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一)“汝南王琳字巨尉”,此句原仅有“王琳”二字,聚珍本有“汝南”、“字巨尉”五字,御览卷四一六、卷四二〇引同,今据增补。王琳,范晔后汉书卷三九赵孝传后附载其事。

(二)“冢”,原作“家”,聚珍本作“冢”。按“冢”字是,范晔后汉书赵孝传后载王琳事云:“琳兄弟独守冢庐,号泣不绝。”“冢”与“冢”,二字同。

淳于恭

淳于恭以谦俭推让为节,(一)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乃知是恭。其盗还橡,(二)恭不受。(三)类聚卷二一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以谦俭推让为节,人有刈恭禾者,(四)恭见之,(五)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门外,上有盆,邻里牧牛儿争饮牛。(六)恭恶其争,多置器其上,(七)为预汲水满之。小儿复争,恭各语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争。御览卷四〇三

淳于恭养兄崇孤儿,教诲学问,时不如意辄呼责,(八)数以捶自击其胫,欲以感之。儿惭负,不敢复有过。(九)御览卷五一二

(一)“淳于恭”,姓淳于,名恭。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橡”,亦称橡子,即栎实,可食。范晔后汉书李恂传记载,恂免官后,“徙新安关下,拾橡实以自资”。

(三)“恭不受”,此句下原有“人又有盗刈恭禾者,恭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数句,为避免与下条重出,今删去。此条御览卷四二四、卷四九一亦引,文字大同小异。

(四)“者”,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八五,御览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五)“恭”,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八五,御览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卷八三九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六)“儿”,聚珍本作“而”,误。

(七)“多置器其上”,事类赋卷八引云:“淳于恭家井在门所,邻儿饮牛,恭恶不净,多置器在井上。”字句多所删改。

(八)“呼”,原作“平”,于此无义,必是误字。聚珍本作“呼”,当是。“呼”字残破,舛误为“平”。今依聚珍本校正。

(九)“不敢复有过”,此条聚珍本置于上条“至去乃起”句下。按以上三条记述了淳于恭的四件事情,一为恭助盗橡者,二为伏草中不见盗禾者,三为置器井旁,不令牧牛儿争,这些举动使得“里落皆化而不争”。四为教诲兄子事,与以上三事不为一类,在东观汉记中,教诲兄子事当在以上三事之后。范晔后汉书淳于恭传云:恭“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辄助为收采。又见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盗去乃起,里落化之。王莽末,岁饥兵起,恭兄崇将为盗所亨,恭请代,得俱免。后崇卒,恭养孤幼,教诲学问,有不如法,辄反用杖自箠,以感悟之,儿惭而改过”。由此也可看出,“里落化之”以上为一类内容,以下为另一类内容。东观汉记所记恭教诲兄子事当序在“里落皆化而不争”句后,聚珍本连缀于第三事之前,舛乱失次。

江革

江革,(一)字次翁,(二)客东海下邳,佣赁以养父母。下邳知其孝,市买辄与好善者,(三)虽无钱,任贳与之。御览卷八二七  江革专心养母,幅巾屣屩。(四)文选卷四三孔稚珪北山移文李善注

江革母年八十,革不欲摇动之,常自居辕内挽车,不用牛马。(五)书钞卷一四一

永平中,江革为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六)帝诏使虎贲迎送扶掖。(七)革每进拜,上辄自礼之,(八)小有疾,(九)辄太官送食,宠遇甚厚。京师贵戚卫尉顺阳侯马廖、侍中窦宪等各奉书致礼遗革,(一〇)终不发书,无所当受,(一一)上以此重之。(一二)御览卷四七四

(一)“江革”,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一亦略载其事。

(二)“字次翁”,此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二四一引江革拜五官中郎将事有“江革,字次翁”之文,今据增补“字次翁”一句。

(三)“买”,聚珍本作“贾”。

(四)“幅巾屣屩”,“屣屩”,聚珍本作“屐履”,文选卷二一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同。此条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八引作“江革养母,幅巾屐履”。

(五)“不用牛马”,此条御览卷七七五亦引,文字稍有不同。

(六)“每朝会”,原无“每”字,姚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二四一引亦有,今据增补。此句书钞卷六三引作“每有朝会”,亦有“每”字。

(七)“迎送扶掖”,原脱“送”字,御览卷三六九引有,今据增补。此四字姚本、聚珍本作“扶持”二字,书钞卷六三、御览卷二四一引同。

(八)“上辄自礼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恒自礼焉”。书钞卷六三引作“常自礼之”,孔广陶书钞注云:“‘恒’作‘常’,系唐人转写避穆宗讳也。”御览卷二四一引作“帝自礼之”。

(九)“小有疾”,此下三句姚本作“时有疾不会,辄敕大臣送醪膳,恩宠莫与为比”。“臣”字当作“官”。聚珍本“臣”作“官”,“醪膳”作“餐醪”,余与姚本同。书钞卷六三引与聚珍本全同。

