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人,生卒年月无考。他因为赵惠文王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使赵惠文王免受秦王之辱,从而功盖赵国,深得赵惠文王信赖,被拜为上卿,成为赵国贤能的宰相。他一生的智慧和业绩已演变成为历史典故和成语,为后人所赞美和传颂。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出使臣带了一封信给赵王,提出愿以秦的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不过,秦昭王的出价并不是真心的,他既想白白得到这个传世珍宝,又想以此为借口,试探一下赵国,以达进一步侵略之目的。
赵惠文王看出了秦昭王的图谋,就召集大将军廉颇等诸大臣商量对策。计议结果认为:如果同意秦昭王的要求,把璧送去,恐怕秦不会真正让出十五座城,白受欺辱;如不同意吧,秦国肯定借口出兵来打。因为想不出一个好的计策,所以想派个人出使秦国,但谁也不愿去。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蔺相如受命出使秦国。秦昭王很傲慢,他恃强凌弱,不把赵国派来的使臣看在眼里。他故意不按接见使节的常规在宫廷里以礼接待蔺相如,而是在一个游乐的地方——章台上会见,而且两边还坐着歌舞女,态度极不严肃。蔺相如看在眼里,气在心中。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先将玉璧呈递给秦王。不想秦王接过璧后,视若儿戏,随手把玉璧交给美女们传看,并哈哈大笑,左右则高呼万岁。相如等了好一会儿,秦昭王仍只字不提交城的事。相如心里明白了,秦王根本无意交城,当即心生一计,趋步上前对秦王说:“玉璧有瑕疵,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秦昭王不知是计,即把璧递给相如。相如接过璧,快步退到台柱旁边,气愤之极,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普通地方),礼节甚倨(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并以目视柱,表示立即要碰过去。
秦昭王被蔺相如突如其来的举动和大义凛然的言辞震住了,他怕蔺相如与璧同归于尽,赶忙改变态度,和颜悦色地请相如不要那样,并立即让掌图籍的官拿来地图,装模作样地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划出了十五座城给予赵国。蔺相如心里明白,这是秦昭王为了得璧玩弄的又一个欺诈花招,地图上划给赵,实际是不会给赵的。蔺相如为了稳住秦王,不把事情弄僵,于是不直言点破,而是换了一种策略。他对秦王说:“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应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朝廷正殿),臣乃敢上璧。”秦王思虑了半天,不敢强夺,无可奈何,只得答应相如的要求,并把相如安置到设备高级的广成宾馆住下。
蔺相如预料到秦王虽答应斋戒,但他在和氏璧到手后,一定会推翻约定,不交城池给赵王。因此悄悄地派跟随来的手下人,穿着麻布短衫,打扮成秦国平民,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小路上逃回赵国去了。
秦昭王恃强傲慢而自负,所以,他料不到蔺相如的才智。于是他乖乖地斋戒了五日,并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设九宾于宫廷正殿,请蔺相如上殿献璧,满以为自己将要如愿以偿。结果又落了一场空。
蔺相如智高一筹,勇冠秦廷,终于不辱使命,“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昭王又玩弄花招,派出使臣到赵国送信,提出愿与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修好相会。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蔺相如和廉颇都献计说:“大王如果不去,表示赵国软弱而胆怯。”赵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并决定让蔺相如同去渑池与秦昭王会见。行前,蔺相如与廉颇等人做了充分准备,在边境设了重兵,以防秦国突然袭击和变故。廉颇又送赵王与蔺相如到边境,对赵王诀别说:“大王此去路程加相会礼节等,最多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日还不回,就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的希望。”赵王表示同意。于是带着蔺相如等随臣到渑池与秦昭王相会。
会间,在一次酒席宴上,秦昭王想借着酒兴污辱赵惠文王,他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作为一国之王,在会盟的宴席上为另一国王操琴作乐,显然是很不光彩的。可是赵王因怕秦强,竟忍辱鼓瑟。此时,秦王让事前安排好的史官上前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请求变成了命令,这显然是秦王想凌辱对方来炫耀自己在外交上的胜利。站在赵王身边的蔺相如看出秦王的用意,便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毅然上前对秦王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瓿秦王,以相娱乐。”秦王不仅不干,而且大发怒气。相如毫不退让,马上拿起一只盛酒的瓦盆(即瓿,秦地民间也以此作乐器)跪在秦王跟前,定要秦王击打,秦王不肯打。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此时,秦王的左右将士拔出刀来,想杀相如,相如不仅毫无惧色,而且瞪大眼睛,龇牙怒视,把这帮人竟吓得倒退。在此情况下,秦王无法,只好很不乐意地用筷子击打了一下酒瓿。蔺相如立即召唤赵国的御史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瓿。”此时,秦国的大臣又蛮横地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不示弱,针锋相对地说:“请以秦之咸阳(秦的国都,今陕西咸阳市)为赵王寿。”双方相持不让,直到酒席结束,秦王也没占到赵王的什么便宜。因为赵在军事上亦做了充分准备,所以秦也不敢有别的举动。
在这场双方实力不等的面对面的外交斗争中,蔺相如以其超人的机警灵活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折服秦王及其臣属,为赵惠文王在渑池之会中,不受强秦之辱,取得了一次以弱胜强的外交上的大胜利。
蔺相如渑池会盟归国之后,赵惠文王因他功劳大,拜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是赵国的大将军,攻城守土,东征西战,功劳最大,而蔺相如只有口说舌动之劳,且出身贫贱,现在官位竟比自己高。因此表示不服,不能容忍。他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却非常尊重廉颇,遇事让之他的博大胸怀不仅使手下人折服,而且廉颇知道其心意后,也为之感动。他脱去上衣,光着脊梁,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第登门谢罪。他对相如说:“我这个鄙贱的人,不知道上卿你胸怀如此宽广呀。”
对于廉颇将军的负荆请罪,登门检讨,蔺相如也很感动,报之以诚心。结果两人都非常高兴,不仅和好如初,而且彼此结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后人以此为依据,写出了激励人们相互团结、共同对敌的不朽名剧——《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