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读不到的化学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让你又爱又恨的“化学小大夫”:医学的故事

谁治好了加斯泰斯居民的牙痛病

我们知道有很多病可以遗传,但牙痛病却是公认不被遗传的,然而有个地方的居民世世代代都患有遗传的牙痛病,但经过一次自然灾害后,这种牙痛病竟然被治愈了,到底是谁有这么大本领呢?

加斯泰斯和那尔叶尔是新西兰的两个沿海城市,在这两个城市居住的居民都患有“遗传”的牙痛病,一直苦于无法医治。

在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沿海地区发生了一次非常强烈的地震,地震之后,加斯泰斯的居民惊奇地发现,靠近该城的一部分海洋竟变成了陆地。由于海底变成的陆地的土壤十分肥沃,因此,就有人试着在上面种了些蔬菜,没想到蔬菜长得非常茂盛。从此,这里便成了加斯泰斯的蔬菜基地。

几年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城市的居民的牙痛病居然都好了,而邻近的那尔加尔的居民则仍像原先那样,牙痛病患者一点也未减少。

加斯泰斯居民的牙痛病的根除,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特地取了这两个城市居民平时吃的蔬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原先是海洋的那块陆地上种的蔬菜中,金属钼的含量高出了许多。后来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些钼治好了加斯泰斯居民一直“遗传”的牙痛病。

【化学1+1】

让你“钼”瞪口呆的战争金属

钼之所以被称为“战争金属”。其原因就是,钼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全世界大部分的钼仍被用来制造枪炮、装甲车、坦克等战争武器。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钼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国防军工领域。因此,把钼比作“战争金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中国钼资源行业堪比稀土。从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三个维度来看:第一,我国的钼资源储量占全球的38.4%,居全球第一;第二,我国的钼产量全球占比逐年提高;第三,我国的钼消费量日益增加,增速非常迅猛。

银针试毒,这事靠普儿吗

古时候,有一个奸臣想谋权篡位,于是他便有了先杀害皇帝,再起兵造反的想法。可是,他无法接近皇帝,有事上朝时,文武百官都在,根本下不了手,即使下手,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别说篡位了,连自己的小命都会不保。

于是,他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花钱买通了为皇帝做饭的厨子,在皇帝的饭菜中下毒。

这天,这个厨子按着奸臣的吩咐在皇帝的饭菜里下了毒,贴身的太监把皇帝爱吃的饭菜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这时,皇帝看见侍女抱着自己最疼爱的小花猫,一时兴起,就命令侍女拿了一条红烧鱼给小猫吃,想不到小花猫刚吃几口就中毒而死。

贴身太监急了,拿起皇帝的银汤匙,往别的菜里一插,发现直冒泡,皇帝见了大吃一惊,继而龙颜大怒,并命令调查此事,最后把奸臣和厨子一同打入了死牢。从此以后,不仅皇帝自己,连皇帝的嫔妃也用银碗银匙作食具。

古人所指的剧毒,一般指的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但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因此,砒霜中不再含有硫杂质,用银针想要验出“毒”并不现实。

【化学1+1】

银针扎鸡蛋——针头立即变黑

敲开煮熟的鸡蛋,将银针插入鸡蛋蛋黄中,一会后拔出来查看,令人惊奇的现象发生了:银针的针头部分几乎一插入就变黑了,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物质;而外面未接触鸡蛋的针体依然光亮。

问题来了,为什么银针插入鸡蛋蛋黄中会变黑呢?

鸡蛋能够如此快速地令银针变黑,这是因为鸡蛋蛋黄中含有的硫化氢起了作用,硫化氢中有负二价的硫离子,遇到银很快就能反应生成硫化银。

树皮救了美洲殖民者

16世纪,美洲大陆刚刚被发现,大批的欧洲殖民者涌向美洲,每个人都想到那里发一笔横财。然而,他们刚到了那里,个个都得了疟疾,像相互传染似的,幸运的人弄得虚弱而归,倒霉的就葬身美洲大陆。

但令人奇怪的是那里的印第安人却安然无恙。

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故事。

1638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钦洪的妻子,也得了这种可怕的疟疾。但在生命危险的时刻,一位秘鲁的印第安人医生,把她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他用了一种欧洲人所不知道的、奇妙的树皮,治好了总督夫人的病。

