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通论
第一节 概述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党项族首领元昊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因其族发祥于白水,又称白上国、白高大夏国、大高白国。宋时称西夏,并为后世所袭用。其疆域,极盛时包括今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建都兴庆府(后期改称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先后与两宋、辽金并立。境内有汉、回鹘、吐蕃、鞑靼等民族。其典章制度多仿唐宋,创制文字,举办“番学”“汉学”,大量翻译汉文典籍和佛教经典,以儒治国,盛行佛教,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夏南平王李睍宝义二年(1227年)亡于蒙古,共传十帝,立国190年。终朝行使货币以铜钱为主,兼用铁钱,少用白银。边远地区始终维持着实物货币制度。
党项族原居青海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的山谷地带。以畜牧为生,不知稼穑。唐初,受吐蕃压迫,逐渐迁居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历经五代,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党项人从事农耕,经营商业,以卖马获利。西夏建国后,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手工业相应发展,城乡商品贸易相对繁荣,也行高利贷,刺激了西夏货币经济的发展。以至官吏俸禄、国家税收、财物计算、劳力计值、借贷赏罚等,皆以钱计值。西夏与辽金有经济来往,与宋更为密切。夏宋通过贡使贸易、榷场、和市贸易,以及边民“窃相交易”,互通有无,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宋神宗时,在宋朝一绢之值约一千钱,而货贸西夏,则值五六千钱,宋夏交战,岁赐与和市两绝,升值到十千钱,甚或五十千钱。西夏据有河西走廊,过境商品,十取其一,对丝路贸易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边远牧区,直到西夏晚期,仍盛行以物易物。如在西夏黑水故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发现的天盛二十二年(1170年)卖地契,卖地二十二亩,值骆驼四匹;天庆十一年(1204年)典当契,以袄子裘一领,典到大麦五斗,小麦五斗,到时需还本利大麦一石三斗五升。
西夏建国前后,使用唐宋旧钱,杂有秦汉、北朝、隋唐、五代、辽金等钱,而以宋钱最多。据西夏故地60多处窖藏钱币统计,北宋钱多在80%以上,有的高达97%,而西夏钱则不足2%,且以“天盛”“光定”钱居多。说明终西夏之世,在其境内主要流通北宋钱币。但局部地区也有例外,在内蒙古临河、包头、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等地,发现大量铁钱窖藏,有的出土多达数千公斤,除少数北宋“宣和”“政和”钱外,皆为“天盛元宝”“乾祐元宝”铁钱。《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称:西夏“禁止任何人向他国贩卖货币”。或许在西夏中后期,为防止铜钱外流,而仿宋陕西路、河东路铁钱区之设,将沿金边界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也设为铁钱区。
西夏铸币,依据钱币实物,始于毅宗“福圣承道”年间,而《宋史·夏国传》载:仁宗天盛十年(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目前所见到的出土的西夏钱币,西夏文钱有“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5种;汉文钱有隶书“大安通宝”、隶书“元德通宝”“元德通宝”、折二“元德重宝”“天盛元宝(铜铁二品)”“乾祐元宝(铜铁二品)”、行书“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篆书“光定元宝”13种。其中,隶书“大安通宝”和篆真“光定元宝”,史志、谱录未载,先后出土于1981年、1984年,是西夏钱币、也是我国钱币的重大发现。西夏受宋朝钱币制度影响,钱币以真书为主,兼有篆、隶诸体。无论是夏文钱还是汉文钱都是年号钱。与辽、金相比,将本民族文字铸成通行钱币,是西夏钱币的最大特点。
经研究,传世的西夏文折二“福圣宝钱”、折二“大安宝钱”、汉文“奲都元宝”,当为近世戏作;旧谱所载铁“永安一百”、铁“永安一千”,为五代建都幽州之燕所铸;“正德元宝”“大德元宝”“应天元宝”“乾定元宝”“贞观元宝”等钱,以及《泉布统志》著录之“大夏颁行宝钞”“大夏军营宝钞”等纸币,均属伪作。传世之“天授通宝”“大德通宝”以及西夏文“人庆宝钱”,是否为西夏钱,待考。
在西夏货币经济中,白银占有一定地位。国家博物馆藏西夏文《瓜州审判案》残卷,记载瓜州(今甘肃瓜州)商人有“铸银近万,乃持裂用,诸处为贩”。崇宗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西夏皇族在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时,“特赐(寺院)黄金一十五两,白金五十两……钱一千缗,用为佛常住”。西夏兵书《贞观玉镜将》规定,西夏军功除赏赐官资外,还有金银器、银两、银锭等。如正将军有大功,除“加七官”外,还“当得百两银碗,五十两金碗,衣服一袭十带,上缝缂丝,十两金腰带一条,银鞍鞯一副,银一锭,茶、绢一千[份]数等。七十[名]军直等”。《天盛律令》载,西夏法典对熔铸金银器耗减数有明确规定,并要求将“种种金银器”的两数“写字刻其上”。1976年,宁夏灵武出土三件碗底墨书自铭重量的银碗,分别为西夏文“三两半”“三两”“二两八”,经实测平均值每两39.09克。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宋廷赏赐李德明,其中有白银万两;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议和,宋廷“岁赐”西夏物品,其中有白银七万两。西夏赴宋京师使臣和商人,亦有货贸金银者。西夏已用白银铸造银锭,但主要作为称量货币使用。金银多供宫廷享用和赏赐,或用于宝藏。商业贸易与借贷中亦有使用,但不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