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自我提升(6)

★张良的定国之策

楚、汉纷争之际,刘邦曾被困于荥阳,他为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让郦食其为他出谋划策,郦食其主张实行分封,使诸侯国拥有土地与人口。计谋一出,立刻遭到张良的坚决反对。当时郦食其还未走,张良从外边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对他说:“门客中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以削弱楚国力量。子房,你看如何?”张良说:“是谁给陛下出这样计策?如此大势已去,陛下的事业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说:“我想借您面前的筷子,为您指画形势。过去商汤和武王讨伐夏桀王、殷纣王而封他们的后代,是有把握致桀王、纣王于死命,但陛下您现在有把握致项羽于死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朝,到箕子门前抚车致意,重修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您能做到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二个原因。把殷纣王积粟之仓库里的粮食都发散出去,把殷纣王的储财都分发出去,用以接济贫穷的人,现今陛下能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三个原因。军用的车辆在殷朝战事一结束以后就被改作乘人之用了。把刀枪剑戟都倒着装载,表示不再用了,现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四个原因。把军马散放在华山的南边,表示没有什么用处了,如今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五个原因。把运输军需用的牛马都放在桃林塞的原野上,表示天下不再有运输和积聚,现在陛下能这样做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六个原因。而且天下的游说之士,离开自己的父母,抛弃祖坟边的热土,离开有交谊的老朋友,跟从陛下打天下,只是日夜盼望能得到很小一块土地。今天您拥有六国的后代,用土地去封有功之臣,那么游说之士各自回去给自己干事,跟自己家人团聚,与老朋友会面,还跟陛下您去夺取天下吗?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七个原因。如果楚国不强大,那还好说,但是如果楚国强大,其他六国肯定会屈服于楚的,陛下您去哪里寻找向您称臣的六国后代呢?这是不能采用分封制的第八个原因。如果陛下用此计谋,陛下的事业就付诸东流了。”汉王停止吃饭,把嘴里的饭吐了出来,骂道:“郦食其这小子,差点坏了我的事业。”下令销毁六国的王印。

张良这番话实在太厉害,让刘邦能及时醒悟,如果不听张良之言或是晚听张良之言,别说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恐怕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张良的政治预测可谓是极其正确的,就在他说了这番话不久,占据齐地的韩信就派使者来见刘邦,要求封他为齐地的假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觉得韩信不赶快来救援自己,还趁火打劫,要挟封王。但后来听了张良的劝说,竟封他为真齐王,从而稳住了韩信,打败了项羽。如按郦食其的计策封了齐国的后代,那韩信早就背叛刘邦了。由此可见,汉朝的兴亡成败,有一大部分是捏在张良这位政治预测家的手里的。

★皇太极的远见

并不是所有的政治预测家,都像张良一样仅仅为某一具体事物考虑,他们的预测可能是为未来做准备,于是这种高瞻远瞩的预测有时不仅一时看不出效果,甚至还有负面反映,但这种预测对将来而言意义非凡。试看雄才大略的清世宗皇太极是怎样收拢汉族人才的:

清皇太极打算留下明将洪承畴为己效力,便派范文程去劝洪承畴投降。洪承畴当时正在跺脚大骂,范文程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内容涉及古今之事。房梁上的尘土偶然落下,沾到洪承畴的衣服上,他用手掸出灰尘。范文程回去将此情告诉皇太极,他说:“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且那么珍惜,更何况他的性命?”皇太极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自己身穿的貂皮大衣给洪承畴穿上说:“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而视许久,叹息道:“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请求接受他投降。对此,皇太极异常高兴,不仅当天的赏赐不计其数,还设置了酒宴,摆上了戏台。将领们有的对此很不高兴,说:“皇上待洪承畴太好了!”皇太极劝他们说:“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是为了什么?”将领们答道:“那谁不知,是为了入主中原!”皇太极听后笑道:“这就譬如行路,我们都是盲人,如今好容易得到一个向导,我怎能不高兴?”

此论足见皇太极是如何高明,范文程是汉族的大学者,是一位极有见识之人,洪承畴更是明朝的大官,总督蓟辽军略,学识也有过人之处。这两人为清军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满清政府若无像范文程这样的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帮助制订策略,用皇太极的话说,就是“领路人”,想长期立足中原,是很难想像的。

由于政治预测的复杂性(包括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事等诸种社会因素)和内容的包容性(包容了诸多因素和社会内容),使得政治预测不仅仅是门大学问,也是种大智慧,故而能够做出成功的政治预测的人,已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了,而是预言家、先知先觉者!