为了纪念这件事,欧洲人把这种奇妙的树皮叫做“奎宁”或“金鸡纳”,意即“战胜疟疾”。然而这种奇妙的树皮,在美洲到处都有,印第安人长期以来就是用它医治疟疾的。这也是为什么印第安人一直会安然无恙的原因。

【化学1+1】

治疟疾的万能药

152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就提到了常见野生植物青蒿能“治疟疾寒热”。1693年,法国传教士洪若翰曾用金鸡纳霜治愈康熙帝的疟疾。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患疟,就曾向康熙帝索要金鸡纳霜。苏州织造李煦上奏云:“寅向臣言,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康熙知道后特地“赐驿马星夜赶去”,还一再吩咐“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在药物赶到之前,曹寅就去世了。

囚犯们的“脚气病”

19世纪90年代,荷兰某地的一座监狱里关押了190多名囚犯,他们有的是因盗窃入狱,有的是因杀人入狱,有的因强奸入狱等,性质不一,享受的“待遇”也会有所不同。

罪刑较轻的每天可以吃到大米、汤和菜,罪刑位于中间的则可以享受大米和菜的“待遇”,罪刑较重的则只能吃大米。虽然这所监狱实行的政策有违公平,但长久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也都成了习惯。

有一天,有一名杀人犯吵着说脚痒,脚缝里还长了许多小米粒大小的泡,当时监狱长没有在意,第二天,又有一名囚犯喊脚痒,之后,接二连三的囚犯得了此病。这时监狱长才开始怀疑这种症状具有传染性,更让监狱长奇怪的是,得脚气病的囚犯都是重刑犯,所以他赶紧请来了医生过来看看。

医生诊断了半天,得出了一个结果:脚气病。由于重刑犯人每天只能吃大米,而吃不上蔬菜,所以他们身体中缺少维生素B1。

自从发生了此事件之后,该监狱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习惯”,让每位犯人都吃上了蔬菜。“脚气病”才得到了控制。

当你听到“脚气病”看到这个词时,是不是就会认为这是“脚气”呢?可能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误解。其实,我们常说的“脚气”是一种真菌引起的脚癣,而“脚气病”却是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Bl造成的疾病。

【化学1+1】

粗粮中的宝贝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l。试想一下,你在家中常吃的是粗米还是精米,标准粉还是精粉,平时吃蒸饭还是捞饭呢?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吃的越来越精细,大部分人吃的是精白米面,豆类在主食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小。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维生素Bl的缺乏,进而得上脚气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吃些粗粮来补充维生素Bl。

让你药到病除的神泉

有一个年轻人,去维也纳寻找生计,只见他身背一个皮袋子,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由于一路奔波劳碌,风餐露宿,他双腿沉重极了,浑身滚烫,最后支撑不住,竟然一头倒了下去……

后来,一位善良的老人发现了年轻人,告诉年轻人他患上了匈牙利病,即斑疹伤寒。这种病很厉害,弄不好会伤及性命。老人说,当地的人得了这种病都是用森林里的泉水来治疗的。年轻人别无办法,只好带着一线希望,随老人来到了那片林子里,并搭好棚子,每天由老人舀来泉水让年轻人饮用。一个月以后,年轻人的病果然奇迹般地好了。

可是,他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泉水能治病,当地的居民也说不清。

最后,年轻人在维也纳一家药房找了一份工作,终于使自己安顿下来。于是,他立即投身到研究中,从书本上认识、了解矿物质的一些特性特点,在药房里用器具进行试验,尤其是对那“救命”的泉水,更是不能忘怀,再次从那片森林里取来泉水的“样品”,精心地探究起来:“我一定要弄明白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年轻人自言自语,“这泉水里一定有一种什么特殊的物质,不然不会这样!”

有一天深夜,年轻人突然兴奋地喊起来:“找到啦,找到啦!”

