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教师篇(3)

我更记得法学院有一名学生,刚进校不久,在一次上课结束后,发现一个被人遗忘的手机,于是便捡起来自己使用,几天后我们找到了这名学生,虽然这名学生返还了拾得的手机,也写了检查,但始终认为我们是小题大做。我们没有简单了事,而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我们从法律上就行为的性质,究竟是盗窃,不当得利之债,还是非法侵占与学生进行探讨。以后的每学期,我们都会同这名学生交流看法,直到这位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主动找我们谈了他对自己以前的行为的认识,让他最感动的是我们对他的耐心教育,我们没有因为错误小就放弃了教育,也没有以责令检查、给予纪律处分的方式简单了事,在他看来,我们是他能沟通心灵的朋友,是对他真诚负责的老师。在他走上工作岗位的几年里,我们每年都接到这位学生的贺年卡,贺卡里每次都写道:“感谢恩师!”我相信爱心是会传递的,所有被教师爱的学生,也会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富有成效。

总之,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成才汇聚能量,又要有崇高的师爱,温暖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水平,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从而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静,女,1963年生,教授,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从事法学教育26年,兼职律师。2009年被聘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成员)

尽心尽力做一名称职教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澜尔

导言

我和原来新技术所的同志是2002年才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不是出于爱好,是迫于形势,迫于研究所体制改革没有更好的出路而选择的。选择并入学校,根据大多数同志的科研和专业背景开办材料类专业,这一选择是对是错留待大家来评判。走上教师岗位当时还是有些惶恐,尽管有几十年的科研经历与积淀,大大小小的项目也做过十几个,毕竟50岁转行,重拾起多年不看的教科书,不仅自己要搞懂,还要吃透,掰开揉碎,提取精华讲给学生,让学生也搞懂、学会。更不要说几十年来知识的更新进步,大量的新知识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压力可想而知。科研是自己懂就行了,教学则是要让学生懂才行。教学有它独特的规律,需要我们认真从头学习。好在科研严谨认真的作风已成习惯,让我们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较真。经过几轮教学下来,随着大家的不断努力,一届届毕业生走上社会,各项成绩不断取得,外界怀疑否定的声音渐渐变弱了。现在不知可不可以说一声我们当初转行创办材料专业是做对了。

走上讲台,面对学生,吸引学生的既是知识,也是老师的为人和做事的态度。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很难,也很容易,难在必须时时处处想着学生的感受,课讲得学生能不能接受,程度好的同学会不会感觉太容易,没意思,基础差的能不能理解接受。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醒不爱学的同学回到学习的思路上来,作业批改怎样起到督促、鼓励学生的目的……需要动脑子认真对待的事情太多。容易是指世上一切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好的。

榜样的力量

还记得刚刚上讲台,跟老教师学习,到宁大去听课,参加观摩课堂教学习,老教师的敬业认真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黄久常老师认真把关,师不讲情面,试讲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学,停课学习。朱桂花老师课堂上注意吸引全体学生们的注意力,做到了和学生互动。冀鸿斌老师每次上课都事先在纸上写好板书内容,尽管是教书一辈子了,对待每一堂课仍然像新课一样认真。冀老师说过,要把课本上所有习题做一遍,才能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我自己做得不好,没有完全做到,尤其今年换课本,新的习题没有能做到全部做一遍。书中的答案经常有错,力学课作业计算多,改作业时有时候碰到自己没有做过的题,偷懒按照书中答案改了,就给学生改错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教学心得体会

认真备课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每次课要准备7~8小时,几轮讲下来,内容熟悉了,备课不用那么久了,仍然要一晚上时间,例题都得重新做一遍,PPT每次都要修改。记性不如年轻教师好,只能多花费时间。课堂上要时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多提问题让学生思魂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感到累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讲点儿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小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上课睡觉,善意地给点些提醒,让他清醒。对待点名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数人数,基本差不多就不点名,人数不够就抽点作业不按时交的学生,往往也是上课不来的,每学期不定期全部点几次。

当一个好老师就应该把全部心思放在教学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现在我的情况是管理工作占时较多,突发事件很多,穷于应付,保证不了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改变。

批改作业,最好自己教的课自己改,可以掌握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大部分同学都做错了,说明是老师没有讲清楚的责任,需要下一次课作补充。改作业时对学习好的同学可以要求高一些,学习吃力的多鼓励,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多注意写评语,与学生交流。不轻易打叉,刺激学生的自尊。有时要出一点书上没有的题,便于学生开阔眼界,也防止抄袭书上的答案。

试卷内容也是很重要的,第一次出卷子,我们找来宁大的卷子,结合我们课本内容修改,尽量做到所有章节的知识点均包括在内,按照教学要求分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卷子出好了自己先做,出好之后反复检查,几个人查,尽量减少错误。

总复习按章节,将所有的重要知识点捋一遍,主要内容归纳汇总。复习不是光为了考试,不露题是基本的要求。别的学校听说有学生给老师送烟,就拿走试题的。我觉得这么做是耻辱,难道老师的价值就降低如此廉价。这么做是害了学生,让学生学会歪门邪道。有一个学生曾经来问花钱是否可以买到及格,我很震惊。记得我上学时是不屑于抄作业的,更别说考试偷看别人的,现在这种现象很多,是我们做老师的一大悲哀。

