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银春:宁夏首家民族工业企业走过的百年岁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在抗战的硝烟中成长

抗战爆发前夕,日本关东军板垣征四郎来到阿拉善,他极力拉拢马鸿逵,筹谋在西北建立一个犹如伪满洲政府之类的“回回国”。马鸿逵决绝地驳斥了板垣征四郎,并称国仇家恨要和日本人在战场一并解决。1939年,马鸿逵、马鸿宾出兵绥西,与傅作义一起抗击来犯的日寇,在日军锋芒正健的时候,有力地打击了他们,保卫了大西北。

银春的前身,在此时又被改为利民机器面粉厂,并开始大规模为军队生产和提供爱国粮……

一、面粉厂支援绥西抗战

2010年,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的王正伟主编的《中华回族爱国英才》一书里,以《粉碎伪“回回国”阴谋的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为题,收录了马鸿逵将军的事迹。至此,马鸿逵这位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以其少有的政治亮色,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知道。

马鸿逵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始终保持了一个中国军人保卫家园的英雄姿态——全面抗战的前夕,日本人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利用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所造成的回汉矛盾,积极鼓吹“回民自治”,蓄谋在西北建立形同“满洲国”之类的傀儡“回回国”,用来肢解中国人的抗战。马鸿逵派部队摧毁额济纳日本间谍机构,迫令前来拉拢自己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离开阿拉善,并向其宣称:“都是军人,国仇家恨姑且不计,我们在战场上见。”见收买马鸿逵不成,板垣征四郎黯然离开阿拉善,很快日本人就派40架飞机轰炸了银川。1939年,日军经绥西进犯西北,马鸿逵与兄长马鸿宾率部迎敌,配合傅作义,狙击了来犯的日寇,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在西北建立“回回国”的阴谋。

马鸿逵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方的将士在流血打仗,坐镇宁夏的马鸿逵自然也按捺不住,搞好军需补给的同时,提醒回族同胞万万不能漠视国家:“要知一个人能够安全地生存于社会,而不受一切横暴之侵凌,必须要籍国家来保护。要是亡了国,根本上就失去了人的意义。所以无论做任何事业的人,不能不靠国家作生存的保障。同样,讲到宗教,也不能例外……假使没有了国家,虽欲不问政治,而专力信仰宗教,以独善其身,也不能由得自己。所以我们很肯定地说,宗教是必要国家来保护的,倘若离开了国家,根本上就无宗教可言。也可以说,有国家方有宗教,无国家即无宗教。”

1939年11月,马鸿逵、马鸿宾的宁夏部队参加抗战,在绥西一带狙击和反攻日寇。救国事大,马鸿逵将普利机器面粉厂改归他所属的第十一军,即十一军面粉厂,受宁夏省军粮局领导,所生产的面粉,全部供应军队。然而,面粉厂的机器本来在购置时就是陈旧的,再加上几年来的磨损消耗,不断发生故障。厂里的工人也因待遇苛刻,不愿尽力维修,因而产量日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

抗日战争时期,宁夏省有100多万人口,而其中仅马鸿逵的军队就有17万人。战事频繁,军队随时要调动,粮食补给跟不上,这可不是小事。尤其在绥西抗战时,部队的将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而后方宁夏依靠马鸿逵的第十一军面粉厂和几十家落后的城乡磨面作坊,越来越无法保证前方的供给。绥西方面多次来电告急,向马鸿逵催要面粉,马鸿逵招来军需处处长,大发雷霆。军需处处长说,磨面生产已经是昼夜不休、拼命加班,只因设备落后产量太低。马鸿逵听完后也只能无奈摇头。

1943年,为了保证军队的面粉供应,马鸿逵再次下定决心,责令当时的宁夏银行富宁公司,在银川老面粉厂的基础上,更新机器设备,办好面粉工厂。

史料有载的是,1943年春,马鸿逵令省政府和银行垫付资金,由当时的富宁商行派人赴西安购置机器,并聘请了6名西安市的技工。同年8月,在银川南门外正式投产。

面粉厂发电机(现存于盐池县博物馆)

新机器买回来后,在马鸿逵的主持下,银春公司的前身又被更名为利民机器面粉公司。

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属于官商合办企业,由富宁商行投资2000万法币,加之宁夏绅士富商也有入股。在面粉公司的股份中,官股占60%,商股占40%。商股中主要是当时宁夏富商李凤藻和杨茂芳入股最大。面粉公司的位置就在今天银川的南门外中煌广场附近,当时人们也习惯称它为“洋面公司”。

这家在旧时为银川人所熟知的面粉公司,占地17亩,有办公室43间,一座4层、30间的磨粉楼,机器房2座,宿舍37间,储藏室20间。

面粉车间里,安装了4部由西安购来的24英寸小型钢磨,还有平筛一部,主要动力设备是20马力单缸卧式蒸汽机和40马力单缸卧式蒸汽机各一部,锅炉两座,发电机一台,由宁夏电灯公司供电。工人实行三班倒,昼夜生产。每天生产面粉240袋(每袋25公斤),主要供军政两界食用,少量供商民大户食用。

公司共有人员146名,其中管理人员32人、技工27人、徒工31人、仓夫56人。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生产科、供销科、财务室,每个岗位权责分明,企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这时,面粉厂所生产的面粉,取名为“双塔”牌。它源于现银川屹立的两座造型瑰丽的宝塔,它们就是海宝塔和承天寺塔。这两座千年古塔,不仅是银川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这座城市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的形象曾经作为“商标”,出现在银春公司前身的企业产品外包装上。

