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政治家的幽默,缓和处事的交涉氛围

小题大做,让坏事变成为好事

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做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成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而“口才”一直独居其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的强大。

懂得如何说话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生活中,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情更浓,爱更深,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友好相处。

一天,周总理设宴招待东欧的一位外交使节,一道菜中的传统的民族图案字形,被无意中搞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图形。外宾大吃一惊,忙向总理请教:“为什么在这道汤里有法西斯标志。”总理也发现了汤里的图案,随即热诚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标志,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图案,名叫‘万’字,象征着‘福寿绵长’的意思。这是对客人们的良好祝愿!”接着,总理又幽默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客人们听了哈哈大笑,这道汤被吃了个精光。

周总理的机智是举世闻名的,这个故事中周总理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使对方从尴尬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潇洒风度。在复杂的沟通困境中,如果能够做到急中生智,不但能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局面,也能给别人以台阶,这不仅在政治活动中,即使在社会交往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说话作为人们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已经告别了那种“鹦鹉学舌,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的人云亦云的时代。在缤纷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学会更深刻地领悟语言的真谛,学会如何说话,显然是势在必行的。说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与人交流的艺术。它看似一项很简单的活动,只要两片嘴唇一碰,原始的语言便生成了。但是说话容易,真正说出有水平,容易被人理解、接受的话来则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尤其是在重要的政治场合。

阿凡提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淡定自在、在政治上敢于挑战的交涉者。他虽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但是政治家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交涉幽默,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又不会让自己的讽刺显得太露骨。

有一次,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却偏叫他来看这个、看那个,还取笑他说:“你不论看什么,都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比如我现在看你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阿凡提的话把国王气得干瞪眼,却无话可说。

还有一次,国王和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炎热的天气,国王和大臣的衣衫都湿透了,于是他们脱下衣衫并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来就够热了,再加上国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国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便故意戏弄他说:“阿凡提,你真不简单,能驮一头驴驮的东西。”

阿凡提听了很生气,却平静地说:“不,我肩上驮的是两头驴的东西。”

阿凡提两次对国王的回答,都是从国王的话题引申发挥,达到了讽刺国王的效果,正所谓借助小题进行大作,让国王无言以对,从中可以看出阿凡提说话的智慧。

借助小题的扩大化发挥能让坏事变成好事,让平淡生出幽默,让讽刺变得诙谐。在政治交涉中难免遇到各种棘手的状况,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是不会畏惧状况的突发,而是练就一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幽默口才。

借题发挥,逗笑他人提升自己

言语幽默的人处处受人欢迎,言语幽默的人更容易获取成功的机会。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法国作家雷格威更断言:“幽默是比握手更进步的一大文明。”幽默是人与人交际时的润滑剂,有了它的推波助澜,我们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不过,恰当的幽默会助人成功,但不当的幽默也会让自己陷入窘境。

借题发挥的幽默,顾名思义,就是借现场的人、事、物甚至对方的语言为题,加以发挥、阐述,诠释出全新的思想来,从而制造了幽默。借题发挥的幽默技法在政治交往中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例如: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汉保尔特访问美国总统杰弗逊的时候,看见他书房里的一张报纸,上面刊载了对他攻击辱骂的言论。

“为什么让这种诽谤言论在报上发表呢?”汉保尔特拿起那张报纸说道,“这家胆大妄为的报社为什么不查禁?或者对该报的编辑加以罚款?”

“把报纸放进你的口袋里吧,先生,”杰弗逊笑嘻嘻地回答说,“万一有人怀疑我们是否有新闻自由,你可以把这张报纸给人们看看,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

上例中,杰弗逊接过对方的话题,把它与“新闻自由”联系起来,不仅让汉保尔特顿时没有了怒气,甚至感觉到了一阵窃喜,如此说来,允许报纸对自己的言论攻击,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举动,起码表明了自己大度的胸襟,以及尊重人们出版自由的权利。杰弗逊的幽默言辞,令人拍案叫绝,他不仅让汉保尔特保住了面子,还赢得了良好的说服效果。

借题发挥常能让人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在某些重要的政治场合,它比直言其事更显得委婉曲折。借题发挥是指巧妙地借助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重大场合,有的话不宜直截了当地说,这时巧用借题发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政治幽默,犹如一位在严肃场面的调和者,它总是憨态可掬,满面春风,它总是能够在最紧张的时刻,释放出几颗催“笑”弹,让双方在笑意中达成商议;它也会在自己的尊严受损的情况下,机巧地辩驳出一份自信与自尊。

