三丰,已及五年,成祖欲见之心,刻刻不忘,意其必至武当,故命元虚赍书币,于武当预为候之。
金氏曰:观『命孙元虚于武当预候』,则成祖愿见之诚,盘旋于隐士之身者至矣!岂眞为建文哉?
【纲】十四年正月,帝命安车迎请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前年孙元虚奉命在武当山建宫拜候,至去年冬,三丰始归武当,元虚大悦,令人驰报于帝。今年春,帝命安车迎请,忽又他适,帝颇悒然。
金氏曰:成祖『命安车迎请』,意之诚,礼之至,古今无二,先生其人见矣。
【纲】十四年五月,武当山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张三丰入朝。
【目】帝以愿见之心,切切难得,乃命胡广至武当山泣祷。三丰闻之,卽藏其身于洞中,引出阳神,化为隐士,戴竹冠,披鹿裘,飞入金殿,稽首阶前。时帝王御朝,望而异之,询知为三丰,卽钦问长生之道。三丰曰:『寡欲澄心,澹神汰虑,此陛下长生之道也。』帝曰:『先生数不见朕,今何轻身至此?』三丰曰:『臣本野夫,于时无用,故能修辟谷,出泥丸,今见陛下,乃臣阳神耳。昔太祖高皇帝不能溺周颠于江上、制冷谦于麾前,皆法身非色身也。臣今一见,特酬苦索之心。』言讫,隐去。帝封为『飞龙先生』。及胡濙、胡广诸臣还朝,闻三丰已来谒帝去矣。
金氏曰:『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大书特书,有凭有据,山林中千古一人而已。又曰:『今见陛下,乃臣阳神。』由是知白日飞腾,出阳神者能之也。先生眞犹龙乎!
【纲】天顺三年春,隐仙张三丰来朝。
【目】帝素敬道德之士,三丰鉴其诚,乃现全神晋谒。紫面凝朱,修髯如戟,髻垂脑后,若玄武然,腹大肩厚,腰绦首笠而来。稽首言曰:『臣三丰愿陛下修己安人,黜邪崇正。』忽隐去。帝亲制诰文裦之,封为『通微显化大眞人』。
金氏曰:隐士称为『隐仙』,所以表高人之不死也。一谒一封,均有明文可证,古人岂欺我哉!自是而神仙之名,永颂不诬也。
【纲】成化二十二年春,诏特封前太和山隐士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眞仙』周颠为『宣猷辅化眞仙』。
【目】时僧道两徒,滥窃封诰,贪纵不法,帝厌之,因科道官进奏,遂削僧道两徒国师、眞人之号,特封三丰为『韬光尚志眞仙』,周颠为『宣猷化眞仙』。
【发明】书『前太和山隐士』,表其高风峻节,不问方士之卑污也。『眞仙』,黜伪道也。
【纲】嘉靖四十二年秋,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眞君『。
【目】帝晚年颇好元秘,闻三丰显化南京,遍索其书,得《玄要篇》。阅之,叹曰:『我朝眞仙也。』遂封为『清虚元妙眞君』,并勅于三丰旧栖处,建清虚观祀之。
【发明】『清』则不染于物,『虚』则太空同体,二字甚佳。
【纲】天启三年秋,张三丰神现宫廷,晋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眞君』。
【目】帝因时事多故,宫廷中设箕求仙,忽见红光覆座,光中现三丰眞容。帝叩曰:『眞仙教我,眞仙护我。降语甚宻,移时隐去。』帝感之,照前『飞龙先生显化眞人』,晋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眞君』。
梦九氏曰:『先生清蛟之光,照耀明朝也至矣。』
汇记
时地
先世汉时留侯张子房,世居沛国丰邑。九世孙道陵天师,寓江西信州龙虎山,遂以道传其家焉。裔孙裕贤,宋时人也。南渡末,自迁辽东,生子昌,昌生三丰见子房出家及三丰本传。
元初人,正。
本传元定宗丁未四月初九日子时诞生,此说为正。
金时人,误。
《明史》:『或曰金时人』。 按《元史》『太宗成吉思可汗九年甲戌五月,举兵南代金,攻懿州,节度使高同山死之,辽州遂入元管。』据此考先生生时,辽州久为元有,实非金时人明矣。
元末人,误。
无名氏传云:『出自元末。』此不待辨,而知其误矣。
明初人,误。
亦见别传。
辽阳懿州人,正。
列传皆同。 《元史》『元初以辽阳为东京。』世祖至元中,改立辽阳等处行省,统路七。一曰辽阳路,初领一府,曰婆娑府,后废止,领州二;一曰辽阳州,一曰盖懿州。《明史》『懿州距京师一千七百里』。辽阳州明改走辽卫,复政为辽阳州县,又改为辽东都指挥司。
天目人,误。
《四川通志》『一作天目人』。或因其曾寓天目耳。《云水前集》有《天目山歌》。
冀州人,误。
义州人,误。
易州人,误。
俱见俗本,三州皆北地也,冀、义、易与懿音相近,故误。
圣父母墓在辽阳积翠山。
见《云水前集》先生《答刘仲晦》诗云:『长白龙数千里,我从小藏之矣。』九阳子《辽东纪行》云:『长白在故会宁府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岭有潭,周八十里,深不可测,人呼为天池。南流为鸭緑江,北流为混同江南,北之间,有大龙蜿蜒其内,又有一枝小龙,至辽阳积翠山,张三丰先生之祖墓在焉。』次城大山宫、小山门,有仙桥获我意,洵不诬也。
名号
先生尝自言云:吾之名号,多与古今人同,知之卽改,于心乃安,以故渺渺无定也。一名通,与本支远祖高公之子同;一名金,与别支远祖汉大司马同,均见《留侯世家》。一名思亷,与元玉笥生字同;一名玄素,与唐大宗时言官同;一名玄化,与葛玄弟子同。因就两名中,各取上一字,为玄玄子。又与太上圣号同,乃更为山峯。又与朴杨子同,复易为三峯。又与采战者同,殊可笑矣。但此三峯之字,传呼已久,不欲再行改更,因忆干爻之连,而有坤爻之断,不足以还纯干也,乃从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气,补其断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当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他若貌容疎野,不修边幅,世人之呼我为张邋遢者,乃千古独得之奇,有一无二之作也。呵呵洞天记!
