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志
律历志(一)
凡律所革,以变律吕,相生至六十。(二)聚珍本
(一)“律历志”,司马彪续汉书律历志中刘昭注引袁山松书云:“刘洪,字元卓,泰山蒙阴人……及在东观,与蔡邕共述律历记,考验天官。”则东观汉记律历志出自蔡邕和刘洪之手。
(二)“相生至六十”,此条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
礼志
立春之日,立青幡,施土牛于门外,以示兆民。(一)书钞卷一五四 章帝行幸,敕立春之日,京都百官皆衣青衣,令史皆服青帻。(二)书钞卷一五四汉承秦灭学,(三)庶事草创,明堂、辟雍阙而未举。武帝封禅,始立明堂于泰山,(四)犹不于京师。元始中,王莽辅政,庶绩复古,(五)乃起明堂、辟雍。御览卷五三三
(一)“以示兆民”,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上云:“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论衡乱龙篇云:“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秉耒把锄,或立土牛。象人、土牛,未必能耕也,顺气应时,示率下也。”盐铁论授时篇载贤良语云:“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隋书礼仪志亦载立春出土牛事,是隋时仍沿汉制。
(二)“令史皆服青帻”,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三)“汉承秦灭学”,此句上冠有“蔡邕礼乐志曰”一句。蔡邕礼乐志即东观汉记中礼乐志。蔡邕所撰东观汉记诸志,是礼、乐分志。从本条内容看,应为礼志中文字。
(四)“武帝封禅,始立明堂于泰山”,初学记卷一三引蔡邕礼乐志云:“孝武帝封禅岱宗,立明堂于泰山汶上。”又类聚卷三八引蔡邕礼乐志云:“孝武封岱宗,立明堂于泰山汶上。”文字与此稍有不同。
(五)“庶绩复古”,聚珍本脱此句。
乐志
汉乐四品:(一)一曰大予乐,(二)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郊乐,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三)殷荐上帝”,周官“若乐六变,(四)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也”。宗庙乐,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假”,(五)诗云“肃雍和鸣,(六)先祖是听”。食举乐,王制谓“天子食举以乐”,周官“王大食则令奏钟鼓”。(七)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辟雍、飨射,孝经所谓“移风易俗,(八)莫善于乐”,礼记曰“揖让而治天下者,(九)礼乐之谓也”。社稷,诗所谓“琴瑟击鼓,(一〇)以御田祖”者也。礼记曰“夫乐施于金石,(一一)越于声音,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此之谓也。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一二)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一三)其短箫铙歌,军乐也。(一四)其传曰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一五)盖周官所谓“王师大献则令凯乐,(一六)军大献则令凯歌”也。(一七)孝章皇帝亲着歌诗四章,列在食举,又制云台十二门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熹平四年正月中,出云台十二门新诗,下大予乐官习诵,(一八)被声,与旧诗并行者,皆当撰录,以成乐志。(一九)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中刘昭注
(一)“汉乐四品”,此句上冠有“蔡邕礼乐志曰”一句,从所引内容看,当是东观汉记乐志中文字。
(二)“大予乐”,范晔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三年载:“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李贤注云:“尚书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故据琁机钤改之。”
(三)“先王以作乐崇德”,此下二句见易豫卦象传。
(四)“若乐六变”,此下三句见周礼春官大司乐。
(五)“琴瑟以咏,祖考来假”,此二句见尚书益稷篇。“假”,益稷篇作“格”。按“假”亦音“格”,二字音同义通。易萃卦云:“王假有庙。”王弼注云:“假,至。”
(六)“肃雍和鸣”,此下二句见诗周颂有瞽篇。
(七)“王大食则令奏钟鼓”,周礼春官大司乐云:“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大食”,郑玄注云:“大食,朔月、月半以乐宥食时也。”
(八)“移风易俗”,此下二句见孝经广要道章。
(九)“揖让而治天下者”,此下二句见礼记乐记。
(一〇)“琴瑟击鼓”,此下二句见诗小雅甫田篇。
(一一)“夫乐施于金石”,礼记乐记云:“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与此所引文字微异。
(一二)“天子所以宴乐群臣”。御览卷五六七引崔豹古今注云:“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但汉帝也用来宴乐贵宾。如范晔后汉书东夷传云:“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