反唇相讥,轻松实现以威对威

很多人喜欢拿人开玩笑,但大多是出于友好和善意,然而也不乏那种酸味十足,以伤害他人自尊心为乐的人。对于这种人,千万不能沉默以对,这样会让他得寸进尺。特别是在重大的政治场合,接受他人的讥讽就是在损害自己的尊严,不如来个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他言辞锋利,你言辞更锋利,他有气势,你比他更有气势,以威对威,以势对势,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同时,在对他的谬论进行抨击时,制造幽默。

1984年10月,在里根与蒙代尔的总统竞选过程中,里根竞选班底的人们认识到,里根要克服的大难题是他给人一种年纪太大的感觉,不宜当总统了。所以,里根利用每一个机会就年龄问题说笑话。

第二次论战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里根和蒙代尔就范围广泛的各种问题相互进行十分单调的攻击。老资格的记者亨利·特里惠特向总统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总统先生,您已是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了。您的一些幕僚们说,最近在和蒙代尔先生的遭遇战之后,您感到疲倦。我回忆起肯尼迪总统,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得不连续干好几天,很少睡觉。您是否怀疑过,在这种处境中您能履行职责吗?”

这个既棘手又彬彬有礼的询问,就是问里根是否过于年迈,不宜当总统。而里根用反唇相讥法笑着回答:“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做一项资本。我不会抓住对手的年轻无知、经验匮乏这一弱点来攻击我的对手。但是,这一弱点怎能使美国人民相信、放心他能完美地履行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责呢?”

里根说“不会”怎么怎么,实际上已经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了。

政治上的口角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歇过,反唇相讥法幽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亚西比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天,他同比他大40岁的佩里克莱斯大谈如何才能治理好雅典。可老佩里克莱斯对此并无兴趣。

“在你这个年纪,我也是像你现在这么说话的。”佩里克莱斯冷冷地对亚西比德说。“哦,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亚西比德回答说。

两人的年龄相差40岁,一般由于代沟的原因,年龄大的人往往听不进年轻人的意见,亚西比德说“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正是用反唇相讥法指出了佩里克莱斯老态龙钟,朽木不可雕也!

反唇相讥的要点就是以快打快,以强击强,起到一种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无礼之举,他说道:“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维辛斯基刚说完,罗慕洛就站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他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又接着说:“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检点些,这是矮子的责任。”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则事例中,维辛斯基作为前苏联代表团团长,虽然来自一个超级大国,却出乎意料地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别国外长进行人身攻击,完全违背了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表现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业务修养,所以受到与会者的唾弃是可以想象的。

反观作为“小国之臣”的罗慕洛,虽然菲律宾小得还远不如前苏联的一个州,而且罗慕洛穿上鞋子后,身高也只有1.63米,但他面对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官员的严重失礼的言行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和形象不受损害,他勇敢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虽然他谦逊地自称为“矮子”,却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举起“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虽然他也把对方比做“巨人”,但这却是一个在国际交往上“行为不检点”的“巨人”,这正好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表现了菲律宾国虽小却不容侮辱的严正立场,准确而有分寸地批评了身为大国之使的前苏联代表团团长行为有失检点的恶劣行为。

学会反唇相讥,让幽默在你的身上绽放智慧光芒,在政治的交际中实现从容应对、和谐共处。

机智淡定,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一个人的成败和他的自信心紧密相关。如果一个人时刻对自己充满自信,能够坚定不移地去做自己心中认定的事情,那么即使他才能平平,也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自信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自信是成功的助燃剂,自信多一分,成功就可以多十分。

如果在与人交涉过程中,完全把自己定位在自卑的框架中,那么在没有交涉之前,自己就已经输了。在交涉的沟通过程中,输什么一也不能够输掉底气。有了足够的底气和积极的自信,才能能够实现成功的应对,才能够让他人对自己施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他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情况和对外方针后,谦和地请记者们提出问题。一西方记者站起来说:“请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面对西方记者的提问,周总理当然听出了其弦外之音。但他从容自若,面无一丝愠色,而用幽默而又语调轻松地答道:“这个问题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说到这里,总理故意停了下来,环视大家。场内鸦雀无声,记者们为之愕然,面面相觑。稍许,周总理才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货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总理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心理学上讲,只有内心充满自信,才能在言行上表现出轻松的姿态。幽默的语言风格恰恰就是这种内心自信,外表轻松的情绪表露。

