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帮助孩子塑造“上等人行为”
精彩点击:
行为举止是一面观察人的镜子,在它的面前,每个人都显露出了各自真实的面貌和品味。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绅士,既然为人父母,就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为孩子的行为提出合理的训导意见,帮助孩子培养优雅的习惯。
自建国起,美国就一直致力于消除等级制度,但实际上美国的贫富分化远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差别也必然会带来文化差别,仅仅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你继承了多少遗产、工作是否可靠、居住条件如何,也不论你的客厅和书房的摆设,自制咖啡的浓度,日常阅读的品种……只要你一张口说话,你的社会地位就暴露无遗。英国十七世纪的剧作家本·琼生曾总结:“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环境,美国的父母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否则就会成为一个“不入流”的人。如何培养一个有好习惯、好品行的孩子,是所有父母们的必修课。在美国,父母培养孩子有好的行为,最通常的一个词就是discipline,是“训导”的意思。训导不是惩罚,更多的是教育孩子认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接受等等。在如何训导孩子的行为方面,有以下的10个原则: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家长说脏话,不要指望孩子讲话能有礼貌;如果家长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也不会免俗。因此家长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在继承自己的陋习。
2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容易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不好,会使孩子更加反叛,想让他听话没有那么容易。
3在教育孩子的态度方面,父母应保持一致。不能贯彻规矩的害处在于会困扰孩子,他不懂得为什么今天把饭扔在地上就会受罚,昨天却没有。这样就不能起到训导孩子的效果。给孩子的规矩不要太多,要针对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但是有了规矩必须强化执行。
4孩子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的话要趁早,从15个月到18个月大就可以开始了,订好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5少对孩子说“不”。孩子对一切充满着好奇,他们就是通过用手、用嘴来接触世界的。如果我们经常说“不要碰这个”就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建议家长采取积极的态度,说正面的话,比如孩子在沙发上乱蹦乱跳时,可以说“你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床上跳”,而不是说“不许在沙发上乱跳”。
6对于孩子的好行为要及时表扬,强化好习惯。表扬孩子也需要讲究方法,要说细节,“玛丽今天晚餐过后帮助妈妈擦抹桌子,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样的表扬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当然,如果是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提到这些,孩子会更加高兴。
7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可以做出让步。在公共场合,孩子可能会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让家长妥协。这时家长需要冷静,可以故意“忽略”孩子的存在。得不到父母的注意,孩子就会自己安静下来。
8体罚是家长无能的表现。这个时候父母最好是先冷静下来,等情绪稳定之后再想想处理问题的方法,否则在气头上说的话很容易失了分寸而让孩子无法接受。
9分清贿赂和奖励的界限。奖励是因为孩子的表现出色而给予的,而贿赂是为了让孩子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事先支付的。奖励是可取的,而贿赂是不可取的。否则的话,孩子会很快学会和父母讨价还价。
10与孩子沟通要讲究说话的技巧。比如我们要多和孩子说选择句式,比如要说“我们该吃饭了”就不如“是用大碗吃饭还是小碗吃饭”的表达效果好。和孩子说话不可以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要尊重孩子,理解他们。
常青藤家训
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自己有多高,孩子才能有多高;自己能走多远,孩子才能走多远。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