(一〇)“窦宪”,其下姚本、聚珍本有“慕其行”三字,与范晔后汉书江革传相合。

(一一)“当”,姚本、聚珍本作“报”,范晔后汉书江革传亦作“报”。

(一二)“上以此重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帝闻而益善之”,范晔后汉书江革传同。

刘般

刘般,(一)字伯兴,(二)兼屯骑校尉。(三)时五校官显职闲,(四)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毕给,故多宗室肺腑居之。御览卷二四二  刘般字伯兴,(五)为太仆,在朝尽节,(六)夙夜不怠。书钞卷五四

刘般字伯兴,迁宗正,(七)在朝廷竭忠尽节,勤身忧国,(八)夙夜不怠,数纳嘉谋,州郡便宜,(九)清净畏慎,受职修治,振施宗族。御览卷二三〇

(一)“刘般”,原作“刘磐”。书钞卷五三、卷五四、卷六一,初学记卷一二,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御览卷二三〇皆引刘般事迹片段,字皆作“刘般”,姚本、聚珍本亦作“刘般”,今从之。刘般,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字伯兴”,原作“字仲兴”,书钞卷六一引刘般为屯骑校尉事,亦云“字仲兴”,皆误。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〇引刘般为宗正事,皆云“字伯兴”,与聚珍本合,范晔后汉书刘般传亦云:“字伯兴”,今据改。

(三)“兼屯骑校尉”,范晔后汉书刘般传载:“永平……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

(四)“五校”,范晔后汉书刘般传同。书钞卷六一引作“五校尉”,聚珍本同。按有无“尉”字,均无妨文义。五校尉,指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云:“大驾卤簿,五校在前,各有鼓吹一部。”

(五)“伯兴”,原误作“与伯”。

(六)“在朝尽节”,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在朝竭忠尽节”,初学记卷一二引东观汉记云:“刘般字伯兴,代名忠孝,在朝竭忠尽节。建初元年,拜为宗正。”据此,此句上又有“世名忠孝”一句。初学记“代”字原作“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引亦有“代名忠孝”一句。

(七)“迁宗正”,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建初元年,拜为宗正”。与初学记卷一二所引全同。按范晔后汉书刘般传云:“建初二年,迁宗正。”

(八)“勤身忧国”,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忧勤国事”,书钞卷五三引作“勤忧国事”,字异而义同。

(九)“州郡便宜”,此下四句姚本、聚珍本无。

刘恺

刘恺,(一)字伯豫,以当袭父般爵,(二)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三)久之,章和中,(四)有司奏请绝国,上美其义,特优加之,(五)恺犹不出。有司复奏之,侍中贾逵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和帝纳之,下诏曰:(六)“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父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乃征恺,拜为郎,稍迁侍中。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御览卷四二四

(一)“刘恺”,范晔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附有刘恺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书钞卷四八引有此条,首云“东观汉记刘恺传云”,可知东观汉记有刘恺传。

(二)“以当袭父般爵”,此句下聚珍本有“封居巢侯”一句,御览卷二〇一引亦有此句,但作“居崇侯”。按“居巢侯”是,东汉有居巢县,属庐江郡。据范晔后汉书刘般传,般于建武九年封灾丘侯,后徙封杼秋侯,永平元年又徙为居巢侯。

(三)“遁逃避封”,“遁”字原脱,聚珍本、御览卷五一五引皆有“遁”字,范晔后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今据增补。

(四)“久之,章和中”,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五一五引亦有此二句,范晔后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今据增补。

(五)“加”,御览卷五一五引同,此字误。聚珍本作“嘉”。“加”乃“嘉”的残破字。范晔后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作“假”,于义亦通。

(六)“下诏”,原误倒作“诏下”,聚珍本作“下诏”,范晔后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今据改。

蔡顺(一)

蔡君仲,汝南人。王莽乱,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所以,君仲云:“黑与母,赤自食。”贼义之,遗盐二斗,(二)受而不食。(三)御览卷九五五

(一)“蔡顺”,字君仲,范晔后汉书卷三九周磐传附载其事。

(二)“斗”,事类赋卷二五引作“升”。

(三)“受而不食”,此条类聚卷八八亦引,字句略简。

赵咨

赵咨,(一)字文楚,东郡燕人,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二)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无储,(三)乞少置衣粮,(四)妻子余物无所惜。”(五)诸盗皆惭叹,跪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走。类聚卷二〇

(一)“赵咨”,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

(二)“字文楚,东郡燕人,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此三句原仅有“至孝”二字,今据御览卷四一二引增补。

(三)“无储”,此二字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四)“少”,原无此字,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赵咨传载咨言云:“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五)“妻子余物无所惜”,此句御览卷四一二引作“妻子余物,一无所请”,与范晔后汉书赵咨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