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第三緣起相由故者。謂同大法界緣起法故。然緣起法海義門無量。約就圓宗。略舉十門。以釋前義。謂緣起法。要具十義緣方起故。闕則不成。一諸緣各異義。二互遍相資義。三俱存無[得-彳]義。四異門相入義。五異體相即義。六體用雙融義。七同體相入義。八同體相即義。九俱融無[得-彳]義。十同異圓滿義。十中。初一異體。次一同體。三即雙明。此三即是緣起本法。四五六門。總就第一異體門中。明其義理。七八與九。皆於第二同體門中。明其義理。其第十門。即就第三雙明門中。明其義理。已知大意。次當別釋。一明諸緣各異者。謂大緣起。諸緣相望。要須體用各別不雜。方成緣起。若雜亂者。失本緣法。緣起不成。此則諸緣各守自位。如含梁[木*豕]不相雜亂。經云。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二互遍相資者。謂此諸緣。要互相遍應方成緣起。如以一緣遍應多緣。各與彼多全為一故。此一即具多箇一也。若此一緣不具多一。即資應不遍。不成緣起。此即一一各具一切。文云。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三俱存無[得-彳]義者。謂凡是一緣。要具前二。方成緣起。以要住自一方能遍應。遍應多緣方是一故。是故唯一多一。自在無[得-彳]鎔融。有其六句。謂或舉體全住唯是一也。或舉體遍應是多一也。或俱存。或雙泯。或總合。或全離。皆思可見。文云。諸法無所依。但從和合起。四異門相入義者。謂諸門力用。遞相依持互融奪故。各有全力全無力義。緣起方成。如論云。因不生緣生故。緣不生自因生故。若各唯有力無無力者。則有多果過。一一各生故。如多種子共在一處各自生芽。若各唯無力無有力者。即有無果過。以同非緣俱不生故。猶如絲綿不生酥酪。是故緣起要互相依。具力無力。如闕一緣。一切不成。餘亦如是。是故一能持多。一是有力。能持於多。多依於一。多是無力。潛入一內。由一有力必不得與多有力俱。是故無有於一而不攝多。由多無力必不得與一無力俱。故無有多而不入一。如一持多依既爾。多持一依亦然。翻上思之。如一望多。有依有持全力無力。常含多在己中。潛入己在多中。同時無[得-彳]。多望於一當知亦爾。俱存雙泯二句無[得-彳]。准上思之。五異體相即義者。謂諸緣相望。全體形奪。有有體無體義。緣起方成。若闕一緣。餘不成起故。緣義則壞。得此一緣。一切成起。所起成故。緣義方立。故一緣是能起能成故得有體。多緣是所起所成故無有體。由一有體不得與多有體俱。多無體不得與一無體俱。是故無有不多之一。無有不一之多。一多既爾。多一亦然。翻上思之。如一望多。有有體無體故。能攝他同己。癈己同他。同時無[得-彳]。多望於一當知亦爾。准前思之。俱存雙泯二句無[得-彳]。亦思可見。六體用雙融義者。謂諸緣法。要力用交徹。全體融合。方成緣起。是故圓通。亦有六句。一以體無不用故。舉體全用。即唯有相入。無相即義。二以用無不體故。舉用全體。唯有相即。無相入也。三歸體之用不[得-彳]於用。全用之體不失於體。則無[得-彳]雙存。亦入亦即。自在俱現。四全用之體體泯。全體之用用亡。非即非入。圓融一味。五合前四句。同一緣起。無[得-彳]俱存。六泯前五句。絕待離言。冥同性海。七同體相入義。謂前一緣所有多一。與彼一緣。體無別故。名為同體。又由此一緣應多緣故。有此多一。所應多緣。既相即入。令此多一亦有即入。先明相入。謂一緣有力能持多一。多一無力依彼一緣。是故一能攝多。多便入一。一入多攝。翻上應知。餘義餘句。准前思之。八同體相即義者。謂前一緣所具多一。亦有有體無體之義。故亦相即。以多一無體由本一成。多即一也。由本一有體能作多一。令一攝多。如一有多空既爾。多有一空亦然。餘義餘句。並准前思。九俱融無[得-彳]義者。謂亦同前體用雙融即入自在。亦有六句。准前應知。十同異圓滿義者。具足十門。謂以前九門。總合為一大緣起故。令多義門同時具足。由住一遍應故。有廣狹自在門。由就用故有相入門。由就體相容。具微細門。由異體相即。具隱顯門。又就用相入為顯。則令就體相即為隱。即顯入隱亦然。又由異門即入為顯。今同體即入為隱。同顯異隱亦然。又由異體相入帶同體相入。具帝網門。由大緣起即無[得-彳]法界故。有託事顯法門。由顯時中有十世門。由相關互攝故。有主伴門。十門具矣。故文云。菩薩善觀緣起法。於一法中解眾多。眾多法中解了一。又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下慈氏云。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顯現之相等。皆其義也。上來緣起相由門竟。

