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点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漫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多来少去,或去多来涣漫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又曰∶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戴氏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 肿,病脉也。若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李氏曰∶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散漫,右关软散 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诊寿数

戴氏曰∶脉必满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柳氏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至数缺失,今人指到脘臂,即云见了,夫曰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 心小肠(热补寒泻,酸补甘泻。) 肺大肠(凉补温泻,辛泻。) 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甘补苦泻。)三焦命门同心。

张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

五脏五味补泻

肝 苦急,急食甘缓之。(甘草) 以酸泻之,(赤芍药) 实则泻其子。(甘草) 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 虚则补其母。(地黄、黄柏)心 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以甘泻之,(甘草、黄 ) 实则泻其子。(甘草)欲软,急食咸以软,(芒硝) 以咸补之,(泽泻) 虚则补其母。(生姜)脾 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以苦泻之,(黄连) 实则泻其子。(桑白皮) 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炙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 虚则补其母。(炒盐)肺 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诃子) 以辛泻之(桑白皮) 实则泻其子。(泽泻) 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 以酸补之,(五味子)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肾 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以咸泻之,(泽泻) 实泻其子。(芍药) 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淡能利窍。李氏曰∶甘缓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而迭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时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用也。此特洁古张氏因《素问》饮食补泻之义,举数药以为例耳,学人宜因意而充之。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疯痫,两胁肿痛,胸胁满痛,呕血,小腹疝痛, 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 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有余泻之

泻子 甘草行气 香附 芎 瞿麦 牵牛 橘皮行血 红花 鳖甲 桃仁 莪术 京三棱 穿山甲 大黄 水蛭 虻虫 苏木 牡丹皮镇惊 雄黄 金箔 朱砂 真珠 代赭石 夜明砂 胡粉 银箔 铅丹 龙骨 石决明搜风 羌活 荆芥 薄荷 槐子 蔓荆 白花蛇 蝉蜕 防风 皂角 乌头 白附子 僵蚕 独活

不足补之

补母 枸杞 杜仲 狗脊 熟地黄 苦参 萆 阿胶 菟丝子补血 当归 牛膝 续断 白芍 血竭 没药 芎补气 天麻 柏子仁 白术 菊花 细辛 蜜蒙花 决明 谷精草 生姜

本热寒之

泻木 芍药 乌梅 泽泻泻火 黄连 黄芩 龙胆草 苦茶 猪胆攻里 大黄

标热发之

和解 柴胡 半夏解肌 桂枝 麻黄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 惊,或谵语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恶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肘臂。

火实泻之

泻子 黄连 大黄气 甘草 人参 赤茯苓 木通 黄柏血 丹参 丹皮 玄参 生地黄镇惊 朱砂 牛黄 紫石英

神虚补之

补母 细辛 乌梅 酸枣仁 陈皮 生姜气 桂心 泽泻 白茯苓 伏神 远志 石菖蒲血 当归 乳香 没药 熟地黄

本热寒之

泻火 黄芩 竹叶 麦冬 朱砂 炒盐凉血 地黄 栀子 天竹黄

标热发之

散火 甘草 独活 麻黄 柴胡 龙脑脾藏智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五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嗳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 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九窍不通。

土实泻之

泻子 诃子 防风 葶苈 桑白皮吐 豆豉 栀子 萝卜子 常山 瓜蒂 郁金 韭汁 藜芦 苦参 赤小豆 盐汤 苦下 大黄 芒硝 青蒙石 大戟 甘遂 续随子 芫花

土虚补之

气 人参 黄 升麻 葛根 甘草 陈皮 藿香 葳蕤 缩砂 木香 扁豆血 白术 苍术 白芍 胶饴 大枣 干姜 木瓜 乌梅 蜂蜜

本湿除之

燥中宫 白术 苍术 桔皮 半夏 吴茱萸 南星 黄豆蔻 白芥子燥净府 木通 赤茯苓 猪苓 藿香

标湿渗之

开鬼门 葛根 苍术 麻黄 独活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愤郁,诸痿,喘呕气促,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下利清水,便数而久,遗失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 前廉痛。

气实泻之

泻子 泽泻 葶苈 桑白皮 地骨皮除湿 半夏 白矾 白茯苓 薏苡仁 木瓜 橘皮泻火 粳米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诃子通滞 枳壳 薄荷 干姜 木香 浓朴 杏仁 皂荚 桔梗 苏梗

气虚补之

补母 甘草 人参 黄 升麻 山药润燥 蛤蚧 阿胶 麦门冬 贝母 天门冬 百合 天花粉敛肺 乌梅 粟壳 五味子 芍药 五倍子

本热清之

清金 黄芩 知母 麦冬 栀子 紫菀 天冬 沙参

本寒温之

温肺 丁香 藿香 款冬花 檀香 白豆蔻 益智 缩砂 糯米 百合

标寒散之

解表 麻黄 葱白 紫苏肾藏智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 肿寒,小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水液澄彻,清冷不禁,消渴引饮。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水强泻之