二、宁夏解放前,利民面粉厂“摇摆不定”的命运

这里有必要对投资利民机器面粉厂的富宁公司作一简单介绍。1933年,马鸿逵来到宁夏就任省主席兼第十五路集团军总指挥。1938年,马鸿逵把官办的宁夏省银行改为官商合资经营的地方银行——宁夏银行。宁夏银行股金总额为150万法币。规定每股10元,省政府认购10万股,私人认购5万股。马鸿逵为银行董事长,监事会会长是省财政厅厅长赵文府,正、副行长分别是李云祥和马继德(马鸿逵之堂兄,时任省地政局局长)。

当年,马鸿逵以抗日救国为名,用省政府主席名义,宣布对羊毛实行专买专卖,各商号所存羊毛,均卖给银行,不得偷运天津,违者以资敌办。实际上,宁夏银行不仅控制了羊毛买卖,而且还控制了驼毛、甘草、发菜等其他宁夏土特产品的收购和出口。他们低价收购宁夏土特产品,用军车运往兰州、西安等地高价出售,然后购进布匹、纸张、五金等生活必需品再高价出售。为了牟取更多的暴利,1939年,马鸿逵命令李云祥和马继德在宁夏银行内部专门设立富宁商行,账目独立,对外仍以银行的名义进行活动。

1942年,马鸿逵以宁夏银行亏损太大为由,又令李云祥和马继德将股金总额由150万追加到400万法币,其他股东反对,纷纷抽回资金退股。官商合资经营的宁夏银行和富宁商行为马鸿逵及其少数亲信所独占。第二年,马鸿逵以100万法币的私股加入富宁商行。李云祥和马继德为掩他人耳目,便在账内为马鸿逵暗设“光明号”,专营羊毛、驼毛的收购与外贸出口。

1947年,原本附设于宁夏银行的富宁商行,改称为公开独立营业的富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号”暗设于公司内,仍专营羊毛、驼毛的收购与外贸出口。富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银行成了“两块招牌,一套人马”,完全在马鸿逵的掌握之下。

可以说,解放前的宁夏富宁公司,不仅垄断了宁夏大烟土(鸦片)、羊毛、驼毛、甘草等土特产品的收购和外贸出口,而且也牢固控制了宁夏主要工矿企业的生产。名为官商合资经营,实为马鸿逵家族所控制。

此外,富宁商行及其后来的富宁公司除马鸿逵的“光明号”外,还拥有当时宁夏的主要工矿企业14个,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利民机器面粉公司为四层楼建筑,这座粉楼是旧银川城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当时银川最高的楼房。当时的银川人从南门出城,都会抬头看一看这座高高在上的“洋面公司”。

这座四层建筑为土木结构,楼房房梁都是用椽子搭建的。有些尴尬的是,当初建筑时,由于将原设计高度降低,并规定建筑费用不得超过300万元,因而施工中偷工减料,竣工的楼房高度不够,造成机器发动后摇摆不稳。

现在看来,这一颇有些有趣甚至滑稽的事情,似乎也注定了它此后同样“摇摆不稳”的命运。

利民机器面粉公司生产运转一年后,由于所用磨面机器全是别人淘汰的旧机子,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当时,宁夏没有修配机器的工厂,零件坏了要到北平、天津修配,又因交通不畅,往往耽误时间。加之马鸿逵公馆经常超负荷用电,所以厂子经常停电停产,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亏损;有时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陷入困境。

1945年5月,利民机器面粉厂与十一军面粉厂合并,并将十一军面粉厂动力拆来用之。但因拆来的机器陈旧不堪,1945年年底,公司又陷入停产。

1947年,为了使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起死回生,公司东挪西借,筹措资金,从北平购买了两部三缸元式瓦斯机,该机为日本轮船淘汰的柴油机。1948年6月安装就绪,运转正常,厂子又恢复了生产。此后,这家面粉公司一直持续到1949年9月银川解放,被人民政府接管。

当时社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萧条,仅有的一些工业企业始终难成气候。以银川为例,当时在银川市区里屈指可数的工业企业有: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宁夏电灯公司、宁夏毛织厂、宁夏酒精公司、宁夏火柴公司、宁夏兰鑫机械厂、宁夏银行造纸厂、宁夏修枪所、宁夏被服厂等。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由数十间平房围成一个大院,便成了一个厂子。厂子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为马鸿逵的军队和宁夏省政府机关服务的。可以说,这就是银川20世纪40年代工业的萌芽阶段,也是当时贫穷落后的银川仅有的一点工业家当。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地方工矿交通业的兴办,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马鸿逵官僚集团的经济、军事实力,从而在短期内达到其保住地盘、巩固地位的目的。但随着这些近代工厂企业的创办,也促使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在抗战期间一度有所提高,而且使宁夏出现了一批产业工人。同时,各家工厂企业的生产,也为宁夏和周边省区军民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一些物质基础。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夏近代工业的发展终究是昙花一现。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宁夏的这些工厂企业经营已不太景气,步履维艰,日渐走向衰微。抗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工业品对华的大量倾销,致使经销洋货的商业利润远远大于开办工厂企业,加上包括宁夏在内的全国性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马鸿逵看到生产工业品已无利可图,便陆续停办、关闭了一些工厂企业。

宁夏近代工业经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急剧走向衰微,甚至宁夏近代工业的落后,虽然有一些诸如美货充斥国内市场等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与当时的经济统制政策、军事政策等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马鸿逵为巩固其地位,不仅决定着宁夏近代工业的兴与衰,而且影响着宁夏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滞后和工业结构的极不平衡。

因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宁夏的工业企业中,仅仅剩下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宁夏电灯公司、宁夏印刷局等企业。

狂风骤雨来临的前夜,银春公司的前身——利民机器面粉厂,准备迎接着新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