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學術五廣論(2)
名望
知識愈高。則天之所以責之者愈厚。名望愈重。則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嚴。故君子之自處不囗與眾人絜量長短。以為己之素所自期者大。不囗自欺其知識以欺天也。己之名望素尊。不囗更以鄙小之見貽譏於神明也。
居業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如高祖之關中。光武之河內。魏之兗州。唐之晉陽。皆先據此為基。然後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君子之學道也。亦必有所謂基業者。大抵以規模宏大言辭誠信為本。如居室然。宏大則所宅者廣。託庇者眾。誠信則置趾甚固。結構甚牢。易曰。寬以居之。謂宏大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謂誠信也。大程子曰。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纔有可居之處。誠便是忠信。修省言辭。便是要立得這忠信。若口不擇言。逢事便說。則忠信亦被汨沒動盪。立不住了。國藩按。立得住。即所謂居業也。今世俗言興家立業是也。子張曰。執德不宏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亦謂苟不能宏大誠信。則在我之知識浮泛動盪。指為我之所有也不可。指為我之所無也亦不可。是則終身無可居之業。程子所謂立不住者耳。
英雄誡子弟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恆有恭謹斂退之象。劉先主臨終敕太子曰。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西涼李暠手令戒諸子。以為從政者。當審慎賞罰。勿任愛憎。近忠正。遠佞諛。勿使左右竊弄威福。毀譽之來。當研覈真偽。聽訟折獄。必和顏任理。慎勿逆詐億必。輕加聲色。務廣咨詢。勿自專用。吾囗事五年。雖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為寇讎。夕委心膂。麤無負於新舊。事任公平。坦然無纇。初不容懷有所損益。計近則如不足。經遠乃為有餘。庶亦無愧前人也。宋文帝以弟江夏王義恭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為書誡之曰。天下艱難。國家事重。雖日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大懼負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念裁抑。衛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于。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己舉事。深宜鑒此。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周公之事。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爾時天下安危。決汝二人耳。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府舍。略所諳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昵近爵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以貴淩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蒱酒魚獵。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復何由知眾事也。數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經營四海之志。而其教誡子弟。則約旨卑思。斂抑已甚。伏波將軍馬援。亦曠代英傑。而其誡兄子書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寍死不願子孫有此行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此亦謙謹自持。斂其高遠之懷。即於卑邇之道。蓋不如是。則不足以自致於久大。藏之不密。則放之不準。蘇軾詩。始知真放本精微。即此義也。
氣節 傲
自好之士多講氣節。講之不精。則流於傲而不自覺。氣節守於己者也。傲則加於人者也。漢蕭望之初見霍大將軍光。不肯露索挾持。王仲翁譏之。望之曰。各從其志。魏孫資劉放用事。辛毗不與往來。子敞諫之。毗正色曰。吾立身自有本末。就與孫劉不平。不過令吾不作三公而已。宋顧覬之不肯降意於戴法興等。蔡興宗嫌其風節太峻。覬之曰。辛毗有言。孫劉不過使我不為三公耳。人稟命有定分。非智力可移。因命弟子原著定命論以釋之。此三事者。皆風節之守於己者也。若汲黯不下張湯。宋璟不禮王毛仲。此自位高望尊。得行其志。已不得以風節目之矣。然猶不可謂之傲也。以傲加人者。若蓋寬饒之於許伯。孔融之於曹操。此傲在言詞者也。嵇康之於鍾會。謝靈運之於孟顗。此傲在神理者也。殷仲文之於何無忌。王僧達之於路瓊之。此傲在儀節者也。息夫躬歷詆諸公。暨豔彈射百寮。此傲在奏議者也。此數人者。皆不得令終。大抵人道害盈。鬼神福謙。傲者內恃其才。外溢其氣。其心已不固矣。如蓋孔嵇謝殷王等。僅以加諸一二人。猶且無德不報。有毒必發。若息夫躬暨豔之囗忤同列。安有幸全之理哉。
裴子野曰。夫有逸囗之才。必思沖天之據。蓋俗之量。則僨常均之下。其能守之以道。將之以禮。殆為鮮乎。大抵懷材負奇。恆冀人以異眼相看。若一概以平等視之。非所願也。韓信含羞於噲等。彭寵積望於無異。彼其素所挾持者高。誠不欲與庸庸者齊耳。君子之道。莫善於能下人。莫不善於矜。以齊桓公之盛業。葵邱之會。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以關公之忠勇。一念之矜。則身敗於徐晃。地喪於呂蒙。以大禹之聖。而伯益贊之以滿招損謙受益。以鄭伯之弱。而楚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不自恃者。雖危而得安。自恃者。雖安而易危。自古國家。往往然也。故挾貴挾長挾賢挾故勳勞。皆孟子之所不答。而怙寵怙侈怙非怙亂。皆春秋士大夫之所深譏爾。
勉強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人性本善。自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則本性日失。故須學焉而後復之。失又甚者。須勉強而後復之。喪之哀也。不可以偽為者也。然衰麻苫塊。囗物而痛創自至。囗踊號呼。變節而涕洟隨之。是亦可勉強而致哀也。祭之敬也。不可以偽為者也。然自盥至薦。將之以盛心。自朝至昃。勝之以強力。是亦可以勉強而致敬也。與人之和也。不可以偽為者也。然揖讓拜跪。人不答而己則下之。筐篚豆籩。意不足而文則先之。是亦可以勉強而致和也。凡有血氣。必有爭心。人之好勝。誰不如我。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強恕之事也。一日強恕。日日強恕。一事強恕。事事強恕。久之則漸近自然。以之修身則順而安。以之涉世則諧而祥。孔子之告子貢仲弓。孟子之言求仁。皆無先於此者。若不能勉強。而聽其自至。以頑鈍之質。而希生安之效。見人之氣類與己不合。則隔膜棄置。甚或加之以不能堪。不復能勉強自抑。舍己從人。傲惰彰於身。乖戾著於外。鮮不及矣。莊子有言。刻覈太甚。則人將以不肖之心應之。董生有言。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進而大有功。至哉言乎。故勉強之為道甚博。而端自強恕始。