论文写作课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开卷考试内容,也有过让学生写综述,但是效果不好,漫无边际的抄袭一些杂乱无章的内容,人云亦云,写完了对内容毫无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自主分析归纳的能力较差。后改为根据实验撰写论文,稍好一些。因为科技论文实际上是很有规律的,先写前言,介绍一下研究背景;第二写实验选用了哪些材料,用什么方法,使用了什么仪器设备;第三写实验现象及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再注明参考文献就好了。对学生而言写论文相对容易一些,通过实践可以得到写作科技论文的基础锻炼,效果较好。文献检索课程内容多举实例,紧密结合检索练习,力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

每门课最好有2~3个老师带,有人出差,有人生病,其他人可以代替,不犯难。而且可以共同讨论课程内容,相互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也要求有教师梯队。平时上课如果有督导或其他老师听课是会有压力,但也是促进,会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好处。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系统地利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一件较完整的研究任教务或设计任务。我倾向于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任务中来,走一个全过程,师然后根据亲自做过的实验内容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得到较大的实战锻炼。如果查一些资料,写一篇综述,实际上脱离不了抄袭,因为学生不掌握全局,提不出自己的论点,只能抄别人的。曾有学生照抄好几页,连图一起搬上来,不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中连作者的姓名都不提,实在为原作者叫冤。经过几年的摸索,近几年情况有一些好转,重点大学毕业回来的博士、硕士多了起来,经过正规训练的老师多了,我们的各教学环节也渐渐完善起来,大家逐渐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了。

科研促进教学

我没有带过实验课,对实验课程没有发言权。材料学科是实验学科,科研和教学相互结合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建院的前期,教学方面很不自信,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研项目都没有我们的份。随着老师们对教学逐渐熟悉掌握,自信心的提高,我们科研的优势发挥出来了,科研对教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如果说国家级实魂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获得还让人认为是撞着的,那么2011年得到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授权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名正言顺了。申硕的条件中大多数反映了科研成果的硬条件,所以说到底对于工科来说,科研和教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没有科研,就谈不上硕士点建设;没有科研,就无法在同类学科中占据一席之地。

再回到教学上来,教学教学,教和学密不可分,老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常有老师反映管严了学生反感,放任不管,教学秩序无法维持。我是这么想的,老师首先要尊重爱护学生。所谓尊重学生,要把学生看做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交流讨论,而不是我说你听。学生提出的建议甚至批评要认真分析,讲错了也要鼓励学生,感谢他们对教学的积极参与。爱护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但也要包容他们的缺点和调皮捣蛋,要有耐心。没有哪个妈妈嫌弃自己孩子的吧,老师也不能嫌弃学生。

归根结底,做一天老师,就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为了我们材料学院的进步,为了整个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吧。

(吴澜尔,女,回族,1951年生,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中共党员。2004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

我的求学经历

刘勋华

在当代社会,一个中国人没有受过教育是不可思议的,只是受教育教的形式和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人们为什么必须受教育,国家也要求每个人至少要受小学和初级中学教育,这是因为不受教育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无法生存。对于一个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来讲,不仅要受中小学教育,而且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受更高的专科、大学以至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根据受教育的情况,才能分别胜任中学、大学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受教育就要当学生,教学生就要当教师。当学生就要当个好学生,当教师就要当个好教师,这也是国家对广大师生的合理要求,怎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依我看,一个好学生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应该全面达到优等水平;一个好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而且在德才两方面都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这种说法,也是老生常谈,说起来简单,真正具体衡量起来就很难了。才的方面,还可以定出不同的具体要求,通过考试考核,区分出不同的水平,而德的方面,很难定出具体标准,助教的道德品质可以超过教授,而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可以超过教师。如何衡量成为难点,只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德”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有中国特魂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应有之义。

我想就我自己的求学过程谈一点切身体会。我的求学过程颇有点与众不同。我小时候随母亲居住在山西应县一个叫南马庄的村庄,到了应该上学的年龄,村子里没有合适的学校,母亲就成了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是山西太原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的毕业生,留校任教,1931年遵照祖父的遗嘱,辞去工作回到南马庄村成了“刘家大院”的主人),教我识字,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儿童读物,还教我简单的算术。1937年日本入侵,在“七七事变”后,沿京包铁路迅速进军到山西北部并占领了应县。经过一番乱战,1938年才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已经9岁了,在没有学校可上的情况下,母亲从外县(北岳恒山)请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声望的老秀才安汝霖在我家大院办起了一家私塾。这位安老先生60多岁,有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他只教了8个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我先后学习的是《论语》《孟子》《左传》和一些古诗,并且学写毛笔字。老先生学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很受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我因有母亲教育的基础,学习良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我逐渐爱上了我国古代文化和书法。可以说私塾读书的三年影响了我的一生。1940年冬,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骚扰,我随婶母到了北平,插班进入汇文小学五年级,我虽然没有上过一至四年级,但语文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算术也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