原来,泉水能治病的原因是因为水里含有一种带结晶水的硫酸钠。此物质具有泻热通便,软坚润燥,清火消肿等功效,现在人们还用它来给病人治病。

【化学1+1】

泉水中的神药

泉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对多种疾病是有特殊疗效的。

1.钙。能强筋壮骨,调适心跳频率、血凝速度和神经传导等功能;还可消除紧张,防止失眠。

2.铁。人体血液中,起输氧作用的血红素,就是一种含铁的物质。缺铁会引起贫血,使人气短、晕眩、倦怠、精力无法集中。

3.锌。锌能促进骨骼的增长,能防止动脉硬化、皮肤疾病。缺锌可引起侏儒症、皮肤病等;

4.氟。氟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可使钙在骨骼和牙齿中积聚;

5.碘。碘可防治甲状腺肿。

6.镁。镁能使肌肉富有弹性。

人们能生命不息,大多是矿物质化学元素的功劳。

舔舔就能治伤口

人如果有伤口就需要去医院,医生给消消毒,涂点碘酒才能好,但小狗受伤了用舌头舔舔就可以消毒了,不但不会感染,反而不久伤口就会好起来。到底怎么回事呢?赶紧来看一下吧!

在一个角落里,一只流浪狗不知被谁打折了腿,还流着血。只见小狗卧在地上,用舌头舔着伤口。

几个小孩蹲在不远处看着。“谁这么狠,把它打成这样。”

“小狗的主人是谁啊,赶紧带它去医院吧”、“它肯定活不了了,流了这么多血”。这群小孩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大家都以为小狗活不过明天。

可是,过了几天,这群小孩又看见了这只小狗,令他惊讶的是小狗居然没死,而且伤口也好了。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脑子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原来,狗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这种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狗狗即使受伤,也会很快的好起来。

狗的唾液不仅可以消毒,还具有防御和消化的功能。狗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就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并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防御本领。此外,狗的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狗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

【化学1+1】

燕窝——鸟的口水

燕窝是什么?燕窝是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本草纲目拾遗卷九》认为:“海燕食海边虫,虫背有筋不化,复吐出而为窝”,因此,有人直接了当说,燕窝就是燕的口水。

燕窝有很大药物功效,大致有这么几条,一是补肺养阴,治疗肺阴不足,咳嗽咽燥,痰中带血,二是补虚养胃,治疗胃阴不足,舌红苔少,口干舌燥,胃中灼热。三是补肾,治疗腰酸肢软,尿频遗尿。四是润肤美容,使皮肤光滑有弹性。

没有痛苦的手术

古代,给病人开刀的时候,为了减少疼痛,手术前,医生将病人有病的肢体浸在冰水里,等人冻麻木了医生再开刀。再不就叫病人喝些酒,待其沉醉时再手术。但割肌之痛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麻醉作用,但效果却不理想,仍然疼痛难忍。

直到医学家发现了效果较好的麻醉药:乙醚,才有效的解除了病人的痛楚。关于乙醚的发现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美国波士顿的麻省综合医院有一位叫莫顿的牙科医生,莫顿经常为患者拔牙,然而拔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为了减轻被拔牙者的痛苦,他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无法减轻疼痛,这让莫顿很苦闷。

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喊着牙痛进了医院让莫顿拔牙。奇怪的是,在拔牙的过程中,这位男子没有大喊大叫,反而说:“你的医术果然高超,我没有感到痛苦,反而觉得舒服些。”莫顿也觉得奇怪,环顾一下四周,莫顿看见装乙醚的瓶子没盖,这是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疑问:是不是因为乙醚的缘故呢?

后来,莫顿发现:患者闻了乙醚味就不会感到疼痛了。于是,每次为患者拔牙时,他都用一块浸了乙醚的手帕盖在患者的鼻子上,结果,找他来拔牙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部顾客盈门。

后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乙醚可以用于多种外科手术。1846年10月16日,莫顿在麻省综合医院里首次举行了外科麻醉手术表演。当病人按莫顿的要求深呼吸几下,吸入麻醉气体后,主刀医生便割下了患者颈部的血管瘤。整个手术持续了30分钟,病人全然不觉疼痛,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

从此以后,乙醚麻醉法便走向世界并一直使用到今天。

【化学1+1】

发明乙醚麻醉剂的风波

1846年,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乙醚进行麻醉外科手术的公开表演成功了。从此,还是医学院二年级学生的莫顿出名了。乙醚麻醉剂亦逐渐成为全世界各家医院手术室里不可缺少的药品。

乙醚麻醉剂的发明是医学外科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然而,当莫顿以乙醚麻醉剂发明者的身份向美国政府申请专利时,他的老师维尔斯和曾经启发他发明的化学教授杰克逊都起来与莫顿争夺专利权。

后来,这场官司打到法院,但多年一直毫无结果。他们为此都被搞得狠狈不堪。乙醚麻醉剂的发明造福于人类。可是,因发明减轻人们痛苦的3位科学家却因名利的争夺而在科学史上演出了一场令人遗憾的悲剧。

