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练就好口才,办事八面玲珑(7)

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认为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此事而来,于是她便摆开了吐唾沫的架势。不想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见了太后,关心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玉体违和,今天特地来看望。最近您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赵太后听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也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融洽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便忍不住与他闲谈。太后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更甚呢!”太后不服气地说:“不会吧,还是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引申一步,说:“老臣认为您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这个说法。

紧接着,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祈祷她不要有返国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为王。您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听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您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我说,您对长安君不是真正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于是,她同意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催促齐国出兵。而齐国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说服者如果只知道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针对对方的观点、立场、成见展开辩论,肯定难于奏效。倘若从旁门、侧面入手,通过一些迂回的劝导应能自然而然地创立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进而借机转入正题,展开说服,这就是迂回劝导的说服方法。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如果只知道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针对对方的观点、立场、成见展开辩论,肯定难于奏效。倘若从旁门、侧面入手,通过一些迂回的劝导应能自然而然地创立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进而借机转入正题,展开说服,这就是曲径通幽的说服方法。

激将有法,请君入瓮

求人时,尤其是求熟人的时候,就得利用一下感情,摸透对方心理,不妨采用一下激将法。使用激将法往往能够使对方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些他在平常情况下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者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等,这样,被求者在激动之中来不及考虑太多就答应下来,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这些事不是你求他而是他自己要做的。他就会动用他的所有关系,尽力帮你把事办好,以显示其威力。所以,激将得当可使你在做事时起到“请君入瓮”的效果。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激将法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1.利用对方的自尊来“激将”

就是面对面直截了当地贬低对方,刺激他,羞辱他,激怒他,以达到使其“跳起来”的目的。

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李正在犹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学的高才生吗?大家都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李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2.抓住对方的痛处来“激将”

“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戳到对方痛处能激发对方办事的巨大力量。

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

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话时,唯一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而在事实上,他的确戳到了对方的痛处,是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非分的。

3.采用反语来“激将”

就是正话反说,用故意扭曲的反语信息和反激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激起对方发言表态,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下面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一家乡镇企业厂长的洽谈。

厂长:“总裁先生的魄力,的确比我们这些乡下佬大得多,简直是一个大如牯牛,一个小如毫毛。这么大的魄力,虽然让我们佩服,但我们实在不敢奉陪,只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总裁:“好吧,我再让利一成?”

厂长:“不行,按我方投资比例,应当让利两成。”

总裁:“行,本公司原则上同意……”

上例中,厂长不说对方“黑心贪利”,而说反语“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战术以退为攻,激发对方“就范入瓮”。

求人办事之时,恰当的激将,能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图做事,从而使你顺利地达到目的。

巧设悬念,智说他人

在生活中,再随和的人有时也有固执的一面,人在固执时其心理往往处于一种紧张封闭状态。直言相劝恐怕会碰钉子,巧妙地制造悬念,通过卖关子来吊对方的胃口,松弛对方的紧张抗拒情绪,转移其注意力,然后再进行劝说,则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某建筑公司的李工程师,有一次说服了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一个工头,他常常坚持反对一切改进的计划。李工想换装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到那个工头必定要反对的。李工去找他,腋下挟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他的意见的文件。当大家讨论着关于这些文件的事情的时候,李工把那指数表从左腋下移动了好几次,工头终于先开口了:“你拿着什么东西?”李工漠然地说:“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指数表。”工头说:“让我看一看。”李工说:“哦!你不要看的!”并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但是,工头又说:“我很想看一看。”当他审视的时候,李工就随便但又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他终于喊起来说:“我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吗?糟糕,它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呢!”李工故意这样做,果然很巧妙地把工头说动了。

对于自以为是的人,要说服他,最忌正面交锋、针锋相对,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激怒被说服者,使其更加坚守自己的观点。要说服这种人,应该先巧妙地制造悬念,把他的好奇心诱发出来,在解释悬念的过程中,可用简单的事理或推论证明对方的错误性,从而让其改变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制造悬念这一方法呢?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悬念要具有新奇性;二是悬念和劝说的主题要具有关联性。紧紧把握住这两点,你便能巧妙地说服对方。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主人也没有留客用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我只听过鸡有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尖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两德是什么?”

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让主人愉快地发现自己上当。

以情相待,心理共鸣

当我们有求于人时,如果别人用一般的理由来搪塞拒绝,我们往往会发现对方其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的原因而做出了拒绝的决定。求人的话,最佳的效果莫过于让对方觉得答应你的请求是一种感情上的需要,这以能引起对方的感情共鸣为前提。因此,如果我们能帮助对方分析现状,用真情打动对方,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一般会欣然相助的。

人与人之间,本来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产生共鸣,得有一定的说话技巧。怎样说才能让对方急你之所急;当你为此而有取“感情攻略”求人说话之时,如何既感情真切,又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在无病呻吟或者死缠烂打;说这些话时人如何把握好感情的度,这些都是相当有难度的。为此,下面提供三种方法可供你学习:

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

李平准备借助于好友刘兵的路子做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刘兵后,刘兵不幸身亡。李平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刘兵的家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李平对刘妻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没想到刘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刘哥的那些关系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很豪气,其实他明知刘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蕴涵着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倒是赵妻反过来安慰他说:“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想别的路子吧。”

李平只字未提追款一事,相反还让对方先开了口。试想,如果他直接说出来会有多尴尬。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说了一席站在对方立场考虑的话,将心比心,对方自然也能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就说出了求人者想说的话。在某些求人的场合,把话说出来双方都不好受,这时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2.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说话

提起《焦点访谈》,就不能不提朱镕基曾经为它题过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须知,这让《焦点访谈》为之自豪的十六个字背后还有一段关于敬一丹求人技巧的佳话。

在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台里有关领导告诉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为难。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所有的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融洽地与总理交谈起来。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么说过。今天,我在您身上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

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积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总理欣然命笔,写下了后来举国皆知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认真分析上述事例中敬一丹的求人之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发:第一,这个请求不是站在敬一丹个人的角度,而是从其他在外奔波的更多的记者们的角度提出,所以她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即使总理拒绝这一请求,自己也不会觉得特别尴尬;第二,敬一丹抓住了朱总理非常欣赏《焦点访谈》那些年轻记者们工作热情的心理,为总理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记者们四处奔波,长途跋涉,冒着危险采访。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特别希望与总理面对面地交谈,但为了《焦点访谈》这一事业,他们没有来。这一富于感情色彩的话自然打动了总理的心,让总理产生了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才欣然题词。

可见,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只有能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从更多人的角度去说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答应你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