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教师篇(6)
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
作为老师,我转眼已度过了自己的节日——第25个教师节,本没什么特殊,但确实有感而发,从早上打开手机到晚上,短信的声音伴随了一天,前前后后收到了59条学生发来的短信问候,带了他们两年,虽然越来越熟悉,而这样的几行文字依然能让我自豪和兴奋。王琨、吕广磊、段博志、谢英瑞第一时间送来祝福,让我快乐了整整24个小时。魂高倩倩跟我说,虽然交流不多,但总能记起我在班会上的教诲。看来唠叨还是有些用的(小得意)。尾号3490的同学派小新来祝贺,一段韩式热舞跳得不错。小唐嚷嚷着说要送我礼物,但最后耍赖没送。李承凯很给我留面子,悄悄告诉我我有将军肚了,希望我以后加强锻炼。哎,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2009年9月20日——抗击甲流
20日参加了一个同事的婚礼,最后一个单身就此告别。晚上依旧手机关机,与周公相会,一早起来接到书记紧急短信立马赶到学校开会,从而得知学校出现3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从2006年的SARS到今年的甲流,原来以为这些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自己的生活。23日,化工学院出现发烧病人,24日,确诊两例,同时,得知自己的两个学生发烧,隐隐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果然,25日,一名学生确诊,安慰他的同时,也在告诫自己,很多东西,也许你不熟悉,但你必须学会去面对。26日、27日整理确诊学生及相关同学的信息,隔离相关宿舍,做好隔离前的思想工作,最无奈的是跑遍大街小巷的药店去买温度计,居然涨价了,一支可以卖到40元。28日,正式进入11#宿舍楼,接管封校封楼工作,而这个楼也是我的“80后”最多的一栋宿舍楼。又是暗无天日的忙碌,七点收体温登记表,八点整理上报数据,核对人数,十点开会讨论各位同仁的分工,十点找志愿者,安排相关事宜,十一点半给隔离宿舍的学生送午饭,一点继续讨论如何安排志愿者,该做哪些工作,如何避免隔离宿舍同学与其他宿舍同学的接触,三点接到学校通知报数据,五点半继续送餐,七点查宿舍。同时,陆续有发热学生。于是,登记、送医、等待医院的消息、做好善后工作,身体好像麻木地不知道困和累,一天好像也转眼就过去了。一天之内,11#楼出现了6例发烧学生,从而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而这一天,听的最多的是隔离宿舍学生的抱怨,看的最多的是马书记、同事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29日,依然在摸索的工作模式中忙碌了一天,只不过除了隔离宿舍学生对所送饭菜继续的埋怨,又增加了志愿者的委屈,只好保持笑容,一一做着思想工作。好在最后决定从其他宿舍楼调些我院的学生干部过来帮忙。30日,增援部队赶到,为了报数据折腾到十点多。于是,派出小分队对每间宿舍进行排查,终于在中午之前将各个宿舍的人数和人员去向调查清楚,从而,工作也慢慢走上轨道。这一天,新增两例发烧学生,新增一间隔离宿舍。但是,兴奋的是晚上接到通知,解除10间宿舍的隔离,从这天起,隔离宿舍的数量始终呈现递减的态势。1日是国庆节,也是这一天,我把遭遇家庭变故的小胖送到了校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想着这个坚强的孩子,祝福他,并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2日,风平浪静,没有发热病例,又有多间宿舍解除隔离。