不生病的葡萄

有一座城市里的葡萄得了一种“葡萄露菌病”,果农们看着大片大片的葡萄死去,揪心万分,但却束手无策。这时,突然传来有一家的葡萄没有得病的消息,果农们喜出望外,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所有园主的葡萄都得病了,唯有一家幸免于难,这看似奇怪的背后其实是化学在帮忙。

波尔多是法国一个盛产葡萄的城市,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靠葡萄。他们的葡萄收成非常好,可是,好景不长。葡萄因受到一种霉菌的影响,得了一种怪病:叶子就会像长霉一样,变成白色的,藤蔓就会慢慢枯萎,严重的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颗粒不收。

当地人称这种病叫“葡萄露菌病”。

第二年,大片大片的葡萄正在开花结果,丰收在望。可是无情的露菌病又向四周蔓延开来,果农们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是看着葡萄枯萎。

正当果农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路边家的葡萄安然无恙。果农们像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纷纷向园主讨教。结果园主也感到奇怪,茫然不知。

这引起了米亚卢德的好奇心,“其他的葡萄都感染上露菌病,为什么大路边的葡萄却安然无恙呢?”米亚卢德想。

为了弄清原因米亚卢德找到了那个园主并对土壤、水源、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令他失望——没有发现丝毫异常的地方。

正当米亚卢德感到迷茫的时候,园主突然眼睛一亮:“由于我的园子在路边,行人较多,为了防止人们乱摘,我便用石灰水和硫酸铜混在一起喷了喷葡萄,这是不是和它们有关系呢?”听了园主的一番话,米亚卢德赶紧回到实验室研究起来,他将石灰水和硫酸铜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喷洒到葡萄上,经过仔细地观察,选定了一种最佳方案,制出了第一批药物。这批农药挽救了果农的葡萄,让果农免去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后来,米亚卢德为了纪念这座城市,就将药物命名为“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杀菌剂,且可自行配制,成本低,效果好。 波尔多液喷在植物表面后,使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其膜上密布游离的铜离子,菌体或病原体落上后,接触铜离子,使其失去活性及生命力。这是由于离子可渗入菌体细胞与酶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活力。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杀伤力较低。

【化学1+1】

农药兄弟: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

石硫合剂也是农业生产上防治病虫害的常用农药之一,它与波尔多液像同胞兄弟,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剂,一般在果树萌芽前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病菌浸染性危害。石硫合剂则是一种既能杀菌又有杀螨、杀虫作用的优良药剂。一般于病害开始发生时使用,或在螨类、介壳虫、蚜虫发生期使用。

2.波尔多液是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成;石硫合剂是由硫黄粉、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的。

3.波尔多液须随配随用不能久存。而石硫合剂则可以贮存在瓷器坛内,在其表面洒一层废机油作保护层加盖密封能存放15~20天。

4.波尔多液只要先把硫酸铜溶解于水。然后倒入乳化好的石灰水中搅拌均匀,滤清杂质即可使用;而石硫合剂应熬煮。熬煮的方法是:先用水把生石灰水溶解,加水煮沸,然后慢慢加入调匀的硫黄粉,边加边搅拌,煮至药液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而且转深赤褐色为止。

杀死细菌的秘方

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磕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磕碰后留下的伤口感染。一提到伤口感染,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死亡”二字。然而,自从有了消毒法,人们就再也不怕伤口了。

利斯特是爱丁堡医院的一名医生,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查看病房。

他刚推门,一缕阳光从窗户的缝隙里射了进来,那光线中成千上万个小灰尘在飞舞、飘荡……

这时,他忽然想起法国的一位微生物专家巴斯德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有机体的腐败和发酵,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是啊!病人的伤口是裸露在空气中的,肯定会受到灰尘的污染,而灰尘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还有手术器械,等等,肯定也沾有很多细菌。他自言自语道。

这让他想起了一个个失去生命的病人,他们大多死于伤口感染。医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病人死去而束手无策。

于是,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千方百计地寻找一种既防腐又消毒的东西。

经过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利斯特终于找到了提炼煤焦油的一种副产品——苯酚,手术前,用它来喷洒手术器械、手术服以及医生的双手等,感染的现象就会减少,而且病人的伤口恢复得也很快,这个方法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应用。

