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9章 吏政四銓選(4)

請變通委署州縣章程疏光緒二年

湖南巡撫王文韶

臣維州縣為親民之官。必須久於其任。方能有益地方。現奉部定章程。委署有人之缺。祇准十分之一。自係為整飭吏治起見。然其中不無窒礙之處。欲求推行盡力。不得不量擬變通。查州縣署事。一年期滿。各省沿為故事。其實本非定章。湖南早已不拘此說。遇有留心民瘼之牧令。往往不輕更調。俾得從容展布。與民相安。從未敢狃於調劑之私。致涉瞻徇。其未經分發人員。非特不准委署代理。并不令稟到當差。知府為州縣該管上司。從不委署知州知縣。更無佐雜濫署州縣之事。遇有缺出。應須依限請補。並無空缺久懸。藉為更署地步。此部臣所指各項獘端。皆臣與藩司等日夕兢兢。恪守限制。而不敢稍有逾越者。奏咨具在。部臣固可按牘而稽也。惟現定新章。州縣除調署。及委署無人之缺。並暫時代理外。其委署有人之缺。每年不得逾十分之一。此則辦理不無窒礙。其情形有可條晰指陳者。實任調署別缺。州縣與佐雜并計。例准十分之二。此項調署遺缺。皆應委員接署。今委署不及調署之半。則其餘非互相更調不可。設遇更調之員。人地或有未宜。欲遵例則有誤地方。欲擇人則有違 功令。此其窒礙者一也。凡遇委署。有人之缺較多。無人之缺較少。無人之缺。不能久懸。或由外按限擬補。或由部按月歸選。接准部覆。及領憑到省。均不過半年數月間。隨時見缺。既不能不即委署理。選補有人。又不能不即飭赴任。展轉更替。為期更促。為治愈難。此其窒礙者二也。實缺例應引 見人員。均有交代。或因正款雜項未清。或因患病措資乞假。交卸起程。遠省往返。動輒需時。若一概作為有人之缺。此項人員。正復不少。限以十分之一。其他委署。更屬無多。設有應行撤任察看之員。勢不能以額滿而多所遷就。此其窒礙者三也。湘省地雜苗猺。素稱難治。散勇之多。尤甲於他省。州縣一不得人。其患可以立見。新選人員。情形未熟。留省學習。往往有之。又或准補之員。先期承辦重大差使。一時未能竣事。若因委署額滿之故。不論情形之是否熟習。差使之曾否完竣。剋期飭令赴任。誠恐無益民生。有妨要務。此其窒礙者四也。臣於此次接奉部文後。督同藩司通籌綜計。業將人地不宜各員。或開缺另補。或彼此對調。覈明分別具奏在案。本應查照部議。一一遵行。無如額限過少。牽掣滋多。悉力以就範圍。實不能無逾溢。蓋湖南州縣共六十七缺。以十分之一計之。每年委署有人之缺。至七缺而止。既不敢強就新章。因噎廢食。又不敢堅持成見。陽奉陰違。惟有據實縷陳。仰懇  聖恩。飭下吏部覆加核議。可否量為變通。將州縣委署有人之缺。查照實缺調署之例。一律辦理。與佐雜并計。不得過十分之二。其選補各員。業已領咨到省。接准部覆。而尚未到任者。定例不食廉俸。又調取引 見人員。亦應停支養廉。以上各項。均請免其并入有人之缺計算。似此一轉移間。於嚴定限制之中。不至有格外難行之處。臣仍當督飭藩司。互相講求。實事求是。斷不敢為人擇缺。實不能不為缺擇人。總期於吏治民生。兩有裨益。以仰副 朝廷整飭地方之至意。