周恩来总理的回答充满了自信,而且还成功地综合运用了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以幽默的语言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巧妙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其多种表达方式的娴熟运用令人折服。

还是周总理,用幽默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令人钦敬的自信;

一次,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美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不怀好意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笑了笑,朗声答道:“提起这支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哪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嘛!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那记者听完后,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淡定,正是自信的表现。周总理自信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也自信于中国人民的睿智。

在看似漫长却又短暂的人生路上,你可以仰慕别人,但是绝对不能忽略了自己;你可以相信别人,但首先最应该相信的人就是你自己。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每个人都是造物主最伟大的杰作,都是自己成功人生的缔造者。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能力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内心相信自己很优秀,才能够走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幽默的衬托,幽默的气质亦需要自信来壮势。

机智淡定的幽默风格,将会为你的人格增分,为事情的进程铺就一条平缓的道路。

活跃气氛,消除意外的尴尬

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出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显然,这不是真心地向对方征求意见。杜鲁门讨厌抽烟的人,但他心里很明白,在面前的这个人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自己粗鲁和霸道。杜鲁门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总统以自我解嘲的形式来摆脱难堪的境况,而他自嘲,还包含着深深的责备和不满,无形中则给了傲慢的将军以含蓄的训诫。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是故意陷人于难堪境地的。如果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并且对方会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

某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会,主宾是有名的乌戴特将军。敬酒时,一位年轻士兵不小心将啤酒洒到了将军光亮的秃头上,士兵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面对颤抖的士兵,乌戴特微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言大笑起来,难堪的局面被打破。

天下间最尴尬的时刻莫过于自己的裸体暴露在别人面前,大名鼎鼎的首相丘吉尔就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他却能坦然化解。

丘吉尔有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他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泡一泡,然后就光着身子在浴室里来回地踱步,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让身体放松放松,有时甚至会入迷。

有一次,丘吉尔率领英国代表团到美国去进行国事访问,他们受到热情款待。为了方便两国领导人的交流、沟通,组织者专门让丘吉尔下榻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离得很近。

一天,丘吉尔又像往常一样泡在浴缸里,尔后光着身子在浴室里踱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丘吉尔在思考着战场上的形势,以及如何同美国联手对付德国法西斯。想着,想着,他已经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还是光着身子。

碰巧,这时罗斯福有事来找丘吉尔,发现屋里没人。罗斯福刚欲转身离去,听见浴室里有水响,便走过来敲浴室的门。

丘吉尔正在聚精会神地考虑问题,听见有人敲门,本能地说了一句:

“进来吧,进来吧。”

门打开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出现在门口。罗斯福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十分的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索性一言不发地站在门口。

此时,丘吉尔也清醒了。他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罗斯福,急中生智地说道:“进来吧!总统先生。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对美国的总统隐瞒的!”说罢,这两位世界知名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

丘吉尔并没有因为突然的“坦诚相见”而感觉到压抑或者不安,一句轻松的玩笑,不仅加深了双方的情谊,还将为两国的政治和平做出一定的推进作用。幽默在生活中可以给众多人带去欢乐的心情,更可以在关键的场合赢得和平的顺利进程。

在政治交往中的尴尬场合,运用幽默的玩笑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说笑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说笑包含着说话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说笑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重大场合,定义轻松的调子

1972年,中美首脑在北京进行历史性会晤。当毛泽东握住尼克松总统的手时,就诙谐地说:“我们熟悉的老朋友,蒋介石不赞成这样做。”

美国作家R·特里尔评论说:“这是一个生动的开场白!在场的三个美国人(尼克松、基辛格、温斯顿·劳德)马上感到毛的意志力。”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回忆与毛泽东会晤时,也无不感慨地说:毛泽东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他永远是谈话的中心,在他的指引下,这次历史性的会晤,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

人际交往中,只要双方从相互戒备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再集中于胜败的念头,从而转移到处理问题的方面来。这样一来,良好的沟通才得以进行下去。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表现出来的幽默天赋,堪称世界一流。

1943年底,戴高乐将军所率领的“战斗法兰西”因为得到美英两国在武器装备上的大力支持,从10万人迅速扩大到40万人。然而,在对待叙利亚的问题上,丘吉尔与戴高乐出现了巨大的分歧。直接原因是法国宣布逮捕了布瓦松总督,布瓦松是丘吉尔非常看重的人物。妥善处理这件使双方都感到棘手的事情只能依靠谈判了。