【化学1+1】

验证苯酚的酸性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取2mL苯酚溶液,然后滴加在石蕊试剂上,并观察其现象。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取少量苯酚固体,并分别向其中加入2—3mL的氢氧化钠溶液、2—3mL碳酸钠溶液、2—3mL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地振荡,观察并比较现象(注意加盐溶液的试管中是否有气泡。)

3.在试管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加入少量苯酚固体,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交流现象

1.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

2.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3.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实验结论

苯酚具有弱酸性,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由于苯酚的酸性太弱,以至于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是:pH值5~8)

演示实验:在刚才制取的苯酚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澄清,生成物为苯酚钠。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又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与碳酸氢钠)。

综上所述,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H2CO3 >; >; NaHCO3。亦可知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

夺人魂魄的“鬼谷”

在北美州西北部,有一片十分宽阔的山谷地。早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脱发,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甚至一些动物也逃脱不了死亡的的厄运,于是没过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了。

由于这片山非常的可怕,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鬼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些勇敢的地质学家再次闯入这个夺人性命的“鬼谷”,经过他们实地考察与实验发现,原来这里土壤中含有大量硒元素。硒经过植物、河水的“传递”后,进入了人的身体,慢慢的,人体硒含量过高,所以人们才会中毒死亡。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缺乏硒,也同样会引起疾病。过去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经常流传一种“克山病”,就是由缺硒引起的。

这种病来势比较凶猛,病人开始呕吐黄水、继而心力衰竭最后突然死亡。后来研究人员把一种叫做亚硒酸钠的化合物制成溶液喷撒在农作物上,人吃了这些植物以后适当补充了硒的含量。从而控制了“克山病”的发生。

【化学1+1】

会吃硒的紫云英

“鬼谷”之谜已被揭开,科学家们就因地制宜,把含硒多的地方变成一个硒的矿场。人们在这片山谷地上种了一种叫紫云英的植物,紫云英有一种“吃”硒的本领。

时间长了,紫云英的体内就会积累很多硒元素。等紫云英成熟后割下晒干烧成灰,可以提取少量的硒元素。据说,把1公顷紫云英烧成灰后可提取纯净硒元素2.5千克。

阿斯匹林为什么能促使植物开花

20世纪70年代以来,阿斯匹林这种退烧、止痛的常用药在农业上竟大显身手。墨西哥的萨维德把阿斯匹林稀溶液喷洒到菜豆、玉米等作物上,其耐旱能力大为加强并加速开花而获得丰收。花瓶中的即将枯萎的插花,如洒上少许阿斯匹林溶液,花瓣又会生机盎然,未开的花苞受此药的作用将迅速开花。

这些现象此起了学者们的兴趣,美国哈佛大学的克兰深入研究花开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一种激素在控制,而且可能存在于韧皮部。他让蚜虫去吸食韧皮液汁然后迅速取出,将其注入未开花的植株,结果植物很快开花。化学分析表明,这种花激素就是水杨酸,而水杨酸正是阿斯匹林的水解产物。

把阿斯匹林或水杨酸注射到烟草叶上,烟草就迅速合成出3种新蛋白质,它们都有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并能保护植物细胞水分不致流失、增强其免疫功能。因此,花激素作为农药还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化学1+1】

水杨酸在医学上的用途

水杨酸是无色针状晶体,易升华,并能随水蒸气挥发。它具有酚及羟基酸的化学性质,与三氯化铁反应呈紫色,由于酚羟基的影响,酸性较苯甲酸为强。其结构为:

水杨酸原本是皮肤医学的用途,最早由杨柳树提炼而得,问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临床上,各种浓度的水杨酸被广泛安全使用,甚至号称皮肤医学的利器。

水杨酸能促进角质代谢,在肌肤表层持续且温和地松脱晦暗枯萎细胞,对清理皮层有最佳期的效果,可使肌肤新陈代谢的过程正常,帮助细胞再生活化,加速肌肤细胞的更新。

与一般果酸不同的是,水杨酸不会增加肌肤的感光度,或造成正度的干燥与不舒适感,还具有对抗各类环境中污染物的功效,使肌肤恢复最佳的新生状态。另外,水杨酸本身具有杀菌能力,其钠盐可用作食品等的防腐剂,水杨酸也是制备药物的原料(如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得到乙酰水杨酸,俗称“阿斯匹灵”,是常用的止痛解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