知縣外補壅滯請量予變通片光緒三年

山西巡撫張之洞

竊臣接准吏部咨。議覆前給事中戈靖等條奏。內開嗣後各省知縣參革一項缺出。囗令歸部銓選。並將知縣終養與降補二項所出之缺。暨修墓等項。比照終養之缺。一并改歸內選。不得扣留外補等因。奏准通行。自應遵照辦理。惟查定例。知縣班內。即用候補兩項。遇有升調病故休所遺選缺。各按輪次序補。又知縣終養改教撤回降補迴避遺缺。以即用候補兩班相閒酌補。又知縣丁憂參革遺缺。專以軍功候補人員酌補。原以即用候補兩項。班次最優。軍功人員。勞績最著。而即用候補軍功各班。人數亦最多。是以較各項試用人員。於輪補外更有酌補專補之缺。原所以區別而優異之也。溯自軍興捐廣。捐保人員接踵而至。而即用大挑人員各班。故自簽發無期。近年因疏通選法。各優貢截取孝廉方正教習教職各班。復皆得呈請分發。班次愈多。輪補愈滯。升調二項。為各班輪補之途。晉省缺少人稠。數十年尚未一轉。其中即用候補兩項。自光緒四年七月。分班請補以後。非數年十數年不能輪到。病故休三項。每年雖出數缺。然以即用候補大挑三項並正班之員及分缺先前分缺間前挨班序補。即用候補所得不過十之一二。歷年以來。惟恃有終養等五項雜缺。藉以疏通。至軍功一班。以丁憂參革之缺并歸此班專補。自同治七年。部議將丁憂一項擬歸部選後。缺數已去其半。茲以疏通選班。續將專補軍功之參革並即用候補應補之終養降調修墓等項之缺。一并改歸內選。則外省即用之補班益隘。而候補軍功之補班。殆將無期矣。在部臣所議以降補參革終養修墓數項擬歸內選。以撤回改教迴避數項留為外補。似欲使內外各得其平。無可畸重。然撤回與修墓較。則修墓略少。撤回略多。降補參革終養與改教迴避較。則降革終養出缺甚多。而改教迴避者。往往經年無一焉。用意雖欲持平。核實太形軒輊。方今捐例甫罷。需項仍多。竊惟吏部古號銓曹。今日亦言銓選。銓者。稱也。謂立法量才各稱之平也。臣愚以為外補難則害官方。內選滯則困寒畯。選補並重。斯為大公。且即用一班。乃 國家取士掄才。為民社擇人之上選。軍功候補兩途。皆由歷練辛苦而得。濫竽雖不能免。每自幹練為多。若事急則優其階資。時平則扼其仕進。亦無以昭大信而勸將來。因查保升捐升及大計參劾。本為內選之班。升調病故休。本為外補之班。均可毋庸更議。其餘外出之丁憂參革終養降補修墓葬親撤回改教迴避各缺。擬請統改為一咨一留。於咨報開缺時。隨案聲明。再行照例截缺。自可無虞轇轕。即使一時一項。略有出缺多寡之不同。而選補各不偏枯。自無觖望。既以昭平允之定法。亦以示易簡之宏綱。其遇留歸外補之缺。按班請補。一如舊例。毋庸更張。合無仰懇  天恩。俯准飭部核議施行。再知縣丁憂起復。選缺極難。是以言官建議。部臣改章。查此項人員。以禮去官。非有過謫。考之漢魏以來。棄官行服者。史冊稱美。今若如吏部所稱應補者冊逾百員。百年不能選畢。則是一遭大故。永遠沈淪。謹厚者自無怨尤。澆漓者競思取巧。現經部議。增入單月五缺後插選一條。具見力籌疏通。特插選有限。終無大益。

竊思外省丁憂起復人員。自以仍回原省歸候補班序補。毋庸另捐分發指省補班加成各銀。於理為長。於事亦順。雖非舊例所有。當此選法壅遏。 廟堂百司。事事整頓。何不可因時變通。至於戶部所慮免交銀兩。有礙常捐。是則同一無過之官。有用之才。有力者進用。清貧者投閒。似尚未極平允。我   皇太后  皇上奮然停捐。  聖政卓越。知必不惜此區區也。大抵外省牧令。奇士罕覯。中材居多。要在洞悉一方民情。多識本省成案。則駕輕就熟。其信易孚。其政易成。古語有之。大巧絀於熟習。若起復者仍歸原省候補。於吏治亦有裨益。夫停有限之常捐。而可以全無窮之政體。此亦厚風俗惜人才之一道也。且原係此省有缺之員。即使得缺甚易。同僚不得而忌之。如此全歸外補。不占選缺。於他項選班。疏通多矣。此外由府州下至佐雜。事理相同。似亦可類推酌議。謹附陳管見。伏乞 聖鑒。