3日,一早就跑到超市为宿舍楼的学生们买中秋慰问品,饼干加黑教芝麻糊,希望大家的生活永远都是甜的,下午陪同马书记和朱院长去隔师离区看望了我院被隔离的学生,见到许久不见的黄伟强、王雷,还有水牛,看上去都有些憔悴,但好像情绪不错,得知次日他们即将返回宿舍。眼看又是忙碌的一天将尽,但又陆续出现了3例发热学生,新增了3间隔离宿舍,心情随之有些低落。4日,按部就班地过完了一天,也看到了前来接班的其他同事们,我们几个的任务就要结束了。回家的路上,感觉有些伤感,有些空虚。7天下来,虽然苦,虽然累,但有着同事们的团结协作,更有着兄弟们的鼎力支持,一切都好。所以,要感谢一直把我当兄长的韩剑晓,谢谢田春、李彦超、高中锐、张鹏、李立楠,谢谢510、508宿舍的全体成员,你们的辛苦我看得见,也会记在心里。同时,要谢谢每天都发短信报平安的王雷,你很懂事。谢谢虽然很累,但依然坚持的晓青、侯亭波,谢谢相信我的何世平,和你们并肩作战很享受。
这些就是我与我的“80后”学生间的点点滴滴,平凡但却真实。3年里,虽然我也曾为他们的不懂事、不理解伤心过,更曾为他们的不积极、不努力着急过。但是,看着他们一天天地变化着,看着这些“娃娃”们渐渐得成熟、勇敢,我想能够刻入我脑海的永远是与他们欢笑相伴的那些蹉跎岁月。明年,这些“娃娃”们就要离开了,可能我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没有他们在身边的生活,但我更希望他们能够羽翼丰满,越飞越高。
(刘海,男,2007年7月入校工作,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
永远的Lucy——以一位外籍教师为榜样
文史学院周清叶
Lucy是学校里的澳大利亚籍外教,但我认识她还是在今年4月学教校举办的第三届双语教学口语训练课上。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开完学院里的例会,我慌慌张张地跑去上口语课,估计要迟到了。到门口的时候,看见教室里已经坐了很多人,台上站着一位金发的女老师。心里很忐忑也很懊恼,第一堂课就迟到了,平时还总感叹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呢,就不能提前几分钟吗?进去吗,还是干脆别打扰大家了?这时那金发的女老师忽然转过脸看到了门外犹疑的我,“come in,come in,please!”只好进去,非常抱歉地说:“sorry.”但她用清脆的声音很肯定地说“no,no,you are not late”。我的心情顿时有些释然的轻松。这就是我们的口语老师——Lucy。
接下来是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当我站起来,用英文说出自己的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时,她由衷地赞叹“beautiful”,对于我的专业、我祖国的文学的尊重和赞美让我在全校四五十名教师所组成的课堂上深深感到自豪,并对接下来的口语学习充满了信心。
而接下来的学习中,Lucy给了我更多的感动。
Lucy像一朵花!尽管没有直接地告诉大家她的年龄,但Lucy说自己已经从教40年,那么你可以推测出她的大致年龄,但令人惊叹的是,魂Lucy并不像我们所知道的那个年龄段人常有的状态。她,笔挺稳重的西裤,整洁且常是暖色系的上衣,颈间总是恰到好处地搭配着精致的小丝巾,头发齐整而清爽,面色健康而红润。她说,大家不用叫她老师,叫Lucy,她会很高兴。
第一次组织讨论,作为一个学校工作的同事,大家居然都还比较生疏。看到有的老师独自坐在那里,Lucy积极主动地去给他们寻找对话的partner,看见有人桌上放着包影响写字,Lucy就敏捷地从后面的空座处搬来了椅子,给老师们放东西用。Lucy忙前忙后,又写又画,解释答疑,参与讨论,教室里气氛骤然活跃了起来。下课时,前排社科部的小赵老师调皮地说:“看,Lucy的脸蛋红红的!”我说:“你的脸蛋也红红的!”真的,口语课堂如此生动而快乐!站在讲台上的Lucy健康、机智、敏捷,充满活力和激情。仿佛一枝花,全身折射出灿烂的阳光,散发着知性的气息和快乐的芬芳!
