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东海恭王彊

东海恭王彊,(一)光武皇帝长子也。母郭后。建武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十七年十月,郭后废为中山太后。自郭后废,彊不自安,数因左右陈诚,愿备藩辅。十九年六月,(二)彊废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十月,就国,兼食东海、鲁国二郡二十九县,(三)租入倍诸王,赏赐恩宠绝无伦比,(四)置虎贲旄头云罕,(五)宫殿设钟囗之悬。(六)彊性聪达恭谦,(七)临之国,比上书让还东海十九县,又因皇太子固辞。上不许,以彊章示公卿大夫,深嘉叹之。御览卷一四八  东海王彊薨,(八)上发鲁相所上檄,下床伏地,举声尽哀,至长乐宫,白太后,因出幸津门亭发丧。(九)文选卷六〇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东海王彊薨,追念彊雅性恭俭,不欲令厚葬以违其意,诏中常侍杜岑、东海傅相曰:(一〇)“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敕官属遣送,务行约省,茅车瓦器,以成王志。”御览卷五五三东海王彊孙顷王肃,性谦俭,修恭王法。(一一)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万疋,(一二)以助国费。(一三)初学记卷一〇

(一)“东海恭王彊”,光武帝子,范晔后汉书四二有传。

(二)“十九年六月”,此句上有“其”字,当系衍文。聚珍本无,今据删。

(三)“兼食东海、鲁国二郡”,原无“兼”字,书钞卷七〇两引皆有此字,今据增补。“鲁国”下原有“并”字,系衍文,聚珍本无,书钞卷七〇两引皆无此字,今据删。

(四)“绝无伦比”,原无“绝”字。万花谷后集卷七引作“绝无伦比”,今据增“绝”字。此四字姚本、聚珍本作“绝于伦比”,初学记卷一〇引同。

(五)“置”,原误作“致”,姚本、聚珍本作“置”,书钞卷七〇两次引征、卷一三〇一次引征皆作“置”。又初学记卷一〇、御览卷六八〇、万花谷后集卷七引亦作“置”,今据改正。“云罕”,此二字原无,书钞卷七〇两引,其中一处引有此二字,今据增补。

(六)“宫殿设钟囗之悬”,类聚卷四四引有此句,字有脱漏。此句下聚珍本尚有“拟于乘舆”一句,各书所引皆无此句。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云:“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头,宫殿设钟囗之县,拟于乘舆。”可能聚珍本即据范书增入。

(七)“谦”,聚珍本作“谨”,书钞卷七〇引同。

(八)“东海王彊薨”,彊卒于明帝永平元年五月,葬于六月,见范晔后汉书明帝纪。

(九)“津门亭”,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李贤注云:“津门,洛阳南面西头门也,一名津阳门。每门皆有亭。”

(一〇)“傅相”,原误作“相传”,聚珍本作“傅相”,与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相合,今据改。

(一一)“修恭王法”,此句原无,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〇引有,今据增补。

(一二)“复”,原无此字,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〇引有,今据增补。

(一三)“费”,此字原无,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七〇引亦有“费”字,与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同,今据增补。此条万花谷后集卷七亦引,文字稍异。

沛献王辅

沛献王辅,(一)善京氏易。(二)永平五年秋,京师少雨,上御云台,召尚席取卦具自卦,(三)以周易卦林占之,(四)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集。”明日大雨。上即以诏书问辅曰:“道岂有是耶?”辅上书曰:“案易卦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集。蹇,(五)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六)蚁穴居而知雨,将云雨,蚁封穴,(七)故以蚁为兴文。”(八)诏报曰:“善哉!王次序之。”(九)文选卷六〇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  沛王、楚王来朝,皆就国,(一〇)明帝告诸王傅相,王诸子年五岁以上,皆令带列侯印,(一一)复送绶十九枚,为诸王子在道欲急带之也。书钞卷一三一沛献王辅,性恭严有威,(一二)好经书,论集经传图谶,作五经通论。奉蕃以至没,(一三)遵履法度,未尝犯禁,称为贤王。初学记卷一〇

(一)“沛献王辅”,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徙为中山王,二十年徙封沛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善京氏易”,此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〇,类聚卷二,御览卷一〇、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自卦”,玉海卷三五、汉艺文志考证卷九引同。姚本、聚珍本作“自为卦”,初学记卷二引同,御览卷七二七引作“自作卦”。

(四)“周易卦林”,聚珍本同,玉海卷三五引亦同。姚本无“卦”字,初学记卷二、卷一〇,类聚卷二,御览卷一〇、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亦皆无“卦”字。汉艺文志考证卷九引作“京氏易林”。

(五)“蹇”,原无此字,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〇,类聚卷二,御览卷一〇、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亦皆有此字,今据增补。

(六)“山”,原无此字,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〇,类聚卷二,御览卷一〇、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皆有此字,今据增补。

(七)“蚁封穴”,“穴”字下原有“者”字,从文义看不当有此字,聚珍本无,今据删。

(八)“兴文”,聚珍本同。姚本作“兴居”,类聚卷二引与姚本同。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作“雨居”。初学记卷二,御览卷一〇、卷七二七引皆无“文”字。

(九) “王次序之”,玉海卷一二三亦引此条,字句极略。

(一〇)“皆”,此字聚珍本无,御览卷六八二引同。

(一一)“印”,聚珍本作“绶”,御览卷六八二引同。

(一二)“恭严有威”,此四字原无,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〇引有,今据增补。

(一三)“奉蕃以至没”,“没”字下姚本、聚珍本有“身”字。

楚王英

楚王英奉送黄缣三十五疋、白纨五疋入赎,(一)楚相以闻,诏书还赎缣纨,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二)御览卷八一九  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三)御览卷二〇一

