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因病陟医,苦无统要入门,叔和《脉诀》、东垣《药性》、《编注病机》、《医方快捷方式》、《医学权舆》,非不善也,然皆各自成帙,有所不便,《伤寒论》、《活人书》、《百问歌》,非不美也,然非幼读不能成诵;《医经国小》法全辞略,真可以入门也,而《局方》又有所未备,且意太简古,学人亦难了悟。
是以少瘥,将前数书合并成帙,中分内外。内集详于运气、经络、针灸、脉、药,外集详于温暑、伤寒、内伤、杂病、方论。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徇象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
一阴骘,病家元气,医家本领。国朝为善阴骘,当时置一册座右,则意向自别。
保养以助药力,若专恃药而不知养性,则药亦难效。古人皆先养性,不愈而后服药,故纂《素问》及丹溪二说于前,而附以己意,断之于后。
运气理微,一遵《素问》、《灵枢》及各名家要括。
历代名医姓氏,上古者遵名医图及原医药性,俾人知所自而不忘其本也;汉唐以后名家纂《医林史传》、《外传》而载其治验,俾人知所法也。
经络,修明堂仰人伏人图歌,而注以《内经》。寸数穴法主治,与《铜人针灸经》及徐氏、庄氏皆同。
脏腑遵《素》、《难》,兼采华佗《内照》、《编注药性》等书。
灸必根据古,针学曾受五家手法,取其合于《素》、《难》及徐氏、何氏,录之以备急用。
形色脉诀,遵《素》、《难》及《医经国小》、《脉经》、《脉图》、《权舆》、《脉诀》。
本草用《医经国小》及《快捷方式》、《释药》、《集韵》,得《大观》旨也,更采《集要》等书,注其未备。
温暑全纂刘河间《原病式》。
伤寒以陶氏《六书》为主,并入《伤寒论注》及《活人书》、《百问》、《百证》、王氏《家宝》、《仁斋直指》等书,而其分段次序,用《活人赋》改补,拆为病机、用药二篇,则愚之管见也。后阅《溯洄集》所论次序颇同,惜其未暇编耳。
内伤纂东垣并各名家而编次之。
杂病窃危氏《得效方》意,及丹溪用药总法,而提其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郁大纲于前,稍从《丹溪附余》,小目分类于后。其歌括一以《快捷方式》、《权舆》为主而改补之,更用《玉机微义》、《袖珍》、《仁斋直指》、万氏等方分注于下。
女科以《妇人良方》为主及参名家。
小儿以《仁斋》为主,并《安老怀幼》书,痘疹以《医学正传》为要,并《仁斋》、陈氏、魏氏、闻人氏三要等书。
外科以《外科枢要》为主。
治法集古而去其重复耳。
杂病用药赋及古方诗括,根据《仁斋》、《快捷方式》而修补之。凡病机注下有方名而无药品,又不书见何门,必见伤寒杂病用药赋与古方诗括,或本草注,目录可查。
正方名,凡单方如抑青丸,则改为单黄连丸。二味者加一古字于上,所以遵神农也。三味者如三补丸,改为黄连黄芩黄柏丸,若黄连为君,则先连次芩、柏,汤药亦然,所以效仲景也。又如四君子之类,加一二味便易其名者,则去其新立名目,只云即四君子汤加某药。又有君臣佐使,以多者为君,合以君药立名,中间有以臣药及佐使药立名者,悉易之。凡此皆厌方之太多而理益湮塞,又令人易记也。其间有二十四五味以上者,决不录入,盖太杂太多,非神农本意。又下以药味为名者,下却更不载其药,如芎辛汤,白术甘草水煎,下更不载芎、辛二药。
歌括多有一句两读者,大字既可成句,又可接下小注成一句者,多是汤散名字。大字止载其名,汤散二字注下,凡此皆省字故耳。虽然欲简省者,心也;不能省而简八九帙者,学之无要而依样画成,聊为初学入门。若大方专精,徒为嗤笑之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