丘吉尔的法语说得实在不敢恭维,戴高乐的英语却讲得非常流利。那一天,丘吉尔是这样开场的。

丘吉尔先用法语说:“女士们先去逛一逛市场。戴高乐和其他的先生跟我到花园聊天。”接着,丘吉尔用能够让人听清的声音说了几句英语:

“我法语说得不错吧,是不是?既然戴高乐英语说得非常好,他肯定能够理解我的法语。”

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连平时非常敏感的戴高乐也完全失去了戒备,以友好、理解的态度来听取丘吉尔用结结巴巴的法语发表评论。

丘吉尔的幽默开场白令氛围变得缓和了许多。

丘吉尔以谁都想不到的法语来致词,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情绪转换的效果。戴高乐与随员们入座的时候都在想着丘吉尔对那件两国共同关心的事的提问,没有想到丘吉尔却说自己和戴高乐的语言表达问题。

丘吉尔对蹩脚的法语的自嘲,可以使戴高乐和随员们感到一种亲切的谦恭。熟练地掌握幽默的技巧,并且运用自如,那么,你就能给对方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营造和谐的氛围。这样一来,沟通对于你来讲,就不再是很难应付的难题了。这时,你应明白,能使人笑,能使对方高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感情战术。在不知不觉中,感情的筹码就会发生变化,形势已经对你有利了。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前苏联。有一次在前苏联机场,飞机正准备起飞,一个引擎却突然失灵。当时送行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十分着急、恼火,在外国政界要人面前出现这种事是很丢面子的。他指着一旁站立的民航局长问尼克松总统:“我应该怎么处分他?”这等于是给尼克松出了一道难题,如果尼克松答得不巧妙,苏联人也可以借机让尼克松出点丑。“提升他,”尼克松很轻松地说,“因为在地面上发生故障总比在空中发生故障好。”尼克松的话一出,大家都笑了。

说笑能很好地缓解尴尬气氛,甚至在笑声中,这种难堪场面会瞬间消失,以至人们很快忘却。在重大的政治场合,不一定非要把气氛搞的严肃才可以显示出威严。幽默的机智,既能够舒缓政治场合的严肃气氛,还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素养。梁实秋说过:“没有机智的人,不可能表现出自己高度的幽默。”一个能在重要的交谈场合都能够将风趣收放自如的人,他的机智才能让人佩服。

给人“台阶”,为他人留面子

幽默是处事的得力助手,是赢得他人好感的保鲜膜。一句幽默的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一句假装糊涂的幽默,会在达到目的的同时,又显得风趣无比。说话讨人喜欢的人往往会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助人走下一个台阶。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联官员。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前苏军中尉在翻译总理的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做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前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从而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前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意地同那位翻译单独干杯。前苏联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也被感动得举着酒杯久久不放。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当小小的口误出现的时候,不应该抱着自责的心态去表现自己的失职,这时候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想办法用自己的诙谐去补救,才是明智之举。挨批评的滋味大家都尝过,都知道不好受,尤其是狗血喷头,一点情面都不讲的批评之声。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批评的时候给别人备个台阶,也给自己留点余地总是好的。

另外,在反驳别人的时候也应该为他人留足面子。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懂得说话的人如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会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会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其自尊心,惹其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在今后的交往中敬而远之,产生戒心。特别是在外交往来中,没有给对方留有余地,让对方下不了台,有损来宾的面子。

为了保住别人的面子,下面几点是必须考虑的:

1.如果别人的帮助正是急之所需,可坦然接受;如果实非自己所需,应善加说明,并致谢意,不要让人的一片好心、热心反被弄得没趣。

2.如果别人的求助正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应积极帮助。如果实非自己所能,应力陈原委,请求谅解。

3.如果对方冒犯,能宽容的便无需反应过激,不能忍受的可指出其错误所在,只求使其知错,不要令人难堪。

4.如果对方是好意的提示,应诚挚致谢,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巧言强词地辩解,甚至把别人的善意和诚意扭曲。

一个人在生活中若懂得留人以脸面,其人际关系自然会比较融洽。

言语失误,幽默改口成救星

说话是没有草稿的,虽然有的人在说有些话之前要先梳理一下,但总比不上拿着稿子念,因此言语上的失误就在所难免。碰到言语失误怎么办呢?很多人不知所措,这样就容易出现使大家都感觉非常尴尬的沉默。其实,善于说话的人知道话已出口,赖是赖不掉的,为了让听者对自己更有好感,会马上调动自己所有的才学来补救。

