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年鉴.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载

编辑;陈瑞龙

中国共产党青铜峡市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12年12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青铜峡市委员会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中共吴忠市委常委 青铜峡市委书记 桂福田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经济开局艰难的严峻形势和诸多困难,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沿黄经济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民生、一切为了和谐”的工作理念,科学决策、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克难奋进,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全力实施“12355”工作任务,强力推进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总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蓄势发展、富民与强市同步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经济提速、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局面。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亿元,增长3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7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6亿元,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区前列,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向好的趋势、更好的气势,青铜峡正由“西部百强”向“全国百强”阔步迈进。

这一年,我们倍加清醒,卓有成效地推进思想解放、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发展活力彰显新气象。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等重要会议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面对发展提速、你追我赶、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市委始终把新思想引领、新思路促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把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组织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一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性地启动实施了政策宣传“农村直通车”工程,通过宣讲团、“政策墙”、电视专栏等多种干部群众容易接受、便于参与的形式,全方位、多层面、聚焦性地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切实把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精神传达到最基层,做到全面覆盖、家喻户晓。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践行在工作中,切实把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推进青铜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在全市营造了政策引领、宣传鼓劲、真学真用的浓厚氛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自治区、吴忠市党委同心同德,在全市积聚了强大的思想活力和发展合力。

——在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中强措施、见成效。市委牢固树立“治理发展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保护发展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青铜峡打造对外品牌、推进跨越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载体、突出特色,边查边改、注重实效,着力加强政务、法制、人文、市场、金融、用人和社会等七个方面的环境建设。建立“三抓三促”等制度,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三创”等活动,加大明察暗访和治庸问责力度,不避讳、不护短、不逃避,坚决整治“庸、懒、散、软、拖”等不良作风,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力度,开展十一个方面专项检查,着力破解重点行业、关键部门在思想作风、工作效能、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束缚和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和创新了工作落实、工业服务、选人用人等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队伍素质和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全市上下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日趋形成。我市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经验在全区交流推广,被自治区评为先进集体,并在全区发展环境测评中位居第一名。

——在市镇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中严纪律、正风气。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严肃换届纪律的各项要求,坚持把全力营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严把换届程序,狠抓重点环节,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强化纪律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保证了换届工作依法、稳步、有序推进。在全市开展了换届纪律“七上七进七有”活动,广泛宣传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做到培训教育、宣传引导、遵纪承诺、谈话教育、监督检查“五个全覆盖”,实现了换届纪律知晓率、监督教育覆盖率、领导干部参学率、谈话谈心率、换届纪律承诺率、纪律执行监管率“六个百分之百”,以最坚决的态度和铁的纪律匡正了换届风气,确保了在整个换届过程中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风清气正。市镇人大、政府和市政协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一批素质过硬、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市镇人大、政府和市政协领导班子得到全面加强。我市换届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风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市镇换届工作换出了和谐与团结,换出了新风与正气,换出了活力与动力。

——在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中建机制、出实招。针对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责任意识淡化、工作落实不力、服务效率不高等现状,市委始终把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能力作为抓落实、干成事的着力点,在机制上求创新、方法上求突破、措施上求实效,在抓落实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推进工作、加快发展。抓效能,创新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对2012年全市“五个十大重点工作”“两大任务”“两大活动”实行责任制限时制,组织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做到工作任务、责任、时限、奖罚“四明确、四公开”。成立了6个督查组对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分工督查,强化跟踪督办、跟踪问效,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抓奖惩,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考核与单位奖惩、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严格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重奖考核成绩好的先进单位,优先提拔重用考核排名靠前单位的干部,把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兑现奖罚、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好机制。抓警示,创新教育问责机制。启动开展勤政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勤政敬业、竭力奉献、干事创业,对领导不力、工作失职渎职、敷衍塞责和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坚决下重拳、出狠招,及时进行教育警示和问责处理,严格责任追究,整肃纪律作风,着力锻造一支清正廉洁、勤奋努力、勤勉尽责的好队伍。机制的创新带来了干部作风的大转变,干部作风的大转变催生了推动工作落实的源动力,“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已逐渐成为全市干部队伍的精神动力和不懈追求。