魏安釐王問天下之高士於子順。子順以魯仲連對。王曰。魯仲連彊作之者。非體自然也。子順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也。余觀自古聖賢豪傑。多由彊作而臻絕詣。淮南子曰。功可彊成。名可彊立。中庸曰。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近世論人者。或曰。某也向之所為不如是。今彊作如是。是不可信。沮自新之途。而長偷惰之風。莫大乎此。吾之觀人。亦嘗有因此而失賢才者。追書以志吾過。
功效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則妄矣。未施敬於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於民而欲民之信我。鹵莽而耕。滅裂而耘。而欲收豐穰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數也。在易恆之初六曰。浚恆貞凶無攸利。胡瑗釋之曰。天下之事。必皆有漸。在乎積日累久。而後能成其功。是故為學既久。則道業可成。聖賢可到。為治既久。則教化可行。堯舜可至。若是之類。莫不由積日累久而後至。固非驟而及也。初六居下卦之初。為事之始。責其長久之道。永遠之效。是猶為學之始。欲亟至於周孔。為治之始。欲化及於堯舜。不能積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故於貞正之道。見其凶也。無攸利者。以此而往必無所利。孔子曰。欲速則不達也。是故君子之用功也。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但知所謂功。不知所謂效。而效亦徐徐以至也。
嵇康曰。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於焦爛。必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此言有一分之功。必有一分之效也。程子曰。修養之所以引年。國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於聖賢。皆工夫到這裏。則自有此應。此言有真積力久之功。而後有高厚悠遠之效也。孟子曰。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謂其人曰。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此言不俟功候之至。而遽期速效。反以害之也。蘇軾曰。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北方之勇者。生不識水。問於沒人而求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此言不知致功之方。而但求速效。亦反以害之也。
克勤小物
古之成大業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百尺之樓。基於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積也。萬石之鍾。一銖一兩之所累也。文王之聖。而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仲山甫夙夜匪懈。其勤若此。則無小無大。何事之敢慢哉。諸葛忠武為相。自杖罪以上。皆親自臨決。杜慧度為政。纖密一如治家。陶侃綜理密微。雖竹頭木屑皆儲為有用之物。朱子謂為學須銖積寸累。為政者。亦未有不由銖積寸累。而克底於成者也。秦始皇衡石量書。魏明帝自案行尚書事。隋文帝衛士傳餐。皆為後世所譏。以為天子不當親理細事。余謂天子或可不親細事。若為大臣者則斷不可不親。陳平之問錢穀不知。問刑獄不知。未可以為人臣之法也。凡程功立事。必以目所其見者為效。苟有車。必見其軾。苟有衣。必見其敝。苟為博物君子。必見其箸述滿家。鈔撮累篋。苟為躬行君子。必見其容色之晬盎。徒黨之感慕。苟善治民。必見其所居民悅。所去民思。苟善治軍。必見其有戰則勝。有攻則取。若不以目所共見者為效。而但憑心所懸揣者為高。則將以虛薄為辨。而賤名檢。以望空為賢。而笑勤恪。何晏鄧颺之徒。流風相扇。高心而空腹。尊己而傲物。大事細事。皆墮壞於冥昧之中。親者賢者。皆見拒於千里之外。以此而冀大業之成。不亦悖哉。孔子許仲弓南面之才。而雍以居敬為行囗之本。蓋必能敬。乃無廢事也。我 宣宗成皇帝臨御三十年。勤正法 祖。每日寅正而興。省覽章奏。卯正而畢。事無留滯。道光二十九年。 聖躬不豫。自夏徂冬。猶力疾治事。不趨囗便。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始命 皇四子代閱章奏。召見大臣。即 今上皇帝也。對事甫畢。而 宣宗龍馭上賓。蓋以七十 天子。篤病半載。其不躬親庶政者。僅彌留之頃耳。為人臣者。其敢自暇自逸。以不親細事自諉乎。
忠勤
開國之際。若漢唐之初。異才畸士。豐功偉烈。舉雲興。蓋全係乎天運。而人事不得與其閒。至中葉以後。君子欲有所建樹。以濟世而康屯。則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與天爭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亂世多尚巧偽。惟忠者可以革其習。末俗多趨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能苦筋骸以捍大患。勤至而勇亦出焉。余觀近世賢哲。得力於此二字者。頗不乏人。余亦忝附諸賢之後。謬竊虛聲。而於忠勤二字。自愧十不逮一。吾家子姓。儻將來有出任艱鉅者。當勵忠勤。以補吾之闕憾。忠之積於平日者。則自不妄語始。勤之積於平日者。則自不晏起始。
才德
司馬溫公曰。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余謂德與才不可偏重。譬之於水。德在潤下。才即其載物溉田之用。譬之於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棟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瀾。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葉。德而無才以輔之。則近於愚人。才而無德以主之。則近於小人。世人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故自命每願為有才者。世人多不欲與小人為緣。故觀人每好取有德者。大較然也。二者既不可兼。與其無德而近於小人。毋寍無才而近於愚人。自修之方。觀人之術。皆以此為衡可矣。吾生平短於才。愛我者或謬以德器相許。實則雖曾任艱鉅。自問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詭譎鑿其愚。尚可告後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