在三国的时候,司马昭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又一次同时上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阮籍向来放荡不羁,这时信口说道:“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死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抵牾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措辞不当,说不定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阮籍就是阮籍,他脑袋一转,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样,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说得面面俱到,众人无可辩驳,阮籍自己也免遭了杀身之祸。

阮籍巧妙地引用了一个比喻,在众人面前不知不觉更换了题旨,平息了众怒。

“人有失足,马有乱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说错话的时候。即使如战国时候的辩才张仪,也有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的记载。虽然言语失误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后果相同:贻笑大方,或者引起纠纷。而如果能及时补救,结果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当然,这需要说话者冷静、机智,随机应变。美国前总统里根一次访问巴西的时候,由于旅途劳累,在欢迎宴会上居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和面对她的人民而感到高兴。”顿时场内一片寂然,众人面面相觑,不明就里。有人低声提醒总统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是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尽管当时他并未去过玻利维亚,但听众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的口误就已经淹没在他接下来滔滔不绝的大论中了。

及时改口,是补救言语失误的妙法。只要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想出相关对策,就能掩饰言语失误,避免出丑或者让别人不高兴。

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以真诚检讨来赢得宽容,比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要高明得多。当你不小心说错话了,不妨公开承认并及时补救,相信大家都会理解并赞赏你的机智的。

当然,补救言语上的失误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视场合不同采取不同手段,灵活运用,才能百战百胜。

幽默的口才可以为说出的口误进行“包装”,字里行间彰显着善意公正的立场,使人们听之口服心服。生活中需要幽默,工作中需要幽默,外交中更需要幽默。懂得幽默,善用幽默,是开展和谐外交工作的有效方法。外交工作不能靠硬邦邦,讲硬话多了,一些人们就接受不了,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学会幽默就是提高思想工作本领之一。外交活动的幽默交谈,可以互相启发,陶冶情操,推动精神文明世界的不断提升。

幽默外交,风趣中尽显豪迈

陈毅元帅不仅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国务活动家。1966年9月24日,兼任外长的陈毅副总理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外交思想,在人民大会堂成功地举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

越南通讯社记者问陈毅对当时正在逐步升级的美越战争有何评价时,陈毅即席回答说:“越南人民已经作了最好的回答、最好的评论。”当日本记者问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并且具体询问何时爆炸第3颗原子弹时,陈毅风趣地回答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3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接着,陈毅阐述了我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有关政策:“中国并不是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我们重申,大小国家一起来共同协议,销毁原子弹,禁止使用、制造、储存、试验核武器。中国制造原子弹是为了消灭原子弹,是为了自卫。中国保证任何时候不首先使用原子。”

这无疑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一篇政策声明。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提问说,中国是否准备同任何发展中国家分享核子知识?陈毅发挥了毛泽东的一个观点:“中国希望亚非国家自己能制造原子弹,多有几个国家拥有原子弹更好。”这次记者招待会的高潮,是陈毅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即席发挥了一段话,以豪迈的气势回答了国际反动派的挑战,并引用了一段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到了,一切都报!”

陈毅针对赫鲁晓夫所谓中国自己不解放香港和澳门,而让亚洲人、非洲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让他们为中国火中取栗的谬论,义正词严地宣告:“这是恶意的挑拨。赫鲁晓夫想指挥中国的政策。我们回答说,中国的政策要由中国决定,不能由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决定。”接着,陈毅激昂地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美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胜利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不会准许他们的领导作出这样的罪恶的决定。我们等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荣幸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话音刚落,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陈毅的这一宣告,是根据毛泽东当时的外交思想,把事态放在最坏的估计上,简而言之,四面八方的反动派都来进攻中国,中国人民也有志气和胆量来对付。

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的答记者问,迅速传遍了世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和高度评价,成为许多国外报刊的头条新闻。

陈毅在外交上面,遵循坚决捍卫国家尊严与利益的原则,对外来的质疑给予了有利的回复。在他的回复中,尽管说出的是义正词严,却不时向外国记者们呈现出自己风趣的气度与坚定的信念。尤其是在他回答关于原子弹爆炸的问题上,一句“第3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巧妙地将记者的问题回答到无懈可击。

陈毅,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果敢,灵活应对了各种尖锐问题的“锋芒”,幽默的言辞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睿智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