这一年,我们倍加努力,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宁夏经济发展高地,市域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项目带动、做大总量上做文章、下功夫,工业经济带动力不断提升。面对年初市场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低迷、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市委紧紧围绕打造“沿黄经济新型工业集聚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一号工程,作为拉一产促三产的驱动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推进,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资金向工业集聚、精力向工业聚焦,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十大项目,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制定和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克难前行、稳步回升、向好发展。一是抓服务,政策环境凸显推动力。针对部分企业运行艰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严峻形势,市委专题研究、果断决策,及时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七项措施》,安排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兑现企业增产达效、技术创新等政策奖励,帮助企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市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制度,建立了“六个零”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代办制服务,方便企业客商,服务经济发展,打造环境品牌,使青铜峡越来越受投资商的青睐,一批事关长远、事关青铜峡转型发展的项目落户建设。我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措施和“六个零”服务企业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二是抓项目,投资拉动的后劲持续增强。针对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的具体实际,市委坚持现有企业内部挖潜提升、新上项目达产达效,实行工业经济调度会和市级领导包扶企业促发展等制度措施,加大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协调服务力度,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及时帮助企业搞好项目立项、规划、征地等工作,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46个,建成投产17个,完成投资32亿元,以增量推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三是抓载体,园区的承载力不断提升。针对工业园区产业层次低,示范引导、聚集带动能力弱的问题,市委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引资金、引技术、聚产业、扩规模的有效载体,按照“龙头引领、产业补链、配套跟进”的思路,高标准编制“两带两园”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定位,细化产业分区,为工业园区发展绘制了科学的规划蓝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两大园区新引进项目22个,嘉宝工业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和新材料基地圣花产业园加快建设,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提升。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成新材料基地企业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嘉宝园区成为继新材料基地之后又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四是抓技改,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针对国家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的总体要求,市委认真落实自治区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坚持一手抓技改、扩产能,一手抓淘汰、促转型,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督促黄河水电化工等3家企业按期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支持大坝发电等骨干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循环工艺流程,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16%。全市工业经济在加快转型中加速发展,总量迅速增加、质量稳步提升,驶入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工业经济拉一产促三产的作用显著增强。

