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帝王领袖(4)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经过激烈斗争,使大会通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由于建党原则上的尖锐分歧,大会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11月列宁回到圣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
1917年11月,在列宁领导下,在托洛茨基的军事指挥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1918年7月至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受到14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以及国内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沙俄贵族残余势力武装力量的围攻,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艰苦奋战,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1919年3月他主持成立了第三国际,接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并亲自主持了最初的几次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
【人物评价】
列宁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普遍称为列宁主义。
【列宁名言】
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9.第二次世界大战传奇总统——罗斯福
【人物导引】
罗斯福(1882-1945),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任职长达12年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更是力挫法西斯联盟,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伟人。
【人物经历】
罗斯福出生在美国纽约,他的父亲一直活跃于商界和社交界,慢慢地,罗斯福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有了从政的念头。在罗斯福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教他数学、拉丁文等知识,同时他也爱好体育、网球、骑马等体育项目。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大学时代的罗斯福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这期间,他的堂叔老罗斯福正担任纽约州的州长,罗斯福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堂叔老罗斯福请到哈佛来讲演。恰在此时,老罗斯福作为麦金利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罗斯福便主动提出访问校长,埃利奥特校长接见了这个一年级的新生。罗斯福进攻性地对校长说:“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在天平上。”埃利奥特回答了他的问题。哈佛校刊《绯红报》刊登了罗斯福的独家消息,美国的其他大报也纷纷作了转载。以至于当罗斯福快毕业时,升为该报的主编。为了保持声誉,他又在哈佛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与埃莉诺结婚。埃利诺是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总统亲自参加了结婚仪式,使得婚礼非常隆重。但罗斯福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当了一名律师。
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助理海军部长,在他工作的这段时间,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取得了很出色的成绩。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聪明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弱。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在罗斯福39岁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发生了一场火灾,罗斯福带领全家尽力地扑火,大火终于熄灭了。因为救火,罗斯福满身弄得很脏,于是他跳进冰冷的海水中洗澡,不料却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这种病是终生残疾的征兆,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罗斯福想要成为一个正常人的信念,因此他在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可以站起来。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从政这一目标。在竞选总统的时候,他总是坐着轮椅亲自到各地参加演讲,人们见他坐在轮椅上,语言幽默轻松,人们都很佩服他。
有志者事竟成。罗斯福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入住白宫,成为总统。但是这时美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萧条风暴,这时失业、破产、倒闭、暴跌、美元贬值,到处都是痛苦,恐惧失望与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精神饱满,显示出了压倒一切的信心和力量。他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他在未当总统之前就十分关注美国的经济走向,关注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眼下的经济情况,他开始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他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加强了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更能把罗斯福的新政进行推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法案,这让美国的经济在迅速倒退和恶化中逐渐停止并开始复苏。
1936年罗斯福的第一任期结束了,他毫无悬念地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这时的国民收入已经有了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行使。”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意识到战争就要来临,所以,他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准许投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纳粹战火很快就燃遍欧洲,罗斯福政府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但是,罗斯福也作好了战争的准备。就在德军打败英法联军后,罗斯福马上召开会议,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波及美国。美国当即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
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同年,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盟军终于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在这一任期里,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
罗斯福在20世纪40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订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
在他的努力下,美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也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才得以成为世界巨无霸。
【人物评价】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罗斯福名言】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增添了多少财富,而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
任何地方和平遭到破坏都会危及世界各国的和平。
10.法兰西斗士——戴高乐
【人物导引】
戴高乐(1890-197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总统(1959-1969)。在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后,他率领一些将士在英国组织了“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并建立了军队同法西斯分子进行顽强的斗争。他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作风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爱戴,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人物经历】
戴高乐的一生坎坷不平,他能够走向成功,最终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巨人,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信念,另一方面得益于他的睿智和高超的谋略,尤其是他善于在逆境中寻求友谊,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戴高乐出生在一个比较幸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位大学教授,且为人正直,他的祖父是位历史学家,祖母是位作家。由于他常在祖父身边,因此在戴高乐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很多让他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有一天,祖父给他讲1871年普法战争,当德国人包围巴黎的时候,他就义愤填膺;他母亲每当回味这场战争中著名的将领巴赞元帅率全军向德军投降时他就潸然泪下;而当他们谈论起那些战争中的英雄或者在海外殖民地让法国赢得光荣的战士的名字时,他就感觉热血澎湃。这些让他继承了父母的爱国思想和对祖国的责任感,戴高乐被打仗游戏、惊险故事和他比较偏爱的作家诗人迷住了。
1910年,20岁的戴高乐正式进入圣西尔军校,军校生活锻炼出他优秀的个人魅力与气质,他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摘录了雨果的一段话:“风格高洁,思想精确,遇事果断”,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圣西尔军校,他颇为引人瞩目,不但是他伟岸的身躯,他有着良好的记忆力和健全的性格。然而他的同伴们还是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孤傲,因为戴高乐有着自己的想法,难以与人共享。这在一些平庸者的眼里成了孤僻怪异,因此一个教官曾称他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没过多长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戴高乐参加了战争,不幸的是,在凡尔登战役中,戴高乐被德军俘虏并关进了战俘营。在这里他通过阅读德文报纸,学会了德语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后来这些笔记成为他的第一部著作——《敌人阵营的倾轧》的基础。在以后的几年,戴高乐没有什么事情,事业上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他有知识有头脑而缺乏的却是机遇。戴高乐32岁时考进了军事学院进修,这时他早已把历史和军事列为自己首选科目。
在军事学院,戴高乐更是把自己的各种要素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具有民族主义、国家尊严和历史责任感;他的不懈努力更是令人尊敬;他坚强、冷漠而孤傲;他具有天才演说家的气质和灵感;对事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他缺少的就是历史机遇。
1925年,担任法军总监的贝当委托戴高乐充当自己的幕僚,虽然这是个闲差,但是这个位置能够参与国家最高军事机构的种种决策。这以后戴高乐才出现了命运的转机。他先后被提拔为少校、精锐部队步兵营营长、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秘书。这些对于戴高乐来说都不是自己的本愿,他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戎马一生。
1933年,德国纳粹开始蠢蠢欲动,整个欧洲都陷入战争的阴影。这时对于战争的要求上升了一个高度,而对于国防问题,法国当局属于比较保守的人掌权,因此才有了马奇诺防线这一失败的结局。开始的时候,戴高乐认为即使建造再坚固的防御体系也没有建立一支精锐部队实用,因此他便向当局陈述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个正确的想法却被驳回,不久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建立职业军》一书并对外发表,虽然他军事方面的天才理论在当局没有人支持,可是这本书却为他进入雷诺内阁创造了机缘,为他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军人成为卓越的政治家打下了基础。