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女的传说
胭脂,是女性闺中必备之物。人世间的俊男俏女当中,就流传着不少与胭脂有关的缠绵悱恻、让人魂牵梦萦的爱情故事。
泾源县城北三公里的胭脂川,有一条碧莹清澈、蜿蜒如带的河,传说仙女胭脂曾在这里沐浴过,因此人们称它为“胭脂河”。
据说,胭脂女是天上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位采花女,她生就绯红的胭脂色,一身皮肤粉中泛红,红中凝粉,无需入妆则如出水芙蓉,流光溢彩,众仙女都叫她“胭脂仙子”。
人人都想过神仙的生活,但胭脂女却不然,她不喜欢这种寂寞无聊的生活,常常偷着出来观人间景色,赏凡间快乐。一天,胭脂女出宫去采集花卉,悠悠然来到六盘山东麓的羊槽梁上空,鸟瞰足下,只见烟霞袅袅,树木森森,峰翠地碧,遂停足细观。纵看,山青叠翠,参天碧树婆娑弄影;横瞧,峰峦竞秀,座座奇峰流绿滴翠,条条峡谷静谧幽深,溪流蜿蜒淙淙歌唱,好一处人间美景!她情不自禁飘飘然来到羊槽梁下,在林深河湾处沐浴净身,梳洗打扮,快乐地游玩。随后,她轻轻地伏在柔绵绵的草坪上,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温馨和微风的吹拂。这时微风里传来阵阵歌声,她俯首静听:
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把火
可怜了我单身汉
我呀一人
身上补的索索布
头发锈成雀雀窝
山歌短促悠扬,朴拙自然,有一种忧伤的热烈和动人,甘泉一样汩汩地流进她的心里,字字句句都敲击着她的心。胭脂女穿好衣服,理好头发,离开河畔,身不由己地顺着歌声寻去。远远瞭见一位年轻小伙子背着一捆柴,从山上下来,朝村里走去。躲在密林中窥探的胭脂女,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呆呆地凝视了好久,直到日落西山,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胭脂女早早来到这里,躲进林子,等那砍柴的年轻人。等啊,等啊,直到太阳偏西时,才见那小伙子慢慢走出林子,柴捆上吊着两只捕获的山鸡,边走边哼着:
太阳下山坡
打柴人往回挪
进门炕上摸一把呀
老鼠打了个窝
锅盖我一揭呀
剩饭冻成个冰坨坨
世上的穷人多
哪个会像我
胭脂女听得凄惶,听得忧伤,这歌仿佛是专门唱给她听的。她便顺着歌声,远远地尾随其后,走着走着,只见他走进了山下的村子。经过打听,知道这小伙子叫王仁义,年纪二十出头,父亲早年亡故,母亲前年离世,单丢下他独身一人,以狩猎打柴换取衣食。他每天弓箭不离身,大斧不离手,山歌不离口,日升而出,日落而归,过着孤苦伶仃、郁郁寡欢的生活。
这天他回到家里,把柴捆一撂,就进门生火,擀面切菜,三下五除二,两碗饭下肚后,一头倒在炕上,四仰八叉呼呼入睡了。这一切被站在窗外的胭脂女看在眼里。她想,如果能与王仁义结为夫妻,美美满满过上一辈子,那才是最好不过的事呢!再说,王仁义一个人生活,他不会不同意的,除非他是个傻瓜!于是她便大着胆子,悄悄推开王仁义家的门,点亮油灯,静静地坐下来,两眼仔细地端详着王仁义清秀的面庞和强健的体魄,心里愈加爱慕了。四更时分,王仁义从梦中突然惊醒,蒙中见灯盏亮着,身边还坐着一位年轻女子,身似青葱,貌如天仙,身上带有一股浓郁的麝香味儿,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他惊跳了起来,几步跨出门外。胭脂女依在门口急切切地说“:王哥,别怕,我叫胭脂女,是天上下凡的,想与你结为夫妻,白头到老过日子,你看行吗?”怪不得这女子体香无比,美丽非凡,原来是个仙女!据说上帝曾用白、绿、黄、红四种颜色创造了仙女的面容,用番红花、麝香、樟脑创造了仙女的身体,用丁香创造了仙女的头发。假如一位仙女在现世上吐一口唾沫,它就会立刻变成麝香。