——在培优育特、做强品牌上做文章、下功夫,现代农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针对农业“特色不特、优势不优、规模不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现代农业发展不快”的现状,市委紧紧围绕建设“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立足我市地处引黄灌区精华地带、贺兰山东麓世界级酿酒葡萄最佳原产地的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农业发展方向,按照“一优一特、一养一加、一销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紧抓“基地、龙头、市场”三个核心要素,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力实施农业农村十大任务,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粮食和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做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区内外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体现区域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的理念,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优质粮食、酿酒葡萄、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扩张规模、集约发展、提质增效。全市落实优质粮食播种面积6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7万吨,实现“九连增”。发展有机富硒水稻7.6万亩,落实稻田养蟹3.1万亩,“中国第一米”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新建酿酒葡萄基地2万亩,新建续建酒庄6个,酿酒葡萄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建扩建养殖园区19个,养殖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有名的优质大米、酿酒葡萄、生猪奶牛养殖特色农产品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基地、做响品牌,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动工程”,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和扶持塞外香、法福来等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建成全区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万亩有机水稻国家级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战略,“御马”“老苗”等19个产品分别被评为全国、全区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塞外香”荣获“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清真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三是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围绕建设全区节水型示范县(市)目标,持续开展大规模、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节水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成功进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行列。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6%。全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品牌优势逐步显现,走出了一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市场效益稳步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整合资源、搞活运营上做文章、下功夫,文化旅游成长力不断提升。针对旅游业发展开发运营机制不活,旅游产品不够丰富,黄河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打造、产业推进滞后,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利用,旅游收入停留在门票经济,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不够活等问题,市委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文化展示区”的目标,坚持投入与运营“两条腿”走路,按照“基础建设先行、旅游要素齐全、宣传推介并举、管理服务提升”的思路,全力实施文化旅游十大重点,加快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以文化的大发展促进旅游的快发展,以旅游的快发展反哺文化的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经济繁荣、旅游产业发达、现代服务体系健全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一是旅游产业持续升温。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的黄金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大禹文化园、塔林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黄河大峡谷、库区鸟岛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旅游景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充分发挥金岸明珠公司的职能,积极引进大公司对青铜古镇、黄河游乐园等旅游景点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经营,旅游景区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介青铜峡黄河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扩大了青铜峡旅游产品对外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1.5%。二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文化特色塑造形象,以文化氛围凝聚民心,以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竞争力,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依托中华黄河楼、黄河文化园等载体,加大黄河文化挖掘力度,组建黄河文化演艺公司,唱响黄河文化主旋律,加快打造名副其实的黄河文化历史名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实现村村有、户户通、全覆盖,城市数字影院改造、“金岸明珠大舞台”等一些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成功举办了黄河文化周活动,广泛开展了“喜迎十八大”大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镇村文化体育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了《人文青铜峡》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呈现出积极活跃、氛围浓厚的良好态势。三是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坚持以旅游带商业、以商业促旅游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商贸、餐饮为主的服务业,积极开拓与旅游关联度高的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东区商贸中心、龙海商业广场等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实施青铜峡宾馆、小坝南市场等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全区首家平价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步行街、天一街等街区商贸服务功能,商贸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1%。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机制更加灵活、设施日趋完善、活力明显增强、效益逐步显现的良好格局,成为第三产业的强力引擎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上做文章、下功夫,金岸城市聚集力不断提升。针对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城区规模迅速扩张,但产业和人口聚集不足的实际,市委紧紧围绕建设“金岸城市精品区”目标,坚持“老城提升、新区扩张、环境优美、富集要素、集聚产业、增强活力”的思路,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全面实施城乡建设十大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赋予城市更多的黄河文化气息,精心打造“黄河金岸”宜居宜业明珠城市。一是城市规划布局更加科学。按照要体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功能是城市的活力”的理念,坚持空间布局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四规衔接”,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设计、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了以黄河文化为灵魂,以房产开发为主导的城市新区、以商贸服务为主导的城市老区和以工业为主导的嘉宝园区“一城三区”发展格局。二是金岸建设加速推进。坚持东区发展与老城改造并举,加快实施沿黄城市带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了中华黄河楼、黄河文化园,体育会展中心、黄河外滩大酒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城市东区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开工建设黄河外滩、龙海花园等商贸住宅项目22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加快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条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集中供热供水、集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达到50.8%。三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坚持走“水清、地绿、城美”的城乡建设之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高标准完成惠农渠砌护等11项城市景观水系和园林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8%,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坚持用科学化的思维、人文化的理念、精细化的措施抓城乡管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使城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环卫保洁、拆违治乱等十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荣获吴忠市考核第一名。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突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的要求,高起点修编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峡口镇等4个沿黄特色小城镇,以城区为中心,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互补的城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加快建设蓝色港湾、金岸湖畔沿黄特色村庄续建工程,开工建设青铜人家等4个特色新庄点,实施旧村综合整治、危房改造、庄点绿化等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环境连片整治等一批项目,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一个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最适人居的宜居宜业明珠城市已矗立在黄河之畔、金岸之上!

——在上争外引、扩大开放上做文章、下功夫,“两大任务”驱动力不断增强。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资源有限、后劲不足,是典型的“输血型”经济的实际,坚持把“两大任务”作为壮大市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以项目添后劲,以项目促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采取建立“两大任务”包抓责任制、设立驻点招商工作站等多项措施,拓宽引资渠道,加大争跑力度,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宁洽会等节会活动,千方百计寻求合作机会,争取项目落地建设。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5项,到位资金80亿元;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扶持项目595项,落实资金17.6亿元,实现了量的跨越与质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我市成功入围“2012苏商投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成为宁夏唯一入选的县(市)。全市上下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全面形成,无商不富、无商不强、无商不活的共识深入人心。

这一年,我们倍加关注,尽心竭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幸福指数实现新攀升。

——围绕“移民安置”,强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市委始终坚持“要想稳得住,必须要致富”的理念,按照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移民搬迁、教育培训、社会管理“五同步”的工作思路,全力实施生态移民“五个一”安置致富举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全力以赴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建成广武同兴村、三趟墩同进村、甘城子同富村移民安置住房2480户,搬迁移民1500户6352人,同步完成了教育、卫生、生产等各类配套工程。建立土地集中流转、奶牛托管经营、移民务工管理“三个”致富机制,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奶牛养殖和移民就业“三项”增收产业,有效拓宽了移民群众致富途径。同时,切实抓好移民村各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从生产、生活等方面为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我市生态移民工作被自治区评为一等奖。生态移民工程构建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移民群众幸福新家园,成为我市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决策,着力改善民生、增加百姓福祉的工作创新和生动实践。

