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新青年》和新式标点符号
在《新青年》创刊前,就有赵元任、杨杏佛等人于1915年1月创办的《科学》杂志普遍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可惜,在缺乏科学的旧中国,能看懂《科学》杂志的人并不多,一般穷乡僻壤连听都没听过,所以反响甚微。因此,《科学》杂志提倡新式标点的功绩知道的人很少。人们只知道最早倡导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刊物是《新青年》,的确,由于《新青年》的特殊地位,在倡导新式标点方面《新青年》影响最大、最深、最广。
《新青年》杂志创刊后,倡导文学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便是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在推行新式标点符号方面,《新青年》的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开展使用新式标点的讨论,二是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新式标点。1917年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的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该文第五部分“形式上的事项”讲了分段、句逗及符号、圈点三个问题,不仅反思了自己以前“反对句逗”的做法,还介绍了十多种新式标点的用法。此后,《新青年》还发表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人讨论标点符号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要用几种标点符号,采用什么样式,要不要占一格,等等。如第三卷第五号钱玄同同陈独秀的通信,第五卷第三号慕楼、胡适关于标点符号的通信等。
《新青年》也是当时较早使用新式标点的报刊之一。从1916年出版第二卷便使用了新式标点。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出版时,不仅全部改用白话文写作,而且在直行文字中大部分都使用了新式标点符号。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标点符号的使用很快风靡全国,不到半年时间,400多家报刊杂志“一涌而上”,竞相仿效。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出版第七卷第一号时,郑重刊登了编辑部关于《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规定所用标点有13种:(a)。;(b)·;(c);;(d)、;(e):;(f)?;(g)!;(h)└ ┑;(i)——;(j)……;(k)();(l)——;(m)﹏﹏﹏。所规定的行款有4条,包括字数、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最后要求“投稿和通信诸君,把大稿和来信也照此处理”。
其实,在《新青年》第4卷第2号(1918年)上,钱玄同就以《句读符号》为题对《新青年》所用标点符号作了说明,针对当时标点未能划一,各种主张尚有出入的情况规定了繁简二式,繁式的用西文6种符号,简式的则用传统的两种句读符号。
此后,虽然也还有人反对新式标点,但是,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大势所趋,反对者的声音在新式标点符号的浪潮中已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当时在用法上还不够统一,而且起初也只用于新出的杂志和书报,但是由于《新青年》的特殊地位,在倡导和使用新式标点的历史上,《新青年》是有特殊功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