請變通正途州縣選補班次疏光緒七年

監察御史李肇錫

臣維致治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法。莫先於擇牧令。牧令之賢否。民生之休戚繫焉。故欲謀保聚。重撫綏。必自慎選牧令始。自軍興籌餉以來。流品之雜已極矣。我   皇太后  皇上洞悉其獘。於庫款支絀之時。毅然停止捐輸。薄海臣民。莫不仰頌  聖明。共識端本澄源之至意。而臣竊以為捐輸之停。所以肅清吏治也。吏治之肅清。所以期澤之下逮乎民也。夫親民之官。孰有重於州縣乎。數十年來。各省捐納需次人員。固已不少。近則領照到省者。又復紛至沓來。此中原不乏奇傑之士。而要其得人之盛。不必過於正途。而獘之中於地方者。則惟州縣為尤甚。約舉之蓋有二焉。溯自捐例屢次減成。殷實之家。挾貲數千金。即已儼居民上。彼其積累之餘。曾無損於毫末。第以仕宦為光寵而已。而豪奢成習。幸處脂膏。則肆其揮霍。不幸而缺分稍瘠。勢必至於虧帑剝民。此獘在有餘者也。而竭囗集資之流。又往往日暮途窮。視一官為取償之計。一旦履任。計母取贏。不充其囊橐而不止。縱或終以墨敗。而寬典可邀。亦僅降調耳。褫職耳。厚資坐擁。仍不失為富民。此獘在不足者也。臣不敢謂正途人員之果無此獘。而我 朝科目取士。歷久不廢。事例偶開。因時輒止。此其為經為權。孰輕孰重。固已昭然可睹矣。夫既准其捐納於前。自不能概置不用。使才俊有向隅之歎。而擇其尤要者。裁制而損益之。固未嘗無術也。伏查吏部奏定章程。各省道府部選缺出。本省題奏咨報所開各缺。俟本省留補二次。即應咨部銓選一次。以三缺為一周。不得參差攙越等語。蓋恐選補二項。稍涉偏枯。故以限制為疏通。法至善也。臣竊請仿此意。各省州縣缺出。無論繁簡。留補部選。每缺用正途人員二次。始閒用捐納人員。補選無人。始准以捐納人員借補過班。若捐納應補選班無人亦如之。其法於兩途均屬持平。毫無軒輊。特選補之缺。正途較多一次。積計之似屬稍優。不知行之十數年。捐納日見其少。而正途如故。再歷數十年。將並無捐納。而惟存正途。得缺之多於捐納。初無所為滯礙也。擬請 飭下吏部詳核定議。除軍功人員。及丞倅簿尉無預地方之責者。仍照舊章銓補外。此後州縣缺出。可否如臣所擬變通辦理。務期於馭吏之中。寓救敝之意。

開復人員不宜仍發原省疏

四川總督崇實

竊維 國家無絕人為善之心。而人臣有執法不移之義。所以澄敘官方。政歸畫一也。查各省官員。既有三年考績之典。復有隨時甄別之條。此等人員。一經罷斥。例不錄用。近以軍興需材孔亟。往往破格仍予開復。然須示以限制。方成政體。乃臣近見該革員等。有赴軍營投效。經各路統兵大臣暨各省督撫。以勞績保舉開復原官者。有赴京局呈請加倍捐繳銀兩准其開復者。往往奏請仍歸原省補用。在 朝廷寬大為政。不追既往。許其自新。以觀後效。原與隨時參劾之例。並行不悖。惟令仍歸原省。則於治體。大有關係。蓋此等大計及甄別人員。如無十分劣跡。不過止於降調。尚可容留原省。至於竟行罷斥。多係聲名狼藉。眾所指摘之員。若准仍歸原省。則大吏彈劾之權幾成畫餅。而貪士梯榮之路巧於轉圜。且既經開復。即當委用。而劣跡彰著。通國皆知。百姓傳言以為口實。前之屏棄幾成虛設。況仕路甚寬。何地不可託足。而必戀戀於原省者。苟非欲售其故技。即屬自便私圖。種種鬼蜮。不問可知。臣以為此等人員。雖准開復。斷不可仍歸原省。如係立功軍營保舉者。即令其服官於立功之省。如由京局捐復者。即應歸部銓選。儻遇原省。亦應改掣。如此辦理。似於廣為延攬之中。尚寓力分涇渭之意。俾舉錯益昭慎重。而政體仍屬兩全。臣伏查四川一省。既有此等人員。諒各省當亦不免。相應請  旨敕下部臣。除因公罣誤奏請開復人員。不在此例外。若遇有身被計典。及由督撫特行甄別斥革者。即使有勞可敘。並加倍捐繳銀兩。皆不准仍發原省。其已經發往者。均查明改歸他省。明定章程。示以限制。庶於吏治不無裨益矣。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太后  皇上聖鑒訓示。