——围绕“学有优教”,优先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高考上线率、中考成绩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招生数大幅攀升。加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学校捆绑发展管理模式,面向全区公开高薪选聘市一中校长,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公开竞聘、轮岗交流等举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实施校安工程,新建、加固五中、七中等29所中小学校,全面消除了危旧校舍,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在全区率先启动标准化校车接送学生工程,对偏远农村学校小学生免费接送,有效解决了小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全力支持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全民关心教育的工作格局初见成效,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教学资源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围绕“病有良医”,全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50个,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实现全覆盖,医疗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在市医院新院全面建成投入使用、配备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办院理念,坚持走与全国知名医院优势资源共享、联合办院之路,定期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前来坐诊,不断向尖端医疗技术挺进,市医院已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在全区首屈一指的县级医院。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六免一救助”惠民政策,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区、市验收,医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开展“少生快富”工程创建活动,全市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就医环境更加优越,一个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

——围绕“老有善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全面完成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年度任务。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力度,为低保户、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及时免费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了其合法权益。大力实施城镇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一些公益项目,城市服务保障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建立“政策法规宣传”“劳动监察保护”“工资保证金”三项制度,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18.8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相互衔接、日趋完善,成为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安宁的稳定器。

——围绕“劳有多得”,继续深化全民创业就业。坚持就业就是民生之本,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大力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全面搭建“宣传引导、资金扶持、创业培训、服务交流、就业促进、孵化带动”六大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创业就业。全年发放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组织创业就业培训3800人,新创办小企业186个,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2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3.8亿元,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全民创业就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多渠道、多形式促创业带就业的机制全面构建。

这一年,我们倍加重视,矢志不渝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族宗教等统一战线工作,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的安定局面。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切实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党管武装,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工作进一步深化,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切实加强民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城乡环境整治、道德素质提升、文明新风培育、社会诚信教育等民风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着力建设“遵规守法、明礼诚信、纯朴向善、理性包容、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的优良民风,城乡居民文明程度稳步提高,开创了人人健康向上讲文明、全民积极思进求和谐的生动局面。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深入推进新一轮“平安青铜峡”创建活动,坚持防范与打击相结合,进一步强化110指挥中心平台、治安卡口、视频监控等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系统建设,扎实开展防邪、禁毒及铁路护路、校园安全、交通消防、“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深化公检法司“百日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无诉讼村(社区)创建等活动,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安置帮教和监控管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市治安防控能力大幅提高,执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社会环境更加安定和谐。

——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制定了《青铜峡市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实行市级领导、部门单位重点信访案件包保化解稳控限时办结制,在全市深入开展了“百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实现了我市在自治区党代会、全国“两会”和十八大期间零进京赴银非访的目标。建立市信访服务大厅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畅通信访渠道,归口解决信访问题,充分化解群众的积怨情绪,合理解决群众的正常诉求。全市信访总量、重信重访、集体上访、进京赴银非正常上访均呈现“四个下降”的良好态势,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和铁的纪律,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排查整治、信息报送等制度,深入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全市工业企业、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20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的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落实、企业抓实、监管有力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好,切实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持续加强。不断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城乡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对全市办公条件、服务场所不达标的城镇社区全部进行新建、改造和维修,完成了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服务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探索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行社区服务“一站式”接待办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城镇社区中存在的管理缺失、服务不到位、职能机关化等突出问题,社区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行动,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一年,我们倍加坚定,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新提升。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的影响不断扩大。坚持把解放思想、理论武装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以市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以各党委(总支、支部)为基础,狠抓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实现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以政策宣传“农村直通车”工程为平台,深入农村集中宣讲,推动理论武装向深度延伸,向广度拓展。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全市发展新成就,进一步提升了青铜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理论学习,武装头脑、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自觉;通过舆论影响,宣传青铜峡、美化青铜峡、维护青铜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自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的成效日趋凸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和“双强六好”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推行市委、基层党(工)委、支部(总支)、党员四级服务群众办实事承诺活动和创业富民试点活动,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帮发展、促和谐。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四大课堂”“两管三评一推优”“三建四关心”工作成果,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数字化、支部博客、组工专网等党建信息化工作,“三建四关心”列入全区组织工作要点进行推广,“三建四关心”“党员积分制管理”“四大课堂”“党建信息化”等我市独有的党建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市被吴忠市评为创先争优工作先进市。全市上下“党委争标兵、支部夺红旗、党员争先锋”的创先争优氛围日益浓厚,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的导向更加鲜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看德才、靠实绩、重公论选干部配班子,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坚持靠群众公论提干部,对缺额的科级领导职位,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进行“海推”提名,将干部的提名权、评判权和选择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坚持以竞争择优选干部,在全市公开选拔了30岁以下镇长1名、副镇长8名,对政法系统30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营造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坚持凭工作实绩用干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领导干部群众公认度测评办法,对考评成绩排名靠前的单位干部进行优先提拔或重用,对考评处于末位的单位班子成员进行组织处理。在全区县级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我市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两项指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全市上下树立和唱响了以业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成为引领广大干部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和最强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播《古峡清风》电视专栏,建设廉政文化广场,举办农村廉政文化节,廉政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建立市“四套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强化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自治区实施“勤廉为民”工程先进市创建和群众直评活动,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营造了干净干事的良好风气。