第四法性融通門者。謂若唯約事。則互相[得-彳]不可即入。若唯約理。則唯一味無可即入。今則理事融通。具斯無[得-彳]。謂不異理之一事。具攝理性時。令彼不異理之多事隨所依理皆於一中現。若一中攝理不盡。則真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攝理盡。多事不隨理現。則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全攝理盡。多事豈不於中現。華藏品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法界即事法界矣。斯即總意。若別說者。亦具十意。一既真理與一切法而共相應。攝理無遺。即是諸法諸門同時具足。二事既如理而包。亦如理能遍。而不壞狹相。故有廣狹純雜無[得-彳]門。又性常平等故純。普攝諸法故雜。三理既遍在一切多事。故令一事隨理亦遍一切事中。遍理全在一事中故。則一切事隨理亦在一事之中。故有一多相容門也。四真理既不離諸法。則隨一事即是真理。真理即是一切事故。是故此一即彼一切。一切即一翻上可知。故有相即自在門。五由真理在事各全非分故。正在此時。彼即為隱。正在彼時。此即為隱。故有隱顯門。六真理既普攝諸法。帶彼能依之事。頓在一中。故有微細門。七此全攝理故現一切。彼全攝理同此頓現。此現彼時。彼能現所現俱現此中。彼現此時。此能現所現亦俱現彼中。如是重重無盡無盡。故有帝網門。良以真如畢竟無盡故。八即事同理故。隨舉一事即真法門。故有託事顯法門。九以真如遍在。晝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日之時。不異在劫。故有十世隔法異成門。況時因法有。法融時不融耶。十此事即理時不[得-彳]與餘一切相應。故有主伴門。是故一理融通。十門具矣。

第五如幻夢者。猶如幻師能幻一物以為種種。幻種種物以為一物。以長為短。以短為長等。下諸幻喻其文非一。一切諸法業幻所作。故得自在。摩耶夫人住大願智幻解脫門。能以一身而為多身。復以多身而為一身。非一處住非多處住。言如夢者。如夢所見。廣大境界不離枕上。歷時久遠未經斯須故。攝論云。處夢謂經年。覺乃須臾頃。故時雖無量。攝在一剎那。

第六如影像者。然一切法略有二義。一皆如明鏡含明了性。以是一心之所成故。二分別所現。如影像故。由初義故。皆為能現。由後義故。並為所現。故一切法互為鏡像。如鏡互照而不壞本相故。下經云。思惟如影智不可思議等。

第七因無限者。謂諸佛菩薩。昔在因中。常修緣起無性等觀。大願迴向稱法界修。及餘無量殊勝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無[得-彳]。

第八佛證窮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故。下經云。無比功德故能爾也。

第九深定用故者。謂海印定等諸三昧力故。普賢云。汝見我此三昧神通力不。

第十神通解脫故者。謂由十通及不思議解脫等故。慈氏云。汝見菩薩自在解脫威神力不。由上十因。令教義等十對之法具同時等十種玄門。以為別教一乘義之分齊。

○第四辯定所宗者。已知此經義旨宏深。未知此中宗尚何法。略為二門。先明通宗。後顯別宗。

●前中。通論佛教。宗於二諦。一味無差。如來滅後。異執分流。成二十部。各是一宗。雖則多岐乖乎一揆。如析金杖金體無殊。今以義相從。合之為十。一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等。計我在第五不可說藏。不可說為有為及無為故。故智度論云。諸部共推不受此說。名附佛法外道。二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等。彼立諸法不離色心皆無有我。以計有我濫外道故。由無我故異乎外道。於所立中。立正因緣。以破外道邪因無因故。西域九十五種異見。不離邪因無因。此方若計萬物自然而生。即是無因。若計陰陽等法而能生者。即是邪因。以不知三界由乎我心。從癡有愛。流轉無窮。迷正因緣。廣生異計。安知因緣性空真如妙有。今但說正因緣。諸見皆破。故知佛法之最淺已勝外道之甚深。廣破異計。亦如別說。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說有現在及無為耳。其過未之法體用俱無。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就前現在之中。法在蘊為實。在界處為假。五俗妄真實宗。即說出世部。謂世俗是假。以虗妄故。出世為真。以無虗妄故。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等。一切我法唯有假名無實體故。七三性空有宗。謂遍計是空。依他圓成二俱是有。八真空絕相宗。謂心境兩亡直顯體故。九空有無[得-彳]宗。謂互融雙絕而不[得-彳]兩存。真如隨緣具恒沙德故。十圓融具德宗。謂事事無[得-彳]主伴具足無盡自在故。然此十宗。後後深於前前。前四唯小。五六雖是小乘。義通於大。後四唯大乘。七即法相宗。八即無相宗。後二即法性宗。今此華嚴。正唯第十宗。兼通八九。餘義廣如別說。

●第二明別宗者。一切諸經各自有宗。隨時。隨宜。順欲。順法。所尊所尚有差別故。楞伽經云。一切法不生不應立是宗者。遣物執心。亦以不宗一切方契無生。斯則無宗之宗。則宗說兼暢。故須立宗以示所重。略以二門分別。謂先總。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