泻子 大戟 牵牛泻腑 泽泻 猪苓 车前子 防己 茯苓

水弱补之

补母 人参 山药气 知母 玄参 补骨脂 砂仁 苦参血 黄柏 枸杞 锁阳 熟地黄 肉苁蓉 山茱萸 阿胶 五味子

本热攻之

下 伤寒少阴证,口燥咽干,大承气汤。

本寒温之

温里 附子 干姜 官桂 蜀椒 白术解表 麻黄 细辛 独活 桂枝

标热凉之

清热 玄参 连翘 甘草 猪肤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逆,主三焦元气。

本病∶前后癃闭气逆,里急疝痛,奔豚消渴,膏淋精漏,精寒,赤白浊,溺血,崩中,带漏。

火强泻之

泻相火 黄柏 知母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地黄 茯苓 玄参 寒水石

火弱补之

益阳 附子 肉桂 益智 破故纸 沉香 角回香 川乌 硫黄 天雄 乌药 阳起石胡桃 巴戟天 丹砂 当归 蛤蚧 覆盆子

精脱固之

涩滑 牡蛎 芡实 金樱子 五味子 远志 蛤粉 山茱萸肉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驭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瞀 ,暴病、暴死、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饮食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 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或下利。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 肿疼酸,惊骇,手小指次指

实火泻之

汗 麻黄 柴胡 葛根 荆芥 升麻 薄荷 羌活 石膏上 瓜蒂 沧盐 韭汁下 大黄 芒硝

虚火补之

上 人参 天雄 桂心中 人参 黄 丁香 木香 草果下 附子 桂心 硫黄 人参 沉香 乌梅 破故纸

本热寒之

上 黄芩 连翘 栀子 知母 玄参 石膏中 黄连 连翘 石膏 生地黄下 黄柏 知母 生姜 当归 地黄

本热平之

降火 黄连 黄芩 芍药 连翘 甘草镇惊 黑铅 水银

标热和之

和解 柴胡 芍药 黄芩 半夏 甘草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走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寒热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 斜,鼻痛鼽衄赤 。

胃实泻之

湿热 大黄 芒硝饮食 巴豆 神曲 山楂 阿魏 砂 郁金 轻粉 三棱

胃虚补之

湿热 苍术 白术 半夏 茯苓 橘皮 生姜寒湿 干姜 附子 草果 官桂 丁香 白豆蔻

本热寒之

降火 石膏 地黄 犀角 黄连

标热解之

解肌 升麻 葛根 豆豉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栗。

肠实泻之

热 大黄 芒硝 槐花 牵牛 巴豆 郁李仁气 枳壳 木香 橘皮 槟榔

肠虚补之

气 皂荚燥 桃仁 麻仁 杏仁 地黄 乳香 松子 当归 肉苁蓉湿 白术 苍术 半夏 硫黄陷 升麻 葛根

本热寒之

清热 秦艽 槐角 地黄 黄芩

本寒温之

温里 附子 干姜 肉豆蔻

标热散之

解肌 石膏 白芷 升麻 葛根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

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实热泻之

气 木通 猪苓 滑石 瞿麦 泽泻 灯草血 地黄 蒲黄 赤茯苓 栀子 牡丹皮

虚寒补之

气 白术 楝实 茴香 砂仁 神曲 扁豆血 桂心 玄胡索

本热寒之

降火 黄柏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标热散之

解肌 本 羌活 防风 蔓荆膀胱主精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矢,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趾不用。

实热泻之

泻火 滑石 猪苓 泽泻 茯苓

下虚补之

热 黄柏 知母寒 桔梗 升麻 益智 乌药 山茱萸

本热利之

降火 地黄 栀之 茵陈 黄柏 牡丹皮 地骨皮

标寒发之

发表 麻黄 桂枝 羌活 苍术 防己 黄 木贼

引经报使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 本、黄柏)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枝、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白芷、升麻、葱白)手阳明大肠(白芷、石膏、升麻) 足太阴脾(升麻、葛根、苍术、白芍)足阳明胃(白芷、石膏、升麻、葛根) 手厥阴心胞络(柴胡、牡丹皮、石膏)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青皮、川芎、吴茱萸、柴胡)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五味宜忌

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而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清,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崇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青色宜酸,肝病枣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酸,宜食苦,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甘、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黄黍、鸡、桃、葱。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 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 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恫心,辛动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恫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强。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伤 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脏之味自伤也。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也。五过者本脏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五味偏胜

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味,而益其气。故各从其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气不已,则脏气偏胜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获胜,久必致夭,故绝粒服饵者,不暴亡,无五味资助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营涸,阴剂柔胜积若凝水为洞泄寒中之病,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寒大热之药,当从权用之,气平而止有所偏助,令脏气不平,夭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