但政治预测虽难,在中国历史上,却多有成功的政治预测,多有大智之人能透析世事,洞烛幽微,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政治预测的成功经验。因此,有大志者,必定要知往昔、察现实、测未来,历史经验,是不可轻视的。

互惠互利,谋求双赢

生意场上的谈判不见血腥,却也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在这场战斗中,双方斗的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俗话说“文无定法”,只要谈判的双方都摒弃“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争斗心理,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是可以找到一条共同受益的途径的。

上海某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交易额高达160万日元,但因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造成大量积压,日方请求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却同意了。消息传开,很多人都不理解,然而中方同意退货的考虑还是颇有道理的。首先,退回后,在国内销售并不赔钱,“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日方支付所有退货运杂费用,中方没受到任何损失。其次,这批货虽退回,但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出口日本,于是又重新做成一笔买卖。再次,日方答应以后再购货首先考虑此鞋厂产品。中方既为日方排忧解难了,又稳定了贸易伙伴。第四,日方如不退货,株式会社就要破产,其不利影响必然波及并损害中方的利益。日方对中方的合作十分钦佩与感谢,鞋厂又保质保量地很快出口了替代的一批货,使日方赚了很多钱,名声大振。中方的信誉也由此传播开去,日本几家客户立即来人来函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国外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两家合作得很好。

黑脸白脸换着演

谈判桌也是一个舞台,谈判的双方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既然是演戏,就少不了黑脸的坏人和白脸的好人。只有黑脸白脸相互配合,才能让自己一方成为这个舞台的主宰。

有一回,传奇人物——亿万富翁休斯想购买大批飞机。他计划购买34架,而其中的11架,更是非到手不可。起先休斯亲自出马与飞机制造厂商洽谈,但却怎么谈都谈不拢,最后搞得这位大富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不过,休斯仍旧不死心,便找了一位代理人,帮他出面继续谈判。休斯告诉代理人,只要能买到他最中意的那11架,他便满意了。而谈判的结果,这位代理人居然把34架飞机全部买到手。休斯十分佩服代理人的本事,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代理人回答:“很简单,每次谈判一陷入僵局,我便问他们——你们到底是希望和我谈呢?还是希望再请休斯本人出面来谈?经我这么一问,对方只好乖乖的说——算了算了,一切就照你的意思办吧!”要使用“白脸”和“黑脸”的战术,就需要有两名谈判者,两名谈判者不可以一同出席第一回合的谈判。两人一块儿出席的话,若是其中一人留给对方不良印象的话,必然会影响其对另一人的观感,这对第二回合的谈判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第一位出现的谈判者唱的就是“黑脸”,他的责任在于激起对方“这个人真不好惹”、“碰到这种谈判的对手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的反应。而第二位谈判者唱的是“白脸”,也就是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使对方产生“总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就这样,二者交替出现,轮番上阵,直到谈判达到目的为止。

第一个谈判者只需要使对方产生“真不想再和这种人谈下去了”的反感便够了。不过,这样的战术,只能用在对方极欲从谈判中达成协议的场合中。当对方有意藉着谈判寻求问题的解决时,是不会因对第一个谈判者的印象欠佳,而中止谈判的。所以,在谈判前,你必须先设法探求对方对谈判所抱持的态度,如果是“可谈可不谈”,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便派不上用场了。

谈判以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较为有利,但是,在使用“白脸”与“黑脸”战术时,却反而以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谈判为佳。不管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用什么方式向对方“挑衅”,如果谈判是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的话,基于一种“反正这儿是我的地盘”的安全感,对方通常不会有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因此,当第二名谈判者出现时,他们的态度自然也不至于过分恶劣了。

相反的,若谈判是在自己的地盘进行,而对方又被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激怒了的话,便很可能拒绝再度前来,或者干脆提出改换谈判地点的要求。一旦谈判地点变更,对方便可能因此而摆脱掉上回谈判所带来的不悦,重新振奋起来,以高昂的斗志再度面对你的挑战。果真如此,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白脸”与“黑脸”战术的功效,乃是源自第一位谈判者与第二位谈判者的“起承转合”上。第二位谈判者就是要利用对方对第一位谈判者所产生的不良印象,继续其“起承转合”的工作。第一位谈判者的“表演”若未成功,第二位谈判者自然也就没戏可唱!

谈判,尤其是有关公务的谈判,参加者通常不止一人。在这种“以一对多”或“以多对多”的谈判中,最适合采用的,就是“攻击要塞”。谈判对手不止一人时,实际上握有最后决定权的,不过是其中一人而已。在此,我们姑且称此人为“敌方组长”,称其余的谈判副将们为“敌方组员”。“敌方组长”是我们在谈判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人物,但也不可因此而忽略了“敌方组员”的存在。

谈判时,有时你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说服“敌方组长”,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转移目标,向“敌方组员”展开攻势,让“敌方组员”了解你的主张,再藉由他们来影响“敌方组长”。其过程也许较一般谈判辛苦,但是,不论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持之以恒,再接再厉,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你无法说服“敌方组长”时,就要另辟蹊径,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敌方组员”。这正如古时候的攻城掠池一般,只要先拿下城外的要塞,就可以长驱直入了。这也是下套让人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