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张九龄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时期曾任尚书丞相,后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诗风清雅的文学家。他为官秉公尽职,选贤任能,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语言简练质朴,寄托远大的人生理想,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之风。有《曲江集》传世。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赏析】

自屈原开始,诗人常以花草自比。本诗以草木比兴,起承转合,一贯而就,笔力遒劲。张九龄的《感遇》写作于遭谗被贬谪之后,本诗中诗人也以花木自喻,表达了他和兰花桂花一样,不肯趋炎附势,低头谄媚,而是忠于“本心”,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

第一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以兰和桂两种植物起兴。兰对桂、叶对花、春对秋、葳蕤对皎洁,工整的对偶显出诗人的深厚功底。诗人抓住两种花各自的特点,用“葳蕤”状春天兰花欣欣向荣、焕发勃勃生机之貌;用“皎洁”一词概括了桂花的迎霜孤傲、纯洁清雅。

第二联上句对“桂华”句做了总结。“欣欣此生意”意思是说两者葳蕤也好,皎洁也罢都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佳节”暗合前面的“春”和“秋”而言,说兰花和桂花各自在它们适当的季节开放,显示出各自的生命特征——兰花葳蕤,桂花皎洁。下句中“自”字,为下文做了伏笔,表示它们各自开放,不去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它们只是盛开着,散发着各自的芳香,没有刻意谄媚于谁。

第三联“谁知”忽然一转,由单写植物引出“林栖者”。“林栖者”特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他们由于闻到了花地芳香而产生了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草木”即兰花和桂花的总称。隐逸之士以兰花桂花为同调,闻风而相悦,“草木”若有感觉也应该“相悦”,可惜“草木有本心”,无论是兰花还是桂花,他们都有自己开花地时令,他们不因任何人的喜爱而枝繁叶茂,也不因任何人的宠爱而改变散发芬芳的时节,因为他们不会趋炎附势地寻求谁的攀折和赞美。最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和兰花桂花一样,洁身自好,本本分分,不谄媚于小人去博得功名,追求富贵。

杜甫曾经写诗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意思是说张九龄的诗语言简练清丽但余味无穷,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并易于篇终参透其意,读罢本诗便觉杜甫评价之公允。

【大师导读】

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诣,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本诗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诗中描写了诗人因月光照耀,夜不能寐,通过月光相赠遥寄相思等一系列思想活动,以此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想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这一句将大海、明月、天涯放在“此时”这个时空交汇点上,意境雄浑阔大、静谧遥远。本联中,诗人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皎皎明月从海平面上慢慢升起,远在天涯的人此时此刻也正在望着同一轮明月遥生相思之情。上句中,“生”字写出了月亮的动态,平淡之中没有任何奇崛的字眼,看似并不着力,却意味深远,意象远大。这一句紧扣望月主题,接下来诗人由此生发开来,由景入情。下句为虚写,即为题中的“怀远”之意。本句抒情角度新颖。诗人没有直写思念远人,而是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来遥想远方亲人此时此刻或许也在望月想念自己。

首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擒住主题,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相融合,意境深远,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于饱受相思之苦的人来说,这皎洁的月光、皓皓当空升起的明月随时都能引发出心中的愁思,因此便有了“情人怨遥夜”。情人怨的不是久久思而不归的人,而是怨这漫长的月夜勾起了愁绪,让人“竟夕起相思”。“竟夕”即通宵。由于明月而勾起的相思使人夜不能寐,通宵未睡。本联“怨”字点出月夜中诗人的感情变化,上承前句的相思之意,自然流畅

接下来诗人紧承“怨”字,写到“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整夜睡不着也许该“怨”屋里烛火通明,于是他便起身吹熄了灯火,可月光洒满了整个屋子。他起身披上衣服,衣裳已经被晨露沾湿了。湿润的晨露说明慢慢长夜已经过去,照应了“竟夕”二字。这两句既有动作也有心理活动,“灭”对“披”;“怜”对“觉”,形象地描写出诗人长夜对月,思人难眠的情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为,在这个被相思困扰的不眠之夜,思念远方的人却无所寄托,只有捧一手月光遥遥相赠。这句从通宵难眠的无奈之中,情感为之一转,由“怨”月光明亮惹人相思,转为寄希望于相赠月光使远方的人感到自己的相思之情。

然而捧满手月光相赠并不能传递自己的思念,不如就此睡下,也许能梦到与远人相聚的美好时刻。诗人以梦结尾安慰自己,悠悠情思一如月光汩汩流出,无限情思尽在不言之中,余音袅袅。

古来写月的篇什有很多,而张九龄这篇望月怀思的诗歌,以巧妙的构思、雄浑的意境为人称道。本诗以景带情,情感层层深入,语言明快,余味绵长。

【大师导读】

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已尽月之望 。……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前二句领得妙,“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灭烛”一联切自己说,跟“相思”二字转落句,言如此夜月,不能持赠,故欲与梦为其耳。

——黄叔灿《诗诗笺注》

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

——郭浚《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