(一)“楚王英”,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赎”,原误作“蜀”,下文“赎”字同误,今据聚珍本校正。

(二)“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此句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李善注亦引,文字全同。范书楚王英传云:“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讬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李贤注云:“‘伊蒲塞’即‘优婆塞’也,中华翻为近住,言受戒行堪近僧住也。‘桑门’即‘沙门’。”

(三)“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姚本无楚王英传,聚珍本虽有楚王英传,然而漏辑此条。据范晔后汉书楚王英传,明帝永平十三年,有人告楚王英大逆不道,英被废,徙丹阳泾县。十四年,英至丹阳,自杀。

济南安王康

济南安王康,(一)多殖财货,大治宫室,起内第,奴婢千四百人。(二)书钞卷七〇

(一)“济南安王康”,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

(二)“奴婢千四百人”,此条聚珍本作“济南安王康,多殖财货,大修宫室,起内第,奴婢至千四百人,厩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欲,游观无节”。与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七〇所引全同,可见珍聚本所辑是据陈本书钞。此条末,陈本书钞注“补”字,即谓本文已作增补。考之范晔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可知陈本书钞所增改字句,均据范书。

东平宪王苍

东平王苍,(一)少好经书,雅有智慧。书钞卷七〇  东平宪王苍,少有孝友之质,(二)宽仁弘雅。中元二年,光武帝崩,明帝诏曰:“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可以讬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其以苍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三)初学记卷一〇

是时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乃祖庙登歌八佾舞数。苍以亲辅政,尽心王室,每有议事,上未尝不见从,名称日重。(四)姚本东平宪王苍开东合,(五)延英雄。御览卷四七四东平宪王苍上书表荐名士左冯翊桓虞等,(六)虚己礼下,与参政事。御览卷四七四上尝问东平王苍曰:“在家何业最乐?”苍对曰:“为善最乐。”上嗟叹之。(七)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东平王苍与诸王朝京师,(八)月余还。帝临送归宫,凄然怀思,乃遣使手诏诸国曰;“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九)以增叹息。”类聚卷二九明帝诏书示诸国曰:“诏问东平王苍处家何等最乐,王对曰:‘为善最乐。’”帝曰:“其言甚大,副其腰腹。”(一〇)苍美鬓髯,(一一)腰带八尺二寸。(一二)类聚卷四五上以所自作光武皇帝本纪示东平宪王苍,苍因上世祖受命中兴颂。(一三)上甚善之,以问校书郎,此与谁等,皆言类相如、扬雄,前代史岑比之。(一四)文选卷六〇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建初三年,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骛过,(一五)山陵浸远,孤心惨怆。飨卫士南宫,皇太后因过按行阅视旧时衣物。惟王孝友之德,今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一六)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一七)今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致宛马一匹。闻武帝歌天马,(一八)沾赤汗,今亲见其然,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一九)万花谷后集卷一八,文选卷五八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卷二三颜延之拜陵庙作李善注,御览卷七一五,书钞卷一九,类聚卷九三四年,(二〇)苍上疏愿朝。上以王触寒涉道,使中谒者赐乘舆貂裘。(二一)苍到洛阳,使鸿胪持节郊迎,引入,不在赞拜之位,升殿乃拜,上亲答拜。苍上疏曰:(二二)“赐奉朝请,咫尺天颜,事过典故。”诸王归国,上特留苍。(二三)赐以秘书列图、道术秘方。至八月饮酎毕,(二四)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二五)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鞍马,钱布以亿万计。(二六)类聚卷四五东平王苍到国后病水气喘逆,上遣太医丞相视之,小黄门侍疾。置驿马,传起居,以千里为程。(二七)御览卷七四三东平王苍葬,章帝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二八)龙旗九旒,虎贲百人。御览卷五五三章帝幸东平,祭东平王墓,云:“思其人,到其乡,(二九)其处在,其人亡。” 类聚卷三四

(一)“东平王苍”,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质”,原误作“贤”,姚本、聚珍本作“质”,书钞卷七〇、御览卷一五〇引同,今据改正。

(三)“位在三公上”,原无此句,聚珍本有,书钞卷七〇、类聚卷四五、御览卷一五〇引亦有,今据增补。此条书钞卷六四、类聚卷四八、御览卷二三八亦引,字句稍略。

(四)“名称日重”,此条文字聚珍本亦有,不知二本辑自何书。陈禹谟刻本书钞卷六四引续汉书,与此全同。疑姚本误以续汉书文字辑入,而聚珍本辑者不察,又据姚本辑录。

(五)“东合”,汉书公孙弘传云:“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颜师古注云:“合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吏官属也。”

(六)“名士”,聚珍本作“贤士”。

(七)“上嗟叹之”,此条初学记卷一〇引作“明帝尝从容问王:‘在家为人,何好最乐?’苍曰:‘为善最乐。’”御览卷四六八亦引,字句简略。

(八)“东平王苍与诸王朝京师”,事在明帝永平十一年。

(九)“采菽”,见诗小雅,为诸侯来朝,天子嘉之之作。

(一〇)“副其腰腹”,“副”字御览卷一五〇引作“称”。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永平“十一年,苍与诸王朝京师。月余,还国。帝临送归宫,凄然怀思,乃遣使手诏国中傅曰:‘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诵及采菽,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其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一一)“苍美鬓髯”,姚本作“苍体长,美须眉”。聚珍本作“苍体大,美须眉”。

(一二)“腰带八尺二寸”,此条书钞卷七〇、御览卷三七一亦引,字句稍略。

(一三)“苍因上世祖受命中兴颂”,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赐苍钱千五百万,布四万匹。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以其文典雅,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