(一三)“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此二句见诗小雅伐木篇。“坎坎”,状鼓之声。“蹲蹲”,舞貌。郑玄笺云:“为我击鼓坎坎然,为我兴舞蹲蹲然。”
(一四)“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庄述祖汉铙歌句解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宋书乐志四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叙战阵者仅战城南一篇,其余皆与战阵无涉。庄述祖说可能是正确的。御览卷五六七引崔豹古今注云:“短箫铙歌,鼓吹之常,亦以赐有功诸侯也。”
(一五)“风劝士也”,宋书乐志一云:“……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黄帝岐伯所作,以扬德建武,劝士讽敌也。’”宋书所引蔡邕语,即出蔡邕所撰礼乐志。
(一六)“王师大献则令凯乐”,周礼春官大司乐云:“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大献”,谓战胜献捷于祖庙。
(一七)“军大献则令凯歌”,周礼春官镈师云:“军大献则鼓其恺乐。”
(一八)“大予乐官”,谓大予令、丞,属太常。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二云:“大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大予乐令下有员吏二十五人,其二人百石,二人斗食,七人佐,十人学事,四人守学事。乐人八佾舞三百八十人,见司马彪书百官志二刘昭注所引汉官。
(一九)“以成乐志”,此条通鉴卷四四胡三省注亦引,字句极简。此下聚珍本尚有“国家离乱,大囗未安,黄门旧有鼓吹,今宜罢去”一段文字。此段文字系辑自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三〇。据孔广陶校注本书钞卷一三〇所引,知此段文字已经陈禹谟窜改,且此段文字出和熹邓皇后传,不当入乐志。参阅本书和熹邓皇后传注(二六)。
郊祀志
太尉赵囗上言曰:(一)“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尝不封禅。陛下圣德洋溢,(二)顺天行诛,拨乱中兴,作民父母,修复宗庙,救万姓命,黎庶赖福,海内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礼官咸以为宜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当仁不让。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三)以明灵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四)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上刘昭注 中元元年正月,群臣复奏言:(五)“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辄拒绝不许,臣下不敢颂功述德业。(六)谨按河雒谶书,(七)赤汉九世,当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傅奏左帷。陛下遂以仲月令辰,遵岱岳之正礼,奉图雒之明文,以和灵瑞,(八)以为兆民。”上曰:(九)“至泰山乃复议。国家德薄,灾异仍至,(一〇)图谶盖如此。” 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上刘昭注上东巡狩,(一一)至泰山,有司复奏河雒图记表章赤汉九世尤着明者,前后凡三十六事。与博士充等议,以为“殷统未绝,黎庶继命,高宗久劳,犹为中兴。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据三代郊天,(一二)因孔子甚美其功,后世谓之圣王。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土靡不其有,宗庙不祀,十有八年。陛下无十室之资,奋振于匹夫,除残去贼,兴复祖宗,(一三)集就天下,海内治平,夷狄慕义,功德盛于高宗、武王。宜封禅为百姓祈福。请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奏仪制”。诏曰:“许。昔小白欲封,夷吾难之;季氏欲旅,仲尼非焉。盖齐诸侯,季氏大夫,皆无事于泰山。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禅,德薄而任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于得承鸿业,帝尧善及子孙之余赏,盖应图箓,当得是当。惧于过差,执德不弘,言道不笃,为议者所诱进,后世知吾罪深矣。”(一四)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上刘昭注北夷作寇,千里无烟火,(一五)无鸡鸣狗吠之声。(一六)文选卷二〇曹植五言诗送应氏李善注封禅,其玉牒文秘,天子事也。(一七)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李善注明帝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皇帝配之。(一八)聚珍本诏曰:(一九)“经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二〇)祭法‘功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以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传曰:‘圣王先成民而致力于神。’