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
概述
【长远目标】
2007~2012年,金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自治区、银川市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培育和发展,提高生产技能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与全市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金凤区建成现代化的都市农业示范区。。
【耕地与播种面积】
金凤区1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15万人。良田镇、丰登镇分别位于金凤区的一南一北,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点区域,南部良田镇多沙、北部丰登镇多水,呈南高北低之势,区内水系发达,唐徕渠、西干渠穿境而过。本辖区现有耕地1.0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36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990公顷,经果林面积1220公顷。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达34840吨,蔬菜总产达134366吨。金凤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2007年,金凤区有耕地7294公顷;2008年,金凤区有耕地7063公顷;2009年,金凤区有耕地7021公顷;2010年,耕地减少至7000公顷,比2007年减少了294公顷(因城市建设及建镇占地、农村道路、兴修水利、改林占地等农田面积逐年在减少);2011年,金凤区有耕地10453公顷,比2007年增加了3159公顷(因银川林场、西湖农场归属管理和安置生态移民购买的土地及土地增减挂钩复垦耕地的土地等使农田面积增大)。
【农村劳动力状况】
2007年,金凤区农村人口为5.07万人,2008年为5.08万人,至2011年,农村人口增加到5.15万人。由于生态移民迁入和老移民自行搬迁入住,金凤区农村人口数比2007年增加了0.08万人。
金凤区农村人口劳动力情况表单位:万户、万人、万
2007年,金凤区农村劳动力2.87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15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4.9%;外出劳动力0.72万人,占总农村劳动力的25.1%。到2011年,农村劳动力3.0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14万人,占总农村劳动力数的69.5%;外出劳动力0.94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0.5%,比2007年增加了0.2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总量及所占比率上明显下降,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外出劳动力明显上升。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007~2012年,金凤区农牧局按照金凤区《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求,全面使用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制度、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按照制度要求,镇、村、组土地承包相关文件、承包合同以及流转合同做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并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分类装订,确保合同、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安全性,有效促进土地流转。截至2011年,辖区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784亩。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经营权,使农民从土地经营中解脱出来,在每亩获得一定土地流转金收益的基础上,转向发展第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获取第二份收入,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生态移民安置】
生态移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的部署安排,金凤区在2011~2013年完成安置移民任务750户3000人。其中,2011年在新建项目区和顺新村安置移民300户1200人、2012年再安置移民244户1024人;2013年在新建项目区泾龙新村安置移民206户776人。和顺新村位置在金凤区良田镇东线排水沟以东,广夏公路以西,昊通驾校东南角,盈南生态园东北角,总占地面积1500亩,建造二代节能日光温室556栋1100亩,打造“金凤区和顺新村设施农业示范园”;泾龙新村位置在良田镇泾龙村6组以东,东线排水沟以西,泾龙村5组农田以东,泾龙村5斗渠以南,泾龙村6斗渠以北,总占地面积400亩,建造二代节能日光温室194栋400亩,打造“金凤区泾龙新村设施农业示范园”。
【精耕细作,优质高产】
2007~2012年,金凤区党委、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立足地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的实际,围绕点面结合、以点促面的思路,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借鉴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按照市委“四优、四新、四强”的农业发展思路,走精挑细选、精耕细作、树立精品的“三精”农业路子,整合资金、集成项目、叠加资源、合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抓好精挑细选工作。通过辖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创办领办的试验示范基地等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大胆引进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作物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植,把具有品质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推广种植。在设施农业中推广种植的华玲、小玲等西瓜品种成为当家品种;在露地经济作物方面,通过试验示范挑选出的西瓜品种黑美人被大面积种植;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无籽西瓜品种台湾新一号优势表现突出;露地红薯、马铃薯、辣椒和设施西红柿、设施辣椒等经济作物中都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适合本地种植、具有品质和价格优势的品种作为当家品种。二是抓好精耕细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逐渐压缩相对粗放生产的粮食作物面积,扩大设施瓜菜生产园区和露地蔬菜经济作物面积,走精耕细作、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之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引进区内外农业企业、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生产之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抓好品牌带动。充分利用沙质土壤面积大的优势,扩大西瓜种植面积,打造“绿色沙地瓜菜”品牌,通过举办“西瓜开园节”“品尝会”等活动,引进自治区内外客商,提高地区农产品品位,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