站在院中的王仁义,魔魔怔怔地想着,难以置信,一切像是在梦境中,可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思来想去,觉得这样的事也挺合适,挺美的,像他这样独身一人过日子,没有个女人为伴,也实在太孤凄了。王仁义返身进屋,灯光下把这女子再仔细打量一番,觉得她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受看,的确就像个仙女。她举止大方,说话和气,一脸善良,他一横心便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下来。
自此以后他俩和和气气,相敬如宾,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胭脂女不仅勤快能吃苦,而且针线茶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重要的一点是,她还乐善好施,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村里人谁家有事、有难,她都去帮忙。日子一长,村里人都很喜欢她,都愿意接近她,亲热地叫她“胭脂娘娘”。一年以后,胭脂女生下一个小宝宝,夫妻二人心里乐开了花,取名“华览”,这“华”是华章之义,“览”即多读多览,意思是广读圣贤书,明察世间理,以求取功名。
打这以后,夫妻双双心里像灌入了蜜糖,乐呵呵甜蜜蜜,满脸的笑容。王仁义天天打猎砍柴在山冈,胭脂女在家忙出忙进,把家料理得头头是道,红红火火,还不时到门前河里涤衣、淘米、洗菜,隔三差五还要在河里洗澡。
仙女终归是仙女,总难摆脱仙气,时间一长,红肤胭脂将河水浸染成胭脂色,远远望去,像是天上一道绚丽的彩虹落到了河里,缥缥缈缈,逶迤东去。于是人们就把这条河叫“胭脂河”,把河水流过的地方叫“胭脂川”。从此,“胭脂娘娘”的名声越传越远。十年之后,华览已长成了一个眉眼扎实、虎头虎脑的孩子了,他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是知书达理。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胭脂女与王仁义结为夫妻的事,沸沸扬扬传到玉帝那里。玉帝大发雷霆,认为这是伤风败俗,有辱天宫,败坏天条朝纲,即令天神下凡,押解胭脂女回天宫严以治罪。胭脂女死活不从,宁肯死在人间,也不愿回天庭,她痛哭流涕,大放悲声,惊动了上天。王母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她一条生路——令她在羊槽梁下的河水里画地为牢。河面上顿时闪出一圈金光,胭脂女被囚在其中。玉帝命其洁身净体,洗涤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污秽,洗心革面,还以仙体后再回天宫予以处置。
胭脂女的被囚禁,与一般不同,这是天宫刑罚之一。被天宫所囚禁者能看见世间一切凡俗之事,而凡人却什么也看不到。此事对王仁义打击不小,他不吃不喝,卧床不起。蒙中,不时地看看儿子华览,他非常活泼可爱,便辗转反侧地想,走了的已走了,留下的还要活着,这么躺着也不是办法。于是他鼓起勇气打起精神,又忙乎起来,既当爸爸,又当妈妈,既要上山砍柴,又要在家做饭,为孩子缝补衣服,重要的是,还要送孩子到十里之外的地方去上学。这一切的一切,全被胭脂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几年过去了,王仁义由于长久的思虑,加之过度的劳累,苦得三条筋挑着一个头,身体黑瘦黑瘦的,活像一根烧火棍。华览看着爸爸干瘦的身体,疲惫的样子,再也无心去读书,几次提出要回来干活,都被爸爸“碰”了回去。华览既疼爱爸爸,又思念妈妈,望着妈妈被囚禁的地方,常常以泪洗面,梦中不知哭醒了多少次。
胭脂女虽被囚禁,但思凡心切,惦念丈夫和儿子,她深信总有与亲人相会的一天。