名通, 见陆子渊《玉堂漫笔》。
名金, 见《夔府志》。
以前二名,先生自谓与远祖同。按《留侯世家》『不疑嗣为侯,生二子,曰典,曰高。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侯千秋,千秋生子嵩,嵩生壮、赞、彭、睦、述,其后多以功烈着。 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浩,浩生刚,刚生翳。』翳客于吴之天目山,妻林氏生道陵,复归沛郡,后寓信州龙虎山。
名思亷, 见《夔州府旧志》。
此名先生自谓与玉笥生字同。按《元史》『山阴诗人玉笥生张宪,字思亷,负才气,走京师,创言天下事,不用,遂入富春山,混缁黄以自放。张士诚据吴,辟为都事。吴亡,变姓名遁杭州。杨亷夫所谓铁门能诗者也。』
外又有章思亷者,遂昌人也。居寿光宫为道士,诵《太上度人经》有悟,遂不语,亦或不食,踰四十年仙去。
名玄素, 见《玄要篇自序》。
名玄化, 见《玄要篇还丹歌》内。
此二名先生自谓与金明医洁古老人同,与葛元弟子同。按金易州明医张洁古,亦名玄素,举进士不第,以医学传也。
字玄玄。
此字先生自谓与太上圣号同。按《唐书》老子称玄元皇帝,又白乐天诗云:『玄玄《道德》五千言』。
字山峯。
字三峯。
此二字先生自谓与朴阳子同,与采战者同。 本集『正讹』内辨之已明,兹不复赘。
字君实。
列传皆作名,惟子渊《漫笔》及本传作字为正。
字铉一。
字全一。
字三丰。
号昆阳。 自见本集传中。
洞天记先生云:『目今以往,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 长乙按先生名号,屡更屡同,后来作传者,实当以此言为正。
遗迹
福泉山在府城南数里,《通志》『张三丰修眞处』。前为高眞观,后为礼斗亭,亭前有浴仙池,夏不溢,冬不涸,可以疗病。《平越府志》
对奕石在府城南福泉山,后世传张三丰与隆平侯张信对奕处。同上
礼斗亭在府城南高眞观内,世传明初仙人张三丰,常礼斗于此。同上
《打坐歌》碑文在福泉山高眞观内,仙人张三丰所作,言道家之用。同上
平越府商门度石粱,过南街,道旁有高眞观,为张三丰仙师道场。从北向西南行,曰卓笔山,稍西上高坡,曰倒马坡。坡半见隔山石壁如屏,悬崖千仞,壁上有仙师影,首戴华阳冠,侧身杖策而行,分明可见。其旁刻『神留宇宙』四大字,云是仙师留记,为海内灵迹。三丰祠在平越府城内,有礼斗亭,亭前石池名浴仙,深四五尺许,冬夏不涸。池旁有桂树已久枯,有道人来浴池中,以破衲挂树,树复活。天启元年夏,驻鎭新添司理李若楠请鸾,降笔书一词曰:『礼斗亭,礼斗亭,张仙借此作修眞。日月悬头上,风云过眼尘。茉莉元君,攴天圣人,当年曾格我精诚。今朝列仙班,显化通灵,敢忘了,托迹玄津。偶闻父母索吾名,聊借俚言为镜。』今有石碑存祠中。
遵义府乌江,有张三丰观潮处。青山隔岸,白水当门,至今石像犹在。《贵州通志》
宝鸡县东二里,有泉散流山麓,曰娑罗泉。泉出山巅金碧观,仙人张三丰所居也,土窟犹存。《云栈纪程》
三丰仙翁每喜书唐诗,作龙蛇体,得者多刻石以为世宝。《池州旧志》云:青牛宫石刻一律,字体异常,人称仙笔。其诗云:『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试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此书唐人诗也。嘉靖间,都御史刘大谟跋云:是刻如雷电鬼神,变幻莫测,却又不失六书矩度,信非异人不能。九龙主人宜加呵护,若为扬车羽轮辇去,岂不可惜哉!《洞天记》
丰仙书『仙境闲寻』诗,款落『玉皇道丈太和子书』。按张仙曾隐元岳太和山,故自号为『太和子』。俗称陈希夷笔迹,非也。郎草桥谓此书乃好奇未仕者所为,首曰『仙境闲寻』,末曰『求名心在』。仙尚有此言耶?而不知太和子者,盖喜唐人名作,借以骋仙笔耳。今四川成都府二仙庵,亦有此碑,盖塌本移刊者也。又尝见峨眉石刻有『春风倚棹阖闾城,帝子远辞丹凤阙』二本,字字作龙蛇倒绾之势,笔法更为奇妙,款落『张仙手题』,然亦録唐人句也。若以诗论,又必曰『青袍今已误儒生』非神仙语也。同上
祥符寺壁上有张三丰墨书『翔符禅院』四字,以『祥』作『翔』;极蟠挐飞舞之妙。童山诗所谓『旁有四字大如斗,擘窠云自三丰手』者也。《锦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