請停報效以存政體疏光緒十四年

監察御史屠仁守

竊以近年創辦海軍。費用浩繁。籌款無策。僉壬倖進。遂託報效為邀  恩之舉。始猶觀望囗趄。頗畏清議。既而見嘗試報效者。果如願償也。乃囗視為捷徑。交騖爭趨。其獘有五。而大患有三。其咎歸亂政害民罔上行私而不可止。所謂五獘者。凡報效之人。不究原資。不責保認。庸流賈豎。雜出其中。金幣朝輸。章服夕至。流品混淆。其獘一也。囗散下僚。遽擢以監司。丞佐虛銜。遂畀以州縣。無班可敘者。突而踞諸班之上。無缺可選者。儼然在首選之中。名器冒濫。其獘二也。革員楊某。  諭旨所謂聲名平常。不應調辦要差者也。以萬金而錄用。革員姚某。以置房賃作妓寮被參。  諭旨所斥為卑鄙無恥者也。以萬金而開復。故入人罪如馬某。獘混公帑如陳某。係不准捐復者也。皆以報效湔洗之。定章無論何項勞績。不准奏保 記名簡放。誠重之也。今則道員周某沈某等。皆以捐萬金。遂蒙 曠典。勸懲倒置。其獘三也。由主事捐郎中分部遇缺先用。計實銀一萬四千餘兩。延某則以五千金而得之矣。由郎中捐道員分省遇缺先用。計實銀二萬餘兩。岑某亦以五千金而得之矣。其他莫不如是。名為竭誠報效。實則較捐納猶不及半。或三四之一。名為不敢仰邀議敘。實則躐躋數等。並且京平松江銀皆可交易。以致捐納人員。相形見絀。裹足不前。部捐為之減色。求益得損。財計轉虧。其獘四也。報效者不能無因而至前。則百計鑽營。經手者不能空勞而無獲。則多方需索。聞報效萬金。其營謀關通。常三數千金不等。而副都統恩某乾沒獨多。甚有由木廠商人及吏胥等類夤緣而進者。駔儈朋侵。莫可究詰。其獘五也。五獘既滋。三患隨之。三患者何也。  恩莫先於愛民。報效之人。類皆委瑣嚐利。具有心計。挾操奢望。舉債而來者。顧眉急以了其債。傾貲而得者。圖箕斂以百其資。一旦踞於民上。巧取豪奪。恣意誅求。本為身家。何知  君國。是無異使狼刈草。生民立受其害。大患一。 國莫急於進賢。而賢則非道不進。故巨魚必有絕大之力。駿馬必無戀棧之心。今見報效得官易。循路登用難。安分而寡交者陸沈。有才而無力者坐困。則夫道德之彥。忠義英傑。懇懇報 國之心。勢且招之不來。未麾即去。人才消乏。國乃空虛。大患二。 國所以立者。紀綱法度而已。流品淆。官方何由澄敘。名器濫。典則何由昭垂。勸懲倒置。又何以厲世而磨鈍。理財而財失。任人而人欺。以二百餘年未有之獘政。一旦行之不疑。既背定制。又拂囗情。使天下疑 朝廷惟利是視。而不顧心之安。惟功是圖。而不念道之悖。紀綱法度。悉墮於冥冥之中。雖欲振之。其將莫及。大患三。且 國家頻開捐例。因萬不得已而為之者也。然有資格之限。有識認之結。有加倍加五捐復之例。有加倍半不准捐復之例。所以多其防閑。亦為深杜流獘。若可掃而空之。則自   祖宗以來有事開捐之時。曷勿竟取諸報效。又安用此紛紛條例為也。今海軍之設。事體重大。宜本臥薪嘗膽之苦心。為未雨綢繆之至計。但章程所定。措施所及。外閒無由悉知。則亦不能輕議。獨此報效一事。街談巷議。眾說紛紜。士大夫相與偶語。亦無不私尤竊歎。戚戚於心。特以由海軍衙門而達之。奉   懿旨而行之。無或敢苦口忠心。冒昧入告。遂使謗騰衢路而 朝廷不聞。患伏隱微而 朝廷不知。囗小得志。寵賂滋張。若不急行停止。則妨賢病國。播惡殃民。即平安無事之時猶將召亂。況時局孔艱而復益之以疾。以壞天下之事有餘矣。臣待罪諫垣。職司風紀。臺規所載。奉以兢兢。不敢稍存揣摩之見。不敢稍懷死辱之私。謹齋戒沐浴。繕摺密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聖鑒。剛斷施行。臣無任悃款願望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