又曰:(二一)‘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二二)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孝文十二年令曰:‘比年五谷不登,欲有以增诸神之祀。’王制曰:‘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今恐山川百神应典祀者尚未尽秩,其议增修群祀宜享祀者,以祈丰年,以致嘉福,以蕃兆民。诗不云乎:‘怀柔百神,及河乔岳。’(二三)有年报功,不私幸望,岂嫌同辞,其义一焉。’(二四)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中刘昭注祠礼毕,命儒者论难。(二五)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中刘昭注孝成时,匡衡奏立北郊,复祠六宗。至建武都雒阳,制郊祀,六宗废不血食,大臣上疏谓宜复旧。上从公议,由是遂祭六宗。(二六)姚本永平三年八月丁卯,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舞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不皆相袭,以明功德。秦为无道,残贼百姓,高皇帝受命诛暴,元元各得其所,万国咸熙,作武德之舞。(二七)孝文皇帝躬行节俭,除诽谤,(二八)去肉刑,(二九)泽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舞。(三〇)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开地置郡,传之无穷,孝宣皇帝制盛德之舞。(三一)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武畅方外,震服百蛮,戎狄奉贡,宇内治平,登封告成,修建三雍,肃穆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代。以兵平乱,武功盛大。歌所以咏德,舞所以象功,世祖庙乐名宜曰大武之舞。元命包曰:“缘天地之所杂乐为之文典。”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而诗人称其武功。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各与虞韶、禹夏、汤护、周武无异,(三二)不宜以名舞。协图征曰:“大乐必易。”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汉书曰:“百官颂所登御者,一章十四句。”依书文始、五行、武德、昭德、盛德修之舞,(三三)节损益前后之宜,六十四节为舞,曲副八佾之数。十月烝祭始御,用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进武德舞歌诗曰:“于穆世庙,肃雍显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三四)休矣惟德,(三五)罔射协同,(三六)本支百世,永保厥功。”(三七)诏书曰:“骠骑将军议可。”(三八)进武德之舞如故。(三九)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下刘昭注章帝初即位,赐东平宪王苍书曰:“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四〇)对于八政劳谦克己终始之度,(四一)比放三宗诚有其美。(四二)今迫遗诏,诫不起寝庙,臣子悲结,佥以为虽于更衣,(四三)犹宜有所宗之号,以克配功德。宗庙至重,朕幼无知,寤寐忧惧。先帝每有着述典议之事,未尝不延问王,以定厥中。愿王悉明处,乃敢安之。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思有所承,公无困哉!”太尉囗等奏:(四四)“礼,祖有功,宗有德。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号曰显宗,四时祫食于世祖庙,如孝文皇帝在高庙之礼,奏武德、六始、五行之舞。”苍上言:“昔者孝文庙乐曰昭德之舞,孝武庙乐曰盛德之舞,今皆祫食于高庙,昭德、盛德之舞不进,与高庙同乐。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庙,当同乐,盛德之乐无所施;如自立庙当作舞乐者,不当与世宗庙盛德之舞同名,(四五)即不改作舞乐,当进武德之舞。臣愚囗鄙陋,庙堂之论,诚非所当闻所宜言。陛下体纯德之妙,奋至谦之意,猥归美于载列之臣,故不敢隐蔽愚情,披露腹心。诚知愚鄙之言,不可以仰四门宾于之议。伏惟陛下以至德当成、康之隆,天下乂安刑措之时也。百姓盛歌元首之德,股肱贞良,庶事宁康。臣钦仰圣化,嘉羡盛德,危颠之备,非所宜称。”上复报曰:“有司奏上尊号曰显宗,(四六)藏主更衣,不敢违诏。祫食世祖,庙乐皆如王议。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见榱桷,俯视几筵,眇眇小子,哀惧战栗,无所奉承。爱而劳之,所望于王也。”(四七)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下刘昭注
建初四年八月,上以公卿所奏明德皇后在世祖庙坐位驳议示东平宪王苍,(四八)苍上言:“文、武、宣、元祫食高庙,皆以后配。先帝所制,典法设张。大雅曰:“昭哉来御,从其祖武。’(四九)又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五〇)明德皇后宜配孝明皇帝。”(五一)御览卷五三一永初六年,皇太后入宗庙,(五二)于世祖庙与皇帝交献焉,如光烈皇后故事。御览卷五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