——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常委会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规范决策议事程序,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通过常委会、规委会、工业经济调度会、专题会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集体决定。实行市委常委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帮助解决问题。认真执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德、谈心谈话、警示教育、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规范市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四套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抓共管、四轮驱动、共谋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常委会始终坚持做到了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一以贯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做法常抓不懈,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秉公用权的举措持之以恒,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创业的历程令人难忘,前进的脚步令人奋进;发展的态势令人鼓舞,丰硕的成果令人振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应对各种困难和危机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既取得了显著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经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坚持和弘扬: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发展是富民强市的基础、决定一切的根本。一年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做到思想解放不停滞、抢抓机遇不放松,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用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在迎接挑战中趋利避害,在负重拼搏中跨越赶超,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六大强区建设进程,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无坚不摧的精神,坚决打赢保增长这场硬仗,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践证明,只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咬定发展不放松,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做强经济实力,就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实现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民生,以人为本、为民办事,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一年来,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抓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实施了生态移民、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实实在在为广大群众办了十件利民实事,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创业就业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在全市投入最多的是民生,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群众就欢迎、就支持、就拥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越高。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和谐,加强管理、维护稳定,才能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谐是发展的目的。一年来,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为第一责任,把打造社会管理创新区作为重要目标,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社会环境更加稳定和谐。实践证明,只有稳定,发展才有保障;只有稳定,社会才能和谐。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加快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能满足人民群众求富裕、求稳定的迫切愿望,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制限时制,务实创新,狠抓落实,才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实干促发展,真抓出成绩。干工作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一劳永逸的措施,需要持久的创新。一年来,坚持求实创新、勇于实践、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工作方法,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包重点工作责任制限时制,健全完善了以目标管理、公开承诺、督查考核、效能推进、责任追究为主要手段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时间倒逼、限时完成的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采取“亮目标、晒举措、赛干劲、抓督办”的工作措施,不断强化对重点工作的定期调度、跟踪督查,有力地推动了“五个十大重点工作”“两大任务”“两大活动”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有效落实、提速增效。实践证明,好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行重点工作责任制限时制,狠抓落实、重点突破,兑现承诺、严格奖惩,就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快速推进、快速落实。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厉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作风建设关乎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快慢,关乎党的形象。一年来,注重给各级领导干部定责任、压担子,注重对各项工作勤督查、严考核,在干事中检验工作作风,在实绩中考评执政能力。全市各级干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切实厉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走出了一个个困境,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良好成绩,展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克难奋进”的精神风貌,践行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使命。实践证明,抓干部作风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战斗力。只要我们坚持倡导和厉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不了的目标。

六是必须始终坚持努力营造“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净化风气,优化环境,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一年来,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方形象最紧迫的任务,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勤政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八个大力弘扬、八个坚决反对、八个努力形成”的新风正气,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正风气,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把风气树正,把作风抓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干群合心、上下合力,推进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团结包容才能干成事,只有风清气正才能干大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环境才是我们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各位委员、同志们,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差距使人警醒,不容懈怠。在肯定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的基本市情,经济总量小,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属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较重,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公共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个别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强、作风不实,不适应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需要,干部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机关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中共青铜峡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