人间有人间苦事,天上有天上神事。每年的大年除夕夜,各路神仙和天兵天将都要回天宫向玉帝汇报各行各业的情况,玉帝则会大摆宴席犒劳一番,老百姓管此叫“上天言好事”了。
十五岁的华览这一夜更难入眠,望着妈妈被囚禁的地方,痴痴发呆。望着望着,突然那里一片苍白,想必是天兵天将回天庭去了。他想起妈妈说过的话,神和鬼是一回事,如果偶尔遇到这些东西,不用怕,只要咬破右手中指,吸取血液,连同唾沫一起唾上三次,魔鬼就会逃之夭夭。华览想到这里,就咬破中指,向着发白的地方连唾三次。果然奇迹出现了。那一片白光消失得无影无踪,妈妈一溜烟跑过来,拉着他的手,一同走进院子。三人又惊又喜,遂抱头大哭一场,而后又欢天喜地起来。胭脂女忙着又是做饭,又是洗衣服;王仁义眉头舒展,满脸笑容。整个家庭又恢复了昔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气氛。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五更时分是各路神仙下界到位就职的时刻,老百姓则迎禧接福等待诸神“下凡降吉祥”。当执管囚禁的天兵下凡后,却不见了胭脂女,便匆匆赶回天宫向玉帝禀明情况。玉帝听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但想来想去,还是仍按王母娘娘的意见将胭脂女囚于原处,令其重新洗心革面、反省自悟,并派天兵昼夜看守,任何人不得接近。
胭脂女第二次被囚禁后,王仁义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卧床不起。不几日,他就离开了人世。这时,孤苦伶仃的王华览形单影只,无依无靠,生活没有了着落。无奈之际,只好到崆峒山去吃斋念佛,暂度岁月。
王华览毕竟是仙体所生,因而其聪明过人,相貌英俊,仪态落落大方。神仙广成子一眼便看出此非凡家子弟,便收在自己门下,授习阴阳八卦,教读金刚圣经。王华览思维敏捷,智力超群,不仅一学就会,而且理解透彻。同时,他待人忠厚诚实,深得广成子器重。广成子便将真正的咬指法术教于他。其法术叫神灵挽指法,只要口念咒语,伸出右手中指在口中一呵,然后顺指向前连唾三下,立马乌云骤起,顿可降妖除魔,一切神功法力尽可摒除,并能翻江倒海,日月倒转。王华览学得此法术心中大喜,一再要求下山去解除母亲之难。广成子得知其原委后,便同意他下山。王华览感恩不尽,谢之又谢,拜之又拜,依依不舍、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恩师。
王华览救母心切,离开崆峒山后,直奔胭脂河边。到了地方后,他仰望天空念念有词,手指在口中一晃,向前连唾三下,眼前突然一道道红光闪过,一切竟荡然无存。蓝天红日下,只见母亲满面泪痕,向他扑来,母子二人抱成一团,又悲又喜,痛哭不已。悲的是不见了亲人王仁义,喜的是经过一番生离死别的劫难母子终于团聚,再也不会被分离了。王华览自从得了此法术,神通广大,什么也不怕,便和母亲过起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的生活,母慈子孝,勤耕忙织,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再也没有离开胭脂峡。
王华览母子一直没有忘记神仙广成子的大恩大德,他们望着其修道的地方,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他们更没忘记天庭对妈妈的无端惩罚。年长日久,形影不离的母子俩变成了两座山峰,一座叫胭脂女峰,一座叫华览峰,双双耸立于胭脂峡南北两侧。而今这两座山峰摩天而立,仿佛在诅咒着天上的玉帝。
流传地区:泾源
搜集时间:2005年
搜集地点:黄花乡羊草槽村
搜集人:杨友桐 李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