Lucy是一面镜子。第一堂课上Lucy就说:“I like teaching,I love teaching and teaching is in my blood!”这句话深深地震动了我。我也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比之Lucy呢?喜欢,热爱,并让它存在于自己的生活、生命和血液中,这是怎样深刻的感情!Lucy不光说到,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一落到实处:用来讨论的诸多话题都是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关心的那些;用来造句的词语都有明确的解释和诸多可替换的词语;用来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图片都是她自己拍摄和保留的照片……同桌陈旭老师开玩笑地对我说:“为什么课堂上Lucy说的我都听得懂,别人说的我听不懂?”我想那不光是因为Lucy发音清晰可辨,更因为她在用心地讲解并辅之以准确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她用真挚且热诚的情感表达巧妙而有效地完成了讲台上下、英语和汉语、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你看她120分钟的课堂,没有间断,从无倦怠,而听课的人从四五十岁的组织部长到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都被Lucy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教室里不断发出欢乐的笑声,学习变得如此轻松愉悦!
于是反省自己,年龄不大,学问不高,但或许架子已经不小,是不是已经像同事小张老师说的那样装腔作势,一副可厌可恨的“大模死样”?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不要问你的祖国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祖国做什么。”看到精神矍铄的老教师Lucy,我不禁按照这个思路问问自己:我能为我的学校做什么?我能为我的学生做什么?我能为我自己做什么?
于是就又联想到学院里请聂教授讲师德师风建设,聂老讲了在一所学校的一个调查结果,问及“你对学生是否有爱的感情”,90%以上的老师答“是”,但对被调查的学生问及“你是否能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时,只有10%的学生答“是”。为什么对学生、对工作的爱不被体察?我想,也许是我们对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以Lucy为镜,我应该教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并切切实实地努力去做美丽的花朵师和明亮的灯盏,用同情和理解唤醒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用热情和温暖去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像Lucy那样,喜欢、热爱教育工作,终其一生将它融入生命和血液中!
(周清叶,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教师)
我从研究生成为研究生导师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余国林
借这次北方民族大学开展“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征文活动的机会,浅谈一点自己从一名研究生成为硕士生导师的心得体会,并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谈一点我个人的建议。
从研究生到硕士生导师的心得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我幸运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在中学和大学都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当时对于上大学根本就没抱太多希望。然而在高三复读了一年后,1994年我幸运地被录取到宁夏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需要说明的是我是定向生(定向至盐池县高沙窝)。毕业前夕当听说如果考上研究生就自动解除定向合同的要求后,我试着报考了宁夏大学数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很幸运的是我被恩师蹇人宜教授录取。在跟蹇老师学习了3年的基础数学后,与大多数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想法一致,当时我并不想当老师。我先是在银川市商业银行工作了半年,后经蹇老师的劝说来到北方民族大学任教。2008年我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受聘为北方民族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从大学毕业至今10多年过去了,一些同学和中学老师惊讶、遗憾我加入到了大学教师行列,在听说与我同期进商业银行工作的研究生大多都干上了副行长或行长助理后,对于一名仍然是普通教师的我,也会有点感慨。然而我最值得欣慰的是选择了当老师,对这一选择我不后悔,我喜欢这个职业。
下面是我作为一名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同时也是借学校开展的这次活动,表达我对蹇老师的感激之情。
师德师风的主要体现是师爱。我认为“师爱”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的师爱源起于我的恩师,特别是蹇人宜教授。他是名德艺双馨的恩师,把我培养为硕士、博士、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蹇老师不但无私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关心学生的生活。他常对学生说:“论年龄,我是你们的父辈,我在内心也把你们当我的孩教子,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学生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师他都考虑得特别细致。对学生,他不仅在他们求学期间给予关心,即使毕业后仍然“跟踪服务”:信计学院2001级有名学生叫刘建强,虽然家庭贫困但聪明好学,本科毕业时第一年没考上研究生,蹇老师安排刘建强在自己家里吃住一年,鼓励他继续报考,刘建强第二年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并在2010年从中科院博士毕业。
虽然蹇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仍然反复地对我的研究生说:“我的恩师是怎么培养我的,我就怎么培养你们。”我希